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明 治 维 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明治: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维新:变旧法,行新政。即改革明 治 维 新 明治天皇名睦仁,1867年继承王位。1868年改年号为明治元年,随后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请同学们从视频中分析一下:当时的社会状况怎样?内忧:幕府时代,日本的等级制:天 皇 (傀 儡)将 军大 名武 士农 工 商士 1.贫苦的农民连“吃杂粮度日,都成为不可能”,他们“衣不蔽体,饥寒交迫,住的地方更是墙塌壁倒,破陋不堪”,甚至被迫出卖自己的亲生骨肉...... 2.1867年,全国生产部门的手工工场共约400多所。但是统治阶级对工商业者采取歧视态度,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实行商品专卖,设立关卡、对工商业者财产恣意没收。 3.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穷困。尤其是那些俸禄低微的武士,更是困苦之极 ......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屈身从事过去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世事见闻录》记载上述材料反映日本社会的什么问题?外患:1、内因:(国内、内忧):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严重阻碍 。日本社会矛盾2、外因:(国外、外患)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内武士阶层发起倒幕运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日本欧美民族矛盾(倒幕运动)希望之船:参见书P74 阅读卡 其一,在英国,认识到工厂,贸易,立宪,法令是其强大的根源,英国与日本一样,以一小小岛国成了世界工厂,全球霸主。 其二,考察各国宪法政治和议会,认识欧美的民主自由 其三,重视文化教育,认识到日本人“与今日美欧诸州之人决无不同,只在于学与不学而已”,“莫为急务者,莫先于学校” 其四,称赞德国军事制度,“国中之男子堪执兵器者,悉受兵卒之教练,至少使服一年常备军役,全国皆受军人之磨练” 根据使节团的考察所得,明治政府会关注什么,相应会进行哪些改革举措? (请在书本P73-74找到相应内容)经济:引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政治:颁布《明治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1889年)社会生活: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 大力发展教育军事方面: 实行征兵制,建立装备西化、效忠天皇的军队①在政治上:废藩置县,由中央直接治理,加强中央集权。 1889年,颁布《明治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②在经济上: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③在文化教育上: “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④在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皇军”。明治维新的措施各起什么作用?东京京都大阪三府七十二县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允许土地买卖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大凡国之富强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1874年大久保利通《关于殖产兴业建议书》经济: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 ——伊藤博文社会生活: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发展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军事:开始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从国外购买先进武器,改进军事装备;创办军工企业,培养军事人才。——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摆脱了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但同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1.从图中找出哪些是新事物?哪些是以前的旧事物?2.这说明了什么?图7-26 明治年间的日本积极影响: (1)逐步改变了落后的面貌,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了亚洲第一个迈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2)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成为民族独立国家。 *消极影响(局限性):(1)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 (2)军国主义——侵略扩张。 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邻国及日本本身带来了重大灾难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要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弃其糟粕。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及时变革.教育是强国之本,要重视发展教育 从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中,你悟到了什么?闭关导致落后,落后要挨打,要坚持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