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件+素材(2课时,30+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件+素材(2课时,30+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9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
人教版
·
化学
·
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新知导入-新知探究-课堂小结-课堂达标
【重点】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及三者的关系;
2.知道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3.了解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学习目标
地球上的大部分表面被蓝色的海洋覆盖着。如果你在海水中游过泳的话,就会发现海水又苦又咸。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海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它是一种混合物
新知导入
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这些好喝的饮料是如何制成的吗?
新知导入
探究点一
蔗糖(或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匙蔗糖(或食盐)
20mL水,搅拌
糖水(或盐水)
静置
知识点1、溶液
新知探究
蔗糖(或食盐)“消失”,得到无色透明的液体混合物
蔗糖(或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形成糖水(或盐水)——蔗糖(或氯化钠)溶液
1.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搅拌的目的是加快蔗糖(或食盐)的溶解。
2.该实验中,应取适量的蔗糖(或食盐),如果取用的量过多,在水中的溶解时间会较长,还可能会有固体因不能全部溶解而剩余。
新知探究
微观解析
蔗糖(或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向水中扩散,最终蔗糖分子(或Na+和Cl-)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蔗糖(或氯化钠)溶液
新知探究
溶液形成的微观过程
新知探究
1.如果加入的是细沙,我们能称它为”细沙溶液“吗?
思考
新知探究
不能,它的成分不是均一的,停止搅拌后细沙会沉淀在杯底,不具稳定性。
2.若取出食盐溶液中的任意一部分,它和原有溶液的组成相同吗?
相同,食盐溶解后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溶液。
3.水可以算作是溶液吗?
不能,水是纯净物,它没有溶解其他物质。
溶液
溶液
特征
定义
质量
溶质与溶剂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新知探究
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指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无论放置多久,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混合物
如温度不变、溶剂不蒸发
新知探究
1.判断某物质是不是溶液,一般从两方面来判断:(1)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能溶解于另一种物质里。
2.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
3.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无水乙醇等常温下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它们都是纯净物,所以不是溶液。
4.“分散”不是“反应”。
特别提醒!
新知探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新知探究
结论
1.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汽油等也是常用的溶剂;
2.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3.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同。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主要因素
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
温度
新知探究
水与乙醇互溶
新知探究
在这个实验中,水和乙醇哪个是溶质,哪个是溶剂呢?

酒精
溶剂
溶质
新知探究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体系
溶质
溶剂
气+液
固+液
液+液
无水
有水
气体
液体
固体
液体
量少
量多
非水物质

新知探究
练一练






硫酸铜溶液
盐酸
石灰水
碘酒
52°白酒
CuSO4
H2O
HCl
Ca(OH)2
I2
C2H5OH
H2O
H2O
C2H5OH
H2O
指出下列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新知探究
溶液的命名
1.“溶质的名称+的+溶剂的名称+溶液”,如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叫“碘的酒精溶液”,俗称“碘酒”。
溶液一般是根据溶质和溶剂的名称命名
2.水作溶剂时,还可以这样命名:“溶质的名称+溶液”。如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叫“氯化钠的水溶液”或“氯化钠溶液”。
新知探究
溶液的命名一般是溶质在前,溶剂在后,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指的是水。根据溶液的名称可以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如“碘酒”中碘就是溶质,酒精为溶剂;“硫酸铜溶液”
中溶质为硫酸铜,溶剂为水。
特别提醒!
新知探究
典例1
(2019·百色中考改编)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B
A.碘溶于水得到碘酒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泥土放入水形成了溶液
D.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溶液
新知探究
溶液、溶质和溶剂之间量的关系
1.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2.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1.
溶质的质量是指分散到溶剂里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溶解的剩余物质不能计算在溶质质量中。
2.从微观上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溶剂分子之间的过程,因为微粒之间存在间隔,它们相互填充,所以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特别提醒!
新知探究
典例2
(2019·上海普陀区模拟)下列有关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m(溶液)≥
m(溶质)+m(溶剂)
B.m(溶质)≠m(溶剂)
C.m(溶质)≤m(溶剂)
D.m(溶液)>
m(溶质)
D
解析: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无法确定其大小关系。
新知探究
溶液的用途
溶液用途
无土栽培植物
的营养液
食用品中的溶液
化学试剂
医药用品
新知探究
一些溶液的颜色
高锰酸钾溶液
紫红色
硫酸铜溶液
蓝色
硫酸亚铁溶液
浅绿色
氯化铁溶液
黄色
含有Fe2+的溶液
氯化亚铁溶液
硝酸亚铁溶液
含有Fe3+的溶液
硫酸铁溶液
硝酸铁溶液
含有Cu2+的溶液
氯化铜溶液
硝酸铜溶液
新知探究
一种或几种
物质
分散


水是
常用
的溶剂
溶剂
固体
液体
气体
溶质
另一种
物质
均一稳定的
混合物
课堂小结
1.
(2019·衡阳中考)溶液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D
A.碘酒
B.食醋
C.生理盐水
D.牛奶
课堂达标
2.小军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A
课堂达标
3.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将植物油加入水中搅拌,可得到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D.氯化钠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的物质
课堂达标
4
.
(2019·怀化中考改编)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
C.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密度不一样
D.溶液是稳定的混合物
D
课堂达标(共27张PPT)
第9单元
课题1
第2课时
溶液的形成
人教版
·
化学
·
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新知导入-新知探究-课堂小结-课堂达标
【重点】知道乳化现象的原理。
【难点】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及乳化现象的原理;
2.探究几种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3.了解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4.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学习目标
鸡蛋为什么会从细瓶口进去呢?
新知导入
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目的
测定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仪器和药品
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托盘天平、量筒(100mL)、铁架台、固态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蒸馏水
实验步骤
知识点1、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实验记录
水中加入的溶质
氯化钠
硝酸铵
氢氧化钠
加入前水的温度/℃
20
20
20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实验结论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20
<20
>20
氯化钠溶解时温度变化不明显,硝酸铵溶解时温度降低,说明吸收了热量,氢氧化钠溶解时温度升高,说明放出了热量。
新知探究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固体;
有些物质在溶解或稀释时会出现放热现象,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热量变化不明显,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如氯化钠固体。
新知探究
物质溶解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微观解释
物质的溶解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克服分子(或离子)间的作用力,扩散到水中]吸收热量(Q吸)
水合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Q放)
Q吸
<Q放,溶液温度升高
Q吸
=Q放,溶液温度不变
Q吸
>Q放,溶液温度降低
新知探究
典例1
小琪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食盐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碳酸钙
C
解析:石蜡熔化,塑料片才会脱落,所以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食盐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碳酸钙不溶于水。
新知探究
你知道吗?
日常生活中,衣物上的油污是如何除去的呢?为什么经常用洗洁精去除盘子上的油污呢?洗头发时为什么用到洗发水呢?
新知探究
探究水和油能否互溶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用水冲洗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分层
乳状浑
浊液体
分层
不干净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分层
乳状浑
浊液体,
出现泡沫
不分层
干净
知识点2、乳化现象
新知探究
油分散在水中的系列小实验
新知探究
【实验结论】
1.油与水不能互溶,不能形成溶液,经振荡后形成乳状浑浊的液体,用水不能洗去油污。
2.若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振荡后形成较稳定的乳状浑浊液体,可被水冲洗干净。
新知探究
乳浊液




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新知探究
从微观角度认识乳化现象
新知探究
乳化剂、乳化作用
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洗涤剂就是一种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
乳化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能阻止小液滴相互凝结,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乳化作用
溶解
是将大颗粒的油珠变为小颗粒的液滴,最终形成乳浊液
溶解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溶剂中,最终形成溶液
新知探究
1.洗涤:用洗涤剂可洗去衣服、餐具、试管等物体上的油污。
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知探究
2.农药的配制:在农业上,常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成乳浊液,用来喷洒受病虫害的农作物。这样农药药液易附着在叶面上,既节省农药,又提高药效。
新知探究
生活中去除油污的方法有三种,但原理各不相同。
一是用汽油等溶解油污;
二是利用洗洁精等乳化剂的乳化作用去除油污;
三是把厨房中的碱面(即苏打)用热水溶解后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
新知探究
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比较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定义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特征
浑浊、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分层
浑浊、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分层
均一、稳定
实例
泥水
牛奶
食盐水、碘酒
相同点
都是混合物
新知探究
化学与生活
污渍




血渍
刚沾上时,立即用冷水洗,再用洗涤剂洗,最后用水洗
水果渍
可用食盐水擦拭污处,或立即把食盐撒在污处,用手轻搓,用水润湿后浸入洗涤剂洗,最后用水洗
汗渍
将衣服放入食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手轻轻揉搓,再用肥皂洗,最后用水洗
铁锈
用草酸溶液清洗,再用水洗
圆珠笔油
用酒精擦拭,再用洗涤剂洗,最后用水洗
去除衣服上污渍的方法
新知探究
(2019·广州天河区模拟)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过程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典例2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清洗内壁有碘的试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
新知探究
吸热:硝酸铵
实验
乳浊液
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
乳化剂
农业生产
生活
应用
乳化作用
溶解与乳化
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无明显热现象:氯化钠
课堂小结
1.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某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D
A.
生石灰
B.
烧碱
C.
食盐
D.
硝酸铵
溶解吸热
课堂达标
2.(2019·青岛中考)下列与洗涤有关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洗去沾在衣服上的油渍
C.用白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D.用纯碱溶液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D
课堂达标
3.(2019·北部湾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涤剂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出现放热现象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发生变化
D.自来水经过活性炭吸附可得到蒸馏水
A
吸热
不变
不可
课堂达标
4.
(2019·德州中考)将NaOH、NaCl、NH4NO3固体各10g分别放入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在不同时间测量溶液的温度,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回答问题:
(1)NaOH、NaCl、NH4NO3三种物质中,溶解时出现吸热现象的是 
  (填名称)。
(2)对NaOH而言,a点右侧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段内,溶液温度随时间推移而
 
(填“升高”或“降低”),其原因是        。
氯化钠、硝酸铵
降低
溶液热量散失
课堂达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