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6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件(35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6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课件(35张)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6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
【学海金指针】
1.掌握本文字词等文言知识,理清文章(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
2.学习本文精妙的赋比兴手法。
3.感受主人公忠贞不渝的爱情,体悟封建礼教对婚姻及生命的摧残。
【作品档案馆】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背景回放厅】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汉朝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严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
【资料文件夹】
乐 府
两汉时所谓的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武帝采诗,除为考察民情外,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以供娱乐。
魏晋六朝时,乐府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作“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汉代乐府诗的题材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反映战争的痛苦。
如《战城南》反映汉代人民那种惨痛的战争生活。诗的前面描写激战的恐怖,后面则写平民为战争而荒废耕作,因而发出怨言,实为暴露战争苦痛生活的写实诗篇。
(2)反映贫困。
如《妇病行》描写一个贫民家庭的悲惨遭遇。诗中写病妇临终托孤,丈夫对亲友哭倒,孩子在空舍中啼号索母的情况,真实动人,令人凄酸。再如《孤儿行》描写了孤儿受虐待的遭遇。
(3)爱情题材。
如《上邪》抒发一个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表明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她以火一般的热情表白:除了山川崩竭,天地毁灭之外,爱情不会终止。
【文本梳理坊】
一、文脉归纳
二、主旨提炼
《孔雀东南飞》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多维互动苑】
一、小组研讨
这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形象?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试做分析。
提示:诗歌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
亢不卑,很有教养。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刘兰芝还是个善良温顺的妇女。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焦仲卿: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深爱兰芝,扬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无怪乎“阿母得闻之”,要“槌床便大怒”了。后来,不得已与兰芝暂别,他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他还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而从回家辞母的那段话里,可以看到仲卿的反抗性格:“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
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于晴天霹雳。可是封建家长焦母,并不回心转意,收回成命,最后仲卿不顾焦母的劝告,自缢于庭树。显而易见,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
二、师生探究
1.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首先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
2.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这个比喻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3.整首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写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故事,但在诗歌的结尾部分却又加了一段“双飞化鸟”的情节,你怎样理解这样的安排?
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精心塑造人物形象,在结尾安排了“双飞化鸟”这一情节,是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具体体现。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巧妙结合则充分地表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矢志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人们对幸福婚姻的向往,对封建制度的抗议嘲弄,从而更充分地表现了本诗反抗封建礼教的主题。
4.兰芝离开焦家时为什么精心打扮一番?她为什么不在焦母面前掉眼泪,而在小姑子面前才“泪落连珠子”?
参考答案:兰芝一大早就起来梳妆打扮,揣摩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她要把自己最美好的形象展现给仲卿,让他记住自己,如同他们婚姻生活的一个纪念;另一方面她不愿意向焦母示弱,精心打扮自己,似乎在向焦母表明她始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诗里写她打扮时“事事四五通”,多少透露了她内心的杂乱。
兰芝向焦母辞别时没有流眼泪,而是不卑不亢地说了一番合乎事实,且略带不满的话,面对小姑子才泪流涟涟,这表现出她的坚强与理智。
三、观点争鸣
有人说:“上帝给了你美貌,就不再给你智慧。”可是上帝特别垂青刘兰芝,她有貌、有才、有德,但是婆婆却要休掉她,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观点一:古人很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文中说“共事二三年”,结婚二三年还没有给焦家生下一儿半女,因此,焦母便故意找茬嫌弃刘兰芝,最后不顾儿子的强烈反对,休了刘兰芝。
观点二:有人认为刘兰芝被休是因为没有后代,我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作为休遣刘兰芝的理由很不充分。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前来求婚者络绎不绝,就连“年始十八九”的县令公子和“娇逸未有婚”的郡守“五郎”都不嫌弃,难道他们不怕绝后吗?
观点三: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刘兰芝不仅仅有才,而且“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我认为正是因为刘兰芝是个才女,才引起了婆婆的不满,以致落得个被休遣的下场。
观点四:焦母始终把儿子当作自己的专利,她认为刘兰芝的存在影响了儿子对她的爱,她绝不容许有人和她分享儿子的爱。
【写作研究所】
一、素材化用
瞬间与永恒
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让我们真正领略了一番感情的忠贞与圣洁。他们用生命捍卫了感情的忠贞,他们用生命拒绝了物质、权势的诱惑,他们用生命写下了如歌如泣的爱情。一段美丽的佳话就那样瞬间结束,但是,这一瞬间已成为永恒,耀眼在历史的星河中永不熄灭……
二、写法借鉴
1.铺陈、排比、起兴手法的运用
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营造了全篇的气氛。“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突出刘兰芝的多才多艺、有教养。罗列数字,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详写兰芝离家的打扮,“……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
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写太守办喜事的豪华排场,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此诗铺陈、排比、比兴手法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手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2.个性化的人物对话
《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是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从焦仲卿在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实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诗中写到兰芝与
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而仲卿的情况自然与兰芝不同,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
3.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
《孔雀东南飞》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构成的矛盾冲突为线索展开情节,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
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富贵不能淫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焦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兰芝与仲卿的感情纠葛是在上述矛盾冲突的基础上展开的。
4.善用比喻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一席话和上文的“誓天不相负”,和下文的“二情同依依”一致而连贯,可以说是临别的誓言。这话出自兰芝的口,表示感情深厚,永不变心。但在事情急转直下的时候,由于误会,仲卿重提兰芝的誓言,却把它改成:“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两个比喻原来的共通点变成分歧点,这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有很大的作用。
三、技法指导
运用铺排彰显匠心
《孔雀东南飞》中多处运用铺排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或渲染氛围,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例如在描写兰芝被遣回家时,作者不厌其烦地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的铺排,描写了兰芝的装束、衣饰、姿态、容颜,既写出了她超越世俗之美,更表现出了她的从容镇定。
在古代民歌中运用普遍(现多用排比)。铺排分:(1)纵向铺陈,(2)横向铺陈。
(1)纵向铺陈。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用相同的句式淋漓尽致细腻地铺写相应的事物或事件,以再现某种情景,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为诗歌带来声律和色彩之美。如“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2)横向铺陈。即按不同的方位空间、彼此相关的几个事物、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或不同的方面等进行详尽的叙述或描写。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在运用铺排手法写作时,要注意组织好描写的顺序,常用的铺排方式有:
①按人物的年龄、辈分长幼铺排。
②按人物的服饰装扮铺排。
③按人物的心路历程铺排。
④按事态现象铺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