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1.1 感知数据 1.2 数据、信息与知识 教学设计(PDF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1.1 感知数据 1.2 数据、信息与知识 教学设计(PDF版)

资源简介

“数据·信息·知识”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
适应的课程标准:
1.1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
1.2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所针对的教材内容:17感知数据,12数据信息与知识
学习环境:有教学控制软件的多媒体机房,每台机器都确保安装
Inspiration思维导图制作软件。
预计课时:1课
教学目标
所指向的核心素养
能辨别数据与信息,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信息意识有目的获取信息并乐于分享。
·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
·信息社会责任:对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
·认识数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念和新事物,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运用数字化工具建构知识。
评价设计
过程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观察学生是否认真阅读,及时干预,在合适时·通过概念图清晰正确地展示数、数字数据、信
可推动小组讨论。
息、知识、智慧、智能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对学生的技术基础、组织
协调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进行观察和记
·通过概念图的绘制过程,发现典型的理解误
区,确定点评对象。
·学习结束后,通过反馈便签了解学生的掌握
学习活动设计(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请同学们先看一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播放一段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
3)“燃”的信息技术最新发展的视频。
帮助学生从大概念上理解学习
这门课程的意义
接下来,介绍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强调
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理解学习这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建门课程的意义,增加学生学习的
设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要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动力和本门课程的吸引力,提高
导入
材,必须要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信息社会中个体的责任感。同
力,这门课程将帮助大家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时,为后面新型的教学方式做好
2.强调本学期的学习方式:事实性知识大家自主学铺垫
习,教师将更多地为大家创设机会去创造、研究
解决问题、制作、产出、交流、合作、评价、个性化学
续表
通过制作精美的演示文稿简要向学生介绍“数据的前11节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内容
世今生”(1.1节内容),达到三个目的
调数据通过演示文稿的方式让学生了
知识讲解的重要性:二是数据就在我们身边,是社会发展所必解要点,为后面完成任务做好铺
5)需的;三是数据的种类和表达方式是不断发展的。垫。学生也可以在完成后续任
务的过程中,回过头来学习和理
解1.1节的内容。
请大家利用20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四人一组)绘任务驱动让学生阅读有明确的
制概念图来回答:数数字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智聚焦方向,提升学生有日的地获
能之间的关系。建议完成任务的步骤是
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讲解概念
1.先各自阅读教材1.2节。
图的要求,让学生先从技术层面
布置任务2.小组讨论,合作画出概念图。概念图的要求是包上掌握思维工具的使用。
括题目中所有的名词:用概念图软件绘制;各名词
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晰、正确。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请学生打开
Inspiration软件
讲解概念图的三要素:节点、线段和说明,以及概念图
的基本绘制方法。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1.2节,在阅读要完成时,教师适创设安静的环境,支持学生自主
20)
时提醒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可以随时查看11节和学习,同时控制节奏,推动小组
1.2节的内容,合作绘制概念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合作完成任务。
根据时间,选择1~2个有典型问题的小组,进行点通过事先观察,发现一些有典型
互评评。点评时请学生先讲,教师总结。
问题的概念图,通过互评与点
评,帮助学生理解各个概念之间
的关系。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别完成1节512节后的作有些内客是需要反复讨论不断
(0.5)
业,小组合作再次修订概念图。并告知:下一节课,将加深印象的。因此仍以小组合
用半堂课的时间来分享和点评作业
作的形式再次修订概念图。
每人一个小便签,在便签上让学生写上今天的收获、这将是常规活动,每次下课前让
反馈困惑,并用一句话说明数据对社会的影响(至多20个学生完成“收获一困惑一理解
1.5)字)。写好便签后,贴到教室的黑板上。贴好便签后的便签,以便及时掌握学情。
可以离开(可以署名,也可以匿名)。
对差异化教学的考虑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堂课,我对学生还不太了解。因此,此次是随机分组(每组四人)来完成学
习任务的。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会从技术基础、组织协调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四个
方面观察他们,并会用如下一个Exce文档做一些记录(以星级的方式进行评价)。
技术基础
组织协调能力
理解能力
表达能力
学生1
☆☆☆☆☆
☆☆☆食☆
育☆☆☆☆
☆食☆食食
学生2
☆☆☆☆☆
☆☆☆☆☆
☆食☆☆
☆☆食☆☆
☆☆☆☆☆
☆☆☆☆☆
☆☆食☆☆
学生N
☆☆☆☆☆
☆☆☆☆☆
食食食☆☆
☆食食食☆
在后续的学习中,我会持续记录,逐渐丰富和完善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有这些做基础,在
项目学习中,我会尝试异质分组,在小组内部为每个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