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人教版

资源简介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计算是应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2学情分析
??????
本节课是学生在二年级对乘法有了清晰的认识,在三年级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为了更好的了解班中学生的情况,我对班里的27名同学进行了前测调研,通过对前测得分析,发现班中同学都有应用已有的旧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意识,班中74.07%的同学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没有进位的题目;40.74%的同学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有个别进位而且数目较小的题目;18.52%的同学能够正确计算较复杂的连续进位的题目。其中还有11.11%的同学能够用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多位数乘两位数
一、复习铺垫,忆旧引新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口算乘法,掌握的怎么样?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巩固一下吧!
课件出示题目:12×3=????????
15×5=?????????
25×4=
110×6=???????
350×2=????????
16×30=
学生独立口算,其他同学判断。
重点突破:1、满十需向前一位进一。
?????????
2、关于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互动交流,探索算法
1、旅游出行,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真棒!很快就能又对又快的计算出这些题目的结果!
你们能应用所学知识,帮助张老师解决一道实际问题吗?
生:能!
师:今年十一张老师就去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杭州。
课件出示图片:
师:张老师是坐着直达特快列车去的。
课件出示图片:
??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下题?看看从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读题:火车每小时约行126千米,从北京到达杭州用了13小时。估一估,北京到杭州大约有多少千米?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思考片刻后问:谁来说说你的思考?
预设:学生列式:126×13
估算1:把126看成130,13看成10,126×13≈130×10=1300
估算2:把126看成130,
126×13≈130×13=130×10+130×3=1690
估算3:把13看成10,126×13≈126×10=1260
师点拨:听了同学们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在求两个城市的距离时你们使用了近似数,你是怎么想的?
生:在问题中出现了“估一估”只要进行估算就可以了。
师:估算的方法呢?
生:把因数看成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计算。
师:也就是转化成了口算乘法,对吗?
2、计算路程,回顾算理
(1)理解题意,引出精算
启发语言:如果把问题改成——课件问题变化:“北京到这个城市大约有多少千米?”
还会解决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算出准确的结果……
师:准确地结果是多少呢?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本子上,一会儿我们再一起交流。
(2)勾连算理,理顺思路
①自主解决问题,展示汇报过程。
学生写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可以让不同方法的学生把过程板演,同时组织学生可以把写的过程给周围的同伴看一看,交流一下。
师:请板演得几位同学汇报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
预设:
生1:126×10=1260??
126×3=378?
1260+378=1638
生2:126×3=378?
126×10=1260??
1260+378=1638
生3:126×20=2520?
126×7=882?
2520-882=1638
生4:笔算126×13=1638(千米)
师:听完大家的汇报,看到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张老师真为大家高兴,那么,我想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这些方法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呢?你有什么发现?
给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的时间。
②勾连中,理解算理
预设学生汇报:生1生2的口算过程和生4竖式的过程是一样的。
(回答问题的学生到黑板上指着说,教师可以相对应的连线,勾连起来)
生1:126×10=1260??
126×3=378?
1260+378=1638
生2:126×3=378?
126×10=1260??
1260+378=1638
生4:
??????
1?
2?
6???
×???
1?
3
??
3?
7?
8??
1?
2?
6?????
???
1?
6?
3?
8??
学生发现:竖式中的378表示口算中的126×3的积,竖式中的126个十就是口算中的126×10的积,其实方法一和方法二的计算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方法二用竖式表示,方法一用横式表示,它们同属一种计算方法。师板书红色部分:
??????
1?
2?
6???
×???
1?
3????????????
??
3?
7?
8?????
????????126×3=378
126×10=1260
1?
2?
6?????????????????
???
1?
6?
3?
8????????????
?????????378+1260=1638
教师在重点讲解:
??
1?
2?
6???
×???
1?
3
??
3?
7?
8?????
第一层积378表示126×3的积(表示:3个126是多少)
1?
2?
6????????
第二层积表示126×10(表示:10个126是多少)为什么6对齐十位?
1?
6?
3?
8??
???1638表示把两层不完全乘积加起来。378+1260(表示:13个126是多少)
③纠错中,巩固算法
师:张老师手里还有几位同学的算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若有错例,出示在投影上分析(错误完全来源于学生,若没有不出示)
预设:
错误1:第二层积对错位?
错误2:没有和百位上的数相乘?
错误3:最后求和按乘法计算,
????????????????????????????????????????????????????
受“二三得六“的口诀干扰
??
1?
2?
6?????????????????
??????1?
2?
6???????????????????
1?
2?
6
×???
1?
3?????????????????????
×
??1?
3????????????????
×???
1?
3
3?
7?
8??????????
?????????????1?
7?
8????????????????
???3?
7?
8
???
1?
2?
6?????????
???????????1?
2?
6????????????????
???1?
2?
6
5?
0?
4?????
???????????????1?
4?
3?
8?????????????
???1?
7?
3?
8
让出错的学生自己分析错因,并进行改正。
3、沟通对比,体会联系
师:通过解决这道题,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得出:
从方法的角度分析:看似方法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其实它们是有紧密联系的。
师追问:那么今后解决问题时什么时候选择口算,合适选择笔算呢?
引导学生说出根据数据的大小可以决定。
从计算的角度分析: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第二个因数要与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相乘,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等。
4、多种方式,检验结果
师: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我们既可以像刚才那样用多种方法计算来验证,当然如果手中有计算器也可以用它来检验!
那么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大家独立思考,讨论出了多种算法,还找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下面请大家来笔算几道题,我拿计算器来检验!
三、巩固新知,发展思维
1、基础练习(课本第49页:分层呈现,体现知识层次,使笔算的学习形成系统。)
(1)只需一步进位,巩固算法,明确数位对齐。
课件出示:????
2?
4?
5?????
??????????
?×???
2?
2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师:谁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计算过程?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第二层积的对位)
(2)第二个因数个位、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均需进位
师:这道题你们完成的真不错,再来一道怎么样?
课件出示:
1??
3??
7
×?????
8??
2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张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哪个结果是正确的呢?我们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正确答案是:19434
师: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这位同学哪里出现了问题!
在分析错例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算法:
1?
3?
7
????????????????
×???
8?
2
???????????????????
2?
7?
4
?????????????
1?
0?
9?
6
?????????????
1?
1?
2?
3?
4
师:与上一道题相比,这道题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计算时两层积都需要连续进位,而且第一层积是四位数,需写到千位上。因此在注意进位的同时,还要注意数位怎样对齐。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不仅找到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还找到了易错的地方,相信你们再做计算题时一定没有问题了。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竞赛怎么样?
(3)第二个因数个位、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需连续进位
师:每题10分,做对一道题加10分,比一比看谁的计算正确率高!
课件出示题目:4??
2??
5??????????????
1?
7?
6
????????
×??????
3??
6???????????
×???
4?
7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都计算出了这两道题目的结果,你们的计算出结果是否正确呢?我们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吧!
计算器检验结果分别为:15300和8272
师:哪位同学得了20分请举手!出现错误的同学赶快查一查自己哪里出现了错误,想一想,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在计算时要注意连续进位,在乘加时特别容易出错!
(4)小结方法,巩固算法
师:回顾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怎么算啊?
算法:(1)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2)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师:我们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用哪个数去成,乘得的积的末尾就与这个数对齐;还要注意进位,认真进行乘加的计算。
2、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的计算题目完成的真好,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继续帮助张老师解决实际问题!
张老师这次参加的旅游团队一共有17人,每张火车票是387元,你们知道我们买火车票一共花了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笔算???
387×17=6579(元)
3?
?8??
7??????????????
????????
×??????
1??
7
?????????
2??
7??
0??
9
?????????
3??
8??
7
?????????
6??
5??
7??
9
3、巩固辨析,体会联系
三名同学在计算154×56的准确结果时,得到了三个不同的结果,你能迅速判断出谁的结果是错误的吗?
小明、1694???????
小红、8624?????
方方、8620
引导学生用排除法解题,并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检查可以判断出小明的结果错误,用看尾数的方法可以判断出方方的结果错误。
师:那小红的结果一定就是正确的吗?
学生质疑
师:还有一位同学也算了
课件出示:亮亮:8634
生:亮亮得到的结果是8634……
学生发现:都是8千多,而且尾数都是4,因此这时能用估算、局部精算——看尾数、不能进行判断了,必须要用准确计算进行判断。
小结:看来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估算、可以口算、可以笔算,更可以将这些方法相结合,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或是检查。那么同学们在完成今天的作业时能不能应用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检验呢?
四、课后作业
1、课本
P50页?
第1题
、第2题
2、拓展应用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在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