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目 俄国改革 课件(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目 俄国改革 课件(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
俄国改革
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史称彼得一世,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之子,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沙皇。
彼得一世从小就学习手艺,向首都侨民区请外教,学习天文、几何、航海、造船等知识,坚定了他向西方寻求治国强兵之道。
在位期间,为搜罗人才,他经常微服私访,甚至组织“大战酒神”宴会,听醉鬼的胡言乱语从而了解谁是忠诚,谁是需要的人才;从侨民区请来了熟于军事、会多种语言、懂地理、航海、造船技术的外国侨民为俄国效力。
彼得一世
盛行农奴制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工商业发展缓慢
十七世纪的俄国是一个偏安一隅、封闭落后的国家。它濒临太平洋、北冰洋,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它却没有通向外国的出海口,没有一支正规军,没有一所像样的学校,全国95%以上的人是文盲。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农业很落后,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里。
文化教育落后
军事实力差
改革的背景
1697年3月,彼得派遣了一个由250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出访欧洲各国。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依洛夫”装扮成一个木匠和下士随团考察。出访中,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造船厂当了4个月的学徒,在英国参观了海军造船厂,在普鲁士研究了兵制。回国时,彼得一世还聘请了医生、教育家、航海家、造船师等一大批科技人员,而且大开了眼界,懂得了西方国家先进的真理。



第一目 寻富求强 学习西方文明
改革的内容

发展各种公共事业,如创办报刊等。要求让俄国人学习西欧的生活方式,脱下长袍,换上西装。

1、 兴建通商口岸,奖励输出,限制进口,制定了《保护关税细则》;
2、他征调数以万计的农奴开凿运河,兴修水利,颁布《一子继承制》《人丁税法》,规定土地继承制原则,避免土地游离,防止农奴逃亡,以保证国家的税收;
3、废除贵族骑兵制,实行义务兵制。通过造船、铸炮、创办军工厂,建立了由步、骑、炮、工兵、海军组成的一支庞大的正规陆海军;
4、他把原来各自为政的全国八大省划分为五十个州,委派沙皇亲信担任省督,直接对中央负责;
5、重视专门人才的培养,聘请外国人传授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大兴办学之风,创办了航海、造船等学校,并规定16岁前没有接受教育的贵族子弟不准结婚。打破过去的贵族世袭制度,根据每个官员的知识水平、才能高低、贡献大小,选拔和任用官吏。


改革的内容
发展经济
扩大军事力量
加强中央集权
推广学校教育
改革的评价
材料一 俄国的国力不断壮大,在与强敌瑞典进行的北方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及其沿岸地区。俄国取得了对欧洲事务的发言权,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

材料二 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

材料三 1721年颁布的法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此政策为手工工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积极影响: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使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盛行农奴制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工商业发展缓慢
文化教育落后
军事实力差

局限性:保留了封建农奴制。

改革的评价
角色扮演
经过彼得一世改革,到了19世纪中期,俄国的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与西欧先进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改革后的俄国的农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1.学生:农民
教师:地主
2.请根据材料完成活动。
农奴制的发展
1. 十五世纪中叶,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限制农民行动自由的规定。
2.《1497年法典》规定一个农民不能从一个地主名下随意转到另一个地主名下;规定只有在每年俄历11月26日的尤里耶夫节前后各一周,农民才能离开原来的主人。
3.《1550年法典》重申《1497年法典》的规定,并增加农民离开原来主人的时候需交纳居住费的数额。
4. 1597年,沙皇政府规定地主有权追捕逃亡期未满五年的农民。以后又不断延长到九年、十年。
5. 1613年,沙皇颁布敕令,如果逃亡的农民被其他主人带走,追回的期限甚至可以延长到十五年。
6.《1649年法典》规定地主有权追捕逃亡者,农民如果逃亡,主人可以无限期地追回。规定封建地主在自己的领土上,有权审讯和拷打农民,甚至可以给他们带上镣铐,进行判决。有权干涉农民的财产、婚姻及其他个人事务。除了自己的主人有背叛沙皇的行为外,农民无权就其他任何事告发主人。如果地主破产,其债务需由农民负责偿还。
7.1767年,禁止农民控告自己的主人,否则将被判处终身流放。农民甚至被赶到市场,公开出售。
材料一 野蛮农奴制激起农民的反抗,不间断发生起义,后来席卷全国。1859年,农民起义90次;1860年,农民起义126次;1861年,农民起义1176次。


改革的背景
社会矛盾激化,威胁统治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起,俄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增多,对外贸易增加了一倍。但是,工厂老板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力有近40%是农奴。由于长期被奴役,农奴体质很差,生产效率极低。农奴生活水平低下,缺乏购买力,也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三
改革的原因
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说:
我要向全世界歌颂的,
使王位上的恶人胆战心惊。
世界的暴君,战栗吧,
而你们,匍匐着的奴隶们,
听吧,鼓起勇气,
起义吧。
受到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批评时政,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
材料四 1853年,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同时转移国内矛盾,沙皇俄国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因主战场在黑海上的克里米亚半岛,所以这场战争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英法加入土耳其一方。
A 形势令人绝望地对俄国士兵不利:他们所使用的步枪的射程只有西方军队的步枪射程的三分之一。他们只有用帆船来对付英国和法国的汽船。他们没有名符其实的医疗服务或军粮供应服务。
B 恩格斯:“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英法联军使用铁路、电报、线膛枪等,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和战术应变能力。俄国军队武器落后,士兵多由农奴组成,指挥官都是不熟悉军事的贵族。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把俄国的强国形象打的粉碎,让俄国人深感到自己的落后。
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
1818.4.17~1881.3.13
1855~1881在位 尼古拉一世的长子
  亚历山大二世于1855~1881年在位。他从小就是作为俄罗斯帝国的继承人来培养,同此前所有的俄罗斯帝王相比,亚历山大接受的教育是最好的。还曾随父母游历过很多欧洲国家。在学业完成后,在老师茹可夫斯基的陪同下,在俄罗斯各地旅行,亚历山大也因此接触了社会底层的一些真实情况。在位期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废除农奴制已势在必行。

第二目 势在必行 历史转折点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我们都一一地做到了。
改革的目的

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改革的内容
1861年,在经过与贵族的多次讨论之后,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3月5日,他签署了《农民改革法令》。法令基本内容是:
在法令颁布之日起,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并享有一般公民权,即农民有权拥有个人的财产,可以自由迁徙、婚配、从事工商业活动、缔结合同、进行诉讼等。地主应承认农民的人身和人格自由,不允许买卖和交换农民。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材料二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以上材料节选自《俄国社会经济史》
改革的评价
材料一 在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之后,一个官员评价农奴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一个地主也有类似的感受,说农奴“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材料三  1861年一位对农奴制改革法令失望者的人说:“皇上已经背叛了人民的希望,他给予人民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你们所梦想和所需要的-我们不需要沙皇-我们想要一个实在的人,他理解生活,也理解选择他的人民。”
材料四 农奴取得的份地,按照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总共不下20亿卢布。
积极影响: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各方面出现新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局限性:改革不彻底,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性质:沙皇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第三目 以史为鉴 看今日俄国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森林覆盖面积居世界第一位
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
俄罗斯联邦,通称俄罗斯或俄国,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制国家。
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
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
今日俄国
中俄关系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政府主办的“一带一路”高规格论坛活动,主要包括开幕式、圆桌峰会和高级别会议共三个部分组成,以“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为主题,于2019年4月25日到27日在北京举行。
1.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
①废除农奴制度
②加强中央集权和扩大军事力量
③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
④农民可以无偿分到一块份地
① ②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③ ④

2.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旁边有一座宏伟塑像,纪念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这位“改革者”是( )
A.伊凡四世 B.彼得一世
C.尼古拉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习题巩固
C
D
3.以下各项中哪些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
①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②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③削弱大贵族势力,收回军权
④农民出钱赎买份地
① 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 ④

4.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的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奴。”这反映了1861年俄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B.解放农奴,帮助其致富
C.改变俄国的专制制度
D.迅速实现近代化

习题巩固
C
A
5.下面是历史伟人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请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说明。
马克思认为:彼得一世改革“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列宁指出:“彼得大帝不惜用独裁和野蛮的方式促使俄罗斯人迅速采用西欧的成果。”
普希金:更为形象地给彼得一世以高度评价,说它“让俄罗斯腾空而起”。
(1)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处于怎样的百年落后状态?
思路:改革的背景
答:16世纪中期,俄国盛行农奴制,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2)俄罗斯人迅速采用西欧成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思路:改革的内容
答: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的改革。
(3)彼得一世改革后取得了怎样的“腾空而起”?
思路:改革的积极影响
答: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习题巩固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材料二:俄国棉花加工和冶铁统计数据表



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0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1)材料一表明改革后俄国农奴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答: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通过赎买获得一块份地。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与1861年改革有什么联系?
答:1861年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3)材料三认为这场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这场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习题巩固
年份 棉花加工(吨) 冶铁(吨)
1861 30951 327610
1891 171994 9922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