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一目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25张PPT)+同步练习+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一目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件(25张PPT)+同步练习+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新知导入
宋代的文字狱以宋高宗一朝最多,据赵翼《秦桧文字之祸》不下20起。
元丰二年,御史何正臣弹劾苏轼,奏苏轼到湖州上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该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史称“乌台诗案”.
车盖亭诗案是北宋开国以来打击面最广、打击力度最大的一项文字狱案。对整个新党集团进行了一次斩草除根式的清算。也是北宋开国以来朋党之争中以文字打击政敌面最广、力度也最大的一起文字狱。
文字狱古已有之
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一目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学习目标
1.
了解明清统治者在加强皇权方面采取的文化主要措施及其结果,进一步从社会生活领域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
2
.尝试运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准确、全面地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
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明清专制皇权在文化、思想上的表现
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
新知讲解
大兴文字狱
1.
何为“文字狱”
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借题发挥,加以歪曲解释,然后罗织罪名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
清朝大兴文字狱,标志君权在清代进一步加强。清廷为了树立其权威,不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另一方面,这是因为民族矛盾的存在。清廷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大力加强思想统治,甚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文字狱就是手段之一。
2.
时间
在历朝时有发生,以清朝最为严重,其中又以乾隆年间尤烈
3.
原因
历史档案
大兴文字狱
观看视频,了解清朝时期文字狱盛行的情况及其影响
历史档案
大兴文字狱
有个文人给朱元璋写篇贺表,恭维他“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他看了大怒,说“生”与“僧”同音,“光”是没有头发,这是骂我做过和尚;“则”与“贼”同音,这是骂我做过造反的贼。于是下令把这个文人给杀了。
雍正四年,查嗣庭出任考官,以《诗经》中的''维民所止''为考题.却被说成是想去掉''雍正''二字之头.查嗣庭被打入监狱,在狱中病死.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被流放。
查嗣庭科场试题案
乾隆六年的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爱好诗词,常有感于心境而做诗句,如“一把心肠论浊清”,奈何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前,是何肺腑?”结果,其与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胡中藻案
“毁我衣冠真恨事,捣除巢穴在明朝(zhao)。”
——《鼠啮(nie)衣》
“明朝(zhao)期振翮(he),一举去清都。”
——《一柱楼诗》
“夺朱非正色,异种尽称王。”
——《咏黑牡丹》
历史档案
大兴文字狱
徐骏的诗句被认定“清”是满清,“不识字”、“乱翻书”是指影射满人没文化,被灭族。
“清风不识字,何须乱翻书”——徐骏
大兴文字狱
资料1:据《清代文字狱简表》统计,乾隆在位60年,退休后又管朝政4年,共计64年,制造的大、小规模的文字狱计130多起,平均五个月对文人“刀斧伺候”一次。
资料2:“到乾隆年间,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所谓读书人,便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章。”
——鲁迅
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上材料,说说文字狱的严重影响。
文字狱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3年5月1日,清朝开设《四库全书》编纂馆。
由总纂官纪昀(晓岚)穷毕生精力,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学士成书于公元1782年3月12日,该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3461种书目,79039卷,总字数将近10亿,可谓超级文化大典。
《四库全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作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总结,是中国历史上丛未有过的巨大文化工程,在传承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库全书
新知讲解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在大兴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从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程。
四库全书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经是儒家的著作;史是历史著作;子就是诸子百家,包括僧道;集是文学作品,比如李太白集或者苏东坡集。书成之后,也没有印,在全国找了几千个毛笔字写得好的人,花了十年时间抄了七部。
为何名为四库?
《四库全书》其实是一部“四不全”的次品乃至废品。何谓“四不全”?
因为在编修过程中,数目惊人的书籍遭到了焚毁、删削、篡改、错讹的厄运,而这一切都是蓄意为之。
1.
清廷借修书之机,毁禁的是哪些内容?
对清政府统治不利的典籍
2.
毁禁的目的是什么?
清统治者借修书之机,毁禁对清朝统治不利的典籍,加强文化专制,在中国文化史上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新知讲解
四库全书
加强文化专制
辩证一分为二
新知讲解
《四库全书》包罗宏大,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但在编纂过程中,清政府对全国图书作了一次大检查,大批文化精典被销毁或篡改。
《四库全书》是在清文化专制的产物。我们如何来正确认识?
四库全书
在编纂过程中,全国图书都要进行检查,不利于满清的文献都被禁毁。查缴禁书竟达3000多种,15,0000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70,0000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
(1)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
影响:
(2)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新知讲解
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
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文体范围:
答题观点:
考生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必须分为八个部分,叫作“八股文”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
考生不得发表新论,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
新知讲解
八股取士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
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
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
明朝乡试试卷
科举考试的三级
第一名:状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秀才
(院试)
举人
(省级乡试)
贡生
(中央会试)
进士
(殿试)
历史知识
清代科举考试的作弊工具:
一本不足成人半个手掌大小的抄本.上面竟然完整地抄录了《四书》
《五经》,可以暗藏在衣袖内。
一件抄有范文的夹带衫,是当时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作弊用的。
读书人为了走上仕途,想尽各种办法,铤而走险,力图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
八股取士
新知讲解
《范进中举》节选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新知讲解
马二先生好谈文章而不知李清照,
范进当了一省的学道而不知苏轼为何人。
新知讲解
八股取士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
八股取士的弊端:
八股取士一方面造成读书人的知识面日益狭隘,另一方面也导致读书人的心灵创伤。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顾炎武之所以这样评价八股取士,是因为这种取士方法毒害的是所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比秦始皇“坑儒”事件涉及人数更多。
观点1

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择人才,在古代来说是相对公平的一种方式,在历史上也发挥过很大的作用。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大合理。
观点2

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
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顾炎武这种批评是对的。
谈谈你对两种观点的理解
新知讲解
八股取士
“八股文…它永久是中国文学──不,简直可以大胆一点说是中国文化的结晶……

──周作人《论八股文》
“八股文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吴敬梓《儒林外史》
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的两个概念。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反对科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至明清时期才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对象,就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
隋朝创立
以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
唐朝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
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宋朝发展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
进士地位
明朝
温故知新:科举制度发展史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
明清科举考试的题目是(

A.唐诗中的文句
B.元曲中的文句
C.宋词中的文句
D.四书五经中的文句
2.“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A.注重考查诗赋
B.打破门第限制
C.采用八股取士
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D
C
课堂练习
3.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4.
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A.廷杖制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
D
B
课堂练习
清朝的文人徐大椿作《时文叹》:“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作了欺人计.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1)材料讽刺了明清科举制度下的哪些现象?
(2)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哪些变化有关?这些变化给我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读书人只顾埋头攻凄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朝廷选拔的不是真正的治国人才,而是皇帝的奴仆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与明清时期考试内容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须根据指定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必须遵循八股文体有关。这种变化钳制人们的思想,培养忠于皇帝的奴才,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一目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练习)
一、单选题
1.17、18世纪时,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C.?各从所好
各聘所长?????????????????D.?八股取士
2.“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C.?独尊儒术?????????????????????????D.?清代的文字狱
3.因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处刑反映了清朝(??

A.?重农抑商??????????????????????B.?实行八股取士??????????????????????C.?设置特务机构??????????????????????D.?制造文字狱
4.下列内容不属于明清八股取士规定的是(???

A.?考生可以针砭时弊,谈古论今?????????????????????????????B.?考生的答案不允许有个人见解
C.?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D.?文体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
5.《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书及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科举考试的答题文体?????????????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6.如果你是下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A.?熟读四书五经?????????????????????????????????????????????????????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7.清代诗人龚自珍诗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该诗抨击当时的清朝(???
)
A.?君主专制,任人唯亲???????????????????????????????????????????B.?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C.?政治腐败,经济凋敝???????????????????????????????????????????D.?官场营私.民不聊生
8.明朝开始的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人民反抗????????????????????B.?压制知识分子????????????????????C.?巩固封建统治????????????????????D.?统一思想
9.“四书”是指四部儒家的经典,它们是(???
)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大学》《春秋》《论语》《孟子》
C.?《诗》《书》《礼》《易》????????????????????????????????D.?《春秋》《中庸》《论语》《孟子》
10.清朝实行严酷、荒唐的文字狱。文字狱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有(???
)
①造成社会恐怖
②摧残了人才
③禁锢了思想
④促进了学术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的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评价八股取士时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成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1)材料一中费正清对科举制持怎样的态度?请表明你的观点。
(2)材料二中顾炎武的观点与材料一中费正清的观点是否矛盾?请说明你的理由。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清朝的文人徐大椿作《时文叹》:“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作了欺人计。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1)材料讽刺了明清科举制度下的哪些现象?
(2)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哪些变化有关?这些变化给我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二:1726年(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主持江西省乡试,他以《诗经》中“维民所止”四字为考题,被认为“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之首”,以“大不敬”罪入狱,死于狱中。文字狱是自古就有的,但以清朝为最。尤其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厉害。
(1)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清朝大兴文字狱,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翰林院庶吉士徐骏,系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之子,也是顾炎武的甥孙。雍正八年(1730年),徐骏在奏章里,将“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见后,立即将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细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得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据此雍正认为这是心怀不轨,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1)这段材料反映了清朝的什么事件?
(2)你认为材料所提及的“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句诗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会给作者招来杀身之祸?
(3)清朝统治者这一做法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后果?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D
2.
B
3.
D
4.
A
5.
A
6.
C
7.
B
8.
C
9.
A
10.
A
二、材料分析题
11.
(1)费正清对科举制度持肯定态度。科举制度对选拔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确起到过积极作用。
(2)不矛盾。费正清肯定了科举制度曾经起到的积极作用,但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消极作用越来越大,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其他答案意思相近也可)
12.
(1)读书人只顾埋头攻凄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朝廷选拔的不是真正的治国人才,而是皇帝的奴仆。
(2)与明清时期考试内容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须根据指定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必须遵循八股文体有关。这种变化钳制人们的思想,培养忠于皇帝的奴才,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13.
(1)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写成八股文。
(2)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14.
(1)大兴文字狱。
(2)这两句诗是写景的,本身役有任何间题。清朝统治者捕风捉影,认为“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心念明朝,对清朝统治不满
(3)清朝的文字狱制造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或:文字狱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万马齐暗的景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