3.2青春有格 (课件33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青春有格 (课件33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年级下 3.2青春有格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青春有格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7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培养正确的荣辱观,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能力目标: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掌握具体的要求和做法。
重点 怎样做到“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
难点 理解“止于至善”和“行己有耻”的内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少年的你》 观看视频 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少年的你》中,本是青春飞扬的花季里,却充斥着欺凌、霸凌、侮辱、杀人、跳楼、入狱等词汇。结合下列图片,谈谈你对“青春有格“中“格”字的理解展示图片:他们的行为对吗? 分析并归纳:“行己有耻”的含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知廉耻,懂荣辱; 有所为,有所不为。 观看图片:这些行为属于什么行为?符合“知耻”的要求吗? 要求:“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要有“羞恶之心”。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展示材料:思考:你如何看待老人和陈某某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归纳:“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 小A今年12岁,是某校七年级学生。他原本品学兼优,自从在网吧迷上网络游戏后,每天一放学,他就往网吧里钻,双休日则更是无所顾忌,全天泡在网吧,有时还和同学们在网吧里“包夜”,十分痴迷。 小A的行为正确吗?他该怎么办? 归纳:“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归纳:如何增强自控力 小结::行己有耻的要求。 止于至善 观看视频,说一说你对马旭老师事迹的感受。她的行为体现了什么样的追求。 分析归纳:止于至善的含义 微提醒:“止于至善”,不是好高骛远。“止于”,告诉了我们奋斗目标的终点,“至善”,是“最好”的境界,不是满足于较好、更好,而是努力达到最好。 做学生,就要力争成为最好的学生;做老师,就要成为最好的老师;做管理,就要达到最佳的管理;做人,当然要力争做一个至善的人。 请问:国家为什么要频频举办这些活动? 榜样的作用 讨论:马旭老师的事迹对于我们追求至善有什么启示? 教师顺势提出止于至善的最后一个要求: 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结合图片,思考问题: 学生自主分享,全班交流。 思考问题 思考问题

课堂小结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34张PPT)
2019年热播电影《少年的你》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框 青春有格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少年的你》中,本是青春飞扬的花季里,却充斥着欺凌、霸凌、侮辱、杀人、跳楼、入狱等词汇。结合下列诗句,谈谈你对“青春有格“中“格”字的理解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
田字格,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对汉字直到规范、引导的作用。“青春有格”,是说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
“格”指规格或方式。这句意思是我希望上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
“格”指品格。这句意思是说话要有内容,行为要体现出本人的品格。
“格”指格调。这句意思是人有知耻之心,且能自我检点而恪守正道。
总之,格是标准、规格和品格、格调的意思
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放纵,总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的界限不能逾越。
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行己有耻”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
这些行为属于什么行为?符合“知耻”的要求吗?
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发下来了,小明考了100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得意地看着同桌小刚的试卷,眼里露出一丝嘲笑。数学成绩一向很好的小刚,这次虽然考了95分,但很不服气,因为他知道小明的成绩是靠作弊得来的,而事先他们曾经约定要在这次考试中比个高低。
想一想 议一议 :小明和小刚到底谁赢了这场“比赛”?为什么?
案例分析
小明错在哪了?为什么错了?

作弊,偷看……
以不正当的方法“赢得”了比赛……

他应该感到……

羞耻
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要有“羞恶之心”。
行己有耻的要求
近日,郑州一老先生强行上车,并对车长破口大骂。小孙女:“爷爷,是你不对!车没进站不能拦门上车!你再这样以后不用来接我!阿姨对不起,是我爷爷不对。”
陈某某为在校学生,因与龚某有矛盾,就约上他人殴打龚某,最后向龚某强行索要了70元钱。后来在不到一个月中,陈某某约集其他人向多名学生索要财物,甚至向小学生索要。最终,陈某某被处以刑罚。
你如何看待老人和陈某某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2.“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
行己有耻的要求
除此之外,在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不良诱惑?
青少年应该怎样面对这些诱惑?
小A今年12岁,是某校七年级学生。他原本品学兼优,自从在网吧迷上网络游戏后,每天一放学,他就往网吧里钻,双休日则更是无所顾忌,全天泡在网吧,有时还和同学们在网吧里“包夜”,十分痴迷。




A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C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
加强自我监控




B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如何增强自控力
3.“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行己有耻的要求


1




2
3
有羞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行己有耻”的要求






很多高校的校训中都提到了“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讨论思考】
《大学》的这种“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是否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相违背?为什么?





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马金明老人今年七十多岁,从退休以来,就义务在济南街头充当交通疏导员,无论酷暑寒冬,只要身体允许,他从未缺席。
以上两个看法,你更同意哪一个?简要说明理由。

做人就应该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就要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辩一辩
止于至善的要求
1.“止于至善”要求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同学一


同学二


同学三


同学四
他能坚持一辈子?我才不信呢!
虽然我没做过,但是小勇做了,我也想试试。
我也当过志愿者,而且去过好多次呢!
小勇真棒,换做是我,不一定能做到。

探究
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你会怎么做?
这种观点否定了童小勇行为的公益性,不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这种观点体现了向榜样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止于至善。
这种观点体现了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这种观点体现了对榜样的赞扬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有利于激发社会正能量。
探究与分享
央视网刊登过题为《榜样的力量!习近平点赞过的先进典型》的文章,文章指出:榜样,有无穷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细数习近平点赞过的先进典型,或时代先锋,或国家脊梁,或普通一兵,他们都有一颗爱国、敬业、奉献的心,他们都是共和国天空上最闪耀的星。
张富清
王继才
李保国
廖俊波
……
《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榜样的作用: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2.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止于至善的要求
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
“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止于至善的要求
3.“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清朝雍正年间有位廉洁的官叫叶存仁,为官三十余载仍两袖清风。离职前夜,下属送来一大堆礼品。叶存仁十分感慨,赋诗一首,最后两句话是:“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后将礼品全部退回。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东汉郑玄注《中庸》“慎独”云:“慎其家居之所为。”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辞海》 ),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辞源》 )。
课堂总结

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的含义
止于至善的含义
止于至善的要求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青春有格

有知耻之心
树立底线意识
增强自控力

从小事做起
树立榜样
养成自我省察习惯
课堂练习
1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世界又是纷繁复杂的,美丑、善恶交织,这就要求我们“行己有耻”。引导我们辨别是非,做出正确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 .个人的情感好恶
B .自身的愿望

D .他人的评价
C .羞恶之心
2 .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七年级共290人做了自控力检测。统计结果显示:自控能力很强的有24人,约占总人数的10%;自控力较差和很差的有42人,约占总人数的15%。增强自控力,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
B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情

D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情
C .对任何事情都不闻不问,视而不见
5月21日,偶像王源与《哈哈农夫》成员在餐厅聚餐时吸烟画面被曝光。随后王源发文向公众道教,并接受处罚。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我们要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④我们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赴国外旅游,一些不文明行为也引发国内外热议。近日,浙江温州一旅行团的两位团友被悉尼警方逮捕,起因居然是在悉尼皇家植物园随地大小便。网友爆料称,当事人被警方发现后装病、拒捕。目前,他们因涉嫌袭警、拒捕已被当地警方逮捕并起诉。
(1)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国民素质重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类似事件为什么会频繁发生?
(2)良好的个人修养和维护国家尊严也是一种至善境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达到“至善”。
参考答案:
(1)因为这些人没有知耻之心,不懂得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①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②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③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④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查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