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题作文:抓关键词句、寻内在联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材料题作文:抓关键词句、寻内在联系

资源简介

材料题作文:抓关键词句、寻内在联系
材料题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和要求,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大致可分为几类:寓言故事、历史事实;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新发生的事件、报刊上的新闻;一段诗歌、一组素材;一句格言、一个成语。可以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材料题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
不管所给材料内容如何千变万化,考题要求始终如一:
①根据材料确定立意,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自身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xxx字,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需要注意:
(1)我们根据材料确定立意,自主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言外之意是始终对材料有着自己整体把握,如果无视材料,既不从原材料引出来内容,也不对原材料进行开拓,作文自然不会写好。
(2)材料作文需要紧扣材料的内涵,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天马行空,或者只有一个话题,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地随意取材。选材脱离材料,转移立意,是写作材料题作文常犯的一大问题。把材料作文当成话题作文来写,这是没有认识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材料作文要求必须根据材料进行规定写作,而话题作文是以某一话题材为范围,不限文体、不限题材的作文,围绕某一触发点,展开想象,全面拓展思维空间。
审题都是作文的第一步,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确定所写作文的体裁。
以下为大家介绍几种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方法一:抓关键词
阅读材料时,首先可以采用抓关键词语(反复出现;画龙点睛) 的方法。
材料1
新发生的事件、报刊上的新闻
任正非表示:多年来深厚的技术积淀和未雨绸缪的战略部署,让我们有了应对“强风暴”打击的底气;踏踏实实在各方面做好研究,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站住脚。
面对材料,我们可以发现:踏踏实实出现两次,做好自己也可算作这则材料的点睛之笔,综合关键词我们可以得出文章关于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切题立意),脚踏实地做事(切题立意);如果是抓住“技术积淀”、“未雨绸缪部署”那都是有偏颇的立意角度。
材料2
寓言故事类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的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在市场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而且价格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买。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格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成“稀世珍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材料略长,是个故事,我们可以抓重点具有总结性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最后一段是该则材料的议论段,院长说的那句话是故事画龙点睛之处“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在这句中,寻找关键词,由此可以发现:珍惜、提升、价值,这三个关键词,那么综合关键词我们可以搭配组合得出关于:珍惜让生命实现价值(切题立意),努力提升价值(切题立意),不放弃提升自我价值(切题立意);如果只是抓住“石头不变,价格上涨”、“石头是稀世珍宝”“购买者的愚昧,看不清石头”的表象,而没有抓住“珍惜”这个关键词,那都是有偏颇的立意角度。

方法二:找关键句
当关键词不能概括文章观点时,我们可找关键句(总起句、总结句、议论句),通常会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具有明显总结或者议论性的句子。
材料3
寓言故事类
庄园里,住着女主人,女主人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仆,两个儿子对女仆的态度很不同,大儿子很喜欢女仆,小儿子则很厌恶女仆。一日,女仆在窗外晾洗过的被单,大儿子从窗前走过,赞叹道:“多可爱的女人,还不忘在被单上绣一朵梅花。”小儿子从窗前走过,撇嘴到:“这个笨女人,一床被单都洗不干净,被单上还留着梅花印记。”女主人听说后,在窗前仔细敲了敲。然后对两个儿子说:“你们看清楚了没有?那梅花印记,是留在玻璃上的,被单上其实什么都没有!”
对材料的总结,关键句在女主人最后说的那句:“印记,是留在玻璃上的,被单上其实什么都没有。”看似还是抓不住立意角度,其实不是。我们对材料审题就可以抓住印记实际是没有,由“印记”去深入挖掘,想到偏见、刻板印象。再结合社会现象,或者自己亲身经历,作文的立意就变得切题准确而且也会深刻。如果抓住“女主人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孩子对他人的态度”去立意,不能说全然偏题,但也绝不会是最佳立意。
材料4
历史故事类
曾任英国首相的戈登布朗,在高中快毕业时,突遭变故,左眼失明。当时,谁的劝慰对他都毫无效果。恰逢布朗哥哥约翰从大学回家休假,他便邀请弟弟到户外进行实弹射击,玩个痛快。
布朗犹豫片刻,还是和哥哥一起到屋后的小山上,他们将目标定于20米开外一颗橄榄树。约翰举起枪,眯起左眼瞄准,结果连开三枪都没有命中目标,他只好把枪交给布朗。布朗前两发子弹也射偏了,有些沮丧,约翰在一旁鼓励:“别放弃你还有一次机会。”这一次,布朗屏气凝神,果然射中了树干。
布朗多次在演讲中说道:“是哥哥让我懂得,我的左眼是上帝为我蒙上得,它希望我能专注于我毕生的事业,专注于我的目标,执着向前!”
对材料的总结,关键句是最后布朗的那句:“左眼是上帝为我蒙上得,它希望我能专注于我毕生的事业,专注于我的目标,执着向前!”这其实就可以让我们想到专注事业、专注目标、专注让人成功等切题的立意,如果没有抓住关键句反而定位“换个角度看问题”,“ 挫折让人成功”,又偏离了最佳立意,没能通过对材料的审题,找到最佳立意角度。

方法三:寻内在联系
面对关键词和关键句都并不明晰的材料题,我们要在对材料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寻找共同点或者相似甚至相反的内在联系。以下面为例,在看清题目要求后,在整体把握所有材料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归类并整理分析。

材料5
新发生的事件、报刊上的新闻
学校要求同学们将社会实践活动等材料上传到“综合素质评价”网络平台上,初三学生王晓阳正准备自己动手上传,妈妈却说:“听说这些材料关系到中考录取,很重要的。这些事还是要你爸爸替你做,这样我们会更放些。”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作文
对这种材料关键词和关键句并不明晰,我们就只能先找到材料背后的不同点,“自己上传”和 “妈妈说”、“爸爸替你做”,明显是两种相反的行为。就社会现象出发,我们仔细品味这两种行为背后所代表的精神意志:学生独立意识,是“综合素质”;“妈妈说”是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家长“包办意识”。
精神意志的核心存在的对弈相反关系就出来了:综合素质是需要学生有独立自强意识,不提倡家长包办。切题的立意就很明显;如果单纯只从“听妈妈话”“独立自主”出发,就是有所偏差的立意。再联系自身,就宏大题材或者崇高精神或永恒人性出发,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要有独立、自立的意识。
材料6
一组素材
阅读下面的材料,进行感悟和联想,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情景一:教师讲解朱自清名篇《背影》,讲得声情并茂,学生似乎不为所动,反而对文中的父亲费力攀爬月台、穿过铁道、捧回橘子的举动质疑:“这是否属于违反交通规则?”
情景二:教师以“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为题让学生作文,结果发现作文大多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于是问学生:“难道没有让你们感动的事吗?”学生纷纷头,教师很不甘心,循循善诱道:“生病时,父母有没有连夜送你上医院,通宵守护着你?学习到半夜,是不是煮好了夜宵放在旁边……”场面一下活跃起来,大部分同学说有过。“那你们不感动吗?”课堂霎时又静了下来,有学生说:“这有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呀!”
对这种材料关键词和关键句并不明晰,和材料5一样,先找到材料背后的共同点,情景一二的共同点是学生都对身边亲情感受能力不足。我们可以选择从社会现象或者崇高精神或永恒人性出发。如果仅立足“两代人认知差异”“学生不懂感恩”“漠视父母”那就偏离了审题中最佳的选择。“现代人感情的缺失”“理性与感性”“找回感知‘爱’的能力”才是切题的正确审题立意。
有同学可能不明白,从社会现象或者崇高精神或永恒人性审题立意有什么好处,简单来说可以提升立意高度,让你作文赢在起点,脱颖而出。我们简单解释一下三者是什么:
(1)社会现象如老人摔倒扶不扶,当今偶像崇拜大于对科技工作者崇拜,疫情之下最美逆行者等重大社会事件;
(2)崇高精神例如独立人格、自由尊严、自然情怀、自我实现等精神品质都可扩展;
(3)永恒人性如故园情怀、亲情友情、人性弱点等每个人生命深处都隐藏着的这些元素,能够引起所有人的共鸣。
不论材料的具体类型是什么,我们都可以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以及寻找内在联系的方法来把握材料内容,进而选择最佳的切题立意角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