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应对自然灾害 第二课时(课件34张PPT+教案+习题+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应对自然灾害 第二课时(课件34张PPT+教案+习题+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_______,可以_______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害。
2、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_______、_______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检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_______工程。
3、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 _______也是约束人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_______。
4、自然灾害_______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______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______。
5、在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抗争过程中,人类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抗灾精神。
6、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____________”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
7、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_________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_________、共同______、_______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关于防灾减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灾害预报,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B. 地震发生时,应该躲在家里不要出门
C.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方法可以有效避灾
D. 减灾防灾是大人们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2、遇到雷雨天气如何避险? ( )
A.孤立的大树下,岩石或建筑物下多雨
B.广告牌下
C.手中不要拿任何金属物体
D.电线杆下
3、在面对地震时,下面哪种应对措施是错误的? ( )
A.撤离到安全地带
B.回屋抢救财产
C.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D.远离疏松的建筑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地震时应打开出入的门。( )
2、地震后灾民应先争取时间白救、互救。( )
3、台风暴雨中,在城市街道上行走时要尽量靠近道路边缘。( )
4、在有大风的雷雨天气里,最好打带有金属杆的雨伞,因为这样的雨伞才不易
损坏。( )
5、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
四、简答题。
1、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采取了哪些防灾减灾举措?








【答案】
一、填空题。
1、知识和能力 防止或减轻
2、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 防灾减灾
3、法律 重要手段
4、始终 一直 斗争
5、不屈不挠 团结互助
6、八方支援
7、尽最大 减灾共同体 预防 减少
二、选择题。
CC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我国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检测、预警系统。
(2)、我国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3)、我国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4)、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调动救灾人员。
(5)、我国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自然灾害的发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六年级下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 引导学生树立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知道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能力目标: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什么是抗灾精神,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养成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重点 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理解抗灾精神
难点 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理解抗灾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北川中学和桑枣中学在汶川地震中不同的伤亡程度及相应的应灾避险方法。北川中学位于北川县城边两里的一个小坳中,全校有师生2900多人。2007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发生后,北川中学两栋五层教学楼垮塌。在这场巨变中,有1000多名学生仅仅含苞还未绽放就凋谢了!而在失去生命的学生中,80%是躲在桌子底下的,这是一种错误的地震避险方法, 看着孩子们的遗体埋在废墟中一动不动,所有人为之动容,看一次掉一次眼泪,愿逝者安息。 ?与汶川大地震伤亡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桑枣中学的校舍决非“铜墙铁壁”,地震袭来时,该校八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房。 可在1分36秒内,全校2200余名学生、百余名老师都人挨人地撤到了操场上,无一伤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2005年起桑枣中学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全校师生紧急疏散演练。演练时每个班级的疏散路线都是划定好的,在每个班级内,前四排学生走教室前门、后四排学生走后门也是规定好的。倘若桑枣中学的应急预案(疏散演练正系应急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只挂于墙壁、锁于抽屉,当灾难突然而至,何谈创造出一项桑枣奇迹,哪里能有那个闪耀着“责任光辉”的1分36秒?点拨:在汶川地震中,北川中学和桑枣中学的伤亡程度截然不同,表明尽管人类很难阻止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在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均有所可为。 学生观看资料、图片后思考 通过北川中学和桑枣中学在汶川地震中不同的伤亡程度及相应的应灾避险方法。了解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掌握避险知识非常重要
讲授新课 一、防御自然灾害 测一测:你有避险意识吗?(课本地39页活动园)仔细阅读下面的图片与文字,你觉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对于那些错误的行为,说一说错在哪儿,应该怎么做?点拨:(1)、雷电交加,在大树下避雨。× 如雷雨时,特别要小心的是,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等)下站立,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电袭击,应选择低矮处、空旷处躲避。(2)、山区山洪、泥石流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 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3)、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应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4)、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2、(1)、活动一: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知多少 a.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四人一小组),每小组认领其中一个自然灾害(每小组不重复认领),并在在组内交流你课下搜集的防灾避险自救知识及这样做的意义,在交流中分享经验。 b.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你所在小组搜集的成果。教师展示:台风、地震、泥石流、山洪这些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防灾避险小知识。小提示: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我们的伤害。3、畅所欲言: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a.监测、预报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图为“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成功发射,有助于提升国家对灾害天气的监控和预警能力。点拨:预警信号及等级 b.防灾工程 为防御自然灾害,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工程。图为为了防止河流泛滥,我国修建的防洪堤坝。c. 灾前准备 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 物资储备中心,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救灾物资。图为山 东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救灾物资。d.灾时救援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从而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图为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 官兵在废墟上搜救。 f.加强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小结: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a、我国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检测、预警系统。 b、我国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c、我国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d、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调动救灾人员。 f、我国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自然灾害的发生。4、活动二:抗灾技术知多少 1、为了防御自然灾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断研究、发明各种抗灾技术。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四人一小组),我们去调查一下,将了解到的技术、发明记录下来,在全班开展一次交流活动。二、不屈的抗灾精神1、播放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涌现出的勇士一场突如其来的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打破了鼠年春节的安宁祥和,搅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控制疫情蔓延,医务人员日夜奋战在扰击疫情的第一线;党员干部全员上岗,做义务志愿者,守护在大街小巷;我们不走亲访友,居家隔离,封村封城封路;自全国各个省市的驰援,包括捐款、医疗队、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新鲜蔬菜等迅速送往疫区;大量工人不分昼夜在十几天内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大型医院。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请你说一说,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抗灾精神?点拨:是一种不屈不挠、团结互助、自强不息、勤劳勇敢、不畏艰难、敢于抗争、团结一心、患难与共、以人为本的抗灾精神。2、阅读42页活动园思考:建国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中,媒体报道中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3、a.播放视频:1998年抗洪抢险——用生命铸起的堤坝b.讲述感人故事:1998年抗洪抢险——抗洪英雄李向群c.讲述什么是抗洪抢险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4.a.展示2007年抗震救灾——汶川地震感人画面及感人视频b.讲述感人故事:2007年抗震救灾——抗震英雄武文斌c.讲述什么是抗震救灾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知识小结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5、小小故事分享会请同学们阅读书本43页的活动园中,谈谈在救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志愿者的故事。故事一:唯一的儿子在地震中不幸去世,他没有哭泣,没有失魂落魄,只有救人、救人、再救...在灾情最重的北川县,从废墟里爬出来、灰头土脸的民政局长王洪发机械地奔跑着,见人就救,用手从废墟里刨出10条生命。这样一直忙到13日凌晨三四点。 故事二: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 (?https:?/??/?www.baidu.com?/?s?wd=%E6%9E%97%E6%B5%A9&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但未来得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 (?https:?/??/?www.baidu.com?/?s?wd=%E6%9E%97%E6%B5%A9&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表现出了与其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而灵活的小林浩终于爬出了废墟。但此时,小林浩班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8岁半的小林浩没有惊慌的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经过艰难的救援,小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处伤痕。故事三:白乐潇是一位12岁的女孩。地震发生时,她的胳膊被教室的门卡住,为了让后面的同学跑出教室,她忍住疼痛自己把胳膊拽断了。同学得救了,她却从此失去了一条手臂。这位舍己救人的小姑娘,人们把她称为“小英雄“。6、班级大讨论: 像这样的志愿者你身边是否出现过?请和小组同学一起收集人们不懈抗灾以及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故事,并在班级交流,讨论什么是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的壮举, 就是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扰灾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力量。 知识总结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作业布置:试一试请同学们出一期关于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手抄报。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学生交流 学生思考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和倾听感人故事 学生观看视频和倾听感人故事 学生分享故事 学生思考 了解学生防灾避险知识储备 培养学生掌握防灾避险知识和能力 了解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 理解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体现的不屈的抗灾精神 理解抗洪抢险精神 理解抗震救灾精神 了解在面临自然灾害时所呈现的志愿者故事,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抗灾精神的内涵 在分享故事中,感受不屈的抗灾

课堂小结 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不意味着我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掌握防灾减灾知识和能力,以及国家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在应对自然灾害中,人类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力量。
板书 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防御自然灾害不屈的抗灾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34张PPT)
四川北川县北川中学,废墟中躺着6位学生遗体
北川中学位于北川县城边两里的一个小山坳中,全校有师生2900多人。2007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发生后,北川中学两栋五层教学楼垮塌。在这场巨变中,有1000多名学生仅仅含苞还未绽放就凋谢了!而在失去生命的学生中,80%是躲在桌子底下的,这是一种错误的地震避险方法, 看着孩子们的遗体埋在废墟中一动不动,所有人为之动容,看一次掉一次眼泪,愿逝者安息。 ?
与汶川大地震伤亡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桑枣中学的校舍决非“铜墙铁壁”,地震袭来时,该校八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房。 可在1分36秒内,全校2200余名学生、百余名老师都人挨人地撤到了操场上,无一伤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2005年起桑枣中学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全校师生紧急疏散演练。演练时每个班级的疏散路线都是划定好的,在每个班级内,前四排学生走教室前门、后四排学生走后门也是规定好的。倘若桑枣中学的应急预案(疏散演练正系应急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只挂于墙壁、锁于抽屉,当灾难突然而至,何谈创造出一项桑枣奇迹,哪里能有那个闪耀着“责任光辉”的1分36秒?
在汶川地震中,北川中学和桑枣中学的伤亡程度截然不同,表明尽管人类很难阻止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在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均有所可为。
桑枣中学正在进行应急疏散演练
第五课 应对自然灾害

第2课时
测一测:你有避险意识吗?
仔细阅读下面的图片与文字,你觉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对于那些错误的行为,说一说错在哪儿,应该怎么做?
雷电交加,在大树下避雨。
山区山洪、泥石流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
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应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
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如雷雨时,特别要小心的是,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等)下站立,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电袭击,应选择低矮处、空旷处躲避。
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
×
活动一: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知多少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四人一小组),每小组认领其中一个自然灾害(每小组不重复认领),并在在组内交流你课下搜集的防灾避险自救知识及这样做的意义,在交流中分享经验。

2、由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你所在小组搜集的成果。
1. 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在外面,则不要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铁塔、大树等附近避风避雨。
2. 如果你住在帐篷里,则应立即收起帐篷,到坚固结实的房屋中避风。
3. 如果你在水面上(如游泳),则应立即上岸避风避雨。
4. 如果你已经在结实的房屋里,则应小心关好窗户,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图形,以防窗玻璃破碎。
5. 如台风加上打雷,则要采取防雷措施。
6. 台风过后需要注意环境卫生,注意食物、水的安全。
7. 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应及时取消,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8. 不要到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乘船出海。
台风来了——防灾避险小知识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下,要避开高大建筑物,避开危险物或悬挂物。 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角。因为这些地方相对牢固,可以减轻伤害。
地震来了——防灾避险小知识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但应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防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暂停观察,选择远离泥石流经过地段停留避险。另外,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能剪断树木卷入泥石流,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
泥石流来了——防灾避险小知识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 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洪水来了——防灾避险小知识
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害。
小提示
小组合作探究
让我们来画一幅校园逃生图。
●先找来校园平面图,作为参考。
●然后,和同学组成小组一起去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图标,在图上做出标泣。
●最后,将合理的
逃生路线标注在图上。
畅所欲言
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图为“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成功发射,有助于提升国家对灾害天气的监控和预警能力。
  我国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防灾减灾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国在多个方面一直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监测、预报
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预警信号及等级
  为防御自然灾害,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工程。图为为了防止河流泛滥,我国修建的防洪堤坝。
防灾工程
   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
物资储备中心,以保证自
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
供应救灾物资。图为山东
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的工
作人员在整理救灾物资。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
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从
而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图为
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
害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
官兵在废墟上搜救。

灾前准备
灾时救援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
加强立法
1、我国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检测、预警系统。
2、我国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3、我国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4、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调动救灾人员。
5、我国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自然灾害的发生。

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
活动二:抗灾技术知多少

1、为了防御自然灾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断研究、发明各种抗灾技术。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四人一小组),我们去调查一下,将了解到的技术、发明记录下来,在全班开展一次交流活动。
一场突如其来的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打破了鼠年春节的安宁祥和,搅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控制疫情蔓延,医务人员日夜奋战在扰击疫情的第一线;党员干部全员上岗,做义务志愿者,守护在大街小巷;我们不走亲访友,居家隔离,封村封城封路;自全国各个省市的驰援,包括捐款、医疗队、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新鲜蔬菜等迅速送往疫区;大量工人不分昼夜在十几天内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大型医院。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请你说一说,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抗灾精神?
是一种不屈不挠、团结互助、自强不息、勤劳勇敢、不畏艰难、敢于抗争、团结一心、患难与共、以人为本的抗灾精神。
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奋力拼搏、营救生命。
救援人员超越生理极限创造人间奇迹。
救灾物资、捐款、热血凝聚幸福和力量。
建国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中,媒体报道中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在抗灾救灾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面面。
1998年抗洪抢险——用生命铸起的堤坝
李向群 海南琼山人。1996年12月入伍,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一班战士。1998年8月5日,他随部队赴湖北荆州抗洪抢险,14日在抗洪抢险一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洪的保卫战中,他带病坚持抢险,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终因劳累过度,抢救无效,于1998年8月22日壮烈牺牲,年仅20岁。而当时他的军龄也才20个月,党龄8天。
1998年抗洪抢险——抗洪英雄李向群
抗洪抢险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2007年抗震救灾——汶川地震感人画面
2007年抗震救灾——汶川地震感人画面
武文斌是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程营村人,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汶川地震发生后,他所在的部队紧急开赴四川抗震救灾,被安排留守的武文斌主动请战。到达灾区后,他走遍了都江堰市玉堂镇12个村7816户人家,把食品和饮用水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三次滚下山,幸被树木拦住;灾后重建,他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6月17日,连续工作了32天的武文斌因过度劳累倒在胥家镇救灾现场,再也没有醒来。
2007年抗震救灾——抗震英雄武文斌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抗震救灾精神
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知识小结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43页的活动园中,谈谈在救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志愿者的故事。
小小故事分享会
唯一的儿子在地震中不幸去世,他没有哭泣,没有失魂落魄,只有救人、救人、再救...在灾情最重的北川县,从废墟里爬出来、灰头土脸的民政局长王洪发机械地奔跑着,见人就救,用手从废墟里刨出10条生命。这样一直忙到13日凌晨三四点。
故事一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但未来得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其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而灵活的小林浩终于爬出了废墟。但此时,小林浩班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8岁半的小林浩没有惊慌的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经过艰难的救援,小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处伤痕。
故事二
白乐潇是一位12岁的女孩。地震发生时,她的胳膊被教室的门卡住,为了让后面的同学跑出教室,她忍住疼痛自己把胳膊拽断了。同学得救了,她却从此失去了一条手臂。这位舍己救人的小姑娘,人们把她称为“小英雄“。
故事三
像这样的志愿者你身边是否出现过?
请和小组同学一起收集人们不懈抗灾以及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故事,并在班级交流,讨论什么是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班级大讨论
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的壮举, 就是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扰灾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力量。
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
知识总结
请同学们出一期关于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手抄报。
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