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2020年高考物理必须突破15个必考热点:热点(15)振动与波动 光的折射和反射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挑战2020年高考物理必须突破15个必考热点:热点(15)振动与波动 光的折射和反射

资源简介

挑战2020年高考物理必须突破15个必考热点
热点(15)振动与波动 光的折射和反射
考向一:波的形成与传播
【真题引领】
(多选)(2018·全国卷Ⅲ)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和t=0.20
s时的波形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已知该波的周期T>0.20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波速为0.40
m/s
B.波长为0.08
m
C.x=0.08
m的质点在t=0.70
s时位于波谷
D.x=0.08
m的质点在t=0.12
s时位于波谷
E.若此波传入另一介质中其波速变为0.80
m/s,则它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为0.32
m
【答案】A、C、E
(1)题眼解读:
①看到“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想到“质点的振动方向”
②看到“波的周期T>0.20
s”想到“0.2
s内沿波传播方向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
(2)情境转化: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的判断方法——“上下坡”法。
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坡”时质点向下振动,“下坡”时质点向上振动。
解析:由图象可知波长λ=0.16
m,B错;由于该波的周期T>0.2
s,结合图象可知T=0.4
s,则波速为0.40
m/s,A对;t=0时x=0.08
m的质点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向振动,t=0.70
s时位于波谷,t=0.12
s时位于平衡位置与波峰之间的某一位置,C对,D错;据f==可知此波波速变为0.80
m/s,则它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为0.32
m,E对,故选A、C、E。
波的形式与传播问题的求解思路:
(1)清楚波的图象的意义:同一时刻波动的所有质点相对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情景。
(2)把握波的传播特征:传播的是振动形式,不是质点本身。
(3)找规律求解:波速v=。
考场练兵:
1.(多选)两列简谐横波的振幅都是20
cm,传播速度大小相同。实线波的频率为2
Hz,沿x轴正方向传播;虚线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某时刻两列波在如图所示区域相遇,则
(  )
A.在相遇区域会发生干涉现象
B.实线波和虚线波的频率之比为3∶2
C.平衡位置为x=6
m处的质点此时刻速度为零
D.平衡位置为x=8.5
m处的质点此刻位移y>20
cm
【答案】B、D 
解析:由于f1≠f2,故两列波在相遇区域不会发生干涉现象。故A错误。两列波传播速度大小相同。由图可知,实线波的波长λ1=4
m,虚线波的波长λ2=6
m,由v=λf可知,实线波和虚线波的频率之比为f1∶f2=λ2∶λ1=3∶2,故B正确。两列简谐横波在平衡位置为x=6
m处,振动加强,速度是两者之和,所以不可能为零,故C错误;两列简谐横波在平衡位置为x=8.5
m处的质点是振动加强的,此刻各自位移都大于10
cm,合位移大于20
cm,故D正确。
2.(多选)由波源S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
Hz,波速为16
m/s。已知介质中P、Q两质点位于波源S的两侧,且P、Q和S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Q的平衡位置到S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5.8
m、14.6
m。P、Q开始振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
B.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
C.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Q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
D.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在波峰
E.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在波峰
【答案】B、D、E 
解析: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
Hz,波速为16
m/s,由波长公式v=λf
有:λ=
m=0.8
m
P、Q两质点距离波源的距离之差为:
Δx=15.8
m-14.6
m=1.2
m=3×,
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
所以P、Q两质点振动步调相反,
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
选项A错误,B正确。
SP=15.8
m=λ,
SQ=14.6
m=(18+)λ,
所以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Q两点一个在波峰,一个在波谷,选项C错误。
由SP=15.8
m=(19+)λ可知,
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在波峰,选项D正确。
SQ=14.6
m=(18+)λ,
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在波峰,选项E正确。
考向二: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
【真题引领】
(多选)(2019·全国卷Ⅰ)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时刻,该波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表示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点Q的振动图象与图(b)相同
B.在t=0时刻,质点P的速率比质点Q的大
C.在t=0时刻,质点P的加速度的大小比质点Q的大
D.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b)所示
E.在t=0时刻,质点P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比质点Q的大
【答案】C、D、E
(1)题眼解读:
①看到“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想到“质点的振动方向”
②看到“t=时刻,该波的波形图”想到“应该与振动图象时刻对应”
解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时刻,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正在从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振动,质点P正位于波峰,质点Q正位于平衡位置向y轴正方向振动。在t=0时刻,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正在从平衡位置向y轴正方向振动,质点P正位于波谷,质点Q正在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振动,则质点Q的振动图象与图(b)不相同,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b)所示,故选项A错误,D正确。在t=0时刻,质点P正位于波谷,质点P的速度为0,加速度最大,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最大;质点Q正在平衡位置,速率最大,加速度最小,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最小,故在t=0时刻,质点P的速率比质点Q的小,质点P的加速度的大小比质点Q的大,质点P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比质点Q的大,故选项B错误,C、E正确。
(2)错因警示:
根据振动图象、波动图象的不同判断质点振动方向的方法不同。
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
1.采用“一分、一看、二找”的方法巧解图象问题:
(1)分清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此步骤最简单,只要看清横坐标即可,横坐标为x则为波动图象,横坐标为t则为振动图象。
(2)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尤其要注意单位前的数量级。
(3)找准波动图象对应的时刻。
(4)找准振动图象对应的质点。
2.图象问题的易错点:
(1)不理解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区别。
(2)误将振动图象看作波动图象或将波动图象看作振动图象。
(3)不知道波传播过程中任意质点的起振方向就是波源的起振方向。
(4)不会区分波的传播位移和质点的振动位移。
(5)误认为质点随波迁移。
考场练兵:
1.(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在t=0.6
s时刻的图象如图甲所示,此时,P、Q两质点的位移均为-1
cm,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

(  )
A.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这列波的波速是
m/s
C.这列波的频率为
Hz
D.从t=0.6
s开始,紧接着的Δt=0.6
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为10
m
E.从t=0.6
s开始,质点P比质点Q早0.4
s回到平衡位置
【答案】B、C、E 
解析:由乙图读出t=0.6
s时刻质点A的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由甲图判断出该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故A错误。由甲图读出该波的波长为λ=20
m,由乙图知周期为:T=1.2
s,则波速为:v==
m/s=
m/s,频率f==
Hz=
Hz,所以B、C选项是正确的。因为Δt=0.6
s=0.5T,根据质点做简谐运动时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是4倍振幅,则知经过Δt=0.6
s,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s=2A=2×2
cm=4
cm,故D错误;图示时刻质点P沿y轴正方向,质点Q沿y轴负方向,所以质点P比质点Q早0.4
s回到平衡位置,所以E选项是正确的。
2.(多选)某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传播,图甲是t=1
s时波形图,图乙是介质中x=2
m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速为1
m/s
B.t=2
s时,
x=2
m处质点的振动方向为y轴负向
C.x=1
m处质点和x=2
m处质点振动步调总相同
D.在1
s的时间内,波动图象上任意质点通过的路程都是10
cm
E.t=1
s到t=2
s的时间内,x=0.5
m处的质点运动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B、D、E 
解析:由甲图知,波长λ=2
m,由乙图知,质点的振动周期为T=2
s,则波速为:v==1
m/s。由乙图知,t=1
s时刻,x=2
m处质点向上运动,根据甲图可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A错误;由乙图知,t=2
s时,
x=2
m处质点的振动方向为y轴负向,故B正确;x=1
m处和x=2
m相距Δx=1
m,Δx=,则这两质点振动步调总相反,故C错误;Δt=1
s=,则在1
s的时间内波动图象上任意质点通过的路程都是两个振幅为s=2A=10
cm
,故D正确;在t=1
s到t=2
s经历的时间为Δt=1
s=,
t=1
s时刻x=0.5
m处的质点位于波峰,则在t=1
s到t=2
s
的时间内该质点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E正确。
考向三:光的折射和反射
【真题引领】
(2019·全国卷Ⅲ)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为一棱镜的横截面,∠A=90°,∠B=30°。一束光线平行于底边BC射到AB边上并进入棱镜,然后垂直于AC边射出。
(1)求棱镜的折射率;
(2)保持AB边上的入射点不变,逐渐减小入射角,直到BC边上恰好有光线射出。求此时AB边上入射角的正弦。
【答案】(1) (2)
(1)题眼解读:
看到“一束光线平行于底边BC射到AB边上并进入棱镜,然后垂直于AC边射出”想到“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2)情境转化:
将文字信息转化成光线示意图
解析:(1)光路图及相关量如图所示。光束在AB边上折射,由折射定律得
=n

式中n是棱镜的折射率。由几何关系可知
α+β=60°

由几何关系和反射定律得
β=β′=∠B

联立①②③式,并代入i=60°得
n=

(2)设改变后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α′,由折射定律得
=n

依题意,光束在BC边上的入射角为全反射的临界角θc,且
sinθc=

由几何关系得θc=α′+30°

由④⑤⑥⑦式得入射角的正弦为
sini′=
分析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思路:
1.确定研究光线:根据题意,分析、寻找临界光线、边界光线为研究对象。
2.画光路图:找入射点,确认界面,并画出法线。
3.明确两介质折射率的大小关系。
(1)若光疏→光密:定有反射、折射光线。
(2)若光密→光疏:如果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一定发生全反射。
4.列式求解:根据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列出关系式,结合几何关系,具体求解。
考场练兵:
1.如图所示,将一等腰直角棱镜ABC截去棱角ADE,使其截面DE平行于底面BC,可制成“道威棱镜”,这样就减小了棱镜的重量和杂散的内部反射。已知棱镜玻璃的折射率n=,棱边长LAC=3
cm,LAD=3
cm,一束平行于底边BC的单色光从DB边上的M点射入棱镜,求:
(1)光线进入“道威棱镜”时的折射角;
(2)通过计算判断光线能否从BC边射出;
(3)光线在棱镜中传播所用的时间。
【答案】(1)30° (2)光线不能从BC边射出
(3)2×10-10
s
解析:(1)由折射定律n=,
解得γ=30°
(2)由临界角公式sinC=,
得C=45°
如图所示,光线到达BC边时,入射角θ=75°>C,将发生全反射,所以光线不能从BC边射出。
(3)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
v==
m/s=
m/s
由几何关系∠ACD=30°,
CD=2LAD=6
cm,
光在介质中的路程s=CD=6
cm=0.06
m。
所用时间t==2×10-10
s
2.如图所示为一置于空气中用透明材料做成的圆柱体元件的横截面,AB为通过截面圆心O的轴线,截面圆的半径为R;一平行于AB的细光束从N点射入该元件,恰好从P点射出,P点为直线AB与圆柱界面的交点,测得MN与AB的距离d=R,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c,求:
(1)该元件材料的折射率n。
(2)光线在此圆柱体元件中传播的速度v。
【答案】(1) (2)c
解析:(1)根据题意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
通过几何关系得sini1==
解得i1=60°
由几何关系得2i2=i1
则i2=30°
则此材料的折射率n==。
(2)光在此圆柱体元件中传播的速度为v,由折射率公式有v=
解得v=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