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65张PPT。视频: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怎么样(生产、生活、文化)为什么在哪里黄土高原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太 行 山 脉乌 鞘 岭秦 岭长 城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黄土高原跨哪些省区?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乌鞘岭秦 岭长城太行山脉山西全部、陕西大部分,宁夏、内蒙古、甘肃、河南一部分,青海小部分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地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据新华社报道,根据遥感普查资料,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仍有45万平方公里,占黄土高原总面积64.2万平方公里的71%。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森林面积仅为2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不到5%,草场退化面积已达总面积的75%以上,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1.8亿吨。为什么黄土高原地表会这样呢?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 ???走进黄土高原黄土的世界想一想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视频:黄土高原的成因 “风吹来”的高原黄土形成过程示意图二、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1、地形: 海拔1000米以上, 地势平缓、略有起伏2、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湿润炎热,冬季寒冷干燥黄土地貌黄土塬由厚层黄土组成、面积较大,顶部平坦,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区。 条状延伸的黄土地貌类型黄土墚黄土峁呈穹状或馒头状的黄土丘陵。沟壑纵横二、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1、地形:黄土高原海拔1000米以上,地势平缓、略有起伏2、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湿润炎热,冬季寒冷干燥3、地貌:沟壑纵横、支离破碎黄土以粉砂颗粒为主,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便于开垦,使这里很早成为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黄土高原上的梯田二、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1、地形:黄土高原海拔1000米以上,地势平缓、略有起伏2、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湿润炎热,冬季寒冷干燥3、地貌:沟壑纵横、支离破碎4、土壤:这里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黄土土质疏松, 便于开垦,使这里很早成为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三、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黄土以粉砂颗粒为主,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低自然原因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自然原因夏季湿润炎热,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于7、8月份,多暴雨。读图思考:黄土高原气候有什么特点?自然原因过度放牧陡坡开垦乱砍滥伐人为原因采矿修路人为原因三、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1、问题:这里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原因: (1)自然原因: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低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降水集中于7、8月份,多暴雨 (2)人为原因:人类不遵循自然规律,过度开发 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行为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 泥沙翻滚的黄河大量泥沙汇入,使得黄河泥沙含沙量剧增,并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形成“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带走大量肥沃的地表土,使土层变薄,土壤养份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水土流失的危害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农作物产量下降耕地面积减少、村镇消失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 脆弱的生态环境 有暴雨时,又会发生洪涝灾害,还会引起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农田、住房、道路常遭到灾害。经常遭受旱灾,只能种些耐旱的作物,如高粱、谷子等。有时饮用水更应都很困难。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后,恢复相当困难。表现观察图中的植被、水量、泥沙说明:(1)植被有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的作用。 (2)植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陡坡地种草、灌木和山杏缓坡地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防护的主要措施有: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和挡土坝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过度放牧陡坡开垦措施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等合理的生产措施黄土高原上的退耕还林治理后的黄土高原三、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1、问题:这里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原因: (1)自然原因: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低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降水集中于7、8月份,多暴雨 (2)人为原因:人类不遵循自然规律,过度开发 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行为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3、应对措施:持续治理和大规模的自然修复、封育保护,具体包括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和挡土坝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等合理的生产措施综合治理前后的黄土高原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下,这里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黄土高原文化。从传统民居到艺术形式,无一不烙上了黄土地的深深印记。四、黄土高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信天游是流行于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它是人们在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高原上劳动时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1、信天游2、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guàng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 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 以上的历史。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 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它先 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 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 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3、腰鼓气势磅礴黄土中“挖出”的房屋靠崖式思考:窑洞的建造与当地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且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坍塌。而窑洞具有冬暖夏凉、占地少的特点,是适应黄土高原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而产生的特色建筑。下沉式4、窑洞5、面食耕地类型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陕北剪纸黄帝陵碑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应县木塔——山西秦始皇陵兵马俑(陕西)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平遥古城俯视图 宝塔山是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佛教圣地——五台山(山西)四、黄土高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民歌:信天游,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 它是人们在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高原上劳动时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2、戏曲:秦腔3、舞蹈: 腰鼓 气势磅礴4、民居:窑洞,具有冬暖夏凉、占地少的特点是适应黄土高原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而产生的特色建筑。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且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坍塌。5、饮食:面食,耕地类型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1.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A.过度放牧 B.开采 C.毁林开荒 D.营造宫殿C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是( )A.植被的破坏 B.不合理的耕作 C.开矿 D.土质、降水、地形等D3.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风沙危害 B.水土流失 C.植被破坏 D.土质疏松B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就已是千沟万壑的状态B.人为因素是形成本区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C.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进行自然条件 的改造D.黄土上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唯一原因B5.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A.峰岭众多、地表崎岖不平 B.石灰岩广布,地表起伏不大C.黄土覆盖,地面坦荡无垠 D.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 D对比实验一 植被对比实验二 降水强度对比实验三 坡度实验目标引导:某地水土流失的强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实验结论:植被越少,水土流失越大;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大;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大。水土流失小实验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 北方地区 红松之乡---小兴安岭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一、地理位置 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地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 地形:黄土高原海拔1000米以上,地势平缓、略有起伏二、自然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湿润炎热,冬季寒冷干燥环境 地貌: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土壤:这里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黄土土质疏松,便于开垦,使这里很早成为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 三、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1、问题:这里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自然: 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低 2、原因: 原因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降水集中于7、8月份,多暴雨 人为原因: 人类不遵循自然规律,过度开发 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行为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 3、应对措施:持续治理和大规模的自然修复、封育保护,具体包括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和挡土坝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等合理的生产措施 四、黄土高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民歌:信天游,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 它是人们在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高原上劳动时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2、戏曲:秦腔3、舞蹈: 腰鼓 气势磅礴4、民居:窑洞,具有冬暖夏凉、占地少的特点是适应黄土高原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而产生的特色建筑。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且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坍塌。5、饮食:面食,耕地类型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1.2黄土高原.pptx 小沈阳 -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009春节联欢晚会).mp3 板书.docx 黄土高原.mp4 黄土高原的成因.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