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检测题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检测题 (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检测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碘酒 B.蒸馏水 C.白醋 D.矿泉水
2.下列关于乳化和乳浊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加入乳化剂后,植物油可以溶于水中形成乳浊液
B.衣服干洗的原理就是乳化
C.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后形成乳浊液
D.生活中含有乳化剂的物品有洗洁精、洗面奶、洗发水等
3.如表所示是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B.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溶液都是无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洗掉
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喝汽水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C.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浓 D.洗涤剂除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
5.能证明硝酸铵溶液在3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叙述是 (  )
A.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无硝酸铵晶体析出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硝酸铵晶体析出
C.在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该溶液始终是稳定的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铵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B.打开啤酒瓶盖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C.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相等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
7.某物质 X 完全溶于水,溶液中 X 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是溶剂 B.X只能是固体
C.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5%
8.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
B.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
C.b点时,该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D.c点时溶液中的溶剂质量等于d点时溶液中的溶剂质量
9.下列做法对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不会有影响的是 (  )
A.使用的氯化钠晶体不纯 B.配制溶液的烧杯未干燥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将配好的溶液移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10.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图中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氯化钠和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小张用某固体物质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溶液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d中溶质质量大于溶液c中的溶质质量    D.溶液a和溶液b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2.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蒸发掉50g水 B.加入水5g
C.加入10gNaCl D.加入100g10%NaCl溶液
1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5℃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35℃时,3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80g甲溶液
C.从乙溶液中获得乙晶体,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D.降低温度,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1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①②中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①中溶液质量增加,②中溶液质量减少 D.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中溶液的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15.(2分)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小柯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如图所示:
(1)乙烧杯中的溶液_______(填“是”“不是”或“可能是”)氯化钠饱和溶液。?
(2)要加快氯化钠晶体析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16.(8分)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
(2)若B中混有少量A,可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B。?
(3)t1℃时,能不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C溶液?_______(填“能”或“不能”)。?
(4)t2℃时,将A、B、C三种固体物质各30g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
(5)将t1℃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17.(7分)侯德榜——侯氏制碱法创始人,该方法就是以海水晒盐得到的氯化钠为原料,制得纯碱——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Na2CO3 的溶解度    NaCl 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若 Na2CO3 中混有少量的 NaCl, 提纯 Na2CO3, 最好采取的方法是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将 t1℃时 NaCl 和 Na2CO3 的饱和溶液(溶液内均无固体剩余),均升温到 t2℃,所得 Na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Na2CO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t2℃时将 40gNa2CO3 固体加入 50g 水中,所得Na2CO3 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18.(6分)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 解

/
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氢氧化钙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硝酸钾的溶解度(填“>”“=”或“<”)。?
(2)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    (填化学式)。?
(3)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至0.1%)。?
(4)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 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19.(7分)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1)下表是硝酸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31.6 63.9 110 169
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变大”或“变小”)。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能将该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
(2)探究20℃时配制硝酸钾溶液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中分批加水,充分搅拌,现象如图1所示。
图1
图2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描点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
图2
(3)取等质量甲和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进行如图3实验,最终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乙大于甲。
图3
40℃时,甲的溶解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溶解度。根据本实验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40~80℃之间甲、乙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
20.(12分)同学们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图1         图2   
①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g。?
②称取氯化钠时,若托盘天平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如图1),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填字母)。?
A.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右盘中添加砝码
C.向左移动游码 D.左盘中增加氯化钠
③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如图2),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④溶解时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要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2)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某同学对此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他发现某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
①若用10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该稀硫酸时,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3)的体积为    mL。?
②上述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烧杯、    、    ,主要步骤有计算、    、    、装瓶并贴标签。请填写右侧的标签。?
21.(9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如图所示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
A.溶解 B.蒸发 C.过滤 D.取一定量的粗盐
(1)如图所示操作中,错误的是     (填字母)。?
(2)把错误的操作改正后,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给蒸发皿加热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垫石棉网。?
(4)步骤D中称取5.0g粗盐,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0.5g,最终得到NaCl晶体3.6g,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     。?
(5)若制得的精盐的产率偏高,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D.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22.(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回收一块质量为40g的铜锌合金中的铜,将该合金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稀硫酸100g,烧杯内剩余固体27g。请计算:
(1)40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    g。?
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 考 答 案 与 解 析
1.B 【解析】 碘酒中含有碘和酒精,白醋中含有醋酸和水等,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和水等,它们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B。
2.D 【解析】 A项,植物油不溶于水,加入乳化剂后,植物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并没有溶于水;B项,衣服干洗就是用有机化学溶剂除去衣服上的污渍,属于溶解;C项,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形成悬浊液;D项,洗洁精、洗面奶、洗发水等中均含有乳化剂。故选D。
3.C 【解析】 通过题表可知,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碘易溶于汽油,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洗掉;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的。
4.C 【解析】 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关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5.D 【解析】 A项,硝酸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不会有晶体析出,无法判断原溶液是否饱和,故A错误;B项,接近饱和的溶液在降温到10℃时,也可能有晶体析出,故B错误;C项,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溶液始终是稳定的,无法判断其是否饱和,故C错误;D项,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中加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饱和溶液,故D正确。
6.B 【解析】 
选项 正误 分析
A × 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的影响,搅拌只能加快溶解速率
B √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C × 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两种液体混合后的体积一般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D ×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题中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
7.D 【解析】 某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水是溶剂,A错误;X不一定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B错误;该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C错误;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5%,D正确。
8.C 【解析】 由题图可知NaOH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故A说法正确;a、c两点时,温度相同,所以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故B说法正确;b点时固体完全消失,该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C说法错误;整个过程中溶液中的溶剂质量没有变化,故D说法正确。
9.D 【解析】 使用的氯化钠晶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溶质的质量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不符合题意;配制溶液的烧杯未干燥,会造成溶剂的质量偏大,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不符合题意;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造成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C不符合题意;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好的溶液移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符合题意。
10.A 【解析】 要使题图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广口瓶中压强应增大。①②反应生成气体,广口瓶中压强增大;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广口瓶中压强增大;④氯化钠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广口瓶中压强变化不明显。故选A。
11.C 【解析】 溶液c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所以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正确;溶液b中加入20g固体得到的溶液c中无剩余固体,说明加入的固体全部溶解,所以溶液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正确;溶液c降温析出晶体变为溶液d,溶液d中的溶质质量小于溶液c中的溶质质量,C错误;由溶液a变为溶液b只是升温,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二者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正确。
12.A 【解析】 A项,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100g-x)×20%=100g×10%,x=50g,故A正确;B项,加水之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B错误;C项,设需要再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y,(100g+y)×20%=100g×10%+y,y=12.5g,故C错误;D项,加入100g10%的NaCl溶液,由于与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13.C 【解析】 
选项 正误 分析
A ? 15℃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则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由于没有强调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
B ? 35℃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即35℃时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甲,则50g水中最多溶解20g 甲,得到的甲溶液的质量最大为20g+50g=70g
C √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所以要从乙溶液中获得乙晶体,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D ? 当甲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时,降低温度,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还可能不变
14.C 【解析】 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大小,A错误。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①②两支试管放入热水中,①试管中的甲固体减少甚至消失,②试管中的乙固体增加,因此,①试管中的溶液可能变为不饱和溶液,②试管中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B错误。温度升高,①试管中的固体溶解,溶液的质量增加,②试管中的固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小,C正确。由于不确定温度变化范围,故无法确定溶解度的变化范围,因此,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错误。
15.【参考答案】 (每空1分)(1)可能是
(2)加快液面上方空气流速
【解析】 (1)由海水晒盐的过程可知,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一部分溶剂后得到乙烧杯中的溶液,该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故可能是氯化钠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氯化钠不饱和溶液。
(2)加快液面上方空气流速可以加速水分蒸发,从而加快氯化钠晶体析出。
16.【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t2℃时,A、C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1分) (2)蒸发结晶 (3)不能 (4)B(1分) (5)B>C>A 
【解析】 (1)P点表示t2℃时,A、C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若B中混有少量A,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
(3)t1℃时,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8.6%,不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C溶液。
(4)t2℃时,A、C的溶解度为30g,B的溶解度大于30g,将A、B、C三种固体物质各30g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的是B。
(5)将t1℃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对A、B来说只是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依然是B>A,但对C来说析出固体,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但仍大于A。故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17.【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大于(1分) (2)降温结晶 (3)等于 (4)2∶5
【解析】 (1)由题图可知,t2℃时 Na2CO3 的溶解度大于NaCl 的溶解度。
(2)Na2C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若 Na2CO3 中混有少量的 NaCl, 提纯 Na2CO3 最好采取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t1℃时 NaCl 和 Na2CO3 的溶解度相等,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将t1℃时 NaCl 和 Na2CO3 的饱和溶液(溶液内均无固体剩余),均升温到 t2℃,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均不变,故所得 Na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Na2CO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t2℃时,Na2CO3的溶解度为40g,将 40gNa2CO3 固体加入 50g 水中,溶液中Na2CO3的质量为20g,所得Na2CO3 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g∶50g=2∶5。
18.【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 (2)Ca(OH)2 (3)26.5%(2分) (4)B(2分)
【解析】 (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该物质为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
(3)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6.5%。
(4)将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20℃,析出的晶体主要是硝酸钾,但也可能有少量氯化钠,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19.【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变大 11∶10 加水(或升高温度) (2)bd(2分) (3)大于 不能
【解析】 (1)由题表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g∶100g=11∶10,加水或升高温度能将该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2)由题图1可知,第一只烧杯和第二只烧杯的底部均有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所以二者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第三只烧杯中没有晶体存在,可能恰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前两只烧杯中的相等,也可能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由于溶质的质量一定,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第四只烧杯中又加入了25g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第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3)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进行题图3所示实验,最终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乙大于甲,这一现象说明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根据该实验结果,并不能判断40~80℃之间甲、乙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
20.【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①5 ②D ③偏小(2分)
④加速溶解 (2)①71.8(2分) ②玻璃棒 胶头滴管 量取
混匀 如图所示
【解析】 (1)①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5%=5g。②使用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时,要注意左物右码,当右盘低时,说明右盘重,需要继续加入氯化钠,故选D。③仰视读数会导致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则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④固体溶于水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溶解。
(2)①10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10cm3×1.84g/m3=18.4g,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的质量为=90.16g,则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90.16g-18.4g=71.76g≈71.8g,蒸馏水的体积为71.8mL。②稀释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混匀、装瓶并贴标签。配制好的液体要存放在细口瓶中,标签应注明溶液名称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C (2)DACB (3)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分) 不需要 (4)80%(2分) (5)AD(2分)
【解析】 (1)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C错误。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取一定量的粗盐,溶解粗盐,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蒸发溶液得到精盐。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4)该实验精盐的产率=×100%=80%。
(5)过滤时滤纸有破损,会导致部分不溶于水的物质留在精盐中,从而导致制得的精盐产率偏高;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会导致部分精盐损失,从而导致制得的精盐产率偏低;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会导致部分氯化钠不能溶解,从而导致制得的精盐产率偏低;最终所得精盐比较潮湿,会导致精盐质量偏大,从而导致制得的精盐产率偏高。
22.【参考答案】 (1)13(1分)
(2)解:设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0.5分)

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9.6% (1分)
答: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9.6%。 (0.5分)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