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习题课件(3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习题课件(3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目录
知识梳理
图述历史
课堂精练
课堂探究
达标训练
知识梳理
中共八大
主要矛盾
农业国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工业国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经济规律
国民经济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以阶级斗争为纲
1966
1976
民主
法制
刘少奇
江青
大庆
结晶牛胰岛素
王进喜
焦裕禄
雷锋
氢弹
人造地球卫星
籼型杂交
现代化
图述历史
1976
江青
“文化大革命



1.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
新中国成立初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课堂精练
B


2.
图1、2、3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
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
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
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
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D


3.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甘当螺丝钉的精神”源于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雷锋
D


4.
高考的内容有时会反映出政治的方向。1977
年的某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但这个“纲”在1978年底被果断停止使用。题目中的“抓纲”是指
以经济建设为纲
B.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以文化建设为纲
D.
以思想建设为纲
B


5.
比较“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相同点是
A.
都说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充满艰辛
B.
都是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
C.
都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迫切愿望
D.
都是对民主和法制的严重践踏
A
课堂探究
结合所学,小组讨论并思考: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从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小组讨论,初步答案:
                                  
老师点拨,最终答案: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前进,我们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教训: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家环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坚持民主集中制。


1.
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之际,中国共产党召开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达标训练
B


2.
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办干部用来炼铁,这个场景发生于
新中国成立之初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大跃进”时期
D


3.
1958年,中共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这些严重失误的原因是
①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②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自然灾害的影响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A


4.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大庆油田建成
B.
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C.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D.
籼型杂交水稻培养成功
A


5.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
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C


6.
1980年,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追悼大会,宣布彻底推翻“文化大革命”中强加在刘少奇身上的各种罪名。刘少奇的冤案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国民经济发展非常缓慢
B.
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C.
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D.
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B


7.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C


8.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C.
“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
D.
“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D


9.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下面这些人物所属时期为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
1956—196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C.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D.
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B


10.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写进了十九大报告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
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A


11.
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展示的时代主题是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严重失误
B.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C.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探索中起步发展
B


12.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
B.
没有制定法律
C.
“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D.
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A


13.
下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几个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其中1959年至1964年相对应的是
A


14.
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A.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B.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C.
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
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D


15.
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
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
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A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牢牢记取“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牢牢坚持党对“文化大革命”的政治结论,坚决防范和抵制围绕“文化大革命”问题来自“左”和“右”的干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日报》
(1)写出“文化大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概况“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时间:1966—1976年;
政治: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经济: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2)“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请你列举两例。
1967年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共34张PPT)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目录
知识梳理
图述历史
课堂精练
课堂探究
达标训练
知识梳理
农业
低于
重工业
工业化
现代化
1953
1957
长春第一汽车
川藏
青藏
武汉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工业
社会主义工业化
195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
人民利益
人民代表大会
政治
民主政治
图述历史
1953
川藏
新藏
青藏
祖国内地


1.
斯大林曾说:“没有重工业,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材料中斯大林所说的中国相关情况得到改变是在
抗日战争时期
B.
解放战争时期
C.
“一五”计划完成后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课堂精练
C


2.
“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1953年—1957年
B.
1949年—1954

C.
1953年—1958年
D.
1954年—1959年
A


3.
下面是“一五”计划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分配表(%),从中可以直接读到的信息是
A.
“一五”计划期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等各行业均衡发展
B.
“一五”计划集中发展重工业
C.
“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D.
“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


4.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
①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选举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④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A


5.
1954年9月21日,首都群众聚集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这部宪法确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
课堂探究
结合所学,小组讨论并思考: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的?
小组讨论,初步答案:
                                  
老师点拨,最终答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水平低,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1.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句话的意思是
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
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C.
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D.
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达标训练
B


2.
从前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了自己的航空、机床、汽车等工业。与上述现象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
B.
张謇兴办实业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C


3.
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
这表明当时我国
A.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
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B


4.
促使如图中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因素有
①“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②工业生产“以钢为纲”
③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
④苏联对工业项目的援建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


5.
“十三五”规划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一五”计划的工业成就的是
鞍山钢铁公司
B.
长春一汽
C.
沈阳第一机床厂
D.
武汉长江大桥
D


6.
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A.
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国家
B.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
我国经济发展高度发展,实现了现代化
D.
我国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B


7.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A.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
C.
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
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新中国政权
A


8.
《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共七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某一部法律时,前后历经一年零九个月。三次大规模群众性讨论时先后有1.35亿人参加,提出13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最能说明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
B.
这部法律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
C.
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
D.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
B


10.
请判断下列哪一项是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A.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
“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C.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
D.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A


11.
2016年,中国空军开始装备自主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隐形战斗机歼-20,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也是中国重工业发展的重大进步。新中国成立后,将发展重工业作为基本任务是在
“文化大革命”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一五”计划时期
D.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


12.
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B


13.
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史实发生于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C.
中共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B


14.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政治协商制度
D.
村民自治制度
B


15.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右边部分人民币图案信息,集中反映了中国当时
A.
顺利完成了三大改造
B.
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C.
新制度建设和工业化
D.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57年底我国以兴建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据材料一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材料二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武汉长江大桥;东北工业基地。
(3)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共37张PPT)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目录
知识梳理
图述历史
课堂精练
课堂探究
达标训练
知识梳理
分散
国家工业化
互助合作
三大改造
农业生产合作社
集体化
共同富裕
自愿互利
1955
1956
农业合作
手工化
1956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公私合营
赎买
和平
创举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初步
初级
图述历史
社会主义
个体农民
农业合作社
集体化
共同富裕


1.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但几年后国家就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
为了学习苏联走社会主义道路
C.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D.
为了推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课堂精练
C


2.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建立生产合作社
B.
实行公私合营
C.
完全没收
D.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A


3.
一个资本家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有这样想法的资本家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
公私合营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直接被没收
D.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A


4.
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依据是
A.
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
D.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B


5.
在1956年1月25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公私合营以后,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糖蒜不甜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以上材料表明
进行三大改造,很有必要
B.
进行三大改造,效果极好
C.
进行三大改造,违背规律
D.
三大改造后期,出现问题
D
课堂探究
结合所学,小组讨论并思考: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分别是什么?
小组讨论,初步答案:
                                  
老师点拨,最终答案: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949年新中国成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③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
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
①农业
②交通运输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手工业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达标训练
D


2.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这段材料强调的是
土地改革的弊端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的必要性
C.
“一五”计划开展的前提
D.
实行赎买政策的必要性
B


3.
上世纪50年代,国家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当时,该“豆腐社”应当属于
公有制企业
B.
私有制企业
C.
家庭作坊
D.
资本主义企业
A


4.
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
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国家通过赎买政策建立手工业合作社
C


5.
泰来机制面粉厂是泰州最早具有近代意义的工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改名为“公私合营泰州面粉厂”。该厂改名的时间大约是20世纪
40年代
B.
50年代
C.
70年代
D.
80年代
B


6.
如图是1954年河北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C.
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7.
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是
抗美援朝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社会主义改造
D.
西藏和平解放
C


8.
1953年春,河南安阳的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带领大家把‘社’办下去,决不向困难低头。”他所说的“社”是指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农村信用社
D.
农村供销社
B


9.
右边是1957年刊出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其折射的历史是
A.
土地革命的开展
B.
国民经济的恢复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工业建设的起步
C


10.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初步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B


11.
下表反应了1952—195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对其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
解放了生产力,改变了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
B.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B


12.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其实质是
废除旧的剥削制度
B.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
D


13.
有人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而在农民中,富农和富裕中农也常被排除在“人民”之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一五”计划的完成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A


14.
“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其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地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大跃进”
B.
全行业公私合营
C.
手工业合作化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15.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下列对“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B.
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国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普遍拥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房屋等),但是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材料二:
材料三: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前课所学,概括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有利条件:农民普遍拥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房屋等);
不利条件: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
(2)材料一中的“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目的。
“路”:农业合作化(或建立生产合作社);
目的: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三大改造的哪一领域?采取了怎样的改造方式?新中国政府对其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领域: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方式:公私合营;
创举:赎买政策。
(4)材料三表明到1956年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怎样的转变?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转变: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居于主导地位;
主要原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