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2021学年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课件+学案 +课后检测(打包15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专用)2020-2021学年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课件+学案 +课后检测(打包15套)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自学导引·新知初深
课前预习·夯实双基
重难探究师生写动
要点归纳·突破重难
课题研究·答题指导
解题引领·技能提升
北回归线
河内
仰光
曼谷
●o城市
金边
河流
区规划水电站
山脉(共4张PPT)
随堂巩固,自测自评
以练促学·巩固提升(共4张PPT)
随堂巩固,自测自评
以练促学·巩固提升第2课时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读宜昌—重庆航道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三峡工程对该段航道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年通过能力成倍增加
B.航道内急流险滩消失,通航条件明显改善
C.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D.航道里程明显缩短
2.下列无法体现三峡工程防洪效益的是(  )
A.处在长江上游出口的独特地理位置,可调控长江上游的全部洪水来量
B.高耸的水库大坝可用于拦蓄洪水,调节洪峰
C.避免“悬河”——荆江干堤溃决所发生的毁灭性灾害
D.缓解洪水对重庆市的威胁并减轻对鄱阳湖的淤积
解析:第1题,三峡工程建成后,形成三峡库区,险滩被淹没,水流变缓,水深加大,通航船舶吨位增加,通航条件明显改善,运输成本降低。第2题,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主要体现在中下游地区。
答案:1.D 2.D
读乌江流域图,回答3~5题。
3.乌江流域(  )
A.地势起伏小,地形以平原为主
B.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C.河流径流量较大,季节变化小
D.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能源均较丰富
4.开发乌江流域应(  )
A.实现水能的梯级开发,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B.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种植业的比重
C.大力发展旅游业,将第三产业打造成主导产业
D.在中上游退耕还牧,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5.乌江流域植树造林,其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解析:第3题,乌江流域地势起伏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较大,季节变化大,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能源均较丰富。第4题,开发乌江流域应实现水能的梯级开发,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第5题,乌江流域植树造林,其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是保持水土,所以C正确。
答案:3.D 4.A 5.C
(2019·河南十校联考)埃塞奎博河位于南美洲圭亚那中部,纵贯南北。其发源于圭亚那与巴西交界处的阿卡里山脉西北坡,河流向北流,上、中游多瀑布、险滩,在乔治敦以西20
km处注入大西洋,全长约1
014
km。下图为埃塞奎博河流域水系及矿产资源分布图。据此回答6~7题。
6.埃塞奎博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双选)(  )
A.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下降
B.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C.自然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
D.煤炭、锰矿资源丰富
7.埃塞奎博河流域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需做好的环境保护工作是(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退耕还林,调节气候
C.保持水土,减少污染
D.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埃塞奎博河由南向北、由西向东流,说明该河流域地势南部、西部高,北部、东部低,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下降;图中自然植被有两种,自然植被分界线以西为热带草原,以东和以南为热带雨林,且面积广大,该河流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流域内铝土矿和锰矿资源丰富。第7题,埃塞奎博河中上游流域水能资源和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是该河流域资源开发的重点,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水土保持和减少污染的工作。
答案:6.AB 7.C
8.读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的钢铁工业基地名称:①____________市,②______________市。
(2)图中③是________(最大水电站);④是________市。
(3)该工业地带的能源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其人为原因是:长江上游________破坏严重,降低了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中下游地区______________,降低了湖泊蓄洪、滞洪能力。
(5)为保证此工业地带今后经济持续增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采取的战略措施是:人口方面: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__________;植被方面:营造______________,改善________;水利方面: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增强蓄洪能力;工业发展方面:消除__________。
答案:(1)武汉 攀枝花
(2)三峡水利枢纽 重庆
(3)水能资源丰富
(4)植被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围湖造田
(5)人口数量 人口素质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生态环境 退田还湖 修建水利工程 工业“三废”
西江经济带因水而生,更要因水而旺。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西江综合整治也迎来重大机遇。下图示意西江流域。读图完成1~2题。
1.提高航运能力是西江综合整治的重要方面之一,需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
A.建造大型船舶和增加航运船队
B.提高流域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C.建造截水通行船闸和疏浚、清除险滩、暗礁
D.提高铁路、公路密度,拓展服务范围
2.西江下游地区洪水灾害频繁,应采取的有效治理措施是(  )
A.发展水电,开采矿产
B.开发旅游,兴建大坝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解析:第1题,西江河流落差大,径流量季节差异显著,限制了航运发展。船闸建成蓄水抬升了水位,缩小了水位落差和径流季节变化,利于通航;疏浚、清除险滩、暗礁提高了航运安全性,也利于提高航运能力。第2题,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需要加固大堤、疏浚河道,以防范洪水灾害。
答案:1.C 2.D
读汉江流域示意图,回答3~4题。
3.若在汉江流域①区域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双选)(  )
A.丹江口水库加速萎缩
B.①区域水土流失加剧
C.汉江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D.汉江下游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植被枯萎
4.为缓解汉江流域②区域人地矛盾,下列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双选)(  )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C.从②区域向①区域移民
D.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解析:第3题,①区域是河流源头,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导致植被减少,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功能减弱,从而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严重,加速萎缩。①区域水土流失加剧。汉江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汉江下游,丰水期地下水位上升,枯水期地下水位下降。第4题,②区域是河谷地区,围湖造田,破坏湿地。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可以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效益。①区域在河流源头,生态系统脆弱,不能向该区域移民。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符合可持续发展。
答案:3.AB 4.BD
读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5~7题。
1986年
2016年
耕地
55%
40%
林地
20%
44%
草地
5%
7%
荒地
15%
2%
其他
5%
7%
5.1986年与2016年相比,与河流R以下河段的水文特征相符的是(  )
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河流的含沙量大
C.河流的汛期长
D.河流中钙物质的含量小
6.在该河流域的治理中,对R和T之间的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是(  )
A.西侧坡大量修建梯田,东侧坡大量植树种草
B.东侧坡大量修建梯田,西侧坡大量植树种草
C.两侧坡都大量植树种草
D.两侧坡都大量修建梯田
7.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
B.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
C.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D.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第5题,与2016年相比,1986年的耕地面积较大,但是林地、草地面积相对较小,存在毁林开荒等问题,植被遭破坏,会产生水土流失问题,河流中的泥沙含量较大。第6题,该河段西坡等高线较密,说明坡度较陡,只能植树种草;东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可以修建梯田。第7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以判定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多山地丘陵,水热资源丰富,因此要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综合开发农业资源。
答案:5.B 6.B 7.D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解析:(1)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河流补给水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不同河段的补给方式不同(罗讷河上游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其他河段以降水补给为主);气候特征不同(北部支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均匀,地中海沿岸支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2)根据主要的治理措施判断,第一阶段对河道形状和分汊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改善航运条件和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以治理其“野性”的特点;第二阶段梯级开发可加快水电开发和改善航运条件,整理河谷滩地可以促进土地的开发。(3)成立国家唯一授权的机构,可以加强流域内各方面利益的协调,促进流域的综合整治和开发。(4)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洪水峰值,同时可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答案:(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注:填写顺序不分先后)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PAGE
7第2课时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及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学生用书P67])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1)优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开发重点:水能资源的开发。
(3)
(4)存在问题: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
(5)整治重点及措施
①重点:生态环境建设。
②措施
a.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
b.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经营与开发。
2.中游地区
(1)优势: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
(2)开发重点:商品农业基地、制造业基地。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①问题:洪水灾害。
②原因
a.自然因素: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外排入长江。
b.人为原因:过度砍伐林木,陡坡开荒,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减弱。
(4)整治重点及措施
①重点: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②措施
a.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
b.搞好分洪工程。
c.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并修建水利工程。
3.下游地区
(1)优势
(2)突出的环境问题: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
(3)整治重点及措施
①重点: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②措施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的核心应是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一、判断题
1.长江中游河段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
2.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可缓解华东、华中地区的电力紧缺状况。(  )
3.长江上游地区整治的重点是生态环境建设。(  )
4.长江中游地区整治的重点是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
5.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6.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带来的影响是(  )
A.长江航运被大坝完全阻断
B.改善了三峡河段的航行条件
C.使坝址上游洪水发生几率增加
D.长江中游平原耕地盐碱化现象加剧
解析:选B。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改善了三峡河段的航行条件,特别是三峡水库对川江航道的改善,水库建成后,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通航能力提高,运输成本降低。
7.流域洪涝灾害综合整治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全流域分工协作。下列属于长江流域上游治理的主要措施是(  )
A.加高大堤
B.平垸行洪
C.封山育林
D.退田还湖
解析:选C。流域洪涝灾害综合整治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全流域分工协作,长江流域上游治理的主要措施是封山育林,所以C正确。
下图表示某河流流域范围,读图完成8~9题。
8.造成流域内Ⅰ、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        
B.气温
C.降水
D.地形
9.要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流及其流域的优势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区域河段宜开发水电
B.Ⅱ区域河段宜引水灌溉
C.Ⅰ区域内应大力发展乳畜业
D.Ⅱ区域内宜发展耕作业
解析:第8题,图中流域内Ⅰ区域主要是山地,Ⅱ区域主要是平原,二者的差别主要是地形差异。第9题,图中Ⅰ区域为山地,为防止水土流失,宜大力发展林业,该区域河流落差大,因此宜开发水电;Ⅱ区域为平原地形,宜发展耕作业,河流宜引水灌溉。
答案:8.D 9.C
 流域综合开发的思路、措施[学生用书P68]
【合作探究】
1.读长江三峡图(见教材P80图4-1-7)和三峡工程示意图(见教材P81图4-1-8),探究下列问题。
(1)三峡坝址为什么选择在三斗坪?
(2)三峡水库蓄水后能够改善长江哪一段的航运条件?怎么改善?
提示:(1)从水文方面看,该地位于三峡出口处,水量大,水流急;从工程建设方面看,该地河面较宽,河中有江心岛,便于施工。
(2)川江段。加深、加宽上游航道,使水流流速减缓。
2.读长江荆江段图(见教材P84图4-1-14),探究下列问题。
(1)“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荆江段除了河道弯曲外,还存在哪些隐患?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提示:(1)长江荆江河段河道弯曲严重,有“九曲回肠”之称,使河流流程加长,流速减慢,水流不畅,从而造成泄洪不畅,容易出现洪灾,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
(2)从图上看,堤防之内有一些村镇,如新厂、石首等,发生洪水时势必引起行洪不畅。分洪区内建设有村镇,导致在分洪时不能及时撤离,造成巨大损失。
3.读日益萎缩的洞庭湖图(见教材P84图4-1-15),探究下列问题。
(1)读图,洞庭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洞庭湖湖面缩小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
提示:(1)湖泊面积大幅度萎缩,表现为原来湖边的地区现在已不在湖边了,如图中的南县;原来距湖近的地区现在距湖远了,如图中的公安。
(2)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湖泊面积减小造成对洪水的调蓄能力降低,同时对湖区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
【核心归纳】
流域综合开发的思路、措施分析(以长江流域为例)
1.流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
流域综合开发是针对流域内的优势条件或潜力因素,使之效益最大化,但流域问题往往直接影响流域开发的实施,因此流域综合开发应以问题治理为中心,以优势资源的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实现全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发展。
2.长江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分析
长江流域面积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复杂多样,因此在综合开发中依据因地制宜原则,针对各河段采取不同的开发措施,具体如下表所示:
上游
中游
下游
开发条件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脆弱
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基础较好
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突出,经济基础雄厚
开发现状
水能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开发
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制造业基地
商品农业基地;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存在问题
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破坏;水能开发程度低
洪水威胁严重;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河床抬高
水体和大气污染严重
整治措施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建设三峡工程
退耕还湖,疏浚湖泊;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跟踪训练】
长江以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为界,分为上、中、下游。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位于长江上游的________水电站。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威胁是洪水灾害,造成长江中游洪灾多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多选)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
③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
④修建水库、退田还湖
⑤陡坡开荒、围湖造田
(3)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简述综合治理长江下游地区环境污染的措施。
解析:(1)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长江上游地区因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长江中游地区洪水灾害的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角度分析。(3)从防与治两方面分析。
答案:(1)三峡 落差大 水量大
(2)①③⑤
(3)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控制环境污染等。
,      [学生用书P69])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案例展示】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较早,18世纪下半叶就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但是因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整个流域山清水秀,森林繁茂。自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
1933年以后,TVA在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世纪8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人均收入水平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方法总结】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下表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分析其具体影响。
环境要素
田纳西河流域特征
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流域开发方向
地形
多山的地形,地形起伏大
陆路交通不便,主要依赖航运
修建船闸和水库
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气候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
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
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河流流量不稳定
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建船闸相结合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需水季节变化相矛盾
修建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
水系、水文
水系发达,支流多,水量丰富
航运发达
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水量不稳定,流量变化大
航运不便
修水库、建船闸,促航运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
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
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开发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2.流域开发问题的分析方法
(1)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见下表:
治理措施
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小河流含沙量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2)水利工程的影响评价
水利工程影响评价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孳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针对练习】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M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中的N河是____________。
(2)M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什么?
(3)N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________,分析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哪些?
(4)N河流域开发治理与M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
解析:(1)根据甲图中M河的位置判断为田纳西河,乙图中N河(结合经纬度位置判断)为长江。(2)M、N河流域都得到了开发利用,梯级开发是M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目的是实现流域内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3)N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是长江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从流量和落差两个方面分析。(4)长江在流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与田纳西河的相似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田纳西河 长江
(2)梯级开发 ①梯级开发分段修建水库和船闸,能改善不稳定径流,使各河段水位相对平稳,利于通航;②水库建成之后,可以抵御洪涝灾害,蓄水后利用落差可以发电,电力充足用于冶金工业,既保护了森林,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③水源充足,小气候得以改善,地力和植被都可以得到恢复,反过来,植被得到恢复,又可以改善不稳定的径流;④水库储存的水资源可以解决农业灌溉所需,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3)长江三峡 气候:巫山以上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地势: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4)①通过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
[学生用书P71]
材料一 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有多个梯级水电站。W国曾是前苏联的工业基地和粮仓。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可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
材料二 干流梯级水电站开发前后的甲河流量分配比例。
流量分配
春季
夏、秋季
冬季
开发前的比例
61%
24%
15%
开发后的比例
38%
32%
30%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河流的水文特征。
(3)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4)流域开发及影响。
(1)说明甲河流域的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
(2)说明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
(3)与新疆相比,分析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
(4)简析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解析:(1)地势特点可从地势起伏和倾斜方向角度回答。(2)河流径流量大小取决于流域面积和降水量,从此角度分析即可。(3)发展种植业的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市场、机械化、交通、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可结合两地区域特征进行分析。(4)从表中数据可知该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特别是农作物耗水量大的夏秋季节河流水量少,不利于农业生产,有利影响结合田纳西河开发的意义回答即可。
答案:(1)特点: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依据:河流干流主要由(西)北流向(东)南。
(2)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N市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3)与新疆相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水源丰富;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风沙危害少;工农业基础好;近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品运输。
(4)提供较稳定的水源,缓解夏秋季农业用水的不足;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电;改善了河流通航条件,利于农产品运输;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
,      [学生用书P71])
对点练一 长江上游的开发与整治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金沙江流域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河段的航运价值小于京杭大运河
B.金沙江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华东地区能源短缺
C.水库建设不利影响: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D.河流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2.金沙江干支流水能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开发,其主要原因有(  )
①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 ②该地区能源需求量小 ③水能开发可能诱发地震等自然灾害 ④移民难度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第1题,金沙江该河段的航运价值小于京杭大运河,水库建设不利影响是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河流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第2题,金沙江主要流经横断山区,该流域处于我国阶梯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且区域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小,加之水能开发可能诱发自然灾害等使得水能开发较晚。
答案:1.B 2.C
河流不同河段优势和存在问题不同,因此开发重点和治理策略不同。据此回答3~4题。
3.根据长江上游的优势,在流域综合开发中,今后的重点应该是(  )
①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
②大力发展水电工业
③大力发展旅游业
④大力发展商品农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  )
A.在所有干支流河段大力进行水电工程建设
B.加强长江防护林建设,封山育林
C.把当地居民全部迁出
D.建立经济特区,通过经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第3题,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可发展水电工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发展旅游业,但其经济落后,资金、技术是其限制因素。第4题,长江上游地区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恢复当地植被。
答案:3.D 4.B
对点练二 长江中游的开发与整治
读长江荆江河段及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回答5~7题。
5.关于荆江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泥沙沉积形成了南五洲
B.溯源侵蚀使得河道弯曲
C.荆江分洪区汛期大量蓄水
D.人民大垸不受洪水威胁
6.“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泊的调节功能较弱
B.地下水位过高,补给河流
C.泥沙淤积使得河床增高
D.流速过快,河岸侵蚀严重
7.关于分、蓄洪区土地利用的叙述,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为应对特大洪水而禁止开发
B.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
C.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
D.开挖成湖,增强调节功能
解析:第5题,南五洲位于荆江中心,属江心洲,由泥沙淤积而成。第6题,荆江段河道弯曲,水流较缓,河床被上游带来的泥沙抬高,而且上游有大量河水汇入,使得“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第7题,分、蓄洪区土地利用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应注意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A项禁止开发忽略了经济效益,不利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项没有考虑生态效益,且对分、蓄洪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D项工程量过大,不易实施;B项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最好。
答案:5.A 6.C 7.B
对点练三 长江下游的开发与整治
8.近年来太湖水质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有(  )
①农用化肥、农药排入
②工业污水排入
③乡镇企业排污
④生活污水
⑤海水倒灌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解析:选C。太湖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污水及生活污水大量注入,污染严重。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读宜昌—重庆航道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三峡工程对该段航道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年通过能力成倍增加
B.航道内急流险滩消失,通航条件明显改善
C.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D.航道里程明显缩短
2.下列无法体现三峡工程防洪效益的是(  )
A.处在长江上游出口的独特地理位置,可调控长江上游的全部洪水来量
B.高耸的水库大坝可用于拦蓄洪水,调节洪峰
C.避免“悬河”——荆江干堤溃决所发生的毁灭性灾害
D.缓解洪水对重庆市的威胁并减轻对鄱阳湖的淤积
解析:第1题,三峡工程建成后,形成三峡库区,险滩被淹没,水流变缓,水深加大,通航船舶吨位增加,通航条件明显改善,运输成本降低。第2题,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主要体现在中下游地区。
答案:1.D 2.D
读乌江流域图,回答3~5题。
3.乌江流域(  )
A.地势起伏小,地形以平原为主
B.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C.河流径流量较大,季节变化小
D.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能源均较丰富
4.开发乌江流域应(  )
A.实现水能的梯级开发,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B.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种植业的比重
C.大力发展旅游业,将第三产业打造成主导产业
D.在中上游退耕还牧,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5.乌江流域植树造林,其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解析:第3题,乌江流域地势起伏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较大,季节变化大,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能源均较丰富。第4题,开发乌江流域应实现水能的梯级开发,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第5题,乌江流域植树造林,其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是保持水土,所以C正确。
答案:3.D 4.A 5.C
(2019·河南十校联考)埃塞奎博河位于南美洲圭亚那中部,纵贯南北。其发源于圭亚那与巴西交界处的阿卡里山脉西北坡,河流向北流,上、中游多瀑布、险滩,在乔治敦以西20
km处注入大西洋,全长约1
014
km。下图为埃塞奎博河流域水系及矿产资源分布图。据此回答6~7题。
6.埃塞奎博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双选)(  )
A.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下降
B.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C.自然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
D.煤炭、锰矿资源丰富
7.埃塞奎博河流域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需做好的环境保护工作是(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退耕还林,调节气候
C.保持水土,减少污染
D.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埃塞奎博河由南向北、由西向东流,说明该河流域地势南部、西部高,北部、东部低,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下降;图中自然植被有两种,自然植被分界线以西为热带草原,以东和以南为热带雨林,且面积广大,该河流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流域内铝土矿和锰矿资源丰富。第7题,埃塞奎博河中上游流域水能资源和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是该河流域资源开发的重点,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水土保持和减少污染的工作。
答案:6.AB 7.C
8.读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的钢铁工业基地名称:①____________市,②______________市。
(2)图中③是________(最大水电站);④是________市。
(3)该工业地带的能源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其人为原因是:长江上游________破坏严重,降低了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中下游地区______________,降低了湖泊蓄洪、滞洪能力。
(5)为保证此工业地带今后经济持续增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采取的战略措施是:人口方面: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__________;植被方面:营造______________,改善________;水利方面: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增强蓄洪能力;工业发展方面:消除__________。
答案:(1)武汉 攀枝花
(2)三峡水利枢纽 重庆
(3)水能资源丰富
(4)植被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围湖造田
(5)人口数量 人口素质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生态环境 退田还湖 修建水利工程 工业“三废”
西江经济带因水而生,更要因水而旺。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西江综合整治也迎来重大机遇。下图示意西江流域。读图完成1~2题。
1.提高航运能力是西江综合整治的重要方面之一,需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
A.建造大型船舶和增加航运船队
B.提高流域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C.建造截水通行船闸和疏浚、清除险滩、暗礁
D.提高铁路、公路密度,拓展服务范围
2.西江下游地区洪水灾害频繁,应采取的有效治理措施是(  )
A.发展水电,开采矿产
B.开发旅游,兴建大坝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解析:第1题,西江河流落差大,径流量季节差异显著,限制了航运发展。船闸建成蓄水抬升了水位,缩小了水位落差和径流季节变化,利于通航;疏浚、清除险滩、暗礁提高了航运安全性,也利于提高航运能力。第2题,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需要加固大堤、疏浚河道,以防范洪水灾害。
答案:1.C 2.D
读汉江流域示意图,回答3~4题。
3.若在汉江流域①区域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双选)(  )
A.丹江口水库加速萎缩
B.①区域水土流失加剧
C.汉江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D.汉江下游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植被枯萎
4.为缓解汉江流域②区域人地矛盾,下列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双选)(  )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C.从②区域向①区域移民
D.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解析:第3题,①区域是河流源头,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导致植被减少,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功能减弱,从而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严重,加速萎缩。①区域水土流失加剧。汉江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汉江下游,丰水期地下水位上升,枯水期地下水位下降。第4题,②区域是河谷地区,围湖造田,破坏湿地。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可以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效益。①区域在河流源头,生态系统脆弱,不能向该区域移民。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符合可持续发展。
答案:3.AB 4.BD
读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5~7题。
1986年
2016年
耕地
55%
40%
林地
20%
44%
草地
5%
7%
荒地
15%
2%
其他
5%
7%
5.1986年与2016年相比,与河流R以下河段的水文特征相符的是(  )
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河流的含沙量大
C.河流的汛期长
D.河流中钙物质的含量小
6.在该河流域的治理中,对R和T之间的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是(  )
A.西侧坡大量修建梯田,东侧坡大量植树种草
B.东侧坡大量修建梯田,西侧坡大量植树种草
C.两侧坡都大量植树种草
D.两侧坡都大量修建梯田
7.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
B.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
C.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D.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第5题,与2016年相比,1986年的耕地面积较大,但是林地、草地面积相对较小,存在毁林开荒等问题,植被遭破坏,会产生水土流失问题,河流中的泥沙含量较大。第6题,该河段西坡等高线较密,说明坡度较陡,只能植树种草;东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可以修建梯田。第7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以判定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多山地丘陵,水热资源丰富,因此要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综合开发农业资源。
答案:5.B 6.B 7.D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解析:(1)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河流补给水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不同河段的补给方式不同(罗讷河上游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其他河段以降水补给为主);气候特征不同(北部支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均匀,地中海沿岸支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2)根据主要的治理措施判断,第一阶段对河道形状和分汊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改善航运条件和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以治理其“野性”的特点;第二阶段梯级开发可加快水电开发和改善航运条件,整理河谷滩地可以促进土地的开发。(3)成立国家唯一授权的机构,可以加强流域内各方面利益的协调,促进流域的综合整治和开发。(4)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洪水峰值,同时可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答案:(1)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注:填写顺序不分先后)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PAGE
24(共47张PPT)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自学导引·新知初深
课前预习·夯实双基
重难探究师生写动
要点归纳·突破重难
课题研究·案例剖析
典案剖桁·知识升华
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
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
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
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
肯塔基
大坝和船闸
流域界线
田纳西河流域示意
河谷平原是人类活
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
动比较集中的地区
的主
在利用过
因此是生态环境保
意水资
护的重点
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交汇热
流域综合开发及治理第1课时 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学生用书P63])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1)地形:既有高原、山地、丘陵,又有盆地和平原。
(2)气候: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水文: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4)流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大。
2.自然资源
(1)水资源与矿产资源丰富。
(2)水能资源丰富。
(3)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
1.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与否的分析思路
2.河流内河航运价值大小的分析思路
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发展快,形成三大经济区
(1)上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
(2)中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
(3)下游经济区:以上海为中心。
2.城市化水平较高: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远远高于上游地区。
一、判断题
1.水量大的河流,水能一定丰富。(  )
2.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大。(  )
3.长江流域除了丰富的水资源、水能资源外,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
4.长江流域形成了以南京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
5.长江下游河段的城镇在整个流域中最密集。(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亚洲第一大河,与黄河并称为我国的“母亲河”。据此回答6~7题。
6.有关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一半,但目前开发利用还不到5%
B.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包、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线及京杭运河相交
C.近年来,长江洪涝灾害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上、中游植被破坏严重
D.长江年径流量约10
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7.长江中上游和黄河中上游河流的共同特征为(  )
A.流量大
B.含沙量大
C.水能资源丰富
D.有结冰期
解析:第6题,长江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的40%,其年径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和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长江不和京包线相交。第7题,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地形崎岖,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长江无结冰期。
答案:6.C 7.C
下图是四条河流的纵剖面图。若四河的落差相同,且仅从河流落差的角度考虑,完成8~9题。
8.从源头到一半流程的河段内,水能最丰富的是(  )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河
9.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发育最广泛的是(  )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河
解析:第8题,河流落差越大水能资源越丰富,从源头到一半流程的河段内④河落差最大,故水能资源最丰富。第9题,河流落差越小越有利于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的发育,④河在距河口一半的流程河段内落差变化最小,故最有利于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的发育。
答案:8.D 9.D
 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学生用书P64]
【合作探究】
读长江流域图(见教材P77图4-1-2)和长江流域主要资源分布图(见教材P78图4-1-4),探究下列问题。
(1)长江水系具有哪些特征?
(2)长江干流以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为界,划分为上、中、下游河段,其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哪些地形区?
(3)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各自的资源优势是什么?
提示:(1)流程长,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南北对称,水系庞大。
(2)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
(3)①上游地区:水能资源、森林资源。②中游地区: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利于农业发展;矿产资源,尤其是金属矿产资源丰富。③下游地区:优越的气候、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丰富的劳动力,使之成为“鱼米之乡”“丝绸之乡”。
【核心归纳】
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分析某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具体如下表所示:
地理要素
基本概况
位置、范围
包括15个省(青、云、贵、川、甘、陕、豫、鄂、湘、赣、皖、苏、浙、粤、闽),2个自治区(藏、桂)和2个直辖市(沪、渝)
自然环境
主要地形区
包括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候
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水系、水文(特征)
总体特征
中国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干流横贯东西,支流众多,呈南北辐射状
上游
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
江阔水深,水流缓,少支流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居全国首位,年入海径流量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1/3
矿产资源
矿种丰富,矿产储量大,已探明矿种110多种
水能资源
水能蕴藏量大,可开发量占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的40%,主要集中在上游地区
森林资源、旅游资源
中上游森林资源丰富,全流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跟踪训练】
下图是长江的干流剖面图和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描述中能正确反映该河流中下游气候、水文特征的是(  )
A.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有两个汛期
B.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夏汛冬枯
C.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
D.气候高寒,冬季断流
解析:选C。长江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提示了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但无断流现象。长江的补给水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秋季,导致了河流流量集中于夏秋季。
 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学生用书P65]
【合作探究】
读长江流域经济分布图(见教材P79图4-1-5),比较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地区
面积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水平和工业总产值
上游
中游
下游
提示:
地区
面积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水平和工业总产值
上游

较低
较低
中游
较大
较高
较高
下游



【核心归纳】
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经济区
经济区中心
主要港口
主要工业部门
商品粮基地
主要农产品
上游经济区
重庆
重庆、宜宾、涪陵、万州
电力、机械制造、钢铁、有色冶金、飞机制造等
四川盆地
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茶叶、蚕丝、淡水鱼等
中游经济区
武汉
武汉、荆州、岳阳、黄石、九江
钢铁、纺织、造船、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电器等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茶叶、蚕丝、淡水鱼等
下游经济区
上海
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南京、上海
化工、纺织、钢铁、汽车制造、电子电器、精密仪表等
太湖平原、江淮地区
【跟踪训练】
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学作品赞美长江,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长江流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多数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②水资源季节分配均匀
③四川盆地为紫色土,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稻土,江南丘陵为红壤
④平原地区土地资源质量好,但后备资源不足,有些山区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有关长江流域发展工业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发达,科技力量强,消费市场广大
②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陆运输方便,接近原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市场
③长江上游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电丰富,接近全国商品棉基地
④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水电基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1)题,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年际变化大;各地的土壤类型与当地的地形尤其是气候特点相关;平原地区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基本上已开发殆尽,后备资源不足,广大丘陵、山区由于开发利用不当,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长江上游不接近我国的商品棉基地。
答案:(1)C (2)D
2.长江三角洲地区三大产业的比例达到5%、51%、44%,这说明该地区(  )
A.农业基础较差
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C.三大产业比例失调
D.城镇人口比重高达95%
解析:选B。农业是区域发展的基础,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农业自然条件优越,技术水平高。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体是符合经济规律的,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并非等值关系。
,      [学生用书P65])
河流水文特征和综合开发类题目答题模板
【命题分析】
河流水文特征类和综合开发类题目一般从题目中提供的材料入手,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类可从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水能等方面分析。河流综合开发类多从发展水电(水库)和航运条件评价等方面考查。
【答题模板】
1.河流水文特征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小
汛期
汛期长短、汛期出现的季节
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等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水能
水能蕴藏量大小
2.河流水能开发条件评价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自然条件
水量大小、落差大小、地形地质条件等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发达程度、市场(对电力)的需求、开发技术、资金等
3.河流航运条件开发评价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自然条件
河道宽窄、深浅、弯曲程度
水量季节变化大小(水量是否平稳)
地形平坦程度
有无结冰期或结冰期长短
社会经济条件
河流沿岸的经济发达程度
【针对练习】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近年来,随着湄公河流域开发热潮的不断升温,湄公河,这条流经中国(中国境内段称澜沧江)、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国的国际河流,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多次召开经济合作会议。
(1)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说出图中河流开发利用的方向。
(2)当地居民生产非常落后,指出图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河流及其下游地区造成的环境影响。
(3)分析湄公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要开发澜沧江的水能,必然会影响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应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该流域的水能?
解析:(1)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直接对河流的水文特征产生影响。这里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雨季长;河流水量丰沛,汛期也比较长。从地形分析,这里处在高山、峡谷地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对于河流的开发利用,主要是考虑水能、航运、旅游等方面,既有开发水能的优势,又有发展旅游的条件。(2)从农业生产来看,该地耕作落后,破坏植被甚至有岩石裸露,河流应该有较大的含沙量,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易引起泥沙淤积,使河口三角洲加速增长。(3)水能丰富的原因结合地形和气候分析;开发澜沧江水能需要全流域各国积极合作,统筹兼顾,共同开发。
答案:(1)水文特征:流量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开发利用方向:开发水能;发展旅游;发展航运。
(2)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陡坡开垦。环境影响:河流含沙量增加,造成下游河道淤积,三角洲面积增加,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3)湄公河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量大;流经山地,河流落差大。 本着互惠原则,全流域各国积极合作,统筹兼顾,共同开发;既要开发水能,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      [学生用书P66])
对点练一 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三条河流中(  )
A.甲河流量最小,丙河最大
B.乙河含沙量最大,丙河最小
C.甲河汛期最短,丙河最长
D.丙河流量季节变化最大,甲河最小
2.上图中丁河水能资源丰富,但河上水电站却很少,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崎岖,开发难度高
B.水流过急,不宜开发
C.技术水平低下,难以开发
D.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电力需求小
解析:第1题,流量:甲河最小,乙河最大。含沙量:甲河最大,丙河最小。汛期:丙河最长,甲河最短。季节变化:甲河最大,丙河最小。故选C。第2题,丁河水能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对能源需求量小且远离消费市场。故选D。
答案:1.C 2.D
对点练二 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3.有关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发展缓慢
B.长江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
C.四川盆地经济发展较快
D.长江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
解析:选C。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60多年来,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沿江两岸和四川盆地,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和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下面四幅图是长江四条主要支流年内水量分配图。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图①②③④与下面选项排列顺序一致的是(  )
A.乌江、汉江、湘江、嘉陵江
B.湘江、乌江、嘉陵江、汉江
C.汉江、湘江、嘉陵江、乌江
D.嘉陵江、湘江、乌江、汉江
2.下列对各河流域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①河流域空气湿度大,多云雾、阴天
B.②河盛夏水量大减,注入我国最大淡水湖
C.③河大部分流经高原,冬半年多阴雨冷湿天气
D.④河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泄洪不畅
3.上述四河流域的共性是(  )
A.春夏之交梅雨期较长   
B.水田比重均大于旱地
C.能源开发潜力大
D.全部实现了梯级开发
解析:第1题,长江的最大支流是汉江,流程最长,对应④;湘江和乌江都是长江南岸支流,要先进入汛期(水量增大月份靠前),故①为嘉陵江;湘江在7、8月份明显出现水量剧减,因此时长江中下游是伏旱天气,而且与乌江相比要先进入汛期,故②为湘江、③为乌江。第2题,①河(嘉陵江)处于四川盆地,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多雾,太阳辐射值低;②河(湘江)盛夏(7、8月份)由于伏旱水量大减,注入洞庭湖(鄱阳湖为我国最大淡水湖);③河(乌江)大部分流经云贵高原,冬半年多阴雨冷湿天气;④河(汉江)下游流经江汉平原,水流平缓,泄洪不畅。第3题,夏初的梅雨发生的区域是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嘉陵江、乌江位于长江上游;乌江大部分流经云贵高原,以旱地为主;长江水能集中在上游河段,四河流域未全实现梯级开发;四河流域能源和矿产丰富,开发潜力大。
答案:1.D 2.B 3.C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对图示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5.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有(双选)(  )
A.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B.廉价水电 
C.经济发达,基础好
D.科技发达
6.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
A.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D.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解析:第4题,该河流为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河流无结冰现象。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珠江流域铝土、锡、锰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流域内水能丰富,水电廉价。第6题,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答案:4.C 5.AB 6.D
7.有关长江流域农业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长江流域有六个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其中有五个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B.长江流域有我国重要的油菜、棉花分布区
C.长江流域蚕桑基地主要分布于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
D.长江流域是我国甜菜、甘蔗、长绒棉的生产基地
解析:选AB。长江流域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成都平原六个商品粮基地,其中成都平原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长江流域蚕桑基地主要分布于太湖平原和四川盆地;长江流域不是我国甜菜和长绒棉的生产基地。
8.读金沙江下游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支流: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城市: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E________。其中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是________(填符号)。
旅游景观:⑤是我国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________________;⑥是我国文化遗产______________。
(2)河流落差大小是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的重要依据。试分析河流落差大对水能开发的利与弊。
解析:(1)属于识记性的内容。(2)河流落差大,说明水能丰富,修建大坝工程量大,库容容易受地形限制,面积较小,但淹没耕地少,需要搬迁的移民数量少。
答案:(1)雅砻江 岷江 嘉陵江 乌江 成都 重庆 贵阳 昆明 宜宾 B 峨眉山—乐山大佛 丽江古城
(2)利:①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②相同库容,水库面积小,淹没耕地少,移民数量少。 弊:①相同库容,坝体高,工程量大,投资大;②水库库容受限制。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下游一横截面多年水位变化及该河流域气候资料统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及相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地貌为河漫滩平原,它是流水侵蚀作用的产物
B.枯水期时,农民常在丁处种植小麦、油菜
C.丙处地形平坦,村落布局呈“条带式”
D.7、8月乙处易产生地质灾害滑坡
2.图中资料显示该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流量减小,水资源不足
B.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严重
C.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D.过度使用水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
解析:第1题,甲位于丰水期线以上,丙处枯水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是河漫滩,是流水堆积作用的产物,A错误;丙地在丰水期会被淹没,受洪水威胁大,C错误;油菜、小麦要到初夏才可以收获,此时丁处可能会由于丰水期的到来被淹没,不适合种植该种作物;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偏多,较集中,乙处坡度较大,可能会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第2题,由气候资料统计图判断,该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属半湿润的暖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变率大是其主要特点,大致位于我国华北地区。近几年,受华北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需水量逐年增加和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该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A、B描述的不是环境问题,D描述的是西北地区。
答案:1.D 2.C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今后(  )
A.河流含沙量会减小
B.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会减小
C.居民点遭受洪灾的次数会增多
D.河流流速会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4.该区域今后发展过程中应该(  )
A.防治土地荒漠化     
B.开发小水电等新能源
C.发展石材加工业
D.防治水土流失
解析:第3题,根据等高线的数值特征判断该地多低山丘陵,山谷相间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有大面积裸地,由此推断植被破坏严重,又因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降水充沛,因此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今后该区域河流含沙量会增大;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会降低,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会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升,居民点位于山谷中的河流沿岸,遭受洪灾的次数会增多;河流被泥沙淤积,不利于内河航运。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应防治水土流失;水电不属于新能源;发展石材加工业会造成石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导致植被破坏加重。
答案:3.C 4.D
图1示意世界某区域(单位:m),图2为图1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5~7题。
5.R河干流水量最大的时期为(  )
A.2~3月
B.5~6月
C.7~8月
D.11~12月
6.在M处建坝开发水能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双选)(  )
A.海拔高
B.河流流量大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D.河流落差大
7.在R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双选)(  )
A.减轻水旱灾害威胁
B.增加河流年径流量
C.改善枯水期水质
D.提高地下水位
解析:第5题,R河位于南美洲,从图2可以看出,图示区域降水量2~3月达到最大,所以此时河流干流的水量最大。第6题,水能资源的开发要从河流流量和落差两方面分析。从甲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河流流量大;从图1中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M处河流落差大,所以有利于水能资源的开发。第7题,河流的梯级开发可以减轻中下游地区水旱灾害的威胁,改善中下游地区枯水期水质。
答案:5.A 6.BD 7.AC
8.阅读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图中田纳西河的流向。
从农业发展的角度看,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长期,需水量较大,而冬季需水量较小。
(2)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当地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田纳西河流域内煤、铁、铜等资源丰富,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3)说明该流域早期的工业部门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4)河流流域的开发和利用与其本身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简述田纳西河流域各部分开发和保护的重点,补充完成表中的内容。
河段
流域部分
开发和保护的重点

河流发源地(山地)

河流

河谷平原
生态环境保护
解析:(1)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该地地势东北高,西南、西北低,故河流的流向为先自东北流向西南,后流向西北。(2)据图中诺克斯维尔市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可知,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春季节降水多,夏秋季节降水少,而夏秋季节农作物需水量大,此时降水少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修建水库来解决降水与灌溉时间不匹配的问题。(3)根据材料信息“田纳西河流域内煤、铁、铜等资源丰富”,可知田纳西河流域早期主要发展钢铁、炼铜等高能耗工业。开采矿产、砍伐森林会导致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钢铁工业、炼铜业需大量燃烧煤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硫等气体,形成酸雨,从而污染水体、土壤等。(4)据图可知,甲河段位于河流的发源地附近,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质和水量,应保护其植被。乙河段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答案:(1)先自东北流向西南,后流向西北。
(2)流域降水冬春季节较多,夏秋季节相对较少,与农作物对水的季节需求产生矛盾,这成为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措施:利用河道狭窄、落差大等利于筑坝的条件,多修建水库,以解决降水与灌溉的季节矛盾。
(3)该流域早期发展钢铁、炼铜等高能耗工业。 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开采矿产、砍伐森林(炼木炭),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大量燃煤,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污染土壤、水体;破坏生物多样性。
(4)表格从上到下的答案是:保护植被生态 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PAGE
19第1课时
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
下面四幅图是长江四条主要支流年内水量分配图。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图①②③④与下面选项排列顺序一致的是(  )
A.乌江、汉江、湘江、嘉陵江
B.湘江、乌江、嘉陵江、汉江
C.汉江、湘江、嘉陵江、乌江
D.嘉陵江、湘江、乌江、汉江
2.下列对各河流域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①河流域空气湿度大,多云雾、阴天
B.②河盛夏水量大减,注入我国最大淡水湖
C.③河大部分流经高原,冬半年多阴雨冷湿天气
D.④河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泄洪不畅
3.上述四河流域的共性是(  )
A.春夏之交梅雨期较长   
B.水田比重均大于旱地
C.能源开发潜力大
D.全部实现了梯级开发
解析:第1题,长江的最大支流是汉江,流程最长,对应④;湘江和乌江都是长江南岸支流,要先进入汛期(水量增大月份靠前),故①为嘉陵江;湘江在7、8月份明显出现水量剧减,因此时长江中下游是伏旱天气,而且与乌江相比要先进入汛期,故②为湘江、③为乌江。第2题,①河(嘉陵江)处于四川盆地,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多雾,太阳辐射值低;②河(湘江)盛夏(7、8月份)由于伏旱水量大减,注入洞庭湖(鄱阳湖为我国最大淡水湖);③河(乌江)大部分流经云贵高原,冬半年多阴雨冷湿天气;④河(汉江)下游流经江汉平原,水流平缓,泄洪不畅。第3题,夏初的梅雨发生的区域是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嘉陵江、乌江位于长江上游;乌江大部分流经云贵高原,以旱地为主;长江水能集中在上游河段,四河流域未全实现梯级开发;四河流域能源和矿产丰富,开发潜力大。
答案:1.D 2.B 3.C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对图示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5.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有(双选)(  )
A.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B.廉价水电 
C.经济发达,基础好
D.科技发达
6.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
A.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D.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解析:第4题,该河流为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河流无结冰现象。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珠江流域铝土、锡、锰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流域内水能丰富,水电廉价。第6题,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答案:4.C 5.AB 6.D
7.有关长江流域农业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长江流域有六个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其中有五个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B.长江流域有我国重要的油菜、棉花分布区
C.长江流域蚕桑基地主要分布于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
D.长江流域是我国甜菜、甘蔗、长绒棉的生产基地
解析:选AB。长江流域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成都平原六个商品粮基地,其中成都平原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长江流域蚕桑基地主要分布于太湖平原和四川盆地;长江流域不是我国甜菜和长绒棉的生产基地。
8.读金沙江下游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支流: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城市: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E________。其中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是________(填符号)。
旅游景观:⑤是我国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________________;⑥是我国文化遗产______________。
(2)河流落差大小是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的重要依据。试分析河流落差大对水能开发的利与弊。
解析:(1)属于识记性的内容。(2)河流落差大,说明水能丰富,修建大坝工程量大,库容容易受地形限制,面积较小,但淹没耕地少,需要搬迁的移民数量少。
答案:(1)雅砻江 岷江 嘉陵江 乌江 成都 重庆 贵阳 昆明 宜宾 B 峨眉山—乐山大佛 丽江古城
(2)利:①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②相同库容,水库面积小,淹没耕地少,移民数量少。 弊:①相同库容,坝体高,工程量大,投资大;②水库库容受限制。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下游一横截面多年水位变化及该河流域气候资料统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及相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地貌为河漫滩平原,它是流水侵蚀作用的产物
B.枯水期时,农民常在丁处种植小麦、油菜
C.丙处地形平坦,村落布局呈“条带式”
D.7、8月乙处易产生地质灾害滑坡
2.图中资料显示该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流量减小,水资源不足
B.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严重
C.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D.过度使用水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
解析:第1题,甲位于丰水期线以上,丙处枯水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是河漫滩,是流水堆积作用的产物,A错误;丙地在丰水期会被淹没,受洪水威胁大,C错误;油菜、小麦要到初夏才可以收获,此时丁处可能会由于丰水期的到来被淹没,不适合种植该种作物;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偏多,较集中,乙处坡度较大,可能会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第2题,由气候资料统计图判断,该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属半湿润的暖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变率大是其主要特点,大致位于我国华北地区。近几年,受华北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需水量逐年增加和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该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A、B描述的不是环境问题,D描述的是西北地区。
答案:1.D 2.C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今后(  )
A.河流含沙量会减小
B.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会减小
C.居民点遭受洪灾的次数会增多
D.河流流速会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4.该区域今后发展过程中应该(  )
A.防治土地荒漠化     
B.开发小水电等新能源
C.发展石材加工业
D.防治水土流失
解析:第3题,根据等高线的数值特征判断该地多低山丘陵,山谷相间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有大面积裸地,由此推断植被破坏严重,又因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降水充沛,因此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今后该区域河流含沙量会增大;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会降低,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会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升,居民点位于山谷中的河流沿岸,遭受洪灾的次数会增多;河流被泥沙淤积,不利于内河航运。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应防治水土流失;水电不属于新能源;发展石材加工业会造成石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导致植被破坏加重。
答案:3.C 4.D
图1示意世界某区域(单位:m),图2为图1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5~7题。
5.R河干流水量最大的时期为(  )
A.2~3月
B.5~6月
C.7~8月
D.11~12月
6.在M处建坝开发水能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双选)(  )
A.海拔高
B.河流流量大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D.河流落差大
7.在R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双选)(  )
A.减轻水旱灾害威胁
B.增加河流年径流量
C.改善枯水期水质
D.提高地下水位
解析:第5题,R河位于南美洲,从图2可以看出,图示区域降水量2~3月达到最大,所以此时河流干流的水量最大。第6题,水能资源的开发要从河流流量和落差两方面分析。从甲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河流流量大;从图1中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M处河流落差大,所以有利于水能资源的开发。第7题,河流的梯级开发可以减轻中下游地区水旱灾害的威胁,改善中下游地区枯水期水质。
答案:5.A 6.BD 7.AC
8.阅读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图中田纳西河的流向。
从农业发展的角度看,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长期,需水量较大,而冬季需水量较小。
(2)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当地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田纳西河流域内煤、铁、铜等资源丰富,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3)说明该流域早期的工业部门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4)河流流域的开发和利用与其本身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简述田纳西河流域各部分开发和保护的重点,补充完成表中的内容。
河段
流域部分
开发和保护的重点

河流发源地(山地)

河流

河谷平原
生态环境保护
解析:(1)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该地地势东北高,西南、西北低,故河流的流向为先自东北流向西南,后流向西北。(2)据图中诺克斯维尔市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可知,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春季节降水多,夏秋季节降水少,而夏秋季节农作物需水量大,此时降水少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修建水库来解决降水与灌溉时间不匹配的问题。(3)根据材料信息“田纳西河流域内煤、铁、铜等资源丰富”,可知田纳西河流域早期主要发展钢铁、炼铜等高能耗工业。开采矿产、砍伐森林会导致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钢铁工业、炼铜业需大量燃烧煤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硫等气体,形成酸雨,从而污染水体、土壤等。(4)据图可知,甲河段位于河流的发源地附近,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质和水量,应保护其植被。乙河段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答案:(1)先自东北流向西南,后流向西北。
(2)流域降水冬春季节较多,夏秋季节相对较少,与农作物对水的季节需求产生矛盾,这成为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措施:利用河道狭窄、落差大等利于筑坝的条件,多修建水库,以解决降水与灌溉的季节矛盾。
(3)该流域早期发展钢铁、炼铜等高能耗工业。 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开采矿产、砍伐森林(炼木炭),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大量燃煤,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污染土壤、水体;破坏生物多样性。
(4)表格从上到下的答案是:保护植被生态 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PAGE
7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1.长江流域地貌千姿百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有丰富的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
2.长江流域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和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3.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重点开发水能资源。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
(2)中游地区:重点开发商品农业基地、重工业基地。严禁围湖开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搞好分洪工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3)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为水体和大气质量普遍下降。整治重点是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教材P78活动
1.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
2.长江流域资源丰富,除水资源在全流域都非常丰富外,上、中、下游均具有各自的优势资源。
上游地区:水能资源、森林资源。
中游地区: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利于农业发展;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下游地区:优越的气候、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丰富的劳动力,使之成为“鱼米之乡”“丝绸之乡”。
另外,全流域旅游资源都比较丰富。
教材P79活动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自然方面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上游地区地表崎岖,工农业发展受地形条件限制;季风气候区洪涝灾害频繁
大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和水分充足
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水能丰富,发展工业的动力充足
社会经济方面
长江航运价值高,沿岸港口众多,水陆交通便利
机械化程度低;商品率低;环境问题严重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开发历史悠久
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社会协作条件好
教材P81活动
1.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即为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水利工程在本质上就是改造环境、趋利避害的工程,三峡工程本质上也是一项保护环境的工程,其目的就是提高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保护并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产生正面的生态环境效应。但是任何一项大型工程(包括水利工程)都难免会对其周围环境及相关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经过专家的长期研究和论证,建设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总体来说有利有弊,具体影响如下表所示: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②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调节局部气候;⑥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②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③水库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④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⑤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⑥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⑦水库蓄水可能引起蚊虫滋生,给人类健康带来影响等
2.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针对不同的影响,要采取不同的对策(如下图)。
教材P87活动
1.长江流域面积广大,在不同的河段,由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面临的问题不同,综合开发的重点也就不同(见下表)。
河段
开发重点
整治重点
上游
水能资源的开发
保护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中游
商品农业基地的发展、制造业基地的发展
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下游
农村经济的发展、综合性工业基地的发展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2.本题开放性强,针对上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的区域优势和不足,讨论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教材P107活动
从图中可看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地域范围主要包括12个省、市和自治区。它们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标注略)
教材P109活动
本“活动”要求以“我国西部开发与整治”为例,对学校所在县(市)进行开发与整治的探究活动,最后撰写专题报告。旨在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的情感。
一、单项选择题
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河流域开发的中心环节是(  )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  )
①扩大了耕地面积
②稳定了灌溉水源
③避免了洪涝灾害
④增加了土壤肥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3.为有效控制田纳西河流域的洪水灾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建设和完善巨大航运网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兴建大坝,疏通河道
D.发展畜牧业,改善气候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以判断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以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为核心。在水能梯级开发的基础上,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第2题,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对农业的主要好处是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实现防洪、灌溉等综合效应。不会扩大耕地面积,①错。稳定了灌溉水源,②对。避免了洪涝灾害,③对。不能增加土壤肥力,④错。第3题,为有效控制田纳西河流域的洪水灾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兴建大坝,疏通河道。
答案:1.D 2.B 3.C
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4~6题。
4.黄河流域的开发应贯彻的方针是(  )
A.把矿产资源的开发放在首位
B.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C.结合流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综合开发
D.水能开发必须是梯级开发
5.影响黄河中游地区开发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水文特征
D.矿产资源
6.黄河上游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海拔高
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地势落差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4题,对流域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水文特征之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特征进行综合开发。第5题,据图可知,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能源基地的建设。第6题,黄河上游水量大,河流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河流的梯级开发。
答案:4.C 5.D 6.D
读湘江流域图,完成7~9题。
7.湘江流域(  )
A.为热带季风气候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水能、矿产资源丰富
D.人口稠密,科技发达
8.湘江流域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有(  )
①酸雨
②草地退化
③土地沙漠化
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9.下列叙述不符合湘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上游开垦梯田,发展水稻种植业
B.中游修建水库,用于防洪与灌溉
C.下游修建港口,发展内河航运
D.上游开发水能,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
解析:第7题,湘江流域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中上游地区的地形为山地、丘陵,下游地区主要为平原;通过图例可以判断出,该流域的水能与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湘江流域内人口稠密,但科技水平并不高。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湘江流域有色金属和煤炭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冶炼可能会导致酸雨的产生;流域内多山地、丘陵且降水丰富,不合理地开发矿产资源和破坏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第9题,湘江流域上游地区地势较陡,开垦梯田会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中游修建水库,可用于防洪与灌溉;下游地区地势平缓,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上游地区水能和有色金属丰富,有利于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
答案:7.C 8.B 9.A
(2019·长春检测)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是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泄洪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下图为都江堰工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最主要的功能是(  )
A.航运
B.水产养殖
C.旅游
D.防洪灌溉
11.都江堰工程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有效地处理了泥沙问题,其原因可能有(  )
A.处于凸岸的外江含沙量大,洪水易带走泥沙
B.内江流速慢,含沙量小
C.飞沙堰对泥沙起阻挡作用
D.由于宝瓶口为收窄断面,流速快,输沙量少
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信息“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可知,都江堰最主要的功能是防洪灌溉,故选D。第11题,从图中可见外江处于凸岸,内江处于凹岸,结合弯道环流的地理规律,河流底部的河水由凹岸流向凸岸,并将大部分泥沙携带至外江,故选A。
答案:10.D 11.A
发源于落基山脉的科罗拉多河是美国西南部的重要河流。读图,回答12~13题。
12.科罗拉多河上游水量较大,支流较多;中、下游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水量渐小,支流不多。科罗拉多河径流量空间变化大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上游地区补给量大于下游地区
B.下游地区蒸发量较上游地区大
C.沿途地区用水
D.上游地区的支流多于下游地区
13.胡佛水坝是美国综合开发科罗拉多河水资源的一项关键性工程,于1931年4月开始动工,1936年3月建成。胡佛水坝建造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不包括(  )
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B.提供了清洁廉价的电力,促进了流域内工业的发展
C.预防洪涝灾害,减少了灾害损失
D.改良了下游地区的灌溉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解析:第12题,A、B、D三项所述内容均属于自然原因。第13题,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属于生态环境效益,而且胡佛水坝的建造影响鱼类的洄游,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故选A。
答案:12.C 13.A
下图示意赞比西河水系分布和该流域内的一些地理要素。读图,完成14~15题。
14.关于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设大坝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发展交通和旅游
B.能够调节径流,拦蓄洪水,使下游免遭洪水威胁
C.导致河口三角洲不断受到海水侵蚀,海岸线向后退缩
D.水坝工程保障了中下游的航运,利于淡水渔业的发展
15.关于赞比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积极发展航运业
B.中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积极发展旅游业
C.下游重点利用水资源,积极发展灌溉农业
D.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外资,积极发展外向型工业
解析:第14题,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位于莫桑比克境内赞比西河中游,具有发电、灌溉、航运、防洪等多种效益,并非主要为发展交通和旅游,A错误;水库具有“削峰补枯”,减缓其下游旱涝灾害的作用,但不可能确保下游免遭洪水威胁,B错误;赞比西河有许多天然的障碍,如河口的沙洲、河水较浅以及有许多湍流和瀑布,大坝并不能保障中下游的航运,D错误。第15题,赞比西河上游多峡谷瀑布,不适合发展航运,A错误;下游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比较丰富,不是灌溉农业,C错误;三角洲地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甘蔗和棉花,D错误。
答案:14.C 15.B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读伏尔加河流域简图和河流大坝模式图,回答16~17题。
16.伏尔加河流域的特征是(  )
A.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为汛期
B.多山地,落差大,水能丰富
C.无结冰期,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
D.常年盛行西风,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17.伏尔加河流域梯级开发采用低坝模式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调节洪水能力强
B.节约土地资源
C.有利于水生生物生长
D.溃坝的威胁性小
解析:第16题,根据图中纬度可知,伏尔加河流域所在纬度较高,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形成春汛,A正确;伏尔加河流域位于东欧平原,河流落差较小,B错误;纬度高,有结冰期,是内流河,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C错误;距海较远,属温带大陆性气候,D错误。第17题,从图中看,高坝模式调洪能力更强;低坝模式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B正确。
答案:16.A 17.B
大清河水系位于海河流域的中部,西起太行山区,东至渤海湾,北接永定河,南临子牙河,流域面积45
131
km2(其中山区占43%,平原占57%)。大清河流域是首都北京的南大门,生态建设意义重大。读大清河流域图,回答18~19题。
18.大清河中上游地区众多水库建设对白洋淀的影响是(  )
A.减缓白洋淀泥沙淤积速度
B.延长白洋淀湖水的结冰期
C.加大白洋淀的防汛压力
D.降低枯水期白洋淀水位
19.下列河流流域开发经验不适合大清河流域借鉴的是(  )
A.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
B.利用廉价水电,优先发展高耗能化学工业
C.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
D.保护环境与开发旅游相结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解析:第18题,在大清河中上游建设众多水库,可以减小水库下游河段的含沙量,从而减缓白洋淀泥沙淤积速度。第19题,大清河流域是首都北京的南大门,生态建设意义重大,且该流域的水能资源有限,发展高耗能化学工业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因此不应优先发展高耗能化学工业。
答案:18.A 19.B
二、双项选择题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图完成20~21题。
20.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
A.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 
B.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不易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
21.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
A.发展微电子工业 
B.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C.发展木材加工业和制药工业 
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
解析:第20题,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但还不能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水电梯级开发后,河流泥沙减少,容易使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的现象。第21题,流域综合开发的内容很广泛,但目前红水河流域技术力量还很薄弱,不适合发展微电子工业。另外,甜菜属于中温带作物,不适合在南方种植。
答案:20.AC 21.BC
(2019·无锡高三模拟)新华网西藏加查2014年11月23日电,历时8年、总投资96亿元的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藏木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据此完成22~23题。
22.建造藏木水电站有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有(  )
A.山高谷深,淹没少
B.季风气候,降水多
C.地势高峻,水流急
D.流域广阔,径流大
23.促使我国在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建设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藏木水电站的主要因素有(  )
A.国防
B.环保
C.经济
D.科技
解析:第22题,根据材料,藏木水电站位于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山高谷深,淹没少,A对。该地属于独特的高原气候区,降水较多,B错。地势高峻,落差大,水流急,C对。该地山高谷深,流域面积小,径流大,D错。第23题,建设水电站对国防、环保作用不大,不是主要因素,A、B错。经济发展是水电站建设的主要目的,科技是水电站建设的保障,C、D对。
答案:22.AC 23.CD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它在我国被称为澜沧江。读图回答24~25题。
24.湄公河的水质受到沿河各国的广泛关注,为减轻该河的水污染,沿河国家和地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实行清洁生产,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B.修建水库,使流量趋于稳定
C.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D.减少汽车数量,控制汽车尾气排放
25.为了加强湄公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保护植被,保持水土
B.加强与沿河各国的交流合作,促进流域协调发展
C.修建大坝,拦蓄并大量利用水资源,以减小中下游的水量
D.大量修建梯田,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充分利用澜沧江的水资源
解析:第24题,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均可以减少污水进入湄公河,从而利于减轻该河的水污染。第25题,我国位于湄公河的上游,故应保护好湄公河上游的植被,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此外,由于湄公河为国际性河流,我国应加强与沿河各国的交流合作。
答案:24.AC 25.AB
三、综合题
26.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正在开展大湄公河流域(如下图)区域经济合作,澜沧江位于中国境内,是湄公河的上游河段。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也是一条国际大河。澜沧江的河床落差达4
600米,其干流水能蕴藏量约为2
700万千瓦,极具开发潜力。按照规划,中国将继续在澜沧江上修建六座大型水电站,形成八座梯级水电站的系列开发群体,总装机容量可达1
555万千瓦。
(1)澜沧江水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若在该河上修建大型水库,其综合效益有哪些?
(2)澜沧江河段在开发水能资源时,应注意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分析该河在回归线以北和以南的流域范围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地形分析)
(4)湄公河下游栽培有世界著名的“浮稻”(该稻谷可随水位涨落漂浮),浮稻反映了该河的水文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特点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澜沧江流经我国西南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加上流域内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大型水库的修建,可对径流进行调节,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方面产生综合效益。(2)该流域上、中游山高谷深,如开发不当会导致水土流失;该区生态脆弱,生态平衡易被破坏。(3)流域面积很明显是北部面积狭小,南部宽阔,实际上是考查区域的地形特征。(4)河流水文特征取决于降水特征。
答案:(1)原因:流域内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地形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 效益:改善航运条件;增加梯级发电能力;减轻下游洪涝灾害。
(2)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3)回归线以北因流经高山峡谷之中,山高坡陡,支流汇入少,所以流域范围狭窄;回归线以南因地势平坦、开阔,汇入支流较多,所以流域范围较宽阔。
(4)水位和流量随季节变化大 热带季风气候,区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27.读湘江流域和莱茵河流域略图,回答问题。
 
(1)湘江和莱茵河相似的水文特征有哪些?
(2)两条河流相比,________航运价值更大,请说明原因。
(3)甲、乙分别是所在流域的重要工业区,其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有哪些?
(4)流域综合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湘江上游地区流域开发的重点是____________,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水位、含沙量和冰情等。湘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温高于0
℃,无结冰期和凌汛;降水多,流量大。莱茵河位于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多,流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由于流经地区主要为平原,水流平稳;纬度虽然较高,但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一月气温高于0
℃,冬季河流不结冰,无凌汛。(2)莱茵河流域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加之人为对航道的改造与运河的修建,水路与铁路等陆上运输密切配合,航运价值较高。(3)两图中的甲、乙工业区主要是传统工业区,它们发展的区位条件可从资源、交通、市场等方面来分析。(4)湘江上游位于山区,落差大,流量大,以水能开发为主。
答案:(1)无结冰期,无凌汛,流量较大。
(2)莱茵河 莱茵河水流平稳,水量稳定,季节变化小;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经济腹地大);水陆交通配合好。
(3)水陆交通便利;附近矿产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市场广阔。
(4)水能开发 诱发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淹没农田、村庄等
28.(2019·安阳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朱巴河是索马里主要河流,全长1
659
km,流域面积76.6万km2,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现象。下图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图。
(1)描述朱巴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
(3)说明朱巴河卢格以下河段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原因。
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即可。(2)可从河流补给减少和支出增加角度分析。(3)运用“地上河”知识分析,即自然原因是“泥沙+堆积”。
答案:(1)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等等。(任答4点)
(2)下游流域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蒸发旺盛,下渗增加;下游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
(3)上游山区落差较大,水蚀作用强,河流携带大量沙石;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在人为筑堤束水情况下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地面。
PAGE
15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了解区域开发与整治的背景、实质、目标,掌握进行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内容和步骤。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归纳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尝试提出区域开发与整治的措施。
,      [学生用书P88])
1.了解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一般过程
(1)背景:区域出现人口盲目增长、资源供需失调、环境恶化、区域发展差异加大等问题。
(2)实质:是从区域角度,协调好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3)目标: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4)内容和步骤
①内容:区域范围、区域特征、区域产业、存在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重点开发整治地带和重点项目等。
②步骤:区域开发与整治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
2.活动实例——以我国西部开发与整治为例
(1)确定研究的地域范围。(2)确定研究的主题并收集资料。(3)资料的整理与分析。(4)总结区域特征,揭示区域存在的问题。(5)对比分析和相关借鉴。(6)综合整治的措施。(7)分组讨论。
1.全面总结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一般从自然环境、资源、人口、城市、产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归纳总结出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找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归纳某区域的基本特征的方法
首先要对收集的基础资料按不同类别或重要程度等分类整理。然后,再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借助表格或图件等形式,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归纳区域的基本特征。
一、判断题
1.区域开发与整治的目标就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2.正确分析资料是归纳区域地理特征的基础。(  )
3.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实质是从区域角度,协调好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
4.区域资料的收集必须先确定研究主题。(  )
5.分析区域特征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区域的优势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  )
答案:1.× 2.√ 3.√ 4.√ 5.√
二、综合题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小区域调查是为了了解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内蒙古地区某高中的学生在学习了荒漠化的相关知识后,打算进行一次调查,目的是分析当地干旱环境是如何形成的,了解当地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1)小区域调查的目的是总结区域特征,揭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组织者,你认为总结区域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2)分析区域特征,发现区域优势和存在问题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区域的优势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作为组织者,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当地生态环境的治理?
解析:(1)总结区域特征一般从自然环境、资源、人口、城市、产业、历史沿革、文化传统、经济等方面入手。(2)进行国土整治时,要从保护尚未出现问题的区域、对已经出现环境问题的区域进行整治两个角度思考;同时,要从公民意识、法律法规和整治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1)自然环境、资源、人口、城市、产业、历史沿革、文化传统、经济等。
(2)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综合实施各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
 区域开发与整治[学生用书P89]
【合作探究】
读西部大开发地域范围图(见教材P107图4-4-1),探究下列问题。
(1)西部大开发的地域范围就是我国西部经济地带的范围吗?
(2)西部大开发有何重要意义?
提示:(1)两者的范围是不同的,西部经济地带不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2)实施西部大开发,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
【核心归纳】
区域开发与整治
【跟踪训练】
有关区域开发与整治实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从区域角度,协调好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B.合理利用区域资源,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C.限制工业的发展,以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
D.尽可能地开发利用区域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解析:选A。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实质,就是从区域角度,协调好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      [学生用书P89])
区域开发与整治——以我国西部地区为例
【案例展示】
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特征差异很大。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将它分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两部分。
【方法总结】
区域开发与整治的步骤(以我国西部地区为例)
【针对练习】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解析:(1)对一个地区来说,农业基础薄弱、水土流失严重和自然资源不足都可以通过人类活动进行改造,而改造又需要资金、技术和人才,所以对经济起制约作用的是资金、技术和人才。国家和政府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总是有一定的限度,也不可能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否则就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竞争,也就没有进步。(2)缩小东西部差距的目的主要是协调全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答案:(1)B (2)B
2.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  )
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D.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答案:D
,      [学生用书P90])
对点练 区域开发与整治
1.区域开发与整治的最终目的是(  )
A.缩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和自然差异
B.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克服限制性因素
C.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的收入
D.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选D。区域开发与整治的目标是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
2~3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3.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
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新疆地区土地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最大;内蒙古和宁夏水土流失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大致相同,但其面积相差较大;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荒漠;云南、贵州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过度破坏植被。第3题,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保护植被,减少对薪柴林的破坏,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高天然气的使用率;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不利于经济发展,也不现实。
答案:2.C 3.A
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造成房屋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舟曲县城一半被淹。读舟曲及附近地形分布图,回答1~2题。
1.下列对图示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总趋势北高南低
  
B.黄土覆盖,千沟万壑
C.河流航运发达,价值大
D.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2.下面四项是小林对舟曲农业灾后重建、立体农业规划的记录。你认为哪一项记录错了(  )
A.林牧结合生态恢复
B.河谷甘蔗成带
C.半山林果缠腰
D.高山药材戴帽
解析:第1题,舟曲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根据等高线可以判断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大,多山且地形复杂,不利于航运,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第2题,生态环境脆弱,应注意生态保护,发展立体农业,舟曲水热条件不能满足甘蔗生长。
答案:1.D 2.B
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草场载畜量东西有明显的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双选)(  )
A.年降水量
B.海拔
C.荒漠化程度
D.人口密度
4.下列符合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是(  )
A.实行划区管理,提高草场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解析:第3题,图示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由于距海较远,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植被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载畜量减少。第4题,该地区应扩大人工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施轮牧、轮流打草制度。
答案:3.AC 4.D
5.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国分为三大经济地带,下图为我国某年三大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有关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经济地带三类产业比例较合理,产业结构相对较优
B.中部经济地带产业结构不太合理,第一、二产业比例都大于第三产业
C.西部经济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比重最小
D.产业结构反映经济的优劣,经济越发达,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解析:选A。目前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都远大于第一产业,这说明东部经济地带生产力水平较高,各行业都得到了发展,经济发展能力在第二、三产业得到了充分体现。中部经济地带和西部经济地带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这是经济发展迟缓、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的集中体现。
加强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是促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6~7题。
6.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发展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7.促进吐鲁番盆地经济发展的对策有(双选)(  )
A.发挥“火洲”的气候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B.大力发展造纸工业 
C.加速发展长绒棉、哈密瓜、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及相关的加工业
D.发展“丝绸之路”和干旱盆地景观的旅游业
解析:第6题,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首先要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例如,修建运输通道,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第7题,首先必须明确“火洲”并非热带,不能种植热带作物;其次明确造纸工业需要大量原料、水源,并产生环境污染,由此可排除A、B项。
答案:6.D 7.CD
8.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显著:
①“祁连雪水灌三州”是西北内陆地区干旱景象的写照,它说明了________是重要水源,________资源不足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是高原山地气候,气温低,生长期短。虽然________、________,光照资源较为丰富,但整体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③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说明本地区的气候________变化显著,森林类型多样。近年来当地政府采取禁止砍伐、封山育林的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森林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这对保护生态环境、减轻长江中下游水患有深远意义。
(2)西部大开发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资源条件,着力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按照这一要求,请你以以下地区为例,就其发展谈谈设想。
这里是高山环抱的盆地,盆地中有丰富的盐碱资源,有煤炭、石油、铅锌等多种矿产,经过以往的开发,已有公路、铁路与外界联系,工矿企业逐步诞生,一些新城镇正在崛起。
答案:(1)①高山冰雪融水 水 ②太阳辐射强 日照长 ③垂直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2)发展采矿、冶金、化工等第二产业;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研发适应市场的新产品;发展农牧业;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工业“三废”污染。
2016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防治荒漠、利国惠民”,旨在凝聚社会共识,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全社会参与荒漠化防治,实现绿色发展,惠及亿万百姓。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原因有(双选)(  )
A.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B.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C.地处高压控制区,以下沉气流为主 
D.植被破坏严重,蒸发作用强烈
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荒漠化
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
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受到山岭重重阻挡,难以到达,故气候干旱程度为全球同纬度地区之最。第2题,分析思路如下:
→→
→→
→→
→→
答案:1.AB 2.C
读我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图,回答3~4题。
3.关于A地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C.地广人稀,可垦耕地多,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D.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和将来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4.
关于B地和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地资源丰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发达的工业区,要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C.发挥该地资源和人口优势,重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
D.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能源生产基地
解析:第3题,A地处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这里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油气资源丰富。虽然地广人稀,但由于沙漠广布,可垦耕地不多。第4题,B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资源短缺,A项错;我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充分发挥产业基地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C项错;中西部地区要建成我国的能源生产基地,D项错。
答案:3.C 4.B
读图,完成5~6题。
5.与图中虚线所表示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
A.分水岭
B.山谷
C.河流
D.纬线
6.有关图中区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
B.几千年来随河流的延伸,居民点逐渐向河流下游扩散
C.M地区的耕地,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盐碱化
D.绿洲所处地形为冲积扇
解析:第5题,图中河流支流从虚线处流下后,在山下形成冲积扇,可判断为分水岭。第6题,几千年来,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全球变暖,西北地区河流下游常出现断流,居民点也随着向河流的上游迁移。
答案:5.A 6.B
7.根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应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以下各地区与其特色农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有(双选)(  )
A.北疆地区——苹果园、奶业、茶叶
B.松嫩平原——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C.渭河平原——棉花、番茄、葡萄酒业
D.云贵地区——烤烟、花卉、药用植物
解析:选CD。各区域的特色农业应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北疆属中温带,不适宜种植苹果和茶叶。松嫩平原属中温带,冬季寒冷漫长,不适宜种植反季节蔬菜。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也是西部地区对全国的发展贡献最突出的十年。十年来西部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9%,铁路、公路里程分别是十年前的1.5倍和2.8倍,贫困人口减少近60%。
材料二 西部经济地带各省区示意图。
(1)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与东部经济地带相比,差距较大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上讲,西部经济地带大多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农业的发展不利。从地理区位上讲,西部经济地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与东部经济地带差距较大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①东部经济地带社会经济基础优于内陆地区 ②东部经济地带思想观念开放,竞争意识强 ③东部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优于西部经济地带 ④东部经济地带改革开放起步早 ⑤东部经济地带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3)图中省区⑤存在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省区①存在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这两省区生态问题的共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省区②的最大城市是________,该市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城市形状狭长主要是受_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5)在西部大开发中首先要抓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要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推进________创新,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解析:(1)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主要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地形崎岖、交通不便、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但资源丰富,因此应因地制宜加以开发利用。(2)东部经济地带劳动力并不廉价。(3)图中①为陕西省,水土流失严重;⑤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可通过植树种草解决生态环境问题。(4)甘肃省的最大城市兰州周围地区有色金属丰富,接近黄河上游的许多水电站,电力充足。兰州地处黄河谷地且受地形的影响,形状狭长。(5)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干旱区或高寒区;地形多为高原、山地、盆地,海拔较高 距海较远,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
(2)C
(3)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植树种草(或退耕还林、还草)
(4)兰州 电力充足(附近有刘家峡、龙羊峡水电站),靠近玉门油田和金昌有色金属矿产地 地形 河流
(5)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科技
PAGE
1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
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造成房屋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舟曲县城一半被淹。读舟曲及附近地形分布图,回答1~2题。
1.下列对图示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总趋势北高南低
  
B.黄土覆盖,千沟万壑
C.河流航运发达,价值大
D.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2.下面四项是小林对舟曲农业灾后重建、立体农业规划的记录。你认为哪一项记录错了(  )
A.林牧结合生态恢复
B.河谷甘蔗成带
C.半山林果缠腰
D.高山药材戴帽
解析:第1题,舟曲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根据等高线可以判断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大,多山且地形复杂,不利于航运,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第2题,生态环境脆弱,应注意生态保护,发展立体农业,舟曲水热条件不能满足甘蔗生长。
答案:1.D 2.B
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草场载畜量东西有明显的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双选)(  )
A.年降水量
B.海拔
C.荒漠化程度
D.人口密度
4.下列符合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是(  )
A.实行划区管理,提高草场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解析:第3题,图示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由于距海较远,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植被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载畜量减少。第4题,该地区应扩大人工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施轮牧、轮流打草制度。
答案:3.AC 4.D
5.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我国分为三大经济地带,下图为我国某年三大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有关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经济地带三类产业比例较合理,产业结构相对较优
B.中部经济地带产业结构不太合理,第一、二产业比例都大于第三产业
C.西部经济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比重最小
D.产业结构反映经济的优劣,经济越发达,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解析:选A。目前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都远大于第一产业,这说明东部经济地带生产力水平较高,各行业都得到了发展,经济发展能力在第二、三产业得到了充分体现。中部经济地带和西部经济地带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这是经济发展迟缓、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的集中体现。
加强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是促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6~7题。
6.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发展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7.促进吐鲁番盆地经济发展的对策有(双选)(  )
A.发挥“火洲”的气候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B.大力发展造纸工业 
C.加速发展长绒棉、哈密瓜、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及相关的加工业
D.发展“丝绸之路”和干旱盆地景观的旅游业
解析:第6题,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首先要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例如,修建运输通道,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第7题,首先必须明确“火洲”并非热带,不能种植热带作物;其次明确造纸工业需要大量原料、水源,并产生环境污染,由此可排除A、B项。
答案:6.D 7.CD
8.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显著:
①“祁连雪水灌三州”是西北内陆地区干旱景象的写照,它说明了________是重要水源,________资源不足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是高原山地气候,气温低,生长期短。虽然________、________,光照资源较为丰富,但整体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③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说明本地区的气候________变化显著,森林类型多样。近年来当地政府采取禁止砍伐、封山育林的措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森林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这对保护生态环境、减轻长江中下游水患有深远意义。
(2)西部大开发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资源条件,着力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按照这一要求,请你以以下地区为例,就其发展谈谈设想。
这里是高山环抱的盆地,盆地中有丰富的盐碱资源,有煤炭、石油、铅锌等多种矿产,经过以往的开发,已有公路、铁路与外界联系,工矿企业逐步诞生,一些新城镇正在崛起。
答案:(1)①高山冰雪融水 水 ②太阳辐射强 日照长 ③垂直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2)发展采矿、冶金、化工等第二产业;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研发适应市场的新产品;发展农牧业;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工业“三废”污染。
2016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防治荒漠、利国惠民”,旨在凝聚社会共识,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全社会参与荒漠化防治,实现绿色发展,惠及亿万百姓。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原因有(双选)(  )
A.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B.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C.地处高压控制区,以下沉气流为主 
D.植被破坏严重,蒸发作用强烈
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荒漠化
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
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受到山岭重重阻挡,难以到达,故气候干旱程度为全球同纬度地区之最。第2题,分析思路如下:
→→
→→
→→
→→
答案:1.AB 2.C
读我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图,回答3~4题。
3.关于A地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C.地广人稀,可垦耕地多,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D.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和将来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4.
关于B地和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地资源丰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发达的工业区,要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B.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C.发挥该地资源和人口优势,重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
D.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能源生产基地
解析:第3题,A地处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这里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油气资源丰富。虽然地广人稀,但由于沙漠广布,可垦耕地不多。第4题,B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资源短缺,A项错;我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充分发挥产业基地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C项错;中西部地区要建成我国的能源生产基地,D项错。
答案:3.C 4.B
读图,完成5~6题。
5.与图中虚线所表示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
A.分水岭
B.山谷
C.河流
D.纬线
6.有关图中区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
B.几千年来随河流的延伸,居民点逐渐向河流下游扩散
C.M地区的耕地,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盐碱化
D.绿洲所处地形为冲积扇
解析:第5题,图中河流支流从虚线处流下后,在山下形成冲积扇,可判断为分水岭。第6题,几千年来,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全球变暖,西北地区河流下游常出现断流,居民点也随着向河流的上游迁移。
答案:5.A 6.B
7.根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应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以下各地区与其特色农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有(双选)(  )
A.北疆地区——苹果园、奶业、茶叶
B.松嫩平原——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C.渭河平原——棉花、番茄、葡萄酒业
D.云贵地区——烤烟、花卉、药用植物
解析:选CD。各区域的特色农业应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北疆属中温带,不适宜种植苹果和茶叶。松嫩平原属中温带,冬季寒冷漫长,不适宜种植反季节蔬菜。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也是西部地区对全国的发展贡献最突出的十年。十年来西部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9%,铁路、公路里程分别是十年前的1.5倍和2.8倍,贫困人口减少近60%。
材料二 西部经济地带各省区示意图。
(1)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与东部经济地带相比,差距较大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上讲,西部经济地带大多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农业的发展不利。从地理区位上讲,西部经济地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与东部经济地带差距较大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①东部经济地带社会经济基础优于内陆地区 ②东部经济地带思想观念开放,竞争意识强 ③东部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优于西部经济地带 ④东部经济地带改革开放起步早 ⑤东部经济地带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3)图中省区⑤存在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省区①存在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这两省区生态问题的共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省区②的最大城市是________,该市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城市形状狭长主要是受_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5)在西部大开发中首先要抓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要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推进________创新,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解析:(1)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主要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地形崎岖、交通不便、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但资源丰富,因此应因地制宜加以开发利用。(2)东部经济地带劳动力并不廉价。(3)图中①为陕西省,水土流失严重;⑤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可通过植树种草解决生态环境问题。(4)甘肃省的最大城市兰州周围地区有色金属丰富,接近黄河上游的许多水电站,电力充足。兰州地处黄河谷地且受地形的影响,形状狭长。(5)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干旱区或高寒区;地形多为高原、山地、盆地,海拔较高 距海较远,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
(2)C
(3)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植树种草(或退耕还林、还草)
(4)兰州 电力充足(附近有刘家峡、龙羊峡水电站),靠近玉门油田和金昌有色金属矿产地 地形 河流
(5)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科技
PAGE
6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河流域开发的中心环节是(  )
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
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  )
①扩大了耕地面积
②稳定了灌溉水源
③避免了洪涝灾害
④增加了土壤肥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3.为有效控制田纳西河流域的洪水灾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建设和完善巨大航运网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兴建大坝,疏通河道
D.发展畜牧业,改善气候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以判断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以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为核心。在水能梯级开发的基础上,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第2题,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对农业的主要好处是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实现防洪、灌溉等综合效应。不会扩大耕地面积,①错。稳定了灌溉水源,②对。避免了洪涝灾害,③对。不能增加土壤肥力,④错。第3题,为有效控制田纳西河流域的洪水灾害,田纳西河流域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兴建大坝,疏通河道。
答案:1.D 2.B 3.C
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4~6题。
4.黄河流域的开发应贯彻的方针是(  )
A.把矿产资源的开发放在首位
B.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C.结合流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综合开发
D.水能开发必须是梯级开发
5.影响黄河中游地区开发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水文特征
D.矿产资源
6.黄河上游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海拔高
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地势落差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4题,对流域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水文特征之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特征进行综合开发。第5题,据图可知,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能源基地的建设。第6题,黄河上游水量大,河流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河流的梯级开发。
答案:4.C 5.D 6.D
读湘江流域图,完成7~9题。
7.湘江流域(  )
A.为热带季风气候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水能、矿产资源丰富
D.人口稠密,科技发达
8.湘江流域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有(  )
①酸雨
②草地退化
③土地沙漠化
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9.下列叙述不符合湘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上游开垦梯田,发展水稻种植业
B.中游修建水库,用于防洪与灌溉
C.下游修建港口,发展内河航运
D.上游开发水能,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
解析:第7题,湘江流域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中上游地区的地形为山地、丘陵,下游地区主要为平原;通过图例可以判断出,该流域的水能与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湘江流域内人口稠密,但科技水平并不高。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湘江流域有色金属和煤炭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冶炼可能会导致酸雨的产生;流域内多山地、丘陵且降水丰富,不合理地开发矿产资源和破坏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第9题,湘江流域上游地区地势较陡,开垦梯田会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中游修建水库,可用于防洪与灌溉;下游地区地势平缓,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上游地区水能和有色金属丰富,有利于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
答案:7.C 8.B 9.A
(2019·长春检测)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是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泄洪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下图为都江堰工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最主要的功能是(  )
A.航运
B.水产养殖
C.旅游
D.防洪灌溉
11.都江堰工程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有效地处理了泥沙问题,其原因可能有(  )
A.处于凸岸的外江含沙量大,洪水易带走泥沙
B.内江流速慢,含沙量小
C.飞沙堰对泥沙起阻挡作用
D.由于宝瓶口为收窄断面,流速快,输沙量少
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信息“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可知,都江堰最主要的功能是防洪灌溉,故选D。第11题,从图中可见外江处于凸岸,内江处于凹岸,结合弯道环流的地理规律,河流底部的河水由凹岸流向凸岸,并将大部分泥沙携带至外江,故选A。
答案:10.D 11.A
发源于落基山脉的科罗拉多河是美国西南部的重要河流。读图,回答12~13题。
12.科罗拉多河上游水量较大,支流较多;中、下游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水量渐小,支流不多。科罗拉多河径流量空间变化大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上游地区补给量大于下游地区
B.下游地区蒸发量较上游地区大
C.沿途地区用水
D.上游地区的支流多于下游地区
13.胡佛水坝是美国综合开发科罗拉多河水资源的一项关键性工程,于1931年4月开始动工,1936年3月建成。胡佛水坝建造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不包括(  )
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B.提供了清洁廉价的电力,促进了流域内工业的发展
C.预防洪涝灾害,减少了灾害损失
D.改良了下游地区的灌溉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解析:第12题,A、B、D三项所述内容均属于自然原因。第13题,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属于生态环境效益,而且胡佛水坝的建造影响鱼类的洄游,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故选A。
答案:12.C 13.A
下图示意赞比西河水系分布和该流域内的一些地理要素。读图,完成14~15题。
14.关于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设大坝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发展交通和旅游
B.能够调节径流,拦蓄洪水,使下游免遭洪水威胁
C.导致河口三角洲不断受到海水侵蚀,海岸线向后退缩
D.水坝工程保障了中下游的航运,利于淡水渔业的发展
15.关于赞比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积极发展航运业
B.中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积极发展旅游业
C.下游重点利用水资源,积极发展灌溉农业
D.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外资,积极发展外向型工业
解析:第14题,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位于莫桑比克境内赞比西河中游,具有发电、灌溉、航运、防洪等多种效益,并非主要为发展交通和旅游,A错误;水库具有“削峰补枯”,减缓其下游旱涝灾害的作用,但不可能确保下游免遭洪水威胁,B错误;赞比西河有许多天然的障碍,如河口的沙洲、河水较浅以及有许多湍流和瀑布,大坝并不能保障中下游的航运,D错误。第15题,赞比西河上游多峡谷瀑布,不适合发展航运,A错误;下游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比较丰富,不是灌溉农业,C错误;三角洲地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甘蔗和棉花,D错误。
答案:14.C 15.B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读伏尔加河流域简图和河流大坝模式图,回答16~17题。
16.伏尔加河流域的特征是(  )
A.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为汛期
B.多山地,落差大,水能丰富
C.无结冰期,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
D.常年盛行西风,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17.伏尔加河流域梯级开发采用低坝模式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调节洪水能力强
B.节约土地资源
C.有利于水生生物生长
D.溃坝的威胁性小
解析:第16题,根据图中纬度可知,伏尔加河流域所在纬度较高,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形成春汛,A正确;伏尔加河流域位于东欧平原,河流落差较小,B错误;纬度高,有结冰期,是内流河,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C错误;距海较远,属温带大陆性气候,D错误。第17题,从图中看,高坝模式调洪能力更强;低坝模式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B正确。
答案:16.A 17.B
大清河水系位于海河流域的中部,西起太行山区,东至渤海湾,北接永定河,南临子牙河,流域面积45
131
km2(其中山区占43%,平原占57%)。大清河流域是首都北京的南大门,生态建设意义重大。读大清河流域图,回答18~19题。
18.大清河中上游地区众多水库建设对白洋淀的影响是(  )
A.减缓白洋淀泥沙淤积速度
B.延长白洋淀湖水的结冰期
C.加大白洋淀的防汛压力
D.降低枯水期白洋淀水位
19.下列河流流域开发经验不适合大清河流域借鉴的是(  )
A.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
B.利用廉价水电,优先发展高耗能化学工业
C.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
D.保护环境与开发旅游相结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解析:第18题,在大清河中上游建设众多水库,可以减小水库下游河段的含沙量,从而减缓白洋淀泥沙淤积速度。第19题,大清河流域是首都北京的南大门,生态建设意义重大,且该流域的水能资源有限,发展高耗能化学工业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因此不应优先发展高耗能化学工业。
答案:18.A 19.B
二、双项选择题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图完成20~21题。
20.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
A.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 
B.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不易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
21.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
A.发展微电子工业 
B.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C.发展木材加工业和制药工业 
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
解析:第20题,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但还不能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水电梯级开发后,河流泥沙减少,容易使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的现象。第21题,流域综合开发的内容很广泛,但目前红水河流域技术力量还很薄弱,不适合发展微电子工业。另外,甜菜属于中温带作物,不适合在南方种植。
答案:20.AC 21.BC
(2019·无锡高三模拟)新华网西藏加查2014年11月23日电,历时8年、总投资96亿元的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藏木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据此完成22~23题。
22.建造藏木水电站有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有(  )
A.山高谷深,淹没少
B.季风气候,降水多
C.地势高峻,水流急
D.流域广阔,径流大
23.促使我国在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建设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藏木水电站的主要因素有(  )
A.国防
B.环保
C.经济
D.科技
解析:第22题,根据材料,藏木水电站位于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山高谷深,淹没少,A对。该地属于独特的高原气候区,降水较多,B错。地势高峻,落差大,水流急,C对。该地山高谷深,流域面积小,径流大,D错。第23题,建设水电站对国防、环保作用不大,不是主要因素,A、B错。经济发展是水电站建设的主要目的,科技是水电站建设的保障,C、D对。
答案:22.AC 23.CD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它在我国被称为澜沧江。读图回答24~25题。
24.湄公河的水质受到沿河各国的广泛关注,为减轻该河的水污染,沿河国家和地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实行清洁生产,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B.修建水库,使流量趋于稳定
C.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D.减少汽车数量,控制汽车尾气排放
25.为了加强湄公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保护植被,保持水土
B.加强与沿河各国的交流合作,促进流域协调发展
C.修建大坝,拦蓄并大量利用水资源,以减小中下游的水量
D.大量修建梯田,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充分利用澜沧江的水资源
解析:第24题,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均可以减少污水进入湄公河,从而利于减轻该河的水污染。第25题,我国位于湄公河的上游,故应保护好湄公河上游的植被,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此外,由于湄公河为国际性河流,我国应加强与沿河各国的交流合作。
答案:24.AC 25.AB
三、综合题
26.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正在开展大湄公河流域(如下图)区域经济合作,澜沧江位于中国境内,是湄公河的上游河段。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也是一条国际大河。澜沧江的河床落差达4
600米,其干流水能蕴藏量约为2
700万千瓦,极具开发潜力。按照规划,中国将继续在澜沧江上修建六座大型水电站,形成八座梯级水电站的系列开发群体,总装机容量可达1
555万千瓦。
(1)澜沧江水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若在该河上修建大型水库,其综合效益有哪些?
(2)澜沧江河段在开发水能资源时,应注意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分析该河在回归线以北和以南的流域范围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地形分析)
(4)湄公河下游栽培有世界著名的“浮稻”(该稻谷可随水位涨落漂浮),浮稻反映了该河的水文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特点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澜沧江流经我国西南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加上流域内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大型水库的修建,可对径流进行调节,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方面产生综合效益。(2)该流域上、中游山高谷深,如开发不当会导致水土流失;该区生态脆弱,生态平衡易被破坏。(3)流域面积很明显是北部面积狭小,南部宽阔,实际上是考查区域的地形特征。(4)河流水文特征取决于降水特征。
答案:(1)原因:流域内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地形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 效益:改善航运条件;增加梯级发电能力;减轻下游洪涝灾害。
(2)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3)回归线以北因流经高山峡谷之中,山高坡陡,支流汇入少,所以流域范围狭窄;回归线以南因地势平坦、开阔,汇入支流较多,所以流域范围较宽阔。
(4)水位和流量随季节变化大 热带季风气候,区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27.读湘江流域和莱茵河流域略图,回答问题。
 
(1)湘江和莱茵河相似的水文特征有哪些?
(2)两条河流相比,________航运价值更大,请说明原因。
(3)甲、乙分别是所在流域的重要工业区,其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有哪些?
(4)流域综合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湘江上游地区流域开发的重点是____________,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水位、含沙量和冰情等。湘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温高于0
℃,无结冰期和凌汛;降水多,流量大。莱茵河位于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多,流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由于流经地区主要为平原,水流平稳;纬度虽然较高,但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一月气温高于0
℃,冬季河流不结冰,无凌汛。(2)莱茵河流域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加之人为对航道的改造与运河的修建,水路与铁路等陆上运输密切配合,航运价值较高。(3)两图中的甲、乙工业区主要是传统工业区,它们发展的区位条件可从资源、交通、市场等方面来分析。(4)湘江上游位于山区,落差大,流量大,以水能开发为主。
答案:(1)无结冰期,无凌汛,流量较大。
(2)莱茵河 莱茵河水流平稳,水量稳定,季节变化小;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经济腹地大);水陆交通配合好。
(3)水陆交通便利;附近矿产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市场广阔。
(4)水能开发 诱发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淹没农田、村庄等
28.(2019·安阳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朱巴河是索马里主要河流,全长1
659
km,流域面积76.6万km2,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卢格以下河段出现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现象。下图是朱巴河流域示意图。
(1)描述朱巴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朱巴河干流下游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
(3)说明朱巴河卢格以下河段部分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原因。
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即可。(2)可从河流补给减少和支出增加角度分析。(3)运用“地上河”知识分析,即自然原因是“泥沙+堆积”。
答案:(1)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程长;流域面积大;上游支流多,中下游支流少;河流上游落差大;等等。(任答4点)
(2)下游流域由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逐渐减少;蒸发旺盛,下渗增加;下游部分河段出现地上河现象,无支流汇入。
(3)上游山区落差较大,水蚀作用强,河流携带大量沙石;卢格以下部分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抬升;在人为筑堤束水情况下导致河床高出两岸地面。
PAGE
12(共11张PPT)
随堂巩固,自测自评
以练促学·巩固提升(共21张PPT)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自学导引·新知初深
课前预习·夯实双基
重难探究师生写动
要点归纳·突破重难
课题研究·案例剖析
典案剖桁·知识升华(共13张PPT)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章东知识回顾
知识整合·温故知新
》教材问题点拨
教材发掘·释疑解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