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47张PPT+教案+导学案+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47张PPT+教案+导学案+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年级 七年级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识记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的具体措施和经济发展的表现。2、列举明朝全面改革官制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重难点)3、对比唐朝科举制与明朝科举制的异同点,总结八股取士的负面影响。(重难点)4、列举明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状况。
【课堂教学流程】
【学案自学 梳理知识】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的具体措施和经济发展的表现。1.明朝的建立(1)背景:_元朝_末年,政治十分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农民起义:1351年, 黄河下游 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3)明朝建立: 1368 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 应天府 ,他就是明太祖。 (4)元朝灭亡:明军攻占元__大都__,结束了元朝的统治。2.朱元璋强化皇权(1)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 (2)措施: 地方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_三司____,互不统属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中央 ①废除__丞相____制度和__中书书____,提升吏、户、礼、兵、刑、工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为分散兵权,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 兵部 ; ③设立__锦衣卫____(明成祖设立东厂,合成“厂卫”) (3)影响: 皇权 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3.科举考试的变化(1)命题范围: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四书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四书集注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答卷格式: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___八股文___”。 (3)特点:内容空疏,形式__呆板____,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4)历史影响:应试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__四书_”“__五经 ”,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4.经济的发展 (1)概况:明朝时,农业、_手工业_和商业,都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2)表现: 农业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 玉米 、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 棉纺织业 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丝织业 苏州 是全国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___景德镇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商业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商帮,如山西的_晋商_、安徽的徽商 【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务二:【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归纳概括朱元璋为强化皇权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回顾元朝的行省制度,分析其弊端,说出明朝统治者强化皇权的原因。 任务三:【合作探究】 对比唐朝科举制与明朝科举制的异同点,总结八股取士的负面影响。 【精讲点拨 总结归纳】任务四: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检测提升 巩固新知】1.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的图像。请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C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2.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以下属于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初烧的“三把火”的是( A ) 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②在中央废除中书省③分散兵权,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④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江苏模拟)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C )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4.明朝的东厂厂公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有名的东厂掌印太监魏忠贤甚至有“九千岁”之称。这表明( A ) A.东厂厂公只对皇帝负责 B.东厂是明朝的司法机关 C.东厂常用刑具有18套 D.东厂厂公导致明朝灭亡 5.“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B ) A.焚书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唐朝科举制6.“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上述材料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下发的诏令( B ) A. 唐太宗 B. 明太祖 C. 明成祖 D. 乾隆帝7.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B ) A. 梵书坑儒 B. 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 八股取士 D. 大兴文字狱8.下列有关科举制度词语中,在明朝时才可能出现的是( D ) A. 武状元 B. 进士科 C. 殿试 D. 八股文9.我们现在食用的粮食作物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是在何时从外国引进的( C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10.下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 A )A. 丞相制度 B. 郡县制度 C. 行省制度 D. 科举制度
【课后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建立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目标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的具体措施和经济发展的表现;
目标2:列举明朝全面改革官制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目标3:对比唐朝科举制与明朝科举制的异同点,总结八股取士的负面影响。
目标4:列举明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状况。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的具体措施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
1.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元朝灭亡的原因。
2.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小结:
①元朝政治腐败,官吏贪污,社会动荡,民不聊生;②1351年,农民起义爆发并迅速发展,出现多支反元队伍,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3.师:那么明朝是由谁建立的呢?建立的时间是何时?都城定在哪里呢?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教师简要陈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
(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巩固统治。)
3.师: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他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强化皇权。
(1)阅读材料一,指出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为此,他是怎样做的?



看法: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
做法: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
(2)从材料二中可看出,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弊端?为改变这一弊端,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朝官制改革的影响。


弊端:军国重事掌握在地方官手里。
措施: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3)阅读材料三: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明朝类似的机构还有什么?



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监视官民的言行。东厂。
目标导学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过渡:朱元璋又是怎样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的呢?
1.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明朝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材料四:

(1)明朝科举考试的范围是什么?考试要求是什么?试卷文体是怎样的?这样的考试出现了怎样的后果?
生: 思想措施:八股取士。
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考试要求: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随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试卷文体: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
结果:导致知识分子读死书、死读书,成为服服帖帖、合乎统治者需要的、驯服忠顺的官僚,所选人才成为皇帝忠实的奴仆。
(2)负面影响:助长了读书人为当官读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的坏风气,扼杀了许多人的创造性思维,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八股取士选拔的人才没有自己的思想,变成了皇帝的忠实奴仆。
目标导学四:经济的发展
1.教师简短地介绍一下明朝经济的发展情况。
(经济的发展,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来学习。)
2.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小组合作讨论归纳:





3.教师归纳:明朝商品经济的活跃,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明朝前期,在政治方面: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分理朝政;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思想文化方面:实行“八股取士”。明朝采取非常手段加强君权,表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持其统治,从而只得依靠极端手段来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和思想控制,说明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明朝经济维续发展,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反思: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强化时期, 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 如特务机构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本课注意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历史地图、PPT课件,来尽可能地再现历史,让学生能够直接、直观地感受历史,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启发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






视频导入:播放课件素材—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 这部小说向读者娓娓道出了从 1344 年到 1644 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 人物。 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 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 《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了历史中的另一面,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让历史变成一幕幕生动的故事, 很多人看完这部小说都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今天就让我们从明朝的建立之初开始学习,领略只属于明朝的魅力。我们一起走进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二 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材料三 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喝酒了吗?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幅画,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许多富人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47张PPT)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部编版 七下
视频导入:播放课件素材—明朝那些事儿
新知导入
《明朝那些事儿》 这部小说向读者娓娓道出了从 1344 年到 1644 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 人物。 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 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 《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了历史中的另一面,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让历史变成一幕幕生动的故事, 很多人看完这部小说都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今天就让我们从明朝的建立之初开始学习,领略只属于明朝的魅力。我们一起走进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新知导入
目标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的具体措施和经济发展的表现;
目标2:列举明朝全面改革官制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重难点)
目标3:对比唐朝科举制与明朝科举制的异同点,总结八股取士的负面影响。(重难点)
目标4:列举明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状况。
学习目标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的具体措施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自主学习
明朝的建立
年,朱元璋称帝,定都 ,他就是明太祖。
朱元璋强化集权




地方
中央
取消 ,设立“ ”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废除 制度和中书省,提升 的职权,并直接向皇帝负责
把 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1368
应天府
行中书省
三司
丞相
六部
大都督府
自主学习,完成检测。
(2)司法上:设立 机构。
①目的:监视官民。
②概况:朱元璋设立 ,明成祖成立 。
③职责: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④地位:由皇帝直接指挥,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3.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厂卫
锦衣卫
东厂
1.背景:明朝提倡 。
2.变化:
(1)命题: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 “ ”
(2)答题:以朱熹的《 》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3)文体:
3.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科举考试的变化
尊孔崇儒
四书
五经
四书集注
八股文
经济的发展
1.农业:引进了原产 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成为丝织业中心。 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3.商业:商品经济活跃, 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南美洲
苏州
景德镇
北京
01
明朝建立的背景
元朝政治腐败,官吏贪污,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农民起义爆发并迅速发展,出现多支反元队伍,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明朝的建立
新知讲解
02
明朝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
(南京)
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韃靼
瓦剌
亦力把里
烏思藏都司

应天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1368
朱元璋
(明太祖)
南京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府
朱元璋强化皇权
01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02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新知讲解
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小组合作探究: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朱元璋采取了哪些措施强化皇权?
合作探究
看法: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
做法: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据材料一,指出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为此,他是怎样做的?
合作探究
弊端:军国重事掌握在地方官手里。
措施: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从材料二中可看出,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弊端?为改变这一弊端,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朝官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二 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归纳概括朱元璋为强化皇权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特点、影响。
行政方面
废行省、设三司
分封诸子,驻守各地
地方






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中央






课堂小结
表现
目的
地方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
一分为三,互不统属
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表现
目的
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巩固皇室
1
2
朱元璋强化皇权在地方上的措施的表现和目的是什么?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责,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将大都督府改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利统归兵部
朱元璋强化皇权在中央上的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
进一步集中权力
目的
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皇帝


地方
中书省、丞相
中央
改革前
改革后

皇帝













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布政使司
行中书省 (行省)
强化皇权的区别




克服了朝臣权力重的弊端,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形成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没有独立性,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给统治埋下危机。


特点: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
强化皇权的特点、影响
因为朱元璋设了锦衣卫,监视官民的言行。东厂(明成祖朱棣设立)
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明朝类似的机构还有什么?
材料三 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喝酒了吗?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幅画,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合作探究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
监察方面
锦衣卫印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喝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小故事

新知讲解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明王朝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同时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影响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利:加强中央集权
弊: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
回顾元朝的行省制度,分析其弊端,说出明朝统治者强化皇权的原因。
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材料四
助长了读书人为当官读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的坏风气,扼杀了许多人的创造性思维,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八股取士选拔的人才没有自己的思想,变成了皇帝的忠实奴仆。
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唐朝科举
知识补充
常科
制科
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五十多种
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形式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
明朝科举
内容:
格式:
必须来自“四书、五经”,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八股文”
影响: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不利于选贤任能。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效。——顾炎武
新知讲解
经济的发展
农业
1
引进原产南美洲的新品种作物
新知讲解
手工业
2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涌现出棉纺织业基地。
棉纺织业: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 中心。
制瓷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苏绣
苏州的丝绸
新知讲解
青花瓷,又称“青花”,以钴为色料,直接在胎上绘画,再施透明釉,经1300摄氏度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两色相间瓷器,被国外称为中国的“国瓷”。青花瓷产生于宋代,成熟于元代,明朝时达到极盛。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青花海水云龙扁瓶
商业
3
北京
南京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
这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城繁盛景况的再现。画面注重描绘市区商业街道的面貌,街道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可见,马戏、小唱处处聚集着人群看客,金店银铺人潮如涌。
商业
3
《皇都积胜图》
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
《南都繁会图》
《南都繁会图》,全称《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南都”指南京。这些招牌,反映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种类繁多,交易范围广泛,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
商业
3
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南京
晋商经营的票号
徽商故里
山西的晋商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商业
3
安徽的徽商










知识拓展
明朝前期,在政治方面: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分理朝政;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思想文化方面:实行“八股取士”。明朝采取非常手段加强君权,表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持其统治,从而只得依靠极端手段来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和思想控制,说明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明朝经济维续发展,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1. 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
2. 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B
D
课堂巩固
3.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北端有一条东厂胡同,其命名与明朝设立的机构东厂有关。这一机构是由下列哪位皇帝设立的(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建文帝 D.明英宗
4.《范进中举》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他那喜极而疯的形象。该作品批判的( )
A.行省制度    B.民分封制度
C.文字狱    D.八股取士
B
D
5.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该卷肯定涉及哪些内容(  )
A.经济政策 B.时事评论 C.诗词歌赋 D.四书五经
6.明朝时,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哪座城市成为丝织业中心( )
A.苏州 B.广州 C.南京 D.杭州
D
A

C
7.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8.明代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必须复习的内容( )
A.唐诗 B.宋词 C.四大名著 D.四书五经
9.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畅销海内外的是( )
A.苏州 B.景德镇 C.长安 D.北京
C
D
B
10.材料题: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请回答:

②作者认为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①材料中的“焚书”、“咸阳之郊所坑者”是什么朝代发生的什么事情?
秦朝
焚书坑儒
考试形式刻板,不利教育的发展,也禁锢思想,扼杀人才,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阻碍社会的发展。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训练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8·山东日照)某校七年级历史活动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搜集了明太祖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东厂,雍正设立军机处等方面的资料。由此可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可能是( )
A.明朝的经济的发展 B.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统一多民族的巩固
【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君主权力,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进一步强化君权,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达到顶峰。C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2019年湖南湘西州)电影《锦衣卫》涉及到的史实发生在( )
A.秦朝 B.隋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和控制的锦衣卫。故电影《锦衣卫》涉及到的史实发生在明朝,故C符合题意;秦朝、隋朝、清朝与锦衣卫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19菏泽)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项( )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1 废丞相,权分六部
2 设内阁大学士
3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建立行省制度 C.设立军机处 D.设厂卫特务机构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和控制的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合称厂卫特务机构。故史实发生在明朝,故D符合题意;故选C。
4.“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上述材料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下发的诏令( )
A. 唐太宗 B. 明太祖 C. 明成祖 D. 乾隆帝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明成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强化了君主专制,故选C。
5.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 梵书坑儒 B. 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 八股取士 D. 大兴文字狱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明朝的特务机构。明朝设置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强化对人民的侦听、监察。所以答案选B
6.(2019青岛)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
定都应天府 B.废除丞相制度 C.设立“三司” D.成立东厂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厂是明成祖朱棣设置的,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7.(2019深圳中考)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八股取士使中国的考试制度在走向标准化同时,也固定化和模式化了,加强对士人思想的控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为切入点,考查了科举制度相关知识。 考查了科举制度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8.朱元璋称帝的地点在应天,即今( )
A. 北京 B. 西安 C. 南京 D. 洛阳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宣布继皇帝位,定年号为洪武,国号为明。应天是今天的南京,C项符合题意,故选C。
9.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
A. 废除丞相 B. 设立东厂 C. 分封藩王 D. 迁都北京
【答案】C
【解析】题干里的“君权的加强”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在中央,废除丞相,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明太祖先后把众多的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军事大权,后来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这不利于君权的加强,明成祖于1421年迁都北京,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故选C。
10.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设立“厂卫”机构
③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④设立三省六部制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于中央的三司;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为分散兵权,将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馆任命权统归兵部;为监察百官,设立特务组织锦衣卫,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厂卫机构属于特务组织;三省六部制是在隋朝时期设立的,与题干不符。故选D。
11.明朝时期的读书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主要是因为( )
A. 政通人和,君主贤明
B. 八股取士,为考取功名,言多必失
C. 文字狱严酷,稍不留心,祸从口出
D. 修身养性,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原理世俗之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八股取士的史实,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答题要求是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必须是“八股文”,目的是为了束缚、禁锢士子的思想,控制知识分子,故答案是B。
12.明朝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的丝织业中心是( )
A. 扬州 B. 苏州 C. 景德镇 D. 南京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时期棉花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丝织业中心;清代南京后来居上;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故选B。
13.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中榜的考生,你不可能( )
A. 熟读四书五经B. 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C. 会写作规范D. 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明清时期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ACD三项属于明朝科举制的史实,B项表述错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下列农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
A. 花生 B. 向日葵 C. 马铃薯 D. 占城稻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占城稻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明代引进原产美洲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 )
A. 洛阳和长安 B. 开封和临安 C. 北京和南京 D. 北京和洛阳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朝的全国性商贸城市有北京和南京,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C项符合题意;ABD项与史实不符,故选C。
16.秦朝“焚书坑儒”、明清“八股取士”都是为了( )
A. 推崇儒家经典 B. 加强思想控制 C. 完善法律体系 D. 防止人民反抗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秦朝时期实行的“焚书坑儒”、明清时期实行的“八股取士”都是加强思想统一的措施,起目的都是用思想的统一巩固整治的统一。B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不同朝代采取各种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其统治,从这个角度上分析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17.明太祖授权下列哪一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
A. 锦衣卫 B. 三司 C. 军机处 D. 六部
【答案】A
【解析】明太祖授权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其中A项是明朝时期的,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①实行削藩政策②设立锦衣卫③废丞相④设东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明太祖即位,为了加强君权,改革行政机构。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而皇帝要亲自处理全国的重大政务。明太祖还授权侍卫亲军组成锦衣卫,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后来成为特务机构。②③正确,B项符合题意;建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削藩政策,明成祖即位后继续实行削藩政策。①错误,AC两项不合题意;明成祖成立特务机构东厂。④错误,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明太祖”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所学罗列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太祖即位,为了加强君权,改革行政机构。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六部;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明太祖成立锦衣卫的特务机构。由此可确定答案。
19.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
A. “四书”“五经” B. 唐诗 C. 《资治通鉴》 D. 宋词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统治,明朝时实行八股取士,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0.下列甲、乙、丙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丙图反映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皇帝直接管辖六部,没有丞相。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得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1)材料一中叙述的是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谁?

(2)该材料反映了明朝官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个部门?

(3)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机构?
【答案】(1)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2)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锦衣卫。
【解析】
(1)根据材料内容“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可知,明太祖通过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2)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罢除丞相,取消了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中央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锦衣卫。锦衣卫是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22.(2019年湖北随州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部编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概述明朝科举制出现的变化并予以评价。
【答案】(3)限定考试内容范围;规定文章立意;规定答卷的文体格式,固定为“八股文”。
严格规范考试标准,便于操作选拔;考试内容、形式教条刻板,脱离实际,禁锢了思想,扼杀了创新,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科举制完全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任评其一或其它言之有理均可得)
【解析】(3)依据材料信息“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可知,明代科举限定考试内容范围;规定文章立意;规定答卷的文体格式,固定为“八股文”;明代八股取士严格规范考试标准,便于操作选拔;考试内容、形式教条刻板,脱离实际,禁锢了思想,扼杀了创新,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科举制完全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明史?职官志》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东厂的“锦衣官校”(特务人员)侦察访缉的范围非常广泛,上自官府,下至民间,到处有他们的踪迹。他们得到消息后,立即密报皇帝。因此事无大小,皇帝都可以知道。在东厂的堂上,还挂着“朝廷心腹”的大匾。
(1)材料一中的“三司”指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机构的印章?该机构有何权力?

(3)材料三中的“东厂”是谁设立的?其权力与材料二中机构是否等同?

(4)综上所述,明初这些皇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何在?
【答案】(1)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2)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3)明成祖;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4)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的明太祖通过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三司即布政使司、提刑按查使司、督指挥使司。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君权。
(2)根据图片可知,这是明朝时期锦衣卫的印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锦衣卫是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等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厂”是明成祖时期设置的机构;锦衣卫是负责监察全天下的,而东厂是负责监察锦衣卫的,所以东厂的权利在锦衣卫之上,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机构。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设置的三司,锦衣卫和东厂等机构,其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明朝的统治。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明朝时期的明太祖通过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东厂加强中央集权。这些措施都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训练
(原卷版)
一、选择题:
1.(2018·山东日照)某校七年级历史活动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搜集了明太祖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东厂,雍正设立军机处等方面的资料。由此可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可能是( )
A.明朝的经济的发展 B.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统一多民族的巩固
2.(2019年湖南湘西州)电影《锦衣卫》涉及到的史实发生在( )
A.秦朝 B.隋朝 C.明朝 D.清朝
3.(2019菏泽)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项( )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1 废丞相,权分六部
2 设内阁大学士
3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建立行省制度 C.设立军机处 D.设厂卫特务机构
4.“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上述材料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下发的诏令( )
A. 唐太宗 B. 明太祖 C. 明成祖 D. 乾隆帝
5.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 梵书坑儒 B. 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 八股取士 D. 大兴文字狱
6.(2019青岛)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
定都应天府 B.废除丞相制度 C.设立“三司” D.成立东厂
7.(2019深圳中考)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8.朱元璋称帝的地点在应天,即今( )
A. 北京 B. 西安 C. 南京 D. 洛阳
9.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
A. 废除丞相 B. 设立东厂 C. 分封藩王 D. 迁都北京
10.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设立“厂卫”机构
③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④设立三省六部制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1.明朝时期的读书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主要是因为( )
A. 政通人和,君主贤明
B. 八股取士,为考取功名,言多必失
C. 文字狱严酷,稍不留心,祸从口出
D. 修身养性,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原理世俗之事。
12.明朝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的丝织业中心是( )
A. 扬州 B. 苏州 C. 景德镇 D. 南京
13.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中榜的考生,你不可能( )
A. 熟读四书五经B. 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C. 会写作规范D. 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14.下列农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 )
A. 花生 B. 向日葵 C. 马铃薯 D. 占城稻
15.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 )
A. 洛阳和长安 B. 开封和临安 C. 北京和南京 D. 北京和洛阳
16.秦朝“焚书坑儒”、明清“八股取士”都是为了( )
A. 推崇儒家经典 B. 加强思想控制 C. 完善法律体系 D. 防止人民反抗
17.明太祖授权下列哪一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
A. 锦衣卫 B. 三司 C. 军机处 D. 六部
【答案】A
18.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①实行削藩政策②设立锦衣卫③废丞相④设东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9.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
A. “四书”“五经” B. 唐诗 C. 《资治通鉴》 D. 宋词
20.下列甲、乙、丙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丙图反映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得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1)材料一中叙述的是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谁?

(2)该材料反映了明朝官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个部门?

(3)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机构?


22.(2019年湖北随州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部编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概述明朝科举制出现的变化并予以评价。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明史?职官志》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东厂的“锦衣官校”(特务人员)侦察访缉的范围非常广泛,上自官府,下至民间,到处有他们的踪迹。他们得到消息后,立即密报皇帝。因此事无大小,皇帝都可以知道。在东厂的堂上,还挂着“朝廷心腹”的大匾。
(1)材料一中的“三司”指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机构的印章?该机构有何权力?

(3)材料三中的“东厂”是谁设立的?其权力与材料二中机构是否等同?

(4)综上所述,明初这些皇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何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