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33张PPT。 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官员、读书人,甚至是皇帝,你生活的幸福指数高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你认为社会的发展应该创设怎样的环境?民主自由开放创新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还原历史现场你认为明清时期“读书人”最大的担忧是什么?最期盼的事是什么事情?文字狱科举考试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明清时期的文字狱 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借题发挥,加以歪曲解释,然后罗织罪名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一、文字狱朱元璋收到一贺信,上面写道:朱元璋认为“生”与“僧”同音,“光”也是骂他当过和尚,“则”与“贼”同音,是骂他参加过造反的起义军。大怒,立即把写贺信的这个文人处死了。2、表现1、目的:巩固统治,加强思想文化专制一、文字狱(1)朱元璋屡兴文字狱明清之前40801201602000明朝清朝文字狱案件数量统计20余起近200起,处决200多人,涉及3000多人。不足10起清朝大兴文字狱√√√维 止一维止 雍正四年,查嗣庭出任考官,以《诗经》中的“维民所止”为考题。查嗣庭被打入监狱,在狱中病死。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被流放。查嗣庭科场试题案 却被说成是想去掉“雍正”二字之头。雍正年间 徐骏 作“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被认为是讥讽朝廷而处死。乾隆年间 有人引用《黑牡丹》词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被杀害。“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是雍正时期所作,作诗之人被处斩。推测下,统治者认为这首诗有什么问题?怀念明朝讽刺清朝清朝文字狱的主要对象是什么人?他们因为什么卷入文字狱?获罪的大多是下层知识分子他们之所以卷入文字狱,或因满腹牢骚,爱发议论;或因僻居乡村,不知忌讳;或因吟诗作文,用字不慎。(2)清朝大兴文字狱①原因:为了树立权威,加强君主专制。为了防范汉族人民的反抗,大力加强思想统治。②主要对象:获罪的大多是下层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为残酷)资料1 据《清代文字狱简表》统计,乾隆在位60年,退休后又管朝政4年,共计64年,制造的大、小规模的文字狱计130多起,平均五个月对文人“刀斧伺候”一次。资料2 “到乾隆年间,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所谓读书人,便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章。” ——鲁迅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上材料,说说文字狱的严重影响。文字狱制造了恐怖的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思想文化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3、文字狱的危害鲁迅评价文字狱: 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遣词造句都要小心翼翼,以免触犯忌讳。 到乾隆年间,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读书人,便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勘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为了笼络天下的知识分子,清政府编修了《四库全书》。二、编纂《四库全书》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13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汇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存、整理和传播中国古代文献作用。 在编纂过程中,全国图书都要进行检查,不利于满清的文献都被禁毁。查缴禁书竟达3000多种,15,0000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70,0000部, 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历史学家吴晗:“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大批书籍因被认定对清朝统治不利,遭到销毁或篡改,是清朝加强了文化专制的表现。二、编纂《四库全书》 清政府在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对全国图书作了一次大检查,大批书籍因被认定对清朝统治不利,遭到销毁或篡改。《四库全书》的编者对于反映民族矛盾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摒弃,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四库全书》是在清文化专制的产物。我们如何来正确认识?《四库全书》包罗宏大,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但在编纂过程中,清政府对全国图书作了一次大检查,大批文化精典被 销毁或篡改。辩证一分为二明清读书人的梦与罪你认为好文章的标准应是怎样的?甲:标新立异,首先观点要 独道。想象要丰富,构 思要精妙。乙:擅于采百家之言,引用名人警句 。答题观点:要代圣人立言,不得有自己 的想法. 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明清时期怎样的文章才能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呢?X√三、明清科举制---八股取士命题范围答题观点文体特点“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考生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必须分为八个部分,叫作“八股文”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考生不得发表新论,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科举制演变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结果: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议论的开始起讲后入手之处束股后股中股起股入手起讲破题承题什么是八股文?清代科举考试的作弊工具:一本不足成人半个手掌大小的抄本。上面竟然完整地抄录了《四书》 《五经》,可以暗藏在衣袖内。 一件抄有范文的夹带衫,是当时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作弊用的。 读书人为了走上仕途,想尽各种办法,铤而走险,力图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江南贡院始建于1168年(宋乾道四年),清同治年间,江南贡院达到鼎盛。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加上附属建筑数百间,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全国各省贡院之冠,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从此江南贡院便结束了它的使命。从贡院落成到晚清废除科举江南贡院为国家输送了800余名状元、10万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唐伯虎、郑板桥、林则徐、施耐庵、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张謇也出于此。 作为一名读书人最大的梦想就是通过科举考试实现自己的功名梦,但毕竟成功的是少数人,绝大多数是梦断遭罪。所以才有了…… 请列举几个具体事例。明清读书人的梦与罪蒲松龄在科举场中极不得志,虽满腹实学,乡试屡不中。《范进中举》我看八股取士有这样一篇八股文,题目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杀鸡为黍而食之”。其中写道“其或公鸡欤yú ?抑或母鸡欤?抑或不公不母之阉鸡欤?其或白鸡欤?其或黑鸡欤?抑或不白不黑之麻鸡欤?”材料说明了 什么?八股文空洞无物我看八股取士资料1 清代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男主人公贾宝玉不愿参加考举考试,认为那是“须眉浊物”“国贼禄蠹”之流用以沽名钓誉的手段。清朝时有人作歌讽刺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资料2 清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写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大量热衷科举的文人。像马二先生好谈文章而不识李清照,范进当了一省的学道而不知苏轼为何人。你怎样认识八股取士?八股文一方面造成了读书人的知识面日益狡隘,另一方面也导致读书人的心灵创伤。马二先生好谈文章而不知李清照,范进当了一省的学道而不知苏轼为何人。危害 八股取士一方面造成读书人的知识面日益狭隘,另一方面也导致读书人的心灵创伤。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技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三、明清科举制---八股取士命题范围答题观点文体特点“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考生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必须分为八个部分,叫作“八股文”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考生不得发表新论,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危害: 一方面造成读书人的知识面日益狭隘, 另一方面也导致读书人的心灵创伤。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辨识八股取士资料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百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观点1 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择人才,在古代来说是相对公平的一种方式,在历史上也发挥过很大的作用。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大合理。观点2 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 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顾炎武这种批评是对的。谈谈你对两种观点的理解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的两个概念。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反对科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至明清时期才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对象,就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如何评价八股取士双方各有道理①使考试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对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②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命题内容狭窄,束缚了思想。③只读四书五经,而不讲究实际学问,败坏了学风,阻滞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八股文入选浙江名校高中语文教材——“糟粕”复燃还是“精华”传承 对我国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1、目的: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巩固统治. 2、表现:(1)朱元璋屡兴文字狱一、文字狱 (2)清朝大兴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为残酷) ①原因: 为了树立权威,加强君主专制; 为了防范汉族人民的反抗,大力加强思想统治。 ②主要对象:获罪的大多是下层知识分子 3、危害:文字狱制造了恐怖的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思想文化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二、编纂《四库全书》(乾隆):大批书籍因被认定对清朝统治不利,遭到销毁或篡改。命题范围:“四书”“五经”答题观点:考生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文体特点:答卷必须用八股文。危害:一方面造成读书人的知识面日益狭隘; 另一方面也导致读书人的心灵创伤。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 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2.1文化专制和八股取士.pptx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