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 课件(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 课件(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近现代中国先进思想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中体西用
维新派:君主立宪
革命派:民主共和
激进派:民主科学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三个代表
器物
思想
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历史概念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科技、文化、思想、宗教等)向中国逐渐传播渗入的历史过程。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代表人物
地主阶级抵抗派
材料二: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是如何看待外部世界的?
统治者闭目塞听,骄傲自大,愚昧无知,固守“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
材料一: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
宋·石介《中国论》
鸦片战争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1、背景: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
(1)统治者妄自尊大,固守“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
(2)鸦片战争前后,列强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
设驿馆,翻译或编译外国书报
《各国律例》
《四洲志》
了解,研究世界情况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
编写书籍
(小组合作填表)
2、内容: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请回答:①材料一中所说的长技指的是什么?
②材料二中学习西方“长技”的目的是什么?
抵御外来侵略(直接)
西方的科学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
材料二:“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我炮不能及,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林则徐
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根本)
3、评价: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
(2)局限性:
①仅学习军事技术,未能学习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1)进步性:使“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材料三:“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林则徐
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活动?
3、评价: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
(2)局限性:
①仅学习军事技术,未能学习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②“师夷”“制夷”还带有妄自尊大的痕迹,对西方了解也存在误区。
(1)进步性:
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活动?
材料四:“林则徐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炮船,以抵抗英国侵略者。道光皇帝对林则徐建议的朱批是:“无理!可恶”“一派胡言”。
——《人教版教材》
3、评价: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
(2)局限性:
①仅学习军事技术,未能学习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②“师夷”“制夷”还带有妄自尊大的痕迹,对西方了解也存在误区。
③仅限于理论宣传,没有得到实践。
(1)进步性:
材料一:“在国人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问题:①《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遭遇有什么不同?②《海国图志》在中国“未为其君所用”原因有?
材料二:“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未为其君所用,反落他邦,吾不独为默深(魏源的字)悲矣,亦为清帝悲矣”
——日本·岩谷宕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在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没有得到重视,更没有进行实践,那何时才得到重视?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
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
(2)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1)清政府内忧外患,危机加深
材料一:今日宜日鉴诸国,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概念?(小组讨论,自主学习)
“中学”指
“西学”指
中国传统文化,其核心是伦常名教,其表现是君主专制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
在不触动封建统治制度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科技来挽救统治危机
体用之争:论战双方、双方观点
论战双方
洋务派代表:
李鸿章、曾国藩
顽固派代表:
倭仁、张盛藻
曾国藩:我认为翰林、进士也需要进同文馆学习西洋的语文、天文、算学。
保守派代表:荒谬,考科举当然只读古人圣贤之书。
李鸿章:你敢保证以后不再有洋人侵略吗?应趁现在多造军舰,以防万一。
保守派代表:制造船舰使国库空虚,应该停止造船。
左宗棠:修筑铁路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十分重要。
保守派代表:修筑铁路会破坏龙脉风水,触怒山神,并带来灾祸。
材料二:“今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倭仁(顽固派)
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洋务派)
材料三:“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倭仁(顽固派)
材料四:“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今日当务之急,莫若借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富强……。”
——李鸿章(洋务派)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坚决反对向西方学习。
都要求“中学为体”,即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根本目的都是巩固清王朝统治。
实质: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
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①军事工业
②民用工业
④近代海军
③近代教育
3、实践:
洋务运动
(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4、评价:
②掀起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1)进步性: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①冲击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舆论环境
材料一:“日本君往两国(英、法)制造厂研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嘘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恃为攻城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
——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
——梁启超
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新)
体:固有制度和思想文化
局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没能触及封建制度。
4、影响:
(2)影响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1)冲击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舆论环境
5、局限:
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器物层面,却未认识到制度的落后。
中日甲午战争的战败宣告中体西用的失败。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观点是否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抵抗派”与“洋务派”的区别与联系:
(1)目的:都主张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抵御外国侵略,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不同之处是洋务运动中有另一个目的,即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2)方法和步骤:都主张从西方购买枪炮和舰船,并仿制西方战舰。都主张建立一只新式海军。不同之处是抵抗派的主张还没有完全实行,洋务运动是进行了30多年的实践。
(3)结果相同:鸦片战争失败,使抵抗派的主张随之失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覆灭,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