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青春有格(课件29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青春有格(课件29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课题 青春有格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含义; 2.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要求; 3.树立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意识。
重点 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要求
难点 增强学生的自控力,知廉耻,懂荣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写字活动思考:哪个字更规范、更美观?过渡:田字格对我们写字具有规范的作用,我们的青春也需要格的规范和引导,本节课我们学习“青春有格” 【回答】田字格里的字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出“青春有格”,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讲授新课 二、合作探究讲授新课 环节一:青春有所不为问:你如何评价李某某的行为?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是否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事情我们就可以做呢?-----违反道德规范的材料 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行为?你如何看待这些行为?为了成为一名知耻的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做?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触碰法律的事情更不能做。环节二:青春忏悔录自我反思并分享一下曾经发生过的让你感到羞愧的事情。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羞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过渡:下面我们来看看李某某的青春忏悔录 播放视频并提问。李伟民的事件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追问:如何增强自控力?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 环节三:青春榜样视频2019年中国好人榜四川黄勇 展示四川其他中国好人 问:“中国好人榜”中的中国好人身上共同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说说国家为什么发布中国好人榜? 请你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推荐身边的中国好人。问:“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说说身边的好人对行走在”止于至善“路上的你有什么启示?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分点作答。【回答】 触犯了法律的底线,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回答】 随地乱扔垃圾、教室里大声喧哗影响他人 。这些行为是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触碰法律的事情更不能做。 【回答】 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 【回答】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 【回答】 善良,止于至善,引领人们向善,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 向他们学习,树立自己的向善追求,从身边小事做起。 通过材料及活动让学生能说出如何做到行己有耻,突破重点,攻克难点。 通过材料及活动让学生能说出如何做到止于至善,突破重点,攻克难点。
课堂小结 知识点总结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31张PPT)
﹡﹡﹡﹡﹡﹡﹡﹡﹡﹡﹡﹡﹡﹡﹡﹡﹡﹡﹡

导入新课
思考:哪个字更规范、更美观?
请两位同学分别写“永”字,其中一位同学在田字格中书写。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二课时 青春有格
学习目标:
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含义;
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要求;
树立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意识。
﹡﹡﹡﹡﹡﹡﹡﹡﹡﹡﹡﹡﹡﹡﹡﹡﹡﹡﹡
﹡﹡﹡﹡﹡﹡﹡﹡﹡﹡﹡﹡﹡﹡﹡﹡﹡﹡﹡
名词解释
1、什么是格?
标准、规格、品格、格调、规则、正确、形式
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
﹡﹡﹡﹡﹡﹡﹡﹡﹡﹡﹡﹡﹡﹡﹡﹡﹡﹡﹡

青春可以飞扬,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青春有格

﹡﹡﹡﹡﹡﹡﹡﹡﹡﹡﹡﹡﹡﹡﹡﹡﹡﹡﹡
环节一:青春有所不为
你如何评价李某某的行为?
13岁的李某某在学校附近预谋实施抢钱,采取殴打、搜身等方式致人重伤,抢得一部手机、10元钱和一包香烟。李某某还逼迫其中一名受害学生说出支付密码,用抢得的手机在一超市微信消费套现99元。之后,手机被销赃。
法律底线
法律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
环节一:青春有所不为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行为?你如何看待这些行为?为了成为一名知耻的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做?
高铁上随地乱扔垃圾,手机看电视声音调到最大影响他人,飞机上脚搭在座椅,教室里污言碎语……
道德底线
道德底线——“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行己有耻:凡一个人认为可耻的事情就不要去做。


1


2
“行己有耻”,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触碰法律的事情更不能做。
﹡﹡﹡﹡﹡﹡﹡﹡﹡﹡﹡﹡﹡﹡﹡﹡﹡﹡﹡
﹡﹡﹡﹡﹡﹡﹡﹡﹡﹡﹡﹡﹡﹡﹡﹡﹡﹡﹡

自我反思并分享一下曾经发生过的让你感到羞愧的事情。
环节二:青春忏悔录


1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羞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2
“行己有耻”,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触碰法律的事情更不能做。
行己有耻
﹡﹡﹡﹡﹡﹡﹡﹡﹡﹡﹡﹡﹡﹡﹡﹡﹡﹡﹡

“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行己有耻
﹡﹡﹡﹡﹡﹡﹡﹡﹡﹡﹡﹡﹡﹡﹡﹡﹡﹡﹡
有了羞耻心,我们辜负了他人的期望会觉得内疚。
“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









有了羞耻心,我们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难过。
有了羞耻心,我们做错事会感到惭愧。
﹡﹡﹡﹡﹡﹡﹡﹡﹡﹡﹡﹡﹡﹡﹡﹡﹡﹡﹡
﹡﹡﹡﹡﹡﹡﹡﹡﹡﹡﹡﹡﹡﹡﹡﹡﹡﹡﹡
李伟民的事件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
如何增强自控力?







增强
“我不要”的力量

1
增强
“我想要”的力量

2
加强
自我
监控

3
﹡﹡﹡﹡﹡﹡﹡﹡﹡﹡﹡﹡﹡﹡﹡﹡﹡﹡﹡

1

2




3


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怎么做?
﹡﹡﹡﹡﹡﹡﹡﹡﹡﹡﹡﹡﹡﹡﹡﹡﹡﹡﹡
﹡﹡﹡﹡﹡﹡﹡﹡﹡﹡﹡﹡﹡﹡﹡﹡﹡﹡﹡
环节三:青春榜样
﹡﹡﹡﹡﹡﹡﹡﹡﹡﹡﹡﹡﹡﹡﹡﹡﹡﹡﹡
环节三:青春榜样
“中国好人榜”中的中国好人身上共同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说说国家为什么发布中国好人榜?
2019年中央文明办27日在湖北省襄阳市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并发布12月“中国好人榜”,103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光荣入选。
﹡﹡﹡﹡﹡﹡﹡﹡﹡﹡﹡﹡﹡﹡﹡﹡﹡﹡﹡
环节三:青春榜样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说说身边的好人对行走在”止于至善“路上的你有什么启示?

请你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推荐身边的中国好人。
﹡﹡﹡﹡﹡﹡﹡﹡﹡﹡﹡﹡﹡﹡﹡﹡﹡﹡﹡
名词解释
1、什么是止于至善?
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选自《大学》
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鼓励天下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
﹡﹡﹡﹡﹡﹡﹡﹡﹡﹡﹡﹡﹡﹡﹡﹡﹡﹡﹡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呢?

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
积善成德
﹡﹡﹡﹡﹡﹡﹡﹡﹡﹡﹡﹡﹡﹡﹡﹡﹡﹡﹡
看见有德行或才能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或才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的缺点。
——《论语·里仁》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好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止于至善的要求/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1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
学习榜样,汲取力量
3
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2


4
3
1
﹡﹡﹡﹡﹡﹡﹡﹡﹡﹡﹡﹡﹡﹡﹡﹡﹡﹡﹡
青春有格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有知耻心,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树立底线意识
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提高自控力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学习榜样,汲取力量
自省和慎独,修身为本,学习成长




课堂小结










THANKS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