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4课 洋务运动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4课 洋务运动 教案

资源简介

第4课
洋务运动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本课属于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以恭亲王奕?和曾国藩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以“自强”和“求”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挽救清王朝统治。二是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为了解决工业发展的人才问题,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发展近代教育。三是洋务派编练新式陆海军,开启军事近代化。洋务运动虽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却是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开始,有利于中国深化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依据材料和教材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通过史料分析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比较洋务运动企业和传统手工业的不同,认识机器生产和手工劳动是生产方式的根本不同,使用机器生产适应了近代化的发展要求。
3.结合史料,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尝试评价洋务运动,认识其在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4.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早期近代化探索的艰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历史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客观作用、破产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教师:我国近几年在工业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回顾历史,我国近代工业的起点在哪里?发展情况又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所谓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本课我们从为什么“向西方学习”、如何“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学得怎么样三方面来进行。
(设计意图)从当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说起,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对此处的介绍不仅使学生初步认识现代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产生民族自豪感,还能同近代中国的落后产生对比,这种反差使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产生兴趣。
过渡: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这就是洋务运动。
【讲授新课】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洋务派
教师:同学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说说什么叫洋务派?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一些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的较开明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展示图片:
教师:洋务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学生回答:中央:奕?。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教师: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知识拓展1】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晴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展示图片:
【知识拓展2】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

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发起洋务运动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为“东方俾斯麦”,慈禧太后视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死后追赠太傅,晋封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展示图片:
2.洋务运动兴起背景
展示材料:
材料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四: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弓矛、小枪、土炮,不敌彼后门进子来福枪炮;向用之帆篷、舟楫、艇船、炮划,不敌彼轮机兵船,是以受制于西人。
——叶曙明《李鸿章大传·一人敌一国》
教师: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目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背景:当时清政府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的打击,外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利,可谓“内忧外患”。为此,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做指导思想。
“中学”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
是指西方自然科学技术。
(2)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设计意图)通过对洋务运动内容的分析,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到,学生理解到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实质。
过渡:那么,洋务派在哪些方面进行建设呢?
二、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1.军事工业
教师: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要“自强”,他们以“自强”为旗号,发展了一批军事工业。
展示图表:
展示图片:
教师:以江南制造总局枪炮厂为代表的军事工业使用怎样的工具生产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军事工业使用机器生产,机器大工业生产效率高,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教师:洋务运动军事工业使用机器生产是先进的生产方式,但是它们也存在不少问题。请同学们结合下面材料,说一说军事工业在创办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展示材料:
材料一: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而且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福州船政局为例,局内人员的“薪水工食”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它们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
材料二: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1873年至1893年,它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
材料三:福州船政局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官办性质,缺乏自主经营权;封建衙门式的管理,管理落后;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
2.近代教育
教师:为了解决军事工业发展中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自从来到美国,人人善用间,研究学术,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他们不愧为大国国民的代表,足以为贵国争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的荣誉,因此谨言慎行,过于成人。”
——耶鲁大学校长波特(摘自中国青年报一清末中国留美幼童的故事一文)
教师:清政府在1872年到1875年间,先后分四批派出了120名赴美留学的幼童,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分散到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曾经的留美幼童,其中很多人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比如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他们回国后加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展示材料:
机器、大炮、轮船、电报,饱读八股制义,高头讲经的士子是不知其所以然的。以此出现了专攻军事和工艺的专门学堂。……在它们刚出现的时候,自然比不上科举制度的尊荣,但它们的存在又会动摇和瓦解科举制度。因此风气稍开之后,又出现了以西学为主的自强学堂,甚至旧式书院也开设了一部分西学课程,古老的书院制度以其顺乎潮流的变化表现了中国价值观念的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教师:旧式书院开设的课程和新式学堂开设的课程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旧式书院课程主要是儒家经典,新式学堂开设以军事和工艺为主的西学。
教师:新式教育冲击了传统的旧式教育,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但是由于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它们并没有得到当时社会的承认,招生难(或学生不多、或遭受社会歧视,意思接近即可)新的教育制度和传统的八股取士相抵触;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3.近代民用企业
教师:在创办军事工业过程中,遇到了原料、燃料、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洋务派认识到要“自强”必须先“求富”,“商富即国富”,国富才“可以强”,于是开办民用企业辅助军事工业。
展示图表: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材料一:近代民用工业同样采用了西方较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生产出的产品用于军队的同时也投放市场,因此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教师:民用工业和军事工业相比,有何新变化?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民用工业产品投放市场,并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设计意图)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多角度讲解,加深学生对洋务企业的认识和识记洋务企业的具体内容。
过渡: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不仅让清朝统治者见识到了洋枪洋炮的厉害,更意识到改进武器装备、加强海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新式海陆军
教师: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力发展新式海陆军。
展示图表:
展示图片:
2.边防建设
展示材料:
李鸿章“海防论”:新疆不复,于肢体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
左宗棠“塞防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教师:在此不得不提到“塞防与海防之争”。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阿古柏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了伊犁;而东南海疆则受到了日本的严重威胁,于是,清政府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直隶总督李鸿章强调东南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清廷权衡利弊,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展示图片:
教师:那么,左宗棠是如何收复新疆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但俄国仍通过条约割占了部分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设计意图)通过对洋务派海防和塞防之争的讲解,理解洋务运动在海陆军队建设上的具体活动,加深学生对洋务运动内容的认识。
过渡:洋务派创办了一系列企业,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呢?
四、评价洋务运动
1.
洋务运动影响
教师: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向西方学习”涉及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军队建设和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呢?
展示材料:
材料一:这个过程不仅搬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雷管,而且使外国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进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材料二: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幼童出洋肄业,固属中华创始之举,抑立古来未有之事!
——李鸿章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成为中国工业化的起点;(2)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教师: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洋务派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掀起的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从此,古老的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教师: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那么,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展示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引自《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二: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1873年至1893年,它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
材料四:福州船政局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所以它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必然失败的命运;(2)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只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3)内部的腐败和经营管理上的弊端;(4)外国势力的挤压,列强并不希望看到中国富强起来。
(设计意图)本目主要阐述洋务运动对影响和失败原因,通过相关材料进行说明,既能提高学生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又加深学生对洋务运动评价的理解。
教师可根据时间需要,组织完成“【活动设计】驳“以忠信礼义”为武器抵御外侮的观点”活动。通过本活动,提升学生对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的理解。
课堂小结
洋务运动虽然求强未强,求富未富,但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工业、教育、国防等领域的近代化,在艰难中起步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在当时的中国,如果只是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可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5
/
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