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第二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3.血管》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第二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3.血管》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血流的管道——血管》,是初中生物北京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三课时。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本节为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本节既是《血液》的自然延续,又是《心脏》的基础,是学生认识循环系统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这节内容为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展思维型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前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设计问题串,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小组同学热烈讨论,思维进行碰撞,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学情分析】
我校的课堂模式为思维型课堂。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已经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学生在上一节课学习了血液的组成成分,对血液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血液的运输功能。对于本节内容,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在整个认知过程中,由于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情况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一定的感性思维,难以真正理解动、静脉毛细血管的概念及功能。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同时,恰当的利用多媒体呈现图片、视频、FLASH、变抽象内容形象化。采取新的教学模式——“思维型课堂”,开启学生思维,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血管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管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点】
1.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
2.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教学难点】
2.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课时安排】
共2课时,本节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导学案。
2.学生准备:课前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内容。网上查阅血管的有关血管疾病和保护血管的资料。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
课前每组4号展示同学在本组黑板完成本组自主学习的展示任务。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血液,血液通过何种渠道完成它的运输作用?播放《红细胞的诞生以及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视频。通过视频,我们看到血液只有在血管中循环流动,才能完成其运输功能。本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血流的管道---血管》。
[目标展示]
PPT展示本节目标,黑板书写目标关键词:结构、功能、区分血流
[自主学习点评1]
血管的概念

点评同学1带领全班同学学习概念、书本勾画重点、导学案纠错、集体朗诵,并为点评展示组打分,全班同学为点评同学打分。(学生自主学习能掌握的知识教师不再重复,课堂设计检测环节,检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自主学习点评1---教师精讲]
教师播放血液循环动态FLASH1,学生观看FLASH1,辨认动静脉血管并说明理由,教师板书。









黄色箭头:动脉血管 黄色箭头:静脉血管 中间: 毛细血管
血流方向:心脏→全身 血流方向:全身→心脏 血流方向: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提问:动、静脉血管的血流特点?为第二课时实验课及心脏学习奠定基础)
血流特点:主干→分支 血流特点:分支→主干
[自主学习点评2]
血管的分布







点评同学2带领全班同学学习三种血管的分布,感受颈动脉、桡动脉的搏动,体验中医切脉,观察身体上的青筋。并为点评展示组打分,全班同学为点评同学打分。
[自主学习点评2---教师精讲]
教师在学生点评时,及时PPT出示,中医切脉图、青筋图、人体全身血管分布图、毛细血管分布图。让学生将抽象文字了解变为形象感性认识。设疑:毛细血管为何分布如此之广?







[自主学习点评3]
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






点评同学3带领全班同学学习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书本勾画重点、引导同学关注课本P57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图及P58页图4-35动静脉横切面图4-37毛细血管管壁,其余学生导学案纠错、补充、质疑。并为点评展示组打分,全班同学为点评同学打分。
[自主学习点评3---教师精讲]
教师出示三种血管的显微镜下图、三维立体结构图、横切图等,学生判断图为哪种血管,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主学习能掌握的知识教师不再重复,课堂设计检测环节,检测学生对结构的理解)















[自主学习点评4]
三种血管的流速、功能:

点评同学4带领全班同学学习三种血管的流速、功能,其余学生导学案纠错、补充、质疑。并为点评展示组打分,全班同学为点评同学打分。
[合作探究一]
1.讨论为什么动脉血流快,静脉血流慢,毛细血管血流最慢?
学法指导:思考血液流动的动力?仔细阅读课本P59静脉相关内容,结合自主学习中学习的血管的结构特点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统一本组答案,确定本组发言人。每组发言人分享本组讨论结果,教师打分评价。
教师活动:总结 :结构决定功能,功能与结构相适应。血流的动力来自于心脏,动脉的血流方向从心脏到全身,所以动脉流速快,动脉要承受住心脏搏动的汹涌的压力,动脉的壁必须厚且有弹性。毛细血管管腔很小,仅由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静脉血流方向回心脏,血液是从毛细血管流来,管腔比较大,所以血流速度慢。
【设疑】静脉血管,血流速度慢,如何保证血液从低处的腿部向高处的心脏流动?
学生活动:产生疑问,思考问题,举手回答:静脉瓣。
教师活动:PPT演示静脉瓣防止血液流动FLASH,总结静脉瓣结构:朝一个方向开;位置:四肢静脉里;作用:防止血液倒流。联系生活:PPT出示静脉曲张图,简要说明成因,及其预防的方法。
【过渡】结构决定功能,动脉负责供血,静脉负责回流,毛细血管有什么结构特点决定其能充分的进行物质交换。
【合作探究二】
2.讨论毛细血管有哪些结构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课本P58,观察图P4-37,图文结合理解讨论。强调细读,图文结合,强调要具体说明毛细血管的某个特点为什么利于充分的物质交换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思维碰撞,统一小组答案,每组发言人分享本组讨论结果,教师打分评价。
教师活动:总结:①量多,分布广②壁薄,易穿过③流速慢,物质交换时间长④管径小,红细胞单行通过,交换充分。PPT播放FLASH,看动画描述进行了怎样的物质交换,并板书。
【学以致用】
1.输液/输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什么血管?
2.为什么选择此种血管输液?
3.针刺入的方向(向上/向下),为什么?
4.在针刺入的上方(近心端)用橡胶管扎起来的原因?
目的:检测学生能否将知识迁移至生活中,明白其中的原理
【课堂小结】出示小结PPT三种血管立体图,学生举手抢答,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当堂训练】课上展示,学生点评,检测课堂听课效果。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反思 郭颖
1、导入视频新颖,学生震撼,引起兴趣。
2、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呈现思维型课堂。
结合教学内容,编写导学案,以学案导学,整节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的内容,教师都不在重复讲解,通过学生的展示点评环节呈现,教师通过此环节了解学生的自学掌握情况,再通过PPT呈现内容进行检测,比如,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学习,并展示点评后,教师PPT呈现三种血管的镜像图、模式图、立体图等,让学生观察图片,判断图片属于哪种血管,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内化知识,并且进行思考,这样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此环节,学生观察图片和叙述使使内容直观、印象深刻。
3、贴近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兴趣浓厚。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也即要走向学生的生活,所以在本课中我把生物问题与实际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能用生物知识解释并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在学习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这三种血管的分布时,我通过切脉让学生体验动脉的存在,通过观察自己手臂上和PPT图片著名节目主持人鲁豫的手的青筋体验静脉存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血管的感性认识。呈现人体血管图、手指处毛细血管图,让学生感受到血管的分布,以及毛细血管的分布之多之广。设计学以致用环节,联系实际,回答为什么抽血或者打点滴刺入的是静脉血管,结合课堂所学回答问题。学以致用,让孩子真切体会到学生物是有用的,可以更好的生活。
四、注重设疑,引起认知冲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很快能找到三种血管的血流速度的快慢。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血流速度?设置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课本的文本阅读,结合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思考讨论,小组讨论,锻炼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口头展示学习结果的方式突破重难点。通过讨论、辩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4、思路清晰,过渡自然,恰到好处。
从自学学习到教师精讲到合作探究,环环相扣,通过设疑引起学生思考,过渡自然。
五、PPT课件与众不同,图片、视频、flash都通过精心筛选,真正体现了多媒体为教学服务,再需要呈现的时候出现,教学过程不被课件束缚。
六、不足:由于上课有紧张情绪,有些亮点,升华环节遗忘没能体现出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不是很及时,评价语言有些单一。
总之,教学工作是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完善,努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堂中快乐的享受学习。
小组评议
任敏荣: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从学生常
见的情境入手,符合学生的求知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才能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实现了预先的设想,达到了教学目标。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富有轻松感彩的课堂,会激发和吸引学生的主动学习。这样的课堂会使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闪耀、在碰撞、在升腾;这样的课堂有着许多创意和出其不意;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这样的课堂让教师和学生都充分投入自己的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
侯劼:在学法上,采用观察总结,自学讨论,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仅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最后在合作探究,课堂小结,拓展提高的教学过程中,自学后在组内交流表达,体现生生互动的合作精神。把重视学习成果转移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性学习,从而也培养学生一定的情感教育。
王艺秀:教师对学生的学情理解非常到位。比如,动静脉管腔的大小,教材中的图容易误导,学生容易出现动脉管腔大、静脉管腔小的错误观念。教师提前准备合适的动静脉血管横切图,PPT呈现,先让孩子通过管壁薄厚区分动静脉,然后在观察其管腔大小。学生通过认知冲突,及时呈现合适图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学生印象深刻。也真正体现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