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习题课件(3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习题课件(3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目录
知识梳理
图述历史
课堂精练
课堂探究
达标训练
知识梳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北平
新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毛泽东
北京
五星红旗
义勇军进行曲
公元
人民英雄纪念碑
多党合作
政治协商
1949
10
中国人民共和国
唯一合法
新纪元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独立自主
世界和平
社会主义
1951
阿沛·阿旺晋美
祖国大陆
图述历史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临时宪法
中国共
产党
多党合作
政治
协商


1.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此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课堂精练
A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3.
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次“伟大飞跃”指的是
中国共产党诞生
B.
中华民国建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西藏和平解放
C


4.
以下解说词适用于右图的是
A.
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
D


5.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南海正式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意味着
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
中国大陆获得了领土统一
C.
废除了西藏封建土地制度
D.
西藏自治区的正式成立
B
课堂探究
材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小组讨论,探究下列问题:
①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目的是什么?
②碑文中的三个时间“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有何含义?
③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你想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初步答案:
                                  
老师点拨,最终答案:
                                  
①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②解放战争时期;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
③我们青少年要懂得,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凝聚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牺牲和艰苦的斗争,要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北平
B.
重庆
C.
武昌
D.
南京
达标训练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


2.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创建新中国
B.
实现祖国统一
C.
取得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D.
恢复国民经济
A


3.
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庄严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立有关的会议是
中央人民政府会议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4.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是
朱德
B.
刘少奇
C.
毛泽东
D.
宋庆龄
C


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6.
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曾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并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于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新中国的成立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7.
毛泽东在政协会议筹备会上充满自豪地说:“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自己解决,自己处理,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丝毫干涉。”材料表明新中国是一个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B.
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C.
消灭地主阶级的国家
D.
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B


8.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央人民政府多次希望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来北京谈判的西藏地方政府首席代表是
六世班禅
B.
阿沛·阿旺晋美
C.
六世达赖
D.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B


9.
某记者在报道中写到:“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消息”是
渡江战役的胜利
B.
开国大典的举行
C.
海南岛获得解放
D.
西藏和平解放
D


10.
“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歌词),西藏人民“苦变甜”的历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D.
1952年
C


11.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出他探究的主题是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D.
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D


12.
有人说中国民主革命是“从南京到南京”,也有人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北京到北京”。这两句话中的后一个“南京”和后一个“北京”分别所指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鸦片战争、开国大典
B.
《南京条约》的签订、五四运动
C.
鸦片战争、平津战役
D.
解放军攻占南京、新中国的成立
D


13.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
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
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B


14.
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
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
人民代表大会度已确立
D.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


15.
中央人民政府于命令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之际,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遣代表来中央谈判,以便订立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地方政府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和民族平等政策的影响下,派阿沛·阿旺晋美来中央谈判。上述材料强调的是
A.
中央人民政府命令解放军进军西藏是要武力解放西藏
B.
中央人民政府通知西藏派遣代表来中央谈判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
C.
西藏地方政府接受中央人民政府谈判的主张是因为武力威慑
D.
和平解放西藏是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
D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
世纪
40
年代末,著名民主人士张元济重游中南海勤政殿,不胜感慨地说:“与这个勤政殿一别已
52
年了,上次来是光绪帝召见。新政行了不久,发生了政变。康、梁远去,而他(指光绪帝)被禁天牢。想不到(我)以衰老之年,能够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自己能够参加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真是荣誉极了,高兴极了。”
材料二: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材料一中“这个人民的协商会议”指的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在何地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地点:北平。
意义: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历史事件:开国大典。
“一位巨人”:毛泽东。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共36张PPT)
第2课
抗美援朝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目录
知识梳理
图述历史
课堂精练
课堂探究
达标训练
知识梳理




1950
武装干涉

台湾
三八线
东北
1950
彭德怀

三八线
1953
侵略扩张
国际地位
上甘岭
爱国
最可爱的人
图述历史
美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
保家卫国


1.
美国将军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令克拉克将军遗憾的这场战争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C.
美国独立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课堂精练
D


2.
1953

6
月,朝鲜政府追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彭德怀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根据材料判断杨根思所属的部队是
中国工农红军
B.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3.
202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7周年,下列歌词与抗美援朝有关的是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
“学习雷锋好榜样”
C.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D


4.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下列人物哪些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C


5.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
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D.
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B
课堂探究
材料:“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讨论:结合这段文字,小组讨论并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小组讨论,初步答案:
                                  
老师点拨,最终答案:
                                  
因为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兵干涉,越过“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地区,威胁中国的安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1.
1952年10月,美国向该阵地发动了猛烈进攻,朝鲜仅有3.7平方千米的两个高地发射炮弹200余发,出动飞机3
000多架次,投弹5
000多枚,以致山顶上的土石被炸松一米多。志愿军坚守阵地43天,歼敌2.5万人。这段材料叙述的战争与战役分别是
解放战争 辽沈战役
B.
北伐战争 武昌战役
C.
抗日战争 台儿庄战役
D.
抗美援朝战争 上甘岭战役
达标训练
D


2.
小明要研究抗美援朝期间的历史,他需要阅读哪一时段的历史资料
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B


3.
1950年10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是
朱德
B.
陈毅
C.
彭德怀
D.
刘伯承
C


4.
1950

9
月,周恩来发出严正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文中的“邻人”是指
泰国
B.
越南
C.
朝鲜
D.
缅甸
C


5.
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最可爱的人”指的是
八路军和新四军
B.
中国人民解放军
C.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人员
C


6.
1953年,在下图所在地签署了____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朝鲜停战协定》
D


7.
1950年6月,朝鲜爆发了内战,美国派兵干涉严重威胁中国安全,其中不包括下列哪一事件
美国把战火烧到中国鸭绿江沿岸
B.
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C.
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D.
悍然越过三八线,占领平壤
D


8.
在上甘岭战役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为了不暴露目标,他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坚持在原地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从而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是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罗盛教
D.
毛岸英
B


9.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农村……”这段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
是挑战美国的军事行为
C.
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重大举措
D.
加强了国际合作的明智举动
A


10.
右侧地图反映的战争
A.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B.
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
是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
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C


11.
下列是在某场战争中牺牲的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籍部分革命烈士名录。据此分析,这场战争最有可能是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
D


12.
反映抗美援朝的电影《上甘岭》中的主题歌《我的祖国》曾唱响神州大地,影响了几代人,歌中唱道:“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草香两岸……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歌曲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这说明抗美援朝是为了
使家乡更富饶,让祖国更美好
B.
让中朝两国人民都生活在美丽的土地上
C.
打击美国侵略者
D.
保卫祖国和平,保卫美丽的新中国
D


13.
“十月金秋起风云,雾照边关烟满城;唇亡齿寒安危系,义旗跨江助友邻。”上述诗词最能体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的
目的
B.
经过
C.
结果
D.
意义
A


14.
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朝鲜战争给毛泽东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斗争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泽东以极大的帮助……使刚冒头的地方主义不能发展。”这段材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巩周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D.
鼓舞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A


15.
下列对抗美援朝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
C.
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D.
对美国来说,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卷入与被错认的敌人的战争”
A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谁?志愿军开赴什么地方?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司令员:彭德怀;
地方:朝鲜前线;
主要任务:抗击美国侵略,保家卫国(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图二“协定”是在何时签订的?“协定”的签订意味着什么?
时间:1953年7月;
意味着中朝两国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图三朝鲜公告:永久纪念志愿军伟大业绩,这里的业绩主要表现是什么?
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4)图四《正义的绞杀》说明了什么?
(开放性答题)说明了一切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一切侵略者注定要失败的!(类似即可)(共35张PPT)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目录
知识梳理
图述历史
课堂精练
课堂探究
达标训练
知识梳理
新解放区
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
土地
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
农民
1952
少数民族
封建土地
地主
农民
人民政权
生产力
工业化
图述历史
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阶级封建
剥削
农民


1.
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
建立了新中国,开始进行新的改革
B.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C.
农民没有土地,生产力落后
D.
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
课堂精练
B


2.
下列选项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建立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C


3.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土地改革的背景
B.
土地改革的内容
C.
土地改革的性质
D.
土地改革的影响
A


4.
以下对应关系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C.
抗美援朝——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
土地改革完成——我国农村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D


5.
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
“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
“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
“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
“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A
课堂探究
阅读教材P14页《材料研读》《相关史事》,小组讨论并思考: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中为何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同时又保留富农经济,而不是消灭富农?
小组讨论,初步答案:
                                  
老师点拨,最终答案:
                                  
一方面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另一方面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减少了土地改革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1.
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
推行土地改革
B.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掀起“大跃进”运动
D.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达标训练
A


2.
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如下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1950—1952年土地改革
C.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3.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西南地区解放战争的推进,贵州境内有大片少数民族区域,土司制度依旧根深蒂固,为此中央政府给广大土司控制下的“贱民”分田地,瓦解土司制度。这一行为得以推行是因为中央颁布了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4.
建国初期,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权利是对土地有
使用权
B.
管理权
C.
经营权
D.
所有权
D


5.
“贫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这一局面出现在
1931年
B.
1941年
C.
1947年
D.
1952年
D


6.
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
1937—1945年
B.
1946—1949年
C.
1950—1952年
D.
1953—1957年
C


7.
在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中,我国农民最直接受益的是
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B.
承包到了土地
C.
走上了共同富裕道路
D.
增强了生产能力
A


8.
1950年11月,我国北方农村某家庭正在召开家庭会议。关于这次会议的内容可能有
①宣传土地改革的内容
②商谈参加开国大典的事宜 
③商量参军保卫国家安全的事宜
④商量欢迎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的问题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B


9.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幅历史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
为巩固新中国政权而斗争
C.
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10.
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不同的于其他地区的土地改革政策,其原因是
①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是山区,没有耕地,所以不用认真
②少数民族地区情况比较复杂,应从实际出发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数量少,没必要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B


1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③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D


12.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最有意义的是
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B.
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A


13.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其相关事件的内在联系是
三大改造为一五计划奠定了制度基础
B.
土地改革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C.
一五计划促进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D.
土地改革为三大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
B


14.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公有制
C.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B


15.
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历史上的1950年,你能看到的情景是
①街道上有“庆祝西藏和平解放的标语”
②到处可见人们欢送志愿军去抗美援朝的热烈场面
③政府正在推举民主人士准备进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④农民正在田地丈量土地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B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材料一的图片说明了什么现象?图片表明我国当代仍属于什么样的土地制度?为此党和政府实行哪一土地政策进行调整?
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土地分配极不合理;封建土地制度;进行了土地改革。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实施这一土地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依据材料三,为减少土地改革中阻力,促进生产发展,党和政府对富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保护富农政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