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浑源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期末测评
历 史 试 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1.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 )
A.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B.国君宫殿规模宏大
C.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D.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
2.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其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其中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的造字方法是
A. 指事字 B.象形字 C .会意字 D. 形声字
3.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还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这段话说明了齐桓公称霸的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与此水利工程相关联的信息是 ①灵渠 ②秦国 ③漓水 ④都江堰 ⑤李冰
A. 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5.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对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B.各学派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C.各学派著书立说,希望统治者统一思想
D.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
6.对右图这场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场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和吴广???????????
B.揭竿而起的革命首创精神永载史册
C.推翻了秦朝统治,打击了地主阶级
D.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7.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社会安定,国力增强,史称其统治局面为“文景之治”。下列属于文景之时采取的措施是
①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③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是
A.东汉皇帝寿命短 B.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东汉存在时间短 D.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
9.《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材料中把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称之为“凿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张骞承担使命,被称为博望侯
B.张骞因出使西域被当做人质扣押
C.张骞出使西域,得到各国信任
D.张骞开通丝绸之路,打通了中西方的交往通道
10.司马迁写作历史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
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 B.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
C.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 D.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
11.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统帅 ?周瑜——曹操
兵力对比 5万——20万(号称80万)
结果? 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2.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台湾当时称
A.流求 B.夷洲 C.琉球 D.澎湖
13.下列对西晋短期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晋的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在生活上极为腐化
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
D.内迁各族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
14.他被后人称为“书圣”,集书法之大成,
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该图中的作品反映了
他所使用的字体是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15.小明暑假跟随某旅行社去参观了世界三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他去的地方应该是
A.河南洛阳 B.山西大同 C.陕西西安 D.甘肃敦煌
二、简答题(共18分)
16.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它能帮我们构建历史时空概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春秋争霸形势图 图二 战国形势图
图三 秦朝形势图 图四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1)根据图一、图二信息,从图一到图二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来源:Zxxk.Com]
(2)根据图三信息,写出秦朝的相关史实。(6分)
秦的都城:▁▁▁ 秦统治地方的制度:▁▁▁ 秦的疆域南达:▁▁▁
(3)概括从图一到图三历史发展的趋势。(2分)
西晋时期迁入山西境内的少数民族有哪些?他们的内迁带来哪些影响? (6分)
三、材料解析题(共30分)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书》记载:(武帝)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chuzhi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
材料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
材料五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从材料一看,商鞅变法产生了什么效果?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
(3)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治理国家的哪一措施?列举他在经济、思想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6分)
[来源:Zxxk.Com]
(4)材料四诗中曹操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为实现远大理想他做了怎样的努力?(4分)
(5)结合材料五,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6分)
(6)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4分)
四、探究题(本题共22分)
18.学习历史要注重史料实证,让我们追寻历史足迹,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任务一【史料追寻历史史实】(12分)
[来源:学*科*网]
(1)根据下面“史料1”示例,结合史料3、4内容,完成有关推论。(8分)
史料1发现:一些粗糙石器,炭屑和烧骨
推论:元谋人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史料2
发现: 推论:
史料3
发现: 推论:
(2)根据下面“丝绸之路上交往的物品”示意图,概括丝绸之路上贸易交往的特点,并简述丝绸之路的作用。(4分)
[来源:学§科§网Z§X§X§K]
任务二 【材料研读历史史实】(6分)
(3) 阅读右边方框内史料,说明当时南方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任务三 【归纳总结历史规律】(4分)
概括古代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来源:学科网ZXXK]
浑源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期末测评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C B A D D C A B D D C B C D B
二、简答题(共18分)
16.(1)晋国分成了韩、赵、魏三国;战国时中原受到匈奴南下的侵扰,而春秋时没有;战国时各国纷纷修建长城,而春秋时期没有。(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得4分)
(2)咸阳(2分)郡县制(2分)南海(2分)
(3)由分散走向统一;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2分)
(4)匈奴、羯族、羌族(任意两点得4分) 影响:各民族杂居相处,加强相互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2分)
三、材料解析题(共30分)
17.(1)社会安定,百姓生活安稳,军队战斗力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2分)原因:依法治国,赏罚分明,不循私舞弊,不畏惧权贵;改革家的精神等(2分)
(2)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任意两点得4分)意义: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统一国家。(2分)
(3)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2分)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币;(2分)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4)在官渡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分)挥师南下与孙刘赤壁之战,想一统天下。(2分)
(5)主要内容:用文治移风易俗,迁都洛阳;(2分)采取汉化政策,改汉姓,说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用汉族官制和律令。(2分)作用:促进北方民族大交融 ,巩固北魏的统治。(2分)
(6)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理想远大,有坚定的目标,脚踏实地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上述意思的言之有理的任意两点得4分。
四、探究题(共22分)
19.(1)史料2
发现:史料2中发现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和使用火的遗迹。(2分)
推论: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狩猎是其生活方式之一。(2分)
史料3
发现:粟和蔬菜籽粒、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彩陶。 (2分)
推论:半坡人种植粟、白菜等;饲养家畜、制作彩陶。(2分)

(2)特点:汉朝传入西域的大都是技术类,西域传入汉朝的多以物品为主;说明了当时中原地区比西域技术上的先进等。(2分)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分)
(3)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2分)南方社会安定,战乱较少;(2分)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分)
(4)政府的政策(或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水利工程的修建等。
评分说明: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