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第二节自然环境(word版,共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 第二节自然环境(word版,共2课时)

资源简介

自然环境
第1课时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播放微视频——亚洲自然风光集锦,(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学生:观看微视频,感受亚洲雄伟的高原山地,源远流长的大河,广阔的草原……教师:同学们,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满怀豪情地唱出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回答预设: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教师: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以视觉的享受激情导入,通过播放微视频及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走进本节课的探索之旅,提高学生学习亚洲自然环境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增强身在亚洲的自豪感。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亚洲的地形和河流
  活动一: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分两步)
步骤1——认识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分布与海拔。教师布置任务:阅读教材P7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1)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和蒙古高原,说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2)在亚洲地形图上找到主要地形区,并用彩色笔勾画出来。(3)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按照老师的要求,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分别指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2)根据颜色判断地势:颜色是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重要特征,对照图例认识陆高与海深,其中褐色代表海拔较高的__________,绿色代表海拔较低的__________。(3)总结亚洲的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大,中部________,四周__________,地形复杂多样,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多媒体展示亚洲地形图,总结亚洲地形特征: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步骤2——沿北纬30°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进一步印证亚洲地势特点。教师布置任务:快乐之旅:结合教材图6.8“亚洲的地形”和教材图6.9“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以小组为单位沿北纬30°纬线,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说出你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旅行路线:沿北纬30°纬线,从东向西做旅行。沿途记录所经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要求:活动中各小组长总负责,并记录好所经地区的特征。)(2)根据剖面图判断:亚洲海拔最高部分在亚洲的__________部,平原主要分布在亚洲的__________(部位),总结亚洲地势特点。预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及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通过读图和勾画地形区,以及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读分层设色形图,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亚洲的地势特征及各地的区分布。用“快乐之旅”设置情景,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意与乐趣。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亚洲的地形和河流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可以看出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活动二:认识亚洲的河流特征(分两步)步骤1——认识亚洲主要的河流及其注入的海洋。教师布置任务:(1)提供“知识拓展”——水系阅读:流域一般指河流的集水区域。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作水系。其中,水流最终流入海洋的称作外流水系;水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称作内流水系。(2)阅读教材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①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②在亚洲地形图中找出亚洲主要大河,按注入的大洋把河流分类,看看亚洲河流是否都注入了海洋。(注意区分内外流河)③读图说出亚洲河流在数量、长度方面有什么特征?为什么有这些特征?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流入太平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入印度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入北冰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不流入海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亚洲河流数量多,并且源远流长,原因是什么?步骤2——认识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势地形的关系。教师布置任务:(1)回想亚洲的地势有何特征。(2)思考河流流向受什么因素影响。(3)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完成下列任务:亚洲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亚洲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的__________,呈__________状流向四周的海洋。教师总结:地形决定河流的流向和流速,反过来,根据河流的流向也可以判断地势情况。受地形、面积广大等因素影响,亚洲长河众多,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通过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内流区、外流区,对水系特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读图了解亚洲河流的流向及注入的海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独立读图、分析、归纳、总结,认识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适时总结,得出结论,加深学生理解。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北美洲的地形和河流
  活动三:拓展演练: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教师布置任务:完成教材P8活动——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①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②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③读教材图6-12,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①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②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这一环节突出学生对认识一个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的实际应用。通过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训练学生独立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教师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知道了亚洲的地势特征是“中部高、四周低”,并且根据地势特征知道了亚洲的河流流向为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向周围的海洋。根据北美洲的活动题,正确掌握了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和河流的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地理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从地形、河流等方面入手,分析自然特征之间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学完亚洲的这些自然特征之后,再去认识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仿真演练。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能够独立分析地形、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将不断提高。
第2课时
复杂的气候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那么大家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学生回答预设: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教师:我们这节课就按照这些因素来认识亚洲的气候特征。
  复习提问,既检查了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同景观图片展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亚洲的气候
  活动一: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步骤1——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教师布置任务:(1)读教材P10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2)看看北纬30°附近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看亚洲跨几个温度带。(2)30°N附近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呢?(3)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类型。学生回答预设:11°S~81°N。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教师:可见热带的气候、温带的气候、寒带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同样,地形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通过读图分析,得出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亚洲的气候
  步骤2——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教师布置任务:观察教材P11图6.14亚洲不同气候类型景观举例。活动二:认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教师布置任务:读教材P10图6.13,找出亚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学生完成下列任务: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大?教师小结:亚洲面积广大,内陆广大地区距海遥远,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活动三:认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步骤1——认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表现与原因教师布置任务:(1)读教材P10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季风气候。(2)分析亚洲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3)提供“知识拓展”: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阅读: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面和南面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所以形成了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在教材P10图6.13上,找出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2)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步骤2——认识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师布置任务:说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联系生活: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思考一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2)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教师小结: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时对热量和水分的要求。但夏季风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涝灾。
让学生看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感性上认识亚洲气候的差异。通过读图分析,认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季风气候形成原因的拓展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落实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要求。通过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认识地理事物的两面性,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习惯。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承转
  我们学会了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分布,那么北美洲的气候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教师进行举一反三的提问,顺利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北美洲的气候
  活动三:拓展演练: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
通过对北美洲气候分布的拓展演练,让学生学会归纳一个大洲的气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布置任务:读教材P12图6.15,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1)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指出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分布范围。(2)了解北美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①找出北纬40°纬线,说出它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②找出西经80°经线,说出它自南向北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在教材P12图6.15上,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2)北美洲的地形可以划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大山系,中部广阔的平原,东部低缓的高地。西部山脉、中部平原分别对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北冰洋的冷空气有什么作用?课堂小结:从地势特征、地形特征、河流流向、河流分布特征、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特征等六个方面对比亚洲与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师总结
  本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亚洲的另外一个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地形和河流,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这些自然环境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地理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从地形、气候及河流等方面入手,分析自然特征之间的联系。如引导学生从亚洲所处的纬度位置,得出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的结论,以此证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图,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