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48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48张)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中国人”的祖先是谁?——古人类遗址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采集渔猎
农业
如何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
勤于动手
精于技巧
善于动脑
善于创造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
重点: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大汝口文化
良渚文化
河姆渡文化
仙人洞遗址
陶寺遗址
仰韶文化
元谋人遗址
苏秉琦提出“满天星斗说”,认为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这些文化系统各有其根源,分别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诸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圈”,又叫做“最初的中国”。
——摘编自张清俐《探索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进程》
最初的中国什么形态?——满天星斗
多元一体
石器时代的划分
仔细观察左右两张图片上的石器,是否有什么差别?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300万年前
约1万年前后
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存
——
元谋人
170万年前
北京人
——
70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距今300万年至距今10000年左右)
元谋人遗址(今云南省元谋县境内)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生产活动:渔猎和采集
社会组织:原始人群
学会了使用工具(打制石器),直立行
走,面部还保留了猿类特征,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遗址(今北京周口店地区龙骨山)
时间:距今70万年—20万年
生产活动:渔猎和采集
社会组织:原始人群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能够打制和使用石质工具,会使用和保留天然火种。
山顶洞人(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洞)
时间:距今约3万年
生产活动:渔猎和采集
社会组织:母系氏族社会
出现了磨制石器,并且将生产范围扩大
到水域,同时,山顶洞人已经学会了人
工取火。
骨针
钻孔的狐狸犬牙
公元前8000
前7000
前6000
前4000
前5000
前3000
前2000
前1000
辽河红山文化
上游
仰韶文化
下游
大汶口文化




二里头文化
河姆渡文化
良渚
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更北
距今约7000-5000年
距今约5000年
河姆渡文化
时间:距今约7000年
地点:今浙江境内(长江下游地区)
生产活动:渔猎、采集、农业、畜牧
社会组织:母系氏族社会
干栏式的房子,定居生活,挖掘水井。制造陶器。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养蚕缫丝。种植水稻。
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有何特点?
碳化稻谷
猪纹陶钵
蚕纹象牙杖首饰
骨耜(si)
仰韶文化(以半坡遗址为例)
时间:距今约7000—5000年
地点:今陕西省境内(黄河中上游地区)
生产活动:渔猎、采集、农业、畜牧
社会组织:母系氏族社会
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主要建半地穴式房屋;普遍地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彩绘陶器等。培育出了粟。
仰韶遗址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
鹳鱼石斧彩绘陶缸
人面鱼纹彩陶盆
船形彩陶壶
白陶鬶(gui)
大汶口遗址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
仰韶、大汶口文化特征——彩绘陶器
河姆渡文化
时间:距今约7000年
地点:今浙江境内(长江下游地区)
生产活动:渔猎、采集、农业、畜牧
社会组织:母系氏族社会
干栏式的房子,定居生活,挖掘水井。制造陶器。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养蚕缫丝。种植水稻。
仰韶文化的典型:姜寨遗址
特征:
聚族定居
劳动成果共享
尚未贫富分化
母系氏族社会
龙山文化——黑陶文化
薄胎黑陶高柄杯
黑陶罐
陶器的变化,
反映了什么?
“蛋壳陶”
龙山文化代表:陶寺遗址
距今约4000年
襄汾陶寺遗址···1000多座墓葬中,大型墓葬有9座,约占墓葬总数的1%。随葬品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装饰品、工具、武器。
小型墓葬约占总数的90%,墓坑小而窄,掩埋也极浅,大都没有木棺和随葬品。
——丘富科:《中国文化遗产词典》
陶寺遗址与姜寨遗址相比有什么重大差别?
社会阶层分化
父系氏族社会
初期的“刀耕火种”以妇女为主,因而成年女子就将婚盟氏族的丈夫“娶”来参加自己的公社···后来,发展出了较高级的耜耕或者犁耕,农业劳动又转变为以男子为主,因而“女娶男”又改变为“男娶女”,
即由女方居住的家庭形式改变为男方居住的家庭形式,形成父系大家庭。
——《中国大通史·史前卷》
母系氏族公社转向父系氏族公社的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男性重新在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社会阶段
生产工具
代表遗址
经济政治活动
分配制度
社会组织
原始人群
旧石器时代早期
元谋人
北京人
渔猎、采集
使用火
群居
母系氏族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
共同劳动
成果共享
血缘氏族
农耕聚落(姜寨)
新石器时代中期
仰韶、
大汶口、
河姆渡
原始农业、饲养牲畜、使用陶器、养蚕缫丝
父系氏族社会
新石器时代晚期
龙山、红山、良渚
农业、牲畜、陶器、
祭坛、神庙
贫富分化、不平等、私有制
较大部落、部落联盟
陶寺
宫殿建筑、天文建筑、礼器
阶级阶层分化
邦国林立
(五帝传说)
旧石器(打制)
工具
新石器(打&磨)
生活方式
陶器、谷物、家畜
聚族定居
采集渔猎
群居迁徙
社会阶段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距今约1万年
红山文化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龙山文化
距今约7000-5000
距今约5000
170万年前
70-20万年前
尚未贫富分化
共劳共享
阶层分化
私有制出现
中期
晚期
陶寺遗址
姜寨遗址
中华文明的起源
填填看
A
B
C
D
E
F
G
A:北京人遗址
B:仰韶文化
C:元谋人遗址
D:龙山文化
E:大汶口文化
F:良渚文化
G:河姆渡文化
从部落到国家
三皇五帝
三皇:燧人、伏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史记》)
禅让制
坐落于河南郑州的炎黄二帝雕塑
汉代石砖黄帝像
明人绘黄帝像
神话传说—炎黄子孙
尧舜禹拓片
大禹治水
神话传说—尧舜禹禅让
如何认识神话传说的价值?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luo)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
茹毛
饮血
刀耕火种
文献记载中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约前2070-前1600
关于启继位的三种不同说法
《史记·夏本纪》:“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燕召公世家》:“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实令启自取之。”
《竹书纪年》:“益干启位,启杀之。”
禅让制
世袭制
文献记载中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
说文解字:
国——执戈以守卫城邑
政府、法律、军队、监狱
《礼记·明堂位》:夏后氏百官。
《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夏朝=二里头文化距今3900-3500年?
有鬲氏
有仍氏
有扈氏


1、多元一体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1)“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
(2)华夏杂处走向多元一体
2、源远流长
商代信史——甲骨文
文字:文明的开始
河南安阳殷墟
商人的饮酒风尚与亡国


觯(zhi)

觚(gu)
斝(jia)
今殷王纣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今予发维共行天之罚。
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史记·周本纪》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
岁鼎,克昏夙有商。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
武王伐纣—利簋铭文



夏商周的关系
并存继逝
夏、商、周不仅是前后逐次更替的王朝,而且是同时并存的三个部族集团。
“内服”是商朝国家的中心地区,即“王畿”,由商王直接治理。
“外服”
是商朝国家的外围地区,即“四土”/“四方”,属于各类地方势力管辖。






商的国家结构
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
同姓诸侯国:
战略要地
交通要道
异姓诸侯国:
被夹在中间
被合围控制
封建亲戚
以蕃屏周
周人营造—封邦建国
嫡长子继承
兄终弟及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
周天子年老了,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女儿(大夫人所生),三儿子(大夫人所生),四儿子(二夫人所生)。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
周人营造—宗法制度
角度
分封制
宗法制
概念
即“封邦建国”,周王室给姻亲贵族、功臣子弟分封土地的制度
宗法即宗族法规,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宗族内部制度
概况
1.区域:京畿之外的广大地区
2.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1.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2.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嫡、庶之分)
特点
以同姓贵族为主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
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
巩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加强了边境地区的发展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
关系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平民
小宗
天子
诸侯
大夫

嫡长子继承
大宗
"八佾"
“六佾"
"四佾"
"二佾"
礼乐制
宗法制
分封制
家国同构
邦国有责
血缘认同
亲疏有别
嫡子继承
迭代有据
礼乐规章
社会有序
如何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
礼乐规章,社会有序
周人的服饰
以农为主、农具粗糙
井田制度、土地国有
手工业:青铜铸造
商周的经济发展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孟子·滕文公下》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
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小雅·北山》
绘制图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礼乐制
分封制
宗法制
井田制
保障:准则
基础:王土


王臣
血缘
文化
政治
经济
中间是公田,由8户共耕,收入全归封邑贵族所有。
武王伐纣
盘庚迁殷
汤放夏桀
国人暴动
周公执政
平王东迁
启继禹位
禹开夏业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0年
并存继逝的夏商周
B.C.
841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下归周
部落联盟
方国联盟

商:内外服制
周:分封、宗法
早期国家体制的建立
早期国家特征?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家国合一”的国家政治结构。
2.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严格的等级结构。
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5.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