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治高考热点:开展劳动教育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民法典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年政治高考热点:开展劳动教育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民法典学案

资源简介

2020年政治高考热点:开展劳动教育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劳动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创造价值的源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广大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动他们从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南京农大实验小学的后山有近700平方米梯田,每年升入四年级的学生就成为它的“主人”,开展年的种植体验活动。从整理土地到播种浇水、除草除虫直至收获,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种植过程;为计算面积,他们根据测量的数据,画出示意图,请教数学老师;发现虫害,请教科学老师和治虫专家,选择危害最小的方法除虫;为保证最大的收益,还要一边种植管理,一边核算成本。同时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自己地里收获的蔬菜、水果,发自内心地珍惜。他们在分享劳动成果时真正体味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也使他们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生活。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开展劳动教育对培养时代新人的积极作用(10)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劳动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开展劳动教育,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劳动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的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展开研究,提升创新精神;提高劳动技能水平,丰富课外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发挥劳动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每个要点2分,共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10分)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综合育人的特定功能(2分);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文化氛围,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3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2分)。
(3)有些人认为,学生在学校开展劳动实践可有可无,读书学习才是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运用认识论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2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分)受客观条件和个人实践能力的限制,人的很多知识都是从别人或书本那里学来的。(2分)但是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学生在劳动中能够发现新知、提高认识,并在劳动中体味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3分)
?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坚持劳动教育,在劳动实践中追求真理,在劳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分)。
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劳动与读书、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更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3分)
(4)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请就如何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提出三条可行性建议。(6分)????
小学培养劳动习惯,主动分担家务劳动,体会劳动光荣;中学增加劳动知识技能,适当参加生产劳动,培养吃苦耐劳品质;高中时增加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大学开展勤工俭学,积累职业经验,培养奋斗精神。(每条2分,答出任意3条即可得6分)
(5)结合材料,就如何保障学校安全有序开展劳动教育提出三条建议。(6分)
示例: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强化安全保障,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6分,每点2分)
2.(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承认劳动不分责践,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开展劳模精神教育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又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王进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抗疫英雄钟南山等不同时代的劳动模范以自己的模范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劳模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激励我国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学劳动教育在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的作用。(10分)
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中学生劳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分)使学生崇尚劳动,做到知行合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分)在劳动中磨砺学生意志,坚定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来。(3分)推动学生以劳模为榜样,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高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3分)?
(2)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说明这一论断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迪。(10分)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身价值,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4分)实现自身价值必须主动接受劳动教育,提升自身劳动能力,通过劳动实现美好梦想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3分)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走出自我,在劳动中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和奉献,(3分)
(3)加强劳动教育需要践行劳模精神,请你就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劳模精神提三条建议。(6分)
积极参与公益劳动,为社会奉献力量(2分)坚持精益求精,提高动手能力;(2分)热爱劳动,树立劳动光荣观念。(2分)
2020年政治高考热点: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
?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日益成熟,分工和产业链环节愈加复杂,不同产业和领域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越复杂的系统重要性越大但也可能越脆弱,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联系中断,连锁反应会快速传导至全产业链中,从而导致多个产业生产活动停滞或紊乱,对就业和市场主体生存造成压力。同时,多个产业的供给中断也有可能造成物价波动,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因此,保证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熨平”供给端的波动,具有重要性、战略性的作用。
经济运行的细胞是企业,企业运转起来才有流通和消费。一件服装的背后有纱线、面料、辅料、商标等多个链条,一台汽车的生产涉及上万个零部件。可见,制造业发展有赖于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的维系,企业复工复产也依托于这个“生命线”。
生产稳,企业稳;企业稳,就业稳、民生稳。产业链供应链的维系是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重要标志,也是巩固中国制造竞争优势、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需要。
随着国外疫情扩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市场波动明显、订单交付存在风险、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多重因素交织,令一线企业生产运行受到较大影响。世界范围内人流、物流、资金流受阻,来自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也在向国内传导。
为此,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仅是当务之急,也面临多重压力,需要全面布局、内外协同、精准发力。
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维系是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重要标志,也是巩固中国制造竞争优势、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需要。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一是在全产业链复工率方面下功夫,摸清上下游哪个环节有问题、难在哪里,疏通相关堵点,在用工、原材料、物流运输等方面做好保障;二是在产能恢复率方面花力气,瞄准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台精准有效的解决办法,全面提升复工复产的质量;三是加强部门间、地区间协调联动,统筹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复工复产,畅通经济社会循环。此外,还要抓住战略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灵活性。?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14分)
产业链供应链是社会再生产的环节,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有利于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2分)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有利于企业正常运转,稳定就业,保障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需求;推动上下游产业的畅通,促进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6分)抓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有利于培育新动能,推动我国先进制造业和智能制造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开辟出经济增长新空间。(6分)
2020年政治高考热点:民法典
一、充分认识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①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重大成果,必将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②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举措。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于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良法善治,必将发挥重大积极作用;将进一步发挥民事法律制度的引领、规范、保障等功能,有力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③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权益保障。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向全世界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中国高度重视和保护人权的鲜明态度,有力昭示了中国加强人权保障的决心和信心。
④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颁布实施民法典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成就。民法作为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与国家其他领域法律规范一起,支撑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加强国家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全面推进政府、社会、市场法治化建设,有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⑤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需要。民法典规定的各项制度为各类民商事活动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利于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必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典型试题欣赏
1.(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民众权利的集中体现,因而被誉为“百姓的权利宝典”。民法典的编纂是非常重大、浩繁和复杂的立法过程,正因为如此,引起的热议也前所未有。有的建议法典与单行法律法规并行,有的建议法典既出、单行法律当废……个中争论,既有理论难题与路径选择,也有实际难题与个人偏好。
????法律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事立法以婚姻法为开篇,开启了全新的进程。改革开放后,以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的制定为标志,我国民事立法速度加快。我国在编纂民法典的过程中,研究并回应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用法治手段应对高风险社会带来的侵权威胁等问题。
????民法典深入挖掘和传承包括中华法律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霸座、买短乘长必须规制,小区电梯广告收益归业主共享,APP不得过度收集、处理个人信息,公序良俗、绿色发展成“硬法”……民法典处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身影”,体现着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特色。
??????(1)法律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民法典必然积极回应社会热点与时代诉求。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0分)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4分)②民法典的编纂,是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必然要求。(2分)民法典积极回应社会热点与时代诉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4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法典的灵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分析。(10分)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法典的灵魂,既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也有利于在法律实践中提高公民道德素养,推动民法典的实施。(2分)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能够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法典的灵魂,把道德要求融为法律规范,能引导社会崇德向善。(4分)③民法典深入挖掘和传承包括中华法律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统一。(4分)
?????(3)法者,治之端也。请就民法典的问世写三条时评标题。(6分)
民法典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民法典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助推器;民法典是打造私权的百科全书;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助力公平正义,护航幸福生活。(答出其中任意一点2分,不超过6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是制度,而制度的基础是法律。建党初期,1922年党的二大宣言就提出,“制定关于工人和农人以及妇女的法律”,彰显了我们党法治建设的初心。土地革命时期,颁布井冈山土地法、婚姻条例,巩固革命根据地政权。建国初期,废除旧法统;1954年颁布第一部宪法,为巩固新生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提供法治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明确“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方针。此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步入正轨、逐步深入,从把“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写入党章,到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并写入宪法;再到宪法修正案将“法制”修改为“法治”,全面依法治国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再到构建体系,不断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向更高水平。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将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强大的国家治理效能。
①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保证宪法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②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推进科学立法,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使立法真正能够反映社情民意,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司法公平正义。③依靠人民群众。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祟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④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每点3分,共12分)
3.(10分)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在万众期盼中呼之欲出,我国的民法制度将迎来民法典时代。
材料一??民法典的编纂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材料二?民法典立法适应发展、与时俱进。立法机关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现行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民法典直面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痛点难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热点诉求、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编纂民法典就是通过立法体系化、科学化整合,消除立法中的矛盾,使现行民法制度成为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的法律系统。
立法为民,立法也要问计于民。据统计,民法典草案于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0分)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党的意志和要求,完成民法典编纂任务。(3分)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慎行使立法权,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适应时代发展,回应社会诉求,依法有序推进立法进程,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4分)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立法过程问计于民,充分讨论审议,决定通过,确保立法质量。(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