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1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
1.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中的氟是(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3.缺乏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会引起贫血的是(  )
A.碘
B.锌
C.钙
D.铁
4.不久前,日本某一材料研究所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碳纳米管温度计”,这种温度计被认定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m,直径为10﹣7m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镓就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可从30℃到490℃,并且精确度较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测量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推测中正确的是(  )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0℃至50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B.金属镓的熔点、沸点都很低
C.在30℃至490℃之间金属镓的体积与温度变化呈反比
D.金属镓的体积在30℃至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5.在加热条件下,向装有10gCuO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H2一段时间,最终玻璃管中剩余固体8.4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CuO反应,H2是过量的
B.反应生成Cu的质量为8.4g
C.反应生成H2O的质量为1.6g
D.参加反应的CuO占原总质量的80%
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个数为(  )
A.4
B.3
C.5
D.6
7.通常所说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  )
A.都属于氧化反应
B.都具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C.反应都必须达到着火点
D.反应的生成物中都有气体
8.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B.我们每天应摄人一定量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
C.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应施用大量化肥
D.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及水力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
9.下列有关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C.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
D.锌片加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10.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该气体是(  )
A.O2
B.HCl
C.Cl2
D.SO2
11.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
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C.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2.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
B.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C.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黄金和假黄金(Cu﹣Zn合金)
D.铝制品不需要涂保护层来防腐蚀,因为常温下铝不与氧气反应
13.如图,甲是钠离子结构示意图,乙是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丙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钛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钠离子符号是Na+
C.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
D.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1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
④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5.某学习小组对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量燃烧含硫煤会污染空气,增加酸雨的产生.解释:煤燃烧后产生CO2气体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需做灯火实验.解释:菜窖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
C.钢铁在夏天比冬天易生锈.解释:夏天温度高,化学反应速率快
D.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解释:温度升高,汞分子的间隔变大
16.近年来,很多省市在中考前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考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槽
B.“验证氢气可燃性”实验时,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以防爆炸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应称先将试纸湿润
1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8.区分下列物质的两种方法都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棉线与尼龙线
观察颜色
点燃闻气味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铁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C
碳酸钾和硫酸铵
溶于水,测液体的pH
滴加硝酸钡溶液
D
稀盐酸和稀硫酸
取样,滴到木条上
加硝酸银溶液
A.A
B.B
C.C
D.D
19.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每组的3种物质两两之间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①Cu、稀硫酸、CuO ②稀盐酸、Ca(OH)2溶液、K2CO3溶液 ③C、CO、Fe2O3
A.①
B.②
C.①③
D.②③
20.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Si+O2SiO2
②Si+2NaOH+X═Na2SiO3+2H2↑
③SiO2+2CSi+2CO↑
④SiO2+Na2CO3Na2SiO3+C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Na2SiO3中Si的化合价为+4

C.②中X的化学式为H2O
D.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26分)
21.(6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汞元素 
 。
(2)三个铝原子 
 。
(3)铵根离子 
 。
(4)标出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 
 。
22.(5分)化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
(1)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 
 。
(2)生活中可以用 
 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3)在人体必需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 
 油脂和蛋白质。
(4)铁制品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5)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
23.(6分)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氧化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之间的质量比是 
 ;
(2)要验证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若选择了硝酸铜溶液,还要选择的一种金属是 
 ;
(3)向溶质是AgNO3、Cu(NO3)2、KNO3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溶液和金属滤渣,则滤液中除一定含有的溶质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
24.(5分)如图是对
20℃一定质量的甲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按照图中规律分析:
(1)20℃时,1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 
 克;
(2)n的数值是 
 。
25.(4分)2017年5月,我国开采海底可燃冰获得成功。
(1)可燃冰是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等形成的笼状结构的固体物质,则可燃冰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1m3可燃冰可释放出约l60﹣180m3天然气。从分子性质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3)图为甲烷转化为其它燃料的微观示意图。由图所示书写化学方程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填标号)。
A.以上四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B.反应物乙与生成物丙质量比为9:14
C.反应物甲与生成物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2分)
26.(4分)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OH、MgCl2、Na2CO3、Na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相关实验以及现象如图所示(微溶物质按可溶物质处理)。
(1)写出白色沉淀a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2)综合分析,原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3)A、B、C三种无色溶液,一定能够用来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
27.(8分)海水的综合利用主要流程如图。
(1)如图所示的工业生产流程图中横线上应该填写 
 。
(2)根据海水晒盐的工业流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粗盐提纯制成精盐需要用到过滤操作
d.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3)制取金属镁,需要在高温熔化状态下电解氯化镁,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需要在氩气或者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理由是 
 。
(4)如图,A﹣﹣H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A物质是焙制糕点的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B
物质的一种用途 
 。
②H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请写出
D

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C与I反应的现象是 
 。
④该流程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是 
 。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6分)
28.(7分)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现提供下列装置:
①如图E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 
 。
②实验室用KClO3和MnO2混合制O2,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装置序号),用装置C干燥O2,气体由导管 
 端(填“a”或“b”)进入,用E装置收集O2的依据是 
 。
③英国化学家布莱克是第一个“捕捉”到CO2的人,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1774年德国化学家贝格曼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发现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对一定质量的粗盐(含泥沙)进行初步提纯。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称量与溶解、过滤、蒸发;蒸发结束后用 
 (填仪器名称)将固体从蒸发皿转移到纸片上,比较食盐提纯前后的状态。
②下列有关蒸发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当蒸发皿中水分全部蒸干时,停止加热
c.蒸发时若有滤液溅出,则精盐质量将偏低
d.蒸发过程中,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增大
29.(9分)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 
 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写出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 
 (写化学式)
【进行讨论】甲同学取少量待测液加入酚酞试液,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认为猜想一不成立。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 
 。
【设计实验】请你验证猜想二成立,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溶液。②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酞溶液。
① 
 ② 
 
猜想二成立
(3)工业上常用熟石灰与纯碱制取氢氧化钠,若要制取氢氧化钠80g,计算需要纯碱多少?
五.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30.(6分)称取NaCl和BaCl2的固体混合物32.5g,加入100g蒸馏水,完全溶解后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的Na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提示:BaCl2+Na2SO4═BaSO4+↓+2NaCl)
(1)完全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O4溶液的质量是 
 g。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
1.【分析】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78%,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是0.9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0.03%,其它物质的体积分数是0.03%
【解答】解:由图中空气成分的示意图可知,“c”的体积分数约为21%,因此“c”代表的是氧气。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检查空气中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比较简单。
2.【分析】讨论物质的宏观组成时常用元素来描述.药品、食品或日常生活用品中常说的含有什么等通常指的是元素.
【解答】解:在宏观上讨论物质组成时常用元素来描述,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加碘盐、含氟牙膏中的“碘”和“氟”通常是指元素。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物质的描述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在讨论物质宏观组成时常用元素来描述,一般用:某物质由××元素组成,当讨论物质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某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3.【分析】A、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锌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错误。
B、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选项错误。
C、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错误。
D、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熟记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分析】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A、因纳米碳管的热膨胀率极低,所以纳米碳管的体积在测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故正确;
B、因液态镓用于纳米碳管内制成温度计可知其熔点较低,沸点很高;故不正确;
C、金属镓在纳米碳管制成的温度计内受热膨胀,所以金属镓在此温度测定范围内变化明显、均匀,但不会成反比例;故不正确;
D、金属镓的体积在此温度测定范围内变化很小,但由于其用于温度计测定温度变化情况,并且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变化读取数值,绝对不能忽略不计;故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纳米碳管及金属镓的性质及应用,针对题给信息及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培养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5.【分析】根据已有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以及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H2Cu+H2O△m
80
64
18
16
8g
6.4g
1.8g
1.6g
A、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由于氧化铜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故氢气的量不足,错误;
B、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是6.4g,错误;
C、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是1.8g,错误;
D、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80%,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分析】根据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要在试管上方垂直滴加液体,故操作错误;进行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操作时,要在集气瓶底预先放一些沙子或水,操作正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操作正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操作正确;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禁止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故操作错误;干燥气体时应遵循长进短出的原则,短进长出会把液体排出,故操作错误;用pH试纸测定液体的酸碱度时,要用滴管将液体滴加到干燥的试纸上,不能把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体中,故操作错误。
错误操作有4个,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分析】可以根据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燃烧、自燃、缓慢氧化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正确;
B、燃烧、自燃发光、放热,缓慢氧化不发光,但是放热,错误;
C、燃烧、自燃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缓慢氧化不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
D、缓慢氧化反应的生成物中不一定气体,如钢铁缓慢氧化生成铁锈这种固体,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概念,只有掌握了它们的概念才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8.【分析】A、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根据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进行解答;
C、根据要大量施用化肥的危害进行分析;
D、根据太阳能、水利发电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故说法正确。
B、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所以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正确;
C、虽然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也不能过量使用,因为过量使用化肥会污染环境,故说法错误;
D、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及水能是清洁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所以有利于治理雾霾,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9.【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B、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C、根据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分析;
D、根据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分析.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正确;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故B正确;
C、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是放出大量的热,溶液的温度升高,故C错误;
D、锌片加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常见物质性质、反应的现象以及常见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即可分析解答.
10.【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浓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氯化氢不可能是生成物,故选项错误。
C、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能生成氯气,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中不含硫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硫,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分析】A、根据原子的构成考虑;
B、根据有的原子不含有中子分析;
C、根据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析;
D、根据化学变化的原理分析.
【解答】解:A、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故A正确;
B、普通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B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进行分裂,只能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C正确;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解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的结构及特殊原子的构成.
12.【分析】A.根据合金的特性来分析;
B.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故正确;
B.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故正确;
C.金与氧气不反应,而铜在空气中灼烧生成黑色的固体,所以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黄金和假黄金(Cu﹣Zn合金)。故正确;
D.铝制品不需要涂保护层来防腐蚀,因为常温下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金属的有关知识,虽然难度不大,但综合的知识点多,这种综合性试题是今后中考的趋势。
13.【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钛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钠离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离子符号为Na+,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分析】①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②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③根据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④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而不是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②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中蔬菜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④二氧化碳没有酸性,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据二氧化碳的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分析】A、根据酸雨的形成来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判断.
C、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判断.
D、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判断.
【解答】解:A、大量燃烧含硫煤会产生大量硫的氧化物,因此会污染空气,增加酸雨的产生,而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所以错误。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需做灯火实验是因为菜窖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错误。
C、钢铁在夏天比冬天易生锈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化学反应速率快,所以正确。
D、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的间隔变大,不是汞分子,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16.【分析】A、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验证氢气可燃性”实验时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以防水被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故该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
B、“验证氢气可燃性”实验时,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以防爆炸,故该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C、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多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该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置于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该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7.【分析】A、根据常见的带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选项推理正确。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8.【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解:A、棉线与尼龙线的颜色可能相同,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点燃闻气味,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尼龙线,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可以鉴别;方法二正确,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方法一正确,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钾和硫酸铵分别显碱性、酸性,溶于水,测液体的pH,大于7的是碳酸钾,小于7的是硫酸铵,可以鉴别;方法一正确,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和稀硫酸滴到木条上,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加硝酸银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不能鉴别;两种方法都不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9.【分析】①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考虑;②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考虑;③碳与一氧化碳不反应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铜排在氢的后面,铜与稀硫酸不反应,②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都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都能反应;③碳和一氧化碳不反应。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知道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0.【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④中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Na2SiO3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Si的化合价为+4
价,该选项说法正确;
C、②中反应前后硅原子都是1个,钠原子都是2个,反应后氧原子是3个,反应前应该是3个,其中1个包含在X中,反应后氢原子是4个,反应前应该是4个,其中2个包含在X中,X的化学式为H2O,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①③可知,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26分)
21.【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进行分析;
(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配。
【解答】解:(1)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有一个字母组成的必须要大字;由两个字母组成的第一个必须大写,第二个必须小写,汞元素可表示为:Hg;
(2)标在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三个铝原子可表示为:3Al;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铵根离子可表示为:NH4+;
(4)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
(1)Hg;
(2)3Al;
(3)NH4+;
(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2)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根据人体的供能物质来分析;
(4)钢铁锈蚀的必要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5)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来分析。
【解答】解:(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不燃烧且不助燃(化学性质),可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故填:不燃烧且不助燃;
(2)硬水在加热煮沸的条件下能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降下来,能将硬水软化,所以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故填:煮沸;
(3)糖类、蛋白质与油脂是人体的供能物质;故填:糖类;
(4)铁锈蚀的必要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填:氧气、水蒸气;
(5)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
【点评】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要正确掌握。
23.【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计算;
(2)根据金属与盐的反应可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分析;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1)氧化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之间的质量比是(56×2):(16×3)=7:3;
(2)通过金属与盐的反应可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要验证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若选择了硝酸铜溶液,还要选择的一种金属是银;
(3)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钾>镁>铜>银,向溶质是AgNO3、Cu(NO3)2、KNO3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镁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全后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镁和铜,不能与硝酸钾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溶液和金属滤渣,说明了溶液中含有硝酸铜,镁完全参加了反应,所以则滤液中除一定含有的溶质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银。
故答案为:(1)7:3。
(2)银。
(3)硝酸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24.【分析】第一次蒸发10g水,结果析出1克甲,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6克甲,是饱和溶液蒸发10g水得到6g﹣1g=5g晶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第一次蒸发10g水,结果析出1克甲,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6克甲,说明10g水恰好溶解6g﹣1g=5g甲晶体,则第三次恒温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是5g。
(2)由上述分析,第三次恒温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是5g,n
的数值是6g+5g=11g。
故答案为:
(1)5;
(2)11。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确定第一次蒸发水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2)根据分子间有间隔的性质分析回答;
(3)根据甲烷转化为其它燃料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可燃冰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则可燃冰属于混合物。
(2)1m3可燃冰可释放出约l60﹣180m3天然气。从分子性质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得多。
(3)由甲烷转化为其它燃料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H2OCO+3H2,
A、由方程式可知,以上四种物质中有三种化合物、一种单质,故A错误;
B、反应物乙与生成物丙质量比为:18:28=9:14,故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甲与生成物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C正确。
故答为:(1)混合物;(2)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得多。(3)CH4
+H2OCO
+3H2,B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分子的性质、微观反应示意图的意义,难度不大。考查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的价值,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2分)
26.【分析】(1)综合以上五种物质可知,能够产生的白色沉淀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钡。其中只有碳酸钡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产生,不与稀盐酸反应的沉淀物是硫酸钡。
(2)据图可知,白色沉淀含有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还有不与稀盐酸反应的,据此分析;
(3)根据有无气体、沉淀、颜色反应等现象来分析解题;
【解答】解:(1)综合以上五种物质可知,能够产生的白色沉淀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钡。其中只有碳酸钡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CO2↑+H2O;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产生,不与稀盐酸反应的沉淀物是硫酸钡,
(2)据图可知,白色沉淀a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故一定含有碳酸钡,还有白色沉淀b不与稀盐酸反应的硫酸钡,可能含有白色沉淀氢氧化镁;故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Na2SO4、BaCl2、可能含有NaOH、MgCl2;
(3)因为硫酸根能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钡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不能形成沉淀,故可以用溶液B来鉴别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1)BaCO3+2HCl=BaCl2+CO2↑+H2O;
(2)Na2CO3、Na2SO4、BaCl2、NaOH、MgCl2;
(3)溶液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鉴别和推断,重点是根据复分解反应的中存在的现象可以推知
27.【分析】(1)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进行分析;
(2)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和盐水中各种成分的变化进行分析;
(3)根据氯化镁在熔融状态下电解生成镁和氯气,以及镁的化学性质活泼进行分析;
(4)根据A﹣﹣H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物质是焙制糕点的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所以A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H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在高温的条件下会生成I和D,所以D是二氧化碳,I是氧化钙,H是碳酸钙,C会与氧化钙反应,所以C是水,E是氢氧化钙,B是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G是氢氧化钠,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工业生产流程图中横线上应该填写结晶;
(2)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故正确;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故错误;
c、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粗盐提纯制成精盐需要用到过滤操作,故正确;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正确;
故选:acd;
(3)氯化镁在熔融状态下电解生成镁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MgCl2Mg+Cl2↑,镁的化学性质活泼,所以该反应需要在氩气或者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理由是:高温情况下,镁要与氧气反应,氩气化学性质稳定,起保护作用;
(4)A﹣﹣H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物质是焙制糕点的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所以A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H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在高温的条件下会生成I和D,所以D是二氧化碳,I是氧化钙,H是碳酸钙,C会与氧化钙反应,所以C是水,E是氢氧化钙,B是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G是氢氧化钠,所以
①A物质是焙制糕点的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调味剂、融雪剂、选种;
②H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D与G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③C与I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实验现象是:放出热量;
④氧化钙和水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该流程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结晶;
(2)acd;
(3)MgCl2Mg+Cl2↑,高温情况下,镁要与氧气反应,氩气化学性质稳定,起保护作用;
(4)①调味剂、融雪剂、选种;
②CO2+2NaOH=Na2CO3+H2O;
③放出热量;
④置换反应。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6分)
28.【分析】(1)①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③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书写;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2)①根据玻璃棒的用途进行分析;
②根据蒸发过程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甲仪器的名称是水槽;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制氧气,发生装置可先A;用装置C干燥O2,气体由导管a进入;氧气不易溶于水,故能用E装置收集;
③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2)①实验的主要步骤:称量与溶解、过滤、蒸发;蒸发结束后用玻璃棒将固体从蒸发皿转移到纸片上,比较食盐提纯前后的状态;
②a.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液体要,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故a正确;
b.当出现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蒸发皿的余热把食盐蒸干,故错误;
c.蒸发时若有滤液溅出,会造成精盐的损失,则精盐质量将偏低,故c正确;
d.蒸发过程中,溶液中钠元素质量的质量分数增大,溶液中钠元素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c;
故答案为:
(1)①水槽;
②A;a;氧气不易溶于水;
③CaCO3+2HCl=CaCl2+H2O+CO2↑;CO2+H2O=H2CO3;
(2)①玻璃棒;
②a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以及粗盐提纯的注意事项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生成沉淀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2)【做出猜想】根据变质情况来分析;
【进行讨论】根据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来分析;
【设计实验】根据验证溶液中的溶质及物质间的反应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物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氢氧化钠变质,氢氧化钠变质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根遇到钙离子会形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白色沉淀;2NaOH+CO2=Na2CO3+H2O;
(2)【做出猜想】若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则只含碳酸钠,若部分变质,则含有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故填:Na2CO3和NaOH;
【进行讨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所以甲同学的看法错误;故填: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
【设计实验】要验证猜想二成立,可在待测溶液中加入足量的可溶性钙盐或钡盐,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如有则证明存在碳酸钠,同时将存在的碳酸钠全部消耗掉,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淸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如果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仍然存在氢氧根离子,则证明原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故填:氯化钙;产生白色沉淀;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设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Na2CO3+Ca(OH)2=CaCO3↓+2NaOH
106
80
x
80g
x=106g
答:需要纯碱的质量为106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30.【分析】(1)根据图示可以判断出生成的沉淀硫酸钡的质量;
(2)设出硫酸钠溶液的质量,然后根据硫酸钡沉淀的质量及反应反应方程式计算出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O4溶液的质量;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质是氯化钠,包括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钠(根据沉淀的质量求出氯化钡的质量,再用混合物的质量﹣氯化钡质量)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根据沉淀的质量可求出),所得溶液的质量=所加的所有物质的总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
【解答】解:
(1)由图示可知,生成沉淀的最大量为23.3g,所以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g,
故答案为:23.3;
(2)设BaCl2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O4的质量为z
BaCl2+Na2SO4═BaSO4↓+2NaCl
208
142
233
117
x
z
23.3g
y
x=20.8g
y=11.7g
z=14.2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O4溶液的质量是=142g
(3)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9.3%;
答案:
(1)23.3
(2)142
(3)9.3%;
【点评】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的方法一般是用所加的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气体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