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战争原因
二、战争过程
①丰岛海战-②平壤战役(左宝贵奋勇抗战)-③黄海海战(邓世昌与舰共沉)-④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⑤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战争结果
清政府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条约内容:割地、赔款、通商、设厂
四、战争影响
1.侵略势力……,半殖民地化程度……;
2.列强瓜分中国狂潮:①三国干涉还辽②美“门户开放”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是世界战争史上一场“泱泱大国”输给“蕞zuì尔小邦”的特例。
----刘亚洲上将谈甲午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背景: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深。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曾分别接待过中国和日本代表团,后来当有人问他对中日战争的看法时,他指出,日本必胜,中国必败。“日本人到欧洲后,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国人到欧洲来,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买回去就算了。”
洋务
运动
(学器物)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在能“自强保种”。
——严复《天演论》
戊戌


变法
(学制度)

6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wùxū变

1895年春


拒和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梁启超
拒和、迁都、变法
失败
时间?
发起者?
皇帝
主张?
结果?
影响?
序幕
公车上书
1858.3.19-1927.3.31
1873.2.23-1929.1.19
光绪帝
材料: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之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君主立宪制度
(英、日)
1.变法想“变”什么?
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部分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性质:
自上而下的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变法需要哪些准备工作?
宣传变法:创办报刊
影响最大的报刊
宣传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启发人们探索救国道路的积极性,为戊戌变法到来奠定基础。
发展
办报创会
名称
时期
地点
创办者
《时务报》
1896
上海
梁启超
《国闻报》
1897
天津
严复
《知新报》
1897
澳门
康广仁
《湘报》
1898
湖南
谭嗣同
“西学新知之总荟”:在中国发行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份杂志----康有为创办的《万国公报》,后改成《中外纪闻》。
严复《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变法需要哪些准备工作?
宣传变法:组织学会
北京·强学会
清末资产阶级创立的第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
发展
办报创会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广州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3.这些准备工作效果如何?
观点:变法图强。
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俄国
旅顺和大连
长城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
两广和云南
英国
“新界”和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荣禄,翁同龢hé等五位大臣。
康有为(依次作礼):“叩见荣大人,叩见翁大人。”
翁同龢:康先生请坐。
荣禄(气势汹汹对康说):你这个乱臣贼子,胆敢变祖宗之法,有何居心!!
翁同龢:“大人且息怒。”
康有为(义正言辞):世间万物都在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呢?就拿咱们大清国来说,以前是何等的强盛,现在竟是屡战屡败!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日本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定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痛心疾首状)!纵观日本,不正是通过变法走上富国强兵之路吗?我们又为何不能通过变法救亡图存呢?
翁:(点头赞许)康先生所言极是

荣:(拍桌子)一派胡言!老祖宗留下来的有错吗?祖宗之法怎可变!(语气强硬)
康:荣大人,您睁开眼睛看看吧!祖宗之法再不变的话,国,将不国,民,将不民。难道今天的总理衙门也是祖宗之法里规定的吗??(看向荣禄)
荣:(手颤抖的指向康有为,咬牙切齿)“你你你……”
康:(作揖荣)荣大人,时代在变,祖宗之法也得跟着变。今天,老祖宗留下来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
翁:听了康先生一番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摸摸胡须)老夫茅塞顿开呀。
荣:(甩袖离去)我看没有老佛爷的话,你就是孙悟空,也变不了!
4.变法有可能受到哪些阻力?
1898年(戊戌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光绪帝
高潮
百日维新
“不甘作亡国之君,若不予我以人君实权,毋宁逊位。”
慈禧对请示的光绪皇帝表明了她的态度:“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违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即不阻止。”
----英·濮兰德、白克好司所著《慈禧外纪》
百日维新
裁撤冗rǒng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lù营,训练新式军队。
绿营,清朝国家常备兵之一,主要是步兵,分为战兵和守兵两种,此外尚有马兵(骑兵)和水师。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之乱时,绿营上阵一触即溃。
类别
颁布新法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角色扮演:说一说你对变法的看法。
普通百姓
读书人
官僚大臣
资产阶级
百日维新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lù营,训练新式军队。
百日维新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得罪守旧的儒学士人
最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
类别
颁布新法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西方报刊绘制的
"慈禧与光绪"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落幕
戊戌政变
中南海瀛yíng台涵远楼
戊戌政变
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
英勇就义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1865—1898)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梁启超评谭嗣同:晚清思想界的彗星。
戊戌政变
请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1)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2)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3)主要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性,力量过于单薄。
材料三:
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戊戌政变
(4)脱离人民群众。
请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光绪帝
资产阶级维新派
老百姓
顽固派
无实权
麻木
软弱
破坏
失败
启示: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意义: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思想启蒙)。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
——颜炳罡gāng《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第6课
戊戌变法(1898年)
一、序幕
公车上书
二、发展
办报创会
三、高潮
百日维新
四、落幕
戊戌政变
1.背景: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深。
2.变法序幕:1895年
公车上书
(发起者、皇帝、主张、结果)
宣传变法思想: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评价:1.性质
2.失败原因:①②③④
3.意义:思想文化启蒙
4.启示
失败:1898年9月
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
1.标志:1898年
“明定国是”诏书颁布
2.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1.北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屈辱。1895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
C.慈禧太后仓惶出逃
D.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2.假如你是生活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你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A
B
3.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定国是诏》。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895年(旧历甲午年)
B.1901年(旧历辛丑年)
C.1895年(旧历戊戌年)
D.1898年(旧历戊戌年)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