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年级下 3.2青春有格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青春有格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7年级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培养正确的荣辱观,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能力目标: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掌握具体的要求和做法。重点 怎样做到“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难点 理解“止于至善”和“行己有耻”的内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少年的你》 观看视频 激发兴趣讲授新课 《少年的你》中,本是青春飞扬的花季里,却充斥着欺凌、霸凌、侮辱、杀人、跳楼、入狱等词汇。结合下列图片,谈谈你对“青春有格“中“格”字的理解展示图片:他们的行为对吗? 分析并归纳:“行己有耻”的含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知廉耻,懂荣辱; 有所为,有所不为。 观看图片:这些行为属于什么行为?符合“知耻”的要求吗? 要求:“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要有“羞恶之心”。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展示材料:思考:你如何看待老人和陈某某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归纳:“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 小A今年12岁,是某校七年级学生。他原本品学兼优,自从在网吧迷上网络游戏后,每天一放学,他就往网吧里钻,双休日则更是无所顾忌,全天泡在网吧,有时还和同学们在网吧里“包夜”,十分痴迷。 小A的行为正确吗?他该怎么办? 归纳:“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归纳:如何增强自控力 小结::行己有耻的要求。 止于至善 观看视频,说一说你对马旭老师事迹的感受。她的行为体现了什么样的追求。 分析归纳:止于至善的含义 微提醒:“止于至善”,不是好高骛远。“止于”,告诉了我们奋斗目标的终点,“至善”,是“最好”的境界,不是满足于较好、更好,而是努力达到最好。 做学生,就要力争成为最好的学生;做老师,就要成为最好的老师;做管理,就要达到最佳的管理;做人,当然要力争做一个至善的人。 请问:国家为什么要频频举办这些活动? 榜样的作用 讨论:马旭老师的事迹对于我们追求至善有什么启示? 教师顺势提出止于至善的最后一个要求: 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结合图片,思考问题: 学生自主分享,全班交流。 思考问题 思考问题 课堂小结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2019年热播电影《少年的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框 青春有格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少年的你》中,本是青春飞扬的花季里,却充斥着欺凌、霸凌、侮辱、杀人、跳楼、入狱等词汇。结合下列诗句,谈谈你对“青春有格“中“格”字的理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田字格,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对汉字直到规范、引导的作用。“青春有格”,是说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格”指规格或方式。这句意思是我希望上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格”指品格。这句意思是说话要有内容,行为要体现出本人的品格。“格”指格调。这句意思是人有知耻之心,且能自我检点而恪守正道。总之,格是标准、规格和品格、格调的意思 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放纵,总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的界限不能逾越。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行己有耻”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这些行为属于什么行为?符合“知耻”的要求吗? 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发下来了,小明考了100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得意地看着同桌小刚的试卷,眼里露出一丝嘲笑。数学成绩一向很好的小刚,这次虽然考了95分,但很不服气,因为他知道小明的成绩是靠作弊得来的,而事先他们曾经约定要在这次考试中比个高低。想一想 议一议 :小明和小刚到底谁赢了这场“比赛”?为什么?案例分析小明错在哪了?为什么错了?作弊,偷看……以不正当的方法“赢得”了比赛……他应该感到……羞耻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要有“羞恶之心”。行己有耻的要求 近日,郑州一老先生强行上车,并对车长破口大骂。小孙女:“爷爷,是你不对!车没进站不能拦门上车!你再这样以后不用来接我!阿姨对不起,是我爷爷不对。” 陈某某为在校学生,因与龚某有矛盾,就约上他人殴打龚某,最后向龚某强行索要了70元钱。后来在不到一个月中,陈某某约集其他人向多名学生索要财物,甚至向小学生索要。最终,陈某某被处以刑罚。你如何看待老人和陈某某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2.“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行己有耻的要求除此之外,在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不良诱惑?青少年应该怎样面对这些诱惑? 小A今年12岁,是某校七年级学生。他原本品学兼优,自从在网吧迷上网络游戏后,每天一放学,他就往网吧里钻,双休日则更是无所顾忌,全天泡在网吧,有时还和同学们在网吧里“包夜”,十分痴迷。A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增强“我不要”的力量C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加强自我监控B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如何增强自控力3.“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行己有耻的要求123有羞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行己有耻”的要求很多高校的校训中都提到了“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讨论思考】 《大学》的这种“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是否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相违背?为什么?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马金明老人今年七十多岁,从退休以来,就义务在济南街头充当交通疏导员,无论酷暑寒冬,只要身体允许,他从未缺席。以上两个看法,你更同意哪一个?简要说明理由。 做人就应该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就要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辩一辩止于至善的要求 1.“止于至善”要求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同学一同学二同学三同学四他能坚持一辈子?我才不信呢!虽然我没做过,但是小勇做了,我也想试试。我也当过志愿者,而且去过好多次呢!小勇真棒,换做是我,不一定能做到。探究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你会怎么做?这种观点否定了童小勇行为的公益性,不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这种观点体现了向榜样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止于至善。这种观点体现了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这种观点体现了对榜样的赞扬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有利于激发社会正能量。探究与分享 央视网刊登过题为《榜样的力量!习近平点赞过的先进典型》的文章,文章指出:榜样,有无穷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细数习近平点赞过的先进典型,或时代先锋,或国家脊梁,或普通一兵,他们都有一颗爱国、敬业、奉献的心,他们都是共和国天空上最闪耀的星。张富清王继才李保国廖俊波……《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榜样的作用: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2.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止于至善的要求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止于至善的要求 3.“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清朝雍正年间有位廉洁的官叫叶存仁,为官三十余载仍两袖清风。离职前夜,下属送来一大堆礼品。叶存仁十分感慨,赋诗一首,最后两句话是:“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后将礼品全部退回。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东汉郑玄注《中庸》“慎独”云:“慎其家居之所为。”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辞海》 ),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辞源》 )。课堂总结行己有耻的要求行己有耻的含义止于至善的含义止于至善的要求行己有耻止于至善青春有格有知耻之心树立底线意识增强自控力从小事做起树立榜样养成自我省察习惯课堂练习1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世界又是纷繁复杂的,美丑、善恶交织,这就要求我们“行己有耻”。引导我们辨别是非,做出正确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 .个人的情感好恶B .自身的愿望D .他人的评价C .羞恶之心2 .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七年级共290人做了自控力检测。统计结果显示:自控能力很强的有24人,约占总人数的10%;自控力较差和很差的有42人,约占总人数的15%。增强自控力,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B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情D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情C .对任何事情都不闻不问,视而不见 5月21日,偶像王源与《哈哈农夫》成员在餐厅聚餐时吸烟画面被曝光。随后王源发文向公众道教,并接受处罚。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我们要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④我们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赴国外旅游,一些不文明行为也引发国内外热议。近日,浙江温州一旅行团的两位团友被悉尼警方逮捕,起因居然是在悉尼皇家植物园随地大小便。网友爆料称,当事人被警方发现后装病、拒捕。目前,他们因涉嫌袭警、拒捕已被当地警方逮捕并起诉。 (1)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国民素质重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类似事件为什么会频繁发生? (2)良好的个人修养和维护国家尊严也是一种至善境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达到“至善”。参考答案:(1)因为这些人没有知耻之心,不懂得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2)①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②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③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④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查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青春有格教案.doc 3.2青春有格课件.pptx 《少年的你》:聚焦校园霸凌社会痛点_CCTV节目官网-CCTV-3.avi 卖菜挣来的散钱孩子们的零花,20万人捐款只为感恩湖北.mp4 感动中国(中央电视台品牌栏目).a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