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上地理 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商务星球版七上地理 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为“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本条“标准”中的“举例”和“分析”,不必从成因分析,只要学生能举实例分析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即可。
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教材降低了难度,没有对这三个因素从理论上做具体分析,而是采用示意图的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但是,考虑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不断加大,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材增加量这一目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并正确认识人地关系。从内容结构上看,教材由导言、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人类活动五部分构成,其中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式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并知道气温和降水是主要的两个气候要素,能够独立阅读“世界年气温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某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通过小组同学的讨论、合作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综合性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海陆性质差异对气温季节变化的影响;
地形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教学难点
海陆性质差异对气温季节变化的影响;
通过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环境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不同纬度(或热量带)气温的差异与太阳辐射有关,说明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举例说出沿海与内陆气温和降水的差异与太阳辐射有关,说明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举例说明受地形影响,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山上与山下气温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方法: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多媒体播放《小河公主》的考古视频。
提问:今新疆小河公主的尸体为什么历经四千年仍保存完好,且面部笑容清晰可见,美丽无比呢?
在济南有没有可能发现这样的干尸?为什么?   
思考干尸的保存完好原因,及济南是否具备相应气候条件形成干尸。
    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对地理问题的质疑,引发学生思考,自然而然进入对气候和影响气候因素的学习。 
 

承转
济南和新疆存在气候差异,不具备保存干尸的条件,是什么原因导致两地气候的差异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开始今天的探究之旅。

学生领取资料袋,回顾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着手开展影响气候因素的探究活动。
承上启下,使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连贯流畅。

活动探究

播放热带和极地地区景观图,让学生思考造成景观差异的原因。
给出两地(即A、B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指导学生根据两地气温、降水特点标注两地的位置,教师给予点评,并总结纬度因素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根据A、B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并比较A、B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根据A、B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在世界地图上大致描绘出A、B所处的位置,并说出原因。 结合学生提供的照片和学生亲身感受谈气候差异,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性分析气候直方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气候的差异,总结气候的特点,并分析影响气候差异的因素。

讲解   同一束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由于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公转,导致不同纬度照射的面积不同,光照强弱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纬度间气温的差异。
学生通过读图梳理纬度和气温的关系。 通过老师点播,是学生理解维度是如何影响气温的。
承转 纬度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气温,还影响降水。 思考纬度如何影响降水,及其与降水之间的关系。 自然过渡,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使得教学过程富有逻辑、流畅自然。
承转 两地纬度相同,是否气候类型相同。 思考还有哪些因素也会影响气候。 自然过渡,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使得教学过程富有逻辑、流畅自然。

演示实验
播放水和沙子的比热容实验,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置等量的水和细沙,插入温度计,同时在下面用酒精灯加热,观察两个烧杯中的温度计哪一个温度上升得快,将酒精灯熄灭,观察两个烧杯中的温度计哪一个温度下降得快。

观察并比较水和沙子升温和降温速度的差异,并将沙子和水分别类比陆地和海洋,得出结论:海洋升温慢、降温慢;陆地升温快。
通过观察实验,直观比较和分析出陆地和海洋升温、降温速度的差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精神。
承转 上课伊始我们观看了新疆罗布泊发现天然干尸的视频,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它形成原因。 思考天然干尸形成的条件并将其和新疆的地理位置相结合分析。 由课堂导入视频引入海陆因素与降水的关系,前后呼应,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活动探究三 从气候角度思考,为什么新疆地区能够完好地保存干尸,而济南却不行呢?是什么原因(新疆罗布泊与济南纬度位置大致相同)导致两地气候差异?

学生通过比较济南和新疆的降水量柱状图,得出两地的降水差异,并通过中国地图找到新疆和济南所处的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得出结论:靠海洋近,降水较多;离海洋远,降水较少。
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分析出海陆位置是如何影响将水的,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贯彻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宗旨。

承转
是否两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同,两地气候一定相同?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是否存在两地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相同,气候却不同?
精妙的过渡,会使整个教学过程严密精巧、前铺后垫、环环相扣、衔接有序,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活动探究四 或展示某同学8月9日在玉龙雪山图片。
为什么该同学在夏季穿着厚厚的羽绒服?
不同海拔高度,气温随海拔有何变化?
学生通过看图,判断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通过生活中爬山的例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温的因素之一,贯彻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承转 地形因素除了影响气温之外,还会影响降水。 思考地形与降水之间的关系。 精妙的过渡,会使整个教学过程严密精巧、前铺后垫、。

动画演示
播放地形雨形成原理flash动画,在播放过程中讲解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阻挡,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在一定高度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读图、分析影响降水形成的条件,总结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图文结合,既能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
活动探究四 展示图片“图瓦卢”举国搬迁
引伸提问:
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人民搬迁了,你知道是什么因素引起海平面上升的吗?(提供“气候变暖”小资料,探寻答案)
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类应该怎么做,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讨论)
追问:还有哪些人类活动在影响着气候?

学生小组讨论图瓦卢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思考作为人类如何应对全球变暖。

引导学生树立“关心气候变化,从我做起”
的意识。
通过辩论,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有更深的理解。

评价练习   
  
分析原因1、新加坡终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寒冷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新疆多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喜马拉雅山脉南脉降水丰沛,北侧降水较少
 
学生根据所学,完成四个题目
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谈收获,总结本课所学,梳理知识脉络。   根据课堂学习,认真回顾本课收获,努力形成本节课的知识树。   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夯实双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板书设计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主导因素)
(1)纬度 气温
纬度低 光照强 热量高 气温高
纬度高 光照弱 热量低 气温低
(2)纬度 降水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海陆因素
(1)海陆 气温
海洋升温慢、降温慢
陆地升温快、降温快
(2)海陆 降水
距海近降水多
距海远降水少
3、地形因素
(1)地形 气温
(2)地形 降水 地形雨
4、人类活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课标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层层分解,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依据七年级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乐于表现的特点,采用先将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然后让学生依据学到的方法活学活用,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掌握重点知识。对于难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采用实验探究、课件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在问题设置时由浅入深,帮助学生逐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解决本节课的难点知识。
在教学设计时,用《小河公主》的考古视频片段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疑问,并以寻找答案,贯穿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致比较高。同时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描图,读图连线、给地图涂色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图,逐步建立空间感,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从生活实际入手,在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地理规律。本节课教学设计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意识。
不足之处:让学生读图,根据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在世界地图中标注位置,由于缺乏一定基础指导(旧知识的复习),给学生填图标注造成困难,从而对学习效果造成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