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题课件(5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题课件(5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目录
知识梳理
图述历史
课堂精练
课堂探究
达标训练
知识梳理
改革开放
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
农民
农村
凤阳县小岗村
包干到户
1983
农村乡镇企业
现代化
劳动热情
生产力
城市
多种所有制
政企分开
按劳分配
积极性
活力
1992
十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协调发展
图述历史
1978
小岗
包干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改革这场“春风”在中国最先从哪里开始刮起
农村
B.
城市
C.
外资企业
D.
国有企业
课堂精练
A


2.
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材料中所说的农村改革是属于
思想改革
B.
经济改革
C.
政治改革
D.
对外开放
B


3.
下表是中国部分农作物产量的年增长率(%)统计表,其中农作物产量出现快速增长是由于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农村“左”倾错误的纠正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4.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推行公司制
C.
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
废除国有制
C


5.
1985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促进其改革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公司制、股份制的推行
C.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
课堂探究
结合所学,小组讨论并思考: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初步答案:
                                  
老师点拨,最终答案:
 
相同点:所有制形式相同,土地都属于集体所有。
不同点:人民公社的劳动形式是集中劳动,经营方式是统一经营,分配方式是平均分配;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劳动形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方式是自主经营,分配方式是自负盈亏。


1.
请仔细观察右图“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
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
B.
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
C.
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
D.
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产到户
达标训练
D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20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地方是
华西村
B.
小岗村
C.
叶桥村
D.
利村
B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
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4.
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
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
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
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D


5.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6.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下列民族精神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五四精神
②抗战精神
③小岗精神
④长征精神
⑤井冈山精神
①②③④⑤
B.
①⑤④②③
C.
①⑤④③②
D.
⑤①④②③
B


7.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B.
增强企业活力
C.
生产科技的革新
D.
分配政策的改革
B


8.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A.
实行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
B.
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形式并存的制度
C


9.
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人民公社化时期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D


10.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明确提出是在
1956年中共八大
B.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C.
1992年中共十四大
D.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C


11.
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
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村土地改革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12.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应是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人民公社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③④
C


13.
农业部部长韩长斌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就像一个‘三部曲’。”其中的“第一部曲”是
C
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
废除地主剥削制度,土地归农民所有
C.
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
D.
建立乡镇企业,为农村的发展开辟新路


14.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①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②国家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③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
④有助于资源优化配置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C


15.
阅读右表,指出人均口粮和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技术的进步
B.
生产方式的改革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人民公社的建立
B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第二阶段:组织形式的变化】
【第三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三: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哪一事件?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二中,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怎样的变化?
事件:土地改革运动;
影响: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2
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变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2)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当时安徽农村存在什么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率先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
问题:粮食短缺,贫穷落后;
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社会发展概况,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哪些启示?
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尊重市场价值规律;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坚持改革;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等。(共36张PPT)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目录
知识梳理
图述历史
课堂精练
课堂探究
达标训练
知识梳理
1982
198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
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
南方谈话
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
三个代表
2007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
十九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图述历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


1.
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中写道:“邓小平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他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文中“富国强民”的道路的名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C.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
学习借鉴外国经验
课堂精练
A


2.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的改革目标是
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C.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3.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决定把习近平新时代______写入党章。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
科学发展观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A


4.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这届领导集体以谁为第五代领导核心
江泽民
B.
胡锦涛
C.
习近平
D.
李克强
C


5.
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③后者都体现了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④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D
课堂探究
结合所学,小组讨论并思考: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有哪些?邓小平南方讲话有什么重要意义?
小组讨论,初步答案:
                                  
老师点拨,最终答案:
 
内容: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有一位同学搜集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等相关资料,做成资料卡。由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D.
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达标训练
B


2.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与发展都要立足这个最大实际。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是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B


3.
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B.
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谈话
C.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A


4.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的提出
促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B.
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始
C.
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
有利于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成立
C


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6.
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
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
C.
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
B


7.
下列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B.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D.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D


8.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最早拥有一部印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行动指南”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应该是在
中共十五大后
B.
中共十九大后
C.
中共十七大后
D.
中共十八大后
D


9.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的重要思想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三个代表”
C.
“科学发展观”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10.
从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到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先后发生了四次变化,但其内容的一脉相承性从根本上反映了
指导思想就是各阶段领导人的思想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C.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成不变的
D.
中国逐渐转向资本主义道路
B


11.
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准确的是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形成过程
B.
改革开放后外交发展成就
C.
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发展过程
D.
改革开放后教育发展重大历程
A


12.
某同学在团课学习中,从《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部党章通过于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D


13.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
运用市场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
C.
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D.
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


14.
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B.
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中共“十五大”——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15.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这充分显示了
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B.
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
C.
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
D.
独立自主的强大力量
A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
材料三:有学者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理论体系。因此,必须进行严肃、严谨的分析,才能把握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精神实质。
(1)材料一中,他肯定了深圳的改革中的什么精神?
敢闯、敢试的精神。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三所说的“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精神实质。
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共36张PPT)
第9课
对外开放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目录
知识梳理
图述历史
课堂精练
课堂探究
达标训练
知识梳理
1980
广东
对外开放
福建
珠海
深圳
汕头
厦门
经济政策
经济管理体制
深圳
窗口
广州
沿海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海南
上海浦东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全球化
图述历史
邓小平
1980
经济政策
经济管理


1.
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主要强调了
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
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C.
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D.
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
课堂精练
B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下列城市中,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
广州
B.
上海
C.
深圳
D.
宁波
C


3.
1974年4月,邓小平曾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特区“特”在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B.
只允许与外国联系
C.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D.
用外国人管理该地区的经济
C


4.
某校对“当代的开放和近代的开放”展开探究,以下学生的思考,你赞同
A.
“近代的开放”是从黄河流域开始
B.
“近代的开放”是在落后挨打下的被动开放
C.
“当代的开放”是从长江流域开始
D.
“当代的开放”是在独立自主下的被动开放
B


5.
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B.
尽量掌握外国先进技术
C.
学习外国政策制度
D.
让世界认识中国
A
课堂探究
结合所学,小组讨论并思考:近代的“开放”与现代的“开放”有什么不同?(提示:可以从开放的意愿、本质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小组讨论,初步答案:
                                  
老师点拨,最终答案:
 
意愿:我国近代的“开放”是被迫开放,现代的“开放”是主动开放。
本质:近代的“开放”本质上是帝国主义对我国经济的侵略和掠夺,而现代的“开放”本质上是平等互利的。
影响:近代的“开放”,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有利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工业。现代的“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使中国走向富强繁荣。


1.
2019

4
月,智利总统皮涅拉在中国访问期间,考察了被称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是这个城市制造不出来的!”这个城市是
重庆
B.
广州
C.
深圳
D.
青岛
达标训练
C


2.
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说:“广东省委提出了一个设想,利用自身优势,先走一步,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
经济特区
B.
特别行政区
C.
民族自治区
D.
沿海经济开放区
A


3.
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
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
深圳特区是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
C.
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
D.
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C


4.
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设置上海浦东新区;2013年,又设立上海自贸区。据此可知,上海
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实验田
B.
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C.
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
D.
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
B


5.
阅读右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A.
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
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
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
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D


6.
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A


7.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下列城市按照开放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厦门——浦东——海南岛——重庆
B.
厦门——海南岛——浦东——重庆
C.
浦东——海南岛——厦门——重庆
D.
厦门——重庆——海南岛——浦东
B


8.
1984年以来,潍坊国际风筝会从举办小型工业品展销到召开鲁台经贸洽谈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从政府主办到市场化运作。这反映出潍坊国际风筝会
以交流风筝文化作为唯一目的
B.
是汪辜会谈的重要成果
C.
是潍坊市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
D.
是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
D


9.
从改革开放的角度来讲,过去的20年基本上是政府主导型的、政策性的对外开放,在体制上并没有和世界经济接轨。加入WTO后,这种对外开放将转变为市场主导型的、体制型的对外开放。材料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发生变化是由于
政府决策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改革的推动
D.
综合国力的提升
B


10.
在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①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②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④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B


11.
如图中“?”处最适宜填入的是
A.
伟大的历史转折
B.
经济体制改革
C.
对外开放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


12.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发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
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D


13.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重要举措是
D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外开放
B.
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C.
1990年,建立浦东开发区
D.
2001年,加入WTO


14.
1977年9月,邓小平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以下相关背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中美建交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
B.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促进国人思想解放
C.
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新征程
C


15.
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有助于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转型
B.
进一步促进中国的对外开放,实现“走出去”战略
C.
可以更好地阻挡外国经济势力的进入
D.
符合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使中国更加融入世界经济
C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三: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摘自《亚心网》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是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
原因: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
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材料二中邓小平说“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就为例加以说明。
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材料三中,新疆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经济特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验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是外向型经济的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作用;为全国提供宝贵经验;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共36张PPT)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目录
知识梳理
图述历史
课堂精练
课堂探究
达标训练
知识梳理
习近平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富强
中国道路
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
人民
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收入
2010年翻一番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深化改革
依法治国
从严治党
综合国力
开放型
图述历史
习近平
中国梦


1.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20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20年的是
A.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1大学、三个代表
C.
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
D.
中国梦、“一带一路”、两个“一百年”
课堂精练
D


2.
指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会议是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D


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每一个“全面”都有其重大战略意义。其中,为着力推进党的建设而采取的战略举措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
全面从严治党
D


4.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D
课堂探究
材料:近年来,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上,东莞先行一步。东莞市一手抓产业结构调整,用新兴产业、科技产业、高端产业置换“三高一低”产业;一手抓污染整治和绿色生态建设工程,初步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城市发展与人民福祉、宜居与宜业“三个双赢”。
问题: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以“城市与绿色发展”为主题,讨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重要性:绿色发展是绿色与发展的统一,使之成为城市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倡导绿色,让发展的“底色”更养眼。绿色发展是“绿色+发展”,是绿色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的紧密结合,只有“绿色”没有“发展”,或者只有“发展”没有“绿色”,都不是“绿色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的全过程,是市民的热切期待和共同诉求。城市既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地区,也是环境矛盾和生态问题的焦点,是实施绿色发展的区位重点。以城市发展理念更新为要义,把握绿色发展的精髓。以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必须,提高绿色发展的品质。
小组讨论,初步答案:
                                  
老师点拨,最终答案:
 


1.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D.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达标训练
D


2.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这一梦想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
必须走中国道路
B.
进一步改革开放
C.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C


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在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C.
改革开放100年时
D.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0年时
A


4.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了“中国梦”,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2013年的两会,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那么实现中国梦有三个必须,分别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
凝聚中国力量
B.
提高国际地位
C.
增强文化软实力
D.
提高综合国力
A


5.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我国发展新特征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居于引领地位的是
全面深化改革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从严治党
B


6.
中国能在国际舞台上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是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B.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
C.
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融入国际社会
C


7.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八步沙林场时说:“我们要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就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当作大事来抓,建设美丽中国。当前,生态文明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要继续发扬‘六老汉’的当代愚公精神,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久久为功,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上述材料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创新
B.
协调
C.
绿色
D.
共享
C


8.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新常态的三个特点是
高速发展、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B.
低速增长、结构优化、投资驱动
C.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D.
高速发展、结构优化、创新驱动
C


9.
热词,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通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下列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后的热词最有可能是
当家作主
B.
公共食堂
C.
大包干
D.
中国梦
D


10.
2019年5月16日出版的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文章对五大发展理念作出了系统阐释。这五大发展理念是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
改革、开放、优化、奋斗、幸福
C.
为民、务实、清廉、生态、富强
D.
富强、振兴、幸福、合作、自信
A


11.
2017年一季度,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462.
1亿美元,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项目758份,新签合同额250.
9亿美元,占比55.
4%,同比增长67.
8%。下列对“一带一路”认识正确的是
A.
只开放西部有利于促进我国的西部大开发
B.
注意既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
C.
形成东西互济、面向西方的开放格局
D.
体现了我国的对外开放转向亚太地区开放
B


12.
截至2018年5月2日,亚投行正式成员国发展到86个,亚投行通过繁荣亚洲经济带动中国经济,有利于“一带一路”融资。亚投行的创立体现了
中国只与发达国家合作
B.
各国经济自成一体
C.
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
D.
国际商业竞争越来越弱
C


13.
当今中国,改革攻坚、发展转型,中华民族正面临复兴之路的“关键一程”。面对新阶段、新形势、
新任务,迎接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需要
C
A.
以全面建小康标定民族复兴总目标
B.
以“新常态”展开中国发展总布局
C.
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全局大变革
D.
以“一带一路”统领世界经济发展


14.
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主要道路,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并实施的哪一倡议与此相关
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
B.
“一带一路”倡议
C.
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D.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B


1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治国理政方略不包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
五大发展理念
D.
“一带一路”倡议
A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材料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
材料三:2019年4月25日上午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政策沟通分论坛共形成60多项高含金量成果,包括发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7种外文版,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等领域文件,并推动了一批务实合作项目。
材料四:如图所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个全面”指的是什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材料三、四中“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说明了什么?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共35张PPT)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目录
知识梳理
图述历史
课堂精练
课堂探究
达标训练
知识梳理
四人帮
文化大革命
冤假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两个凡是
真理标准问题
1978
北京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邓小平

冤假错案
知识分子
刘少奇
最大
1981
拨乱反正
图述历史
1978
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现代化


1.
如图,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这篇文章直接针对的是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二月逆流”
C.
“反击右倾翻案风”
D.
“两个凡是”的方针
课堂精练
D


2.
辉煌70年,奋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分别是
A.
中华民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
B.
抗日战争胜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3.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恢复邓小平全部职务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4.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A.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
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C


5.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
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B.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
课堂探究
结合所学,小组讨论并思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这两次会议有很强的对比性,请分析这两次会议的相同点。
小组讨论,初步答案:
                                  
老师点拨,最终答案:
 
都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集体;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
粉碎“四人帮”后,全国人民渴望纠正“文化大革命”时期积累下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而当时的中央领导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实际上是
继续坚持“左”的错误
B.
认真贯彻毛主席的决定
C.
纠正“左”的错误
D.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好了准备
达标训练
A


2.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次讨论得出的结论是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
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反对个人崇拜
A


3.
下列表述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符合的是
开天辟地
B.
生死攸关
C.
走向成熟
D.
伟大转折
D


4.
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实行人民公社化
B.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C.
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5.
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有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开始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
B.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
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C


6.
学习历史一定要分清史实与观点。下列有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B.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C.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D.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C


7.
“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政治决断,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材料中的“政治决断”是指
开始实行土地改革
B.
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8.
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每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以回顾历史,启示后人。其中,“1978年的足迹”的解说词应当是
举国欢庆,翻身做主
B.
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C.
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D.
十年动乱,经济停滞
C


9.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他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他”是
彭德怀
B.
刘少奇
C.
林彪
D.
江青
B


10.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重大意义是标志着
A.
“文化大革命”结束
B.
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
C.
中国共产党在组织路线上完成拨乱反正
D.
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D


11.
下列口号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是
A.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12.
中华民族迈向21世纪开始于1978年,这主要是因为1978年
产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
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13.
“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是要变了!”材料中的“变”是指
C
A.
土地由地主私有变成农民私有
B.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C.
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D.
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14.
《人民日报》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80年《人民日报》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
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多快好省
A


15.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一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
B.
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D.
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
A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发表了这篇文章……到5月13日,全国多数省级党报都转载了此文……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1)材料一中这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这场大讨论有什么积极作用?
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材料二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978年底,北京;邓小平。
(3)这次会议前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上述材料中的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材料一中这篇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这场大讨论为材料
二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