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规律解析(附:真题解读和演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命题作文:规律解析(附:真题解读和演练)

资源简介

命题作文:规律解析(附:真题解读和演练)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因此,很多考生把命题作文理解为现代“八股文”,认为命题作文无论怎么写都写不出新意。但其实不然,只要掌握了命题作文的出题规律与答题技巧,即使是同一个题目,也会创作出独具一格的文章。
那么怎样才能根据给定的题目创作出不落窠臼的文章,令人眼前一亮呢?这就需要大家把握命题作文的出题规律,并根据出题规律来总结答题技巧。唯有掌握“秘籍”,方能一招制“敌”。
PART1 规律解析
命题作文千千万,掌握规律都好办。参考近年的中考作文和高考作文,我们可以发现,命题作文的出题规律,有迹可循。形形色色的命题作文背后,出题人的命题思路与命题规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01 跳出书本,聚焦时事
近年来,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出题人的命题思路都倾向于让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将个体的小我置于社会的集体中,并以小我观照时事热点。通过这种命题思路,我们可以感知其传递出的信号,即命题人要求学生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并要求学生透过时事热点的表象直指热点背后存在的问题,从而以社会作为镜子反观自身。
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命题作文的热点之一。需要注意的是,结合时事热点的作文,必须杜绝空洞的说明,而应该以小见大,以小角度切入,从而展示大背景。
02 以古鉴今,弘扬德行
无论是时事热点,还是历史故事,命题人的意图皆为揭示故事背后、事件背后的美德与品行。
首先,考生在写作时,不应该只停留于热点信息和历史典故的罗列,而应该指出热点信息和历史典故背后所蕴藏或缺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次,命题作文一旦涉及历史知识时,考生需有意识的将题目中的历史背景与当下的社会现象结合,做到以古鉴今,这才是语文作文最有价值的体现。万不可枯燥地讲述历史,而应将历史与当下结合,增加文章深意。
03 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日常生活
所有的命题作文,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命题人的意图在于,让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考场作文最忌讳的就是“假大空”的口号式宣传,如对于传统美德的弘扬只停留在口号的呼喊、社会现象的概述,而未能将传统美德的弘扬落实到自身的日常生活。
因此,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时,审题结束后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调动自己的生活和审美经验,将日常生活的边角作为结构文章的原材料,书写真情实感,这样最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
如:2020年,国人的日常生活就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那如何将宏大的抗疫落到实处而不流于表面呢?我们需要书写的不是一条条国人皆知的新闻报道,也不是激动人心的抗疫一线,反而是你身边的为一线医护送外卖的外卖员、为守护社区安全而挨家挨户问询的社区工作员等普通人物,他们的存在是抗疫大潮中的一束光,虽微弱却不可缺少。
04 题目简短,题干丰富
参考近年来的命题作文,可以发现,命题作文考题主要由作文题目与题干构成。且作文题目越来越趋于简短,而题干则相对较长。
如:2020年北京卷命题作文“一条信息”,作文题目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但是考题题干则相对较长。
因此,命题作文审题时,除了看清题目之外,一定要对丰富的题干给予足够重视,往往命题人的出题初衷就隐藏在丰富的题干中。考生应该擅于捕捉关键词,由题干中的关键词来扩充题目,从而把握自己的文章选材、立意。
PART2 真题演练
2020北京卷
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01 真题解读
对照命题作文规律一:跳出书本,聚焦时事。
此题表面是考查信息多样化时代,学生对于信息的接触和判断。实际上,更是考查学生通过碎片化的信息所了解的时事热点。考生遇到这类型的题,最容易犯“假大空”的毛病,有时候一篇文章写完,考生自己都不知所云。那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选取“一条信息”,并凸显这条信息背后的价值与意义,就显得极为重要。
对照命题作文规律二:以古鉴今,弘扬德行。
此题虽未涉及历史背景,但是其焦点仍在通过“一条信息”所引起的感悟。感悟一般都由信息表面升华到对于美德、人性、家国情怀等方面。如果考生在此命题作文中只停留于“一条信息”的介绍,而未将这条信息与更深层次的主题结合,那么可以判定这篇文章是不成功的。
除此之外,这个考题在题干中虽未涉及历史背景,但并不妨碍我们在行文过程中添加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历史典故,这样,会使文章内容充实。
对照命题作文规律三: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日常生活。
此题看似简单,实则较有难度。难点在于如何从形形色色的信息中选择一条有价值、且与自己日常生活紧密贴合的信息。网络时代,信息众多,我们可以选择一条国际新闻,如关于美国时事的信息,也可以选一条与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如学生上网课、社区解封等。从这几条信息的对比中,哪种信息更易着手写作,一目了然。
因此,考生应该始终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去构思,唯有如此,才能将文章落到实处、以情动人,避免泛泛而谈。
对照命题作文规律四:题目简短,题干丰富。
此题的命题只有“一条信息”四个字,单从题目来看,似乎可写内容颇多。但如果仔细阅读题干,会发现命题人对于写作的方向已经做了要求,即考生所选取的这条信息需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且这条信息对于自身的生活有所影响或启示。与此同时,题干要求文体为记叙文,因此,文章需交代具体的记叙文要素(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02 佳作示范及解读
家里的电视机无间断地播放着各个地区新冠肺炎疫情的感染人数,一串串看似平淡的数字却牵挂着无数国人的心,此时此刻的我,也正为此揪心。(解读:以“小我”的角度切入举国关注的疫情,以小见大,文章避免了“假大空”。)这时,电视机屏幕上不再是冷冰冰的令人恐惧的统计图,而是切换成了一家平凡无奇的小饭店,店铺的门上挂着“暂停营业”的标牌,我有点疑惑,疫情期间的小店铺都关闭了,还有什么值得报道的意义吗?(解读:由众多的抗疫新闻信息中选取了一条具有画面感、具有故事性的信息,且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随着主持人的步伐,镜头切换到店铺里,这家店铺的老板和厨师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他们熟练地切菜、炒菜、装盒。通过主持人的采访和介绍,我得知,原来这家店铺开在方舱医院附近,他们每天配送五千份左右的外卖以解决医护人员的饮食问题。(解读:此处对于饭店志愿者的工作做了具体交代,将其工作进行量化,信息的准确、即时性立见分晓,紧扣题目“一条信息”。)我的眼眶顿时湿润了,原来数字传递出的不仅是恐惧,还有为战胜恐惧而默默奉献的人所做的努力。五千份快餐,虽然渺小,但足以解燃眉之急。这条新闻信息,虽然事小,但足以给国人以力量和温暖。(解读:由“一条信息”的表面深入到其背后,即小饭店志愿者身上体现出来的奉献的美德,且这种美德鼓舞了“我”,让“我”有力量前行。)
03 总结
这篇范文未选择疫情防控一线的医院等场所,而是选择较少人关注的饭店,以为医护人员解决饮食问题的平凡夫妻为切入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民抗疫的感人图景。这就使得宏大的国家大事落到小处,以小见大,给人以充实之感。且文章以一条新闻信息将时事热点与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让读者觉得亲近,而不是假大空式地转述信息。
掌握了命题作文的命题规律后,我们应该针对命题作文的规律学习相关写作技巧。
PART1 审题
01 审什么:题目+题干
上文中已经提及,命题作文考题大致分为两个板块,一个为题目,另一个即为题干。题目即为文章标题,一般来说,命题作文的题目圈定了文章写作的大致方向,且规定的方向较为广泛。考生需要细致阅读的地方为题干部分,题干中对于写作的文体、写作的具体方向都做了要求。
如:2020高考北京卷《一条信息》的题干中,限定了写作文体为记叙文,且对于“一条信息”,命题人强调的是“信息”对于“你”(即学生主体)的影响。因此,考生在构思时,需结合题目与题干,特别是题干部分。
02 如何审:题眼+题意
阅读完题目和题干部分,考生需要了然于胸的是本题的题眼是什么,本题的题意是什么。首先,题眼是指题目中的重点词。其次,题意是指题目的表面意义以及题目的引申义或象征意义。表面意义即为题目及题干呈现的本身,引申义或象征意义一般指透过题目及题干所引伸的较为抽象的哲理、主旨等。
如:2019山西省中考作文《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题眼即为“你”、“我”、“更好”,抓住这三个题眼,则文章构思的大方向不会出错,即文章需要出现两个主体“你”、“我”,除此之外,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我”在“你”的帮助、影响下变得“更好”,“我”存在一个前后的转变与发展。题意中的表面意义是指“我”在“你”的影响下“更好”,引申义则应落脚到主人公性格、品质、心理状态等深层次方面的变化,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外貌或事件本身的发展过程书写。
PART2 技巧
01 抽象文题形象化
近年来的命题作文,作文题目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其一为题目较为形象具体的考题,如上述所提及的《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一条信息》等。遇到这种题目,可以考虑将具象的所指抽象化、哲理化。
案例:2019山西中考
花样年华,青春飞扬,每一个瞬间,每一番经历,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言,一笑… …都在为精彩的人生助力,都在为伟岸的人格奠基。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以《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
真题解析
《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大多数同学会将“你”默认为具体的一个人,那么如果换种思路,将“你”设定为抽象化的时光、某本读物等,是不是容易夺人眼球呢?时光让我变得“更好”,某本读物中的知识让我变得“更好”,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且让文章的创作富有哲理意义。
02 形象文题哲理化
题目较为抽象的考题,如2006高考北京卷《北京的符号》、2006年高考湖南卷《谈意气》等,题目中的“题眼”为抽象化的词汇,“符号”、“意气”等。遇到这类题目,应将抽象题目具象化。将较为本质的词汇转化为形象化的存在,使文章落到实处。
案例:2006高考北京卷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真题解析
《北京的符号》,此题所要考查的“符号”肯定不是指抽象意义上的几何符号,而是指带有文化内涵的象征性的所在,如充满烟火气的北京胡同、古色古香的建筑物长城故宫、色香味俱全的北京烤鸭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可感可知可观可尝的形象化的北京的“符号”,且此处的“符号”并不需要局限为一种“符号”,可以以并列的结构书写多种“符号”。
03 以小见大,就地取材
针对命题作文的聚焦时事、关注日常生活且以学生为主体等命题规律,我们应该采用“以小见大、就近取材”的写作技巧。“以小见大”即以较小的切入点观察、反映较为宏大的时事热点,以“一斑”来“窥全貌”。“就近取材”则指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选择作文素材,而不应该舍近求远,去选择一些不好切入的、不好抒发真情实感的抽象的、宏大的题材。
案例:2020高考北京卷
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真题解析
以“一条信息”为题,这就涉及信息的选取。涉及信息的选取,则涉及信息中所包含的时事热点。从命题规律来看,此篇考题离不开时事热点,遇到这类型考题,在选取“信息”时应该慎之又慎,最好舍弃宏大的庞杂的信息,而选择一些细节性的、具有画面感以及故事性的信息。
上述的范文中,可以看到,此处信息的选取是一家饭店志愿者,这条信息,信息量较少、故事性以及画面感强。除此之外,我们可以以一家志愿者来“窥见”整个社会中为了抗疫而默默奉献的群体的伟大。
但举反例来看,如果此处选取的是信息量较大、且故事性较弱、纪实性较高的信息,如选取“据xx新闻社报道,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共有xx名志愿者加入了自愿服务的行列”这条信息。首先,这条信息选取的是宏大信息面,即未从志愿者群像中挑出代表来进行描写,而是对志愿者群体做了概述性的介绍,未能以“小角度”切入,显得空洞。其次,这条信息中未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切入,描述信息的口吻较为官方,且未能展现量化的数字背后的打动人心的画面,可读性较差。
04 扩充题目,揭示本体
针对题目简洁的命题规律,我们可以采用扩充题目的技巧,即对题目进行补充,以揭示题目背后所要书写的本体。此处本体指命题人的考查思路。
如何补充题目呢?问三个问题:即谁的、什么样的、如何做?三个问题依次为题目增加了人称代词、形容词、副词三种词性不同的修饰词。
需要注意的是,三个问题不一定全都适用于同一篇命题作文,有的命题作文只需问其中一个问题足以。此方法适用于较为简洁的题目,较长的题目则无需提问。
案例:2020高考北京卷
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真题解析
对题目“一条信息”进行扩充,可以提问:关于谁的“一条信息”以及一条什么样的“信息”?以上述范文为例,回答完问题之后,题目扩充为《一条关于抗疫志愿者的令人感动的信息》。这样的话,文章的思路就会明了很多。
再如考题《北京的符号》,则只需提问北京的什么样的“符号”?题目可补充为《北京的五彩纷呈的符号》等。而如考题《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则较为完整,无需提问。因此,提问法补充题目需灵活掌握。
PART3 总结
结合前一篇推文——《命题作文(上):规律解析》,我们从命题作文的出题规律和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两大方面对命题作文进行了分析和讲解。
首先,从命题作文的出题规律来看,其规律主要包括跳出书本,聚焦时事;以古鉴今,弘扬德行;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日常生活;题目简洁,题干丰富四大方面。
其次,从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来看,主要分为两大模块,其一为审题方面,其二为技巧方面。审题方面包括审题目+题干、审题眼+题意两大步骤。技巧方面包括抽象文题形象化,形象文题哲理化;以小见大,就近取材;扩充题目,揭示本体这三方面。
因此,掌握命题作文的规律和技巧,那么,即使戴着镣铐也能跳出富有新意的优雅舞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