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民版必修2高中历史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人民版必修2高中历史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null
过渡时期
1949
1952
1966
1992
1978
十年探索
十年文革
两年徘徊
改革开放
现代史线索
1956
国民经济恢复
1976
改革开放新阶段
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null
课程标准
1、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
2、了解中共八大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3、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和后果
4、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
null
01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49——1956
国民经济恢复49--52
一化三改
52----56
02
十年探索
1956——1966
03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目录
null
STEPS1
过渡时期
1949——1956
null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1950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将中共在美国管辖下的一切有效资产置于管制之下”,并禁止在美国注册的船只驶往中国口岸。
时间:1950——1952底
实质: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
影响:消灭土地剥削制度,农民翻身做主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巩固人民政权和工农联盟;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在此基础上创办国营企业,同时新建国营企业
null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项目
1949单位
比历史最高下降
1952
产量
比1949增加
比历史最高增加
粮食
1.1
亿吨
↓75.5%
1.639
亿吨
↑49%
↑9.3%
棉花
44.4万吨
↓52.4%
130.4
万吨
↑193%
↑53%
钢产
15.8万吨
↓83%
135万吨
↑754%
↑46.2%
原煤
0.32亿吨
↓48%
6649
万吨
↑105%
↑7.4%
发电
42.66亿度
↓28.3%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成就: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取得根本好转
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null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年
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内容:



改(建设和改造)
改造
建设
工业化建设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
背景:
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
实质:
特点:
null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我们国家在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则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而特别是对于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进行必要的改建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1955)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
与美国比
与苏联比

0.2%
0.7%
原煤
7.3%
13.6%
原油
0.02

0.36%
1949年中、美、苏工业产量比较(﹪)
null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null
三大改造1953--1956
随着工业建设和城市工矿区的发展,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国家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然而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发展需要。
──《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
苏联在实行工业化的同时,实行了农业集体化。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了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尽力开展农业集体化的决议。1929年秋,出现在群众性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至1932年底,60%以上的农户加入了集体农庄。到1937年,有93%的农户和99%以上的播种面积实行了集体化。
null
三大改造1953--1956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有制)
农业、手工业
(个体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全民所有制)
改造前:
改造后:
主要形式:
生产合作社
主要形式:
公私合营
(赎买)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深刻变革。
存在的问题:
意义:
改造后期,急躁和粗糙(急于求成)
null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
工商业
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工
商业
个体经济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年
null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变化情况是:
A.农民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其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D
B
null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三大改造”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状况的是
D.换上乡人民政府牌子
A.挂上公私合营牌子
B.用小高炉炼铁
C.挂上人民公社牌子
A
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建设两大任务,其关系是
A.同时并举
B.先工业化后改造
C.主辅关系
D.先改造后工业化
A
null
国家组别
占世界GDP总值份额
人均GDP总值(美元)
1955年
1980年
1955年
1980年
全部发展中国家
20.7
21.5
340
730
中国
4.7
2.5
160
290
日本
2.4
9.5
1600
9010
全世界
100
100
1320
2510
——资料来源:《1982年世界发展报告》第21页
十年探索1956——1966
null
STEPS2
十年探索
1956——1966
null
十年探索1956——1966
  1957年11月6日,赫鲁晓夫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的报告中正式提出15年内赶超美国的口号。同时还宣称:“我们有一切根据宣布共产主义已经不是遥远的将来的事情了。”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剥削阶级被消灭
阶级矛盾到人民内部矛盾
集中力量把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生产关系变化:
社会性质变化:
阶级关系变化:
主要矛盾变化:
主要任务变化:
null
大跃进运动1958——1960
null
1958年8月以后,“大跃进”的重点从农业转向工业。为了达到规定的钢产量指标,号召全国上下一切部门为生产钢“停车让路”,于是以“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为特征的全民炼钢运动迅速掀起。
大跃进运动1958——1960
1958年,全国共生产钢1108万吨,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
null
人民公社化1958——1960
头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为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null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58——1960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原因
特点
实质
教训
危害
随着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先后完成,毛等领导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
毛等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发展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一大二公,平均主义
(共产风)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与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国民经济应按比例协调发展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
null
八字方针1960
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
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
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发展塑料、化纤等新兴工业;
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
null
王进喜;雷锋;
焦裕禄;
大庆油田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素岛
包头钢铁基地
武汉钢铁基地
成功试验第一颗原子弹
兰新铁路
包兰铁路
1965年石油基本自给
null
意义:集中体现中共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开始探索:
《论十大关系》
①时间:1956年9月
②内容:重与轻工业、农业,沿海与内地、经济与国防等
③意义: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共八大
时间:1956年9月
内容
①分析矛盾: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主要矛盾是建立先进的工业国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明确任务: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①工业: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②交通:福建、宁夏、青海、新疆四省第一次通了火车
③能源:到1965年,石油实现自给,结束“洋油”时代
严重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时间:1958年
②原因: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
③影响:使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纠正错误:
八字方针
①时间:1960年
②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③影响: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十年建设成就
曲折发展的十年
null
STEPS3
文革十年
1966——1976
null
请同学们看课本P49—P50,
请找出最能显示十年“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哪一幅?为什么?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D
null
1976年同1966年相比,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粮食产量仅增长9.7,年平均增长不足1,工业增加值平均只增长7.6,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10年间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只增长1.9,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反而下降了6.6。
——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50年》
66年  
1971
1973
1975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null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①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②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③从反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
文化大革命中的国民经济
1966年“文革”爆发,国民经济运行失去控制
周恩来整顿
①时间:1971年
②措施:整顿企业,恢复各种规章制度;
在农村,重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③意义:1973年,国民经济有了起色。
邓小平整顿
①时间:1975年
②措施: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对交通运输、钢铁工业
和国防科技等整顿
③意义:国民经济开始复苏和发展
文革对经济的影响
教训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