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共36张PPT+ 音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共36张PPT+ 音频)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看图片,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图中A、B、C、D分别是哪一个文明古国?

3

古代印度




1.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2.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辨证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古印度
现今印度
古代印度和今天的印度位置和范围的比较
1、古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位于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是其主要的河流。气候温暖湿润,肥沃的土壤和丰沛的河水使得这里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
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奴隶制城邦。其中,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最著名。
(1)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约公元前23世纪至前18世纪,出现哈拉帕文明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2、古印度文明出现时间
古代印度地图
(3)雅利安人入侵印度:
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部落侵入印度,逐渐在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印度北部出现许多小国家。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古印度文明出现时间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了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4)鼎盛时期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小结:古印度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产生:
古印度文明成就
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也是“大象之国”,象兵古代印度的主要兵种。“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
印度黄金庙
印度象兵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古印度社会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种姓制度”形成
2.主要内容:分成四个等级
①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②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③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④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首陀罗
祭司贵族
国王、官吏、武士
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掌握神权
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3、种姓制度的特点:
(1)种姓制度各个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2)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3)不同等级不得通婚。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4、影响
(1)政治上:不利于印度的统一和团结。种姓制度使社会四分五裂,人民之间缺乏团结。
(2)经济上:种姓制度影响印度经济的发展。
种姓制度今天仍然影响着印度社会,阻碍了印度的进步与发展。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背景:
2、诞生时间及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佛教的产生
古印度释迦国的一位王子。青年时代的王子在皇宫里过着随心所欲的奢侈生活。但是,他也同时看到人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烦恼,诸如生、老、病、死,贫富悬殊,争战掠杀,天灾人祸等等。他决心要找出一种方法,来解除人世间的一切苦恼。在他29岁那年,他的独生子刚出世不久,毅然抛妻离子,离开王城,舍弃贵族生活,出家修道,成为一个苦行者,企图寻求他的答案。后来他坐在一棵菩提树下苦思冥想,大彻大悟,终于悟出了一整套道理,也就是成佛。
佛教的创立
3、创立佛教的目的:
4、佛教的教义:
宣扬“众生平等”(政治目的:)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它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达到“极乐世界”。
获得解脱生、老、病、死等苦难的办法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如何评价佛教“众生平等”?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意在反对古印度的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但是佛教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平等,而不是现实世界的平等;它用来世的幸福来安慰今生不幸的人;它要求人们服从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要忍耐顺从,不要反抗,这对刹帝利种姓有利。佛教成了统治阶级奴役和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
★佛教的兴盛和向外传播
思考:◆阿育王对佛教有哪些贡献?
◆统治阶级为什么要宣扬佛教呢?
麻痹广大群众从事积极斗争,维护其统治。佛教成了统治阶级奴役和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
佛教文化的成语
莫高窟
中国
东南亚
5、佛教的传播
云岗石窟
缅甸仰光寺
龙门石窟
朝鲜
日本
作用:
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玄奘西行
历史上的中印文化交流
玄奘(本名陈祎,602年-664年),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人?,其先颍川人?。他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因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后玄奘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高僧,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佛教革新人物,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在399年,法显65岁的高龄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游历30余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
法显、玄奘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南沙群岛有法显暗沙以示纪念。
义净,(635~713)唐代著名高僧。高宗咸亨二年(671)经由广州,取道海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印度,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之生活、风俗、习惯等,系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南沙群岛有义净礁以示纪念。
课堂总结
同步检测
1.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古老的印度文明,古老印度国家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

A.公元前4000年
B.公元前3100年
C.公元前2300年
D.公元前1894年
C
2.古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被称为(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种姓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3.在古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C
A
3.
下图反映了古代印度的(

A.种姓制度
B.封建专制
C.奴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A
4.上古亚非文明的共同特点有(
)
①都处于大河流域
②都存在着阶级压迫
③都有规模宏大的建筑标志
④都有自己的等级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①③
5.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
A
D
6.下列河流中孕育了人类最早文明的有(

①尼罗河流域
②两河流域
③印度河流域
④恒河流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D
B
8.下列对印度等级制度叙述不正确的是(

A.等级之间界限森严
B.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
C.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
D.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D
9.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使用也直接促进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创制作出重要贡献的有(
)
①印度人
②中国人
③阿拉伯人
④希腊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道……”其中的“经”产生于(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3世纪
B
A
11.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自己的住房,在城市开了一家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所属的等级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2.如果你生活在古代的印度,下列情况中,你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
A.那里的人们最早开始种植粟
B.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等级制度森严
C.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
D.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
C
B
13.某班级准备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代印度历史,涉及“种姓制度”时,下面台词中不正确的是(
)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姻殿堂。
A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摩奴法典》规定,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相反,如果婆罗门侮辱首陀罗,则罚款12帕那。高级种姓的人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或者简单地净一次身就行了。
材料二:《摩奴法典》还对各个种姓的衣食住行都作了繁琐的规定。比如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呆在同一个房间内,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的水。
材料三: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以便使种姓的划分永久化。
材料四:低级女子高攀,第七代子女才与父亲同等级。高级女子下嫁,永远低级。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你认为它对印度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实质就是严格的等级制度;
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