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2021年2月份《人民日报》时评汇编(02.22-02.28)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2021年2月份《人民日报》时评汇编(02.22-02.28)

资源简介

2021年2月份人民日报时评汇编
(02.22-02.28)
目录:
1.英雄们的“热搜榜”,追!
2.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
3.严把出口,提升人才培养含金量
4.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5.落实“爱国者治港”,香港才能再出发
6.奋进新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7.脱贫奇迹彰显制度优势
8.以环保督察推动高质量发展
9.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10.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11.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12.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1.英雄们的“热搜榜”,追!
2月22日
“他们是为我而死”“祖国山河寸土不让”“一个战士就是一座界碑”“5名戍边英雄的战地日记和书信”……连日来,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5位戍边英雄事迹一经发布,就在无数人心中激荡着崇尚英雄、缅怀烈士的共鸣与共情。一时间,与此相关的消息持续刷屏,一系列话题冲上热搜榜且热度不减。有网友说,“这才是热搜该有的样子”。
时间冲刷不掉精神力量,从热搜榜中便能知其一二。以往,热门话题“你上榜来,我下线”,如摩天轮一般上下翻转。近来,与戍边英雄有关的一系列话题,不仅密集涌现,而且势头强劲。从英雄照片到现场视频,从卫国斗争的细节到英雄戍边的情愫,从网友们的由衷感叹到英雄们的许国诺言,一个背影、一句话语、一段对白都能成为热议。这是英雄气概所致,也是精神力量所系,经得住时间考验,也在直击人心中持续流淌着家国热爱。
有人说,“他们才是我们该追的星”;也有人说,“这才是让人民有信仰的热搜”。的确,戍边英雄连续上热搜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足以说明英雄事迹具有穿透人心的能量,英雄精神也在激发着人们内在的家国情怀。更重要的是,榜单上的英雄话题越多,所能呈现的英雄故事就越全面、越生动,让卫国戍边英雄赤胆忠诚、无畏献身的精神品质不仅回荡在风雪边关,更能内化于每个人的价值信仰之中。爱英雄、爱祖国,正是人们的共同心声。
关注什么,体现了品位追求;追捧谁,彰显了价值取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热衷娱乐、八卦、明星等话题,热度之下难免出现各类“口水仗”“互撕战”,产生了不良导向。这与戍边英雄们面对的“石头雨”“棍棒阵”相比,何其渺小无益?今天,人们用关注、关切与敬仰,把一个个英雄推上热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更多人的英雄观,也折射出时代应有的英雄史观。榜上的英雄故事告诉我们家国一体同心,启迪我们“和平时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人们捍卫英雄、学习英雄的同时,遗憾地出现了几起诋毁英雄人物的事件,当事人被依法刑事拘留,人们纷纷表示“大快人心”。这一话题同样成为热搜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从另一侧面也警示我们,抹黑英雄人物、歪曲光荣事迹的现象应该时刻引起高度警觉。在“红与黑”的较量中,红多、黑少,才能让正气常在、浩气长存。如今,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既要防止别有用心的诋毁,又要用具体而微的实际行动做好优待抚恤工作。“利于国者爱之”,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让军人受到尊崇、让英雄得到褒奖,应是全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共识。
这几天,《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刷屏了。文中写道:“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谁?是可爱的人民子弟兵,是让祖国领土寸土不失的英雄群体,“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由此想到一个热搜话题,“戍边英雄面对数倍外军张开双臂阻拦”。那张开的双臂,护卫着亲爱的祖国,那么,也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敬爱的英雄吧!
2.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
2月22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激荡着走向未来的智慧和力量。
  “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勉励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的百年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政治营养和精神瑰宝。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党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学史明理,强化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学好党史,就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学史增信,坚定理想信念。回顾和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不但让我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而且让我们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充满必胜信念。学习党史,要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学史崇德,赓续精神血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总能增添正能量。学好党史,就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认真学习党的奋斗历程中涌现的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学习他们构筑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学史力行,做到知行合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长征路上,我们还有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学好党史,就要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在实践中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切实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我们党创造了非凡的历史。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惟有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洗涤心灵之尘、激发奋进之力,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我们才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答卷,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3.严把出口,提升人才培养含金量
2月23日
高质量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前不久,教育部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启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试点工作,引发社会各方关注与热议。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题中应有之义。该《办法》是继《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之后,对于开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提出的具体实施规范。与此前印发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一起,构成了涵盖本硕博的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的学位论文抽检体系,旨在全链条严把学位授予关、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基础地位,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依赖高水平的本科生培养,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际,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高质量人才,提升本科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也要看到,部分高校依然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落实尚不充分。一些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潜能挖掘不够等问题,学习态度不够积极、论文质量不高、答辩和考核过程不够严谨等问题也仍存在。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管理,严格过程考核,改革考试形式,才能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学本领、长才干上。这也有助于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助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抽检毕业论文既是监督检验,也是成长锻炼。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能够集中反映学生本科四年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学生只有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认真学好每一门课、做好每一项实践,才能打牢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基础。进一步说,无论是在本科毕业后走向社会、投身工作岗位,还是继续深造、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端正学术态度、强化学术诚信、规范科研训练、培养科研素养、打好扎实的学术和文字基础,都至关重要。
  对于高校来说,抽检毕业论文,也是倒逼广大高校加强学生学业管理、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育管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重要契机。以抽检监督促教、促学、促改、促管,对于高校教师潜心教学、强化指导责任,对于高校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创造诚信健康的高质量校园文化,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当然,毕业论文只是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方面。确保人才培养含金量,不仅需要严把出口关,还要建立一个从入口到出口的全链条质量提升和监督机制,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鼓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引导学校办学更加聚焦人才培养,这是落实《办法》的目标导向,也是当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课题。
4.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2月23日
新春佳节期间,贵州毕节昔日的“悬崖村”化屋村以百里画廊般的风景,迎来四方游客;河北阜平大台乡炭灰铺村城市安村的乡亲们,下山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新房中过大年;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的游客,在写着“精准扶贫”红色大字的景点打卡留影……神州大地上,曾经的穷乡僻壤拔掉穷根,充满欢歌笑语,在浓浓的年味中期待牛年开启新篇章。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对近1亿人口的脱贫作出了战略性考量、全局性安排,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从黄土高坡到茫茫林海,从雪域高原到草原牧区,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这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倾注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考察调研最多的是贫困地区,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村入户、访贫问苦,把党中央的关怀送到老少边穷地区乡亲们的心里,把群众的心愿转化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习近平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引用的这句话,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真实写照。
  无论面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坚中之坚”,还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加试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强意志,经过8年持续奋斗,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即将实现。这前所未有的脱贫奇迹,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这样的优势,体现在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上。加强领导是根本、精准是要义、资金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从严从实是要领、群众动力是基础,这些经验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方法论指导;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成为精准施策、全方位出击的重要战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纲领,中央和国家机关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各地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系列配套措施,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纲举而目张,全国各地展开了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产业扶贫、交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很多“老大难”问题有了针对性解决方案。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气吞山河的脱贫攻坚战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没有什么力量比上下同欲更为磅礴。第一书记黄文秀用生命践行扶贫使命,重度瘫痪的李娟“以嘴为指”实现电商脱贫,广大扶贫干部倾情投入的奉献,乡亲们愚公移山的干劲,在神州大地呈现一派“大潮奔涌逐浪高”的壮阔景象。一面是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一面是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宁愿苦干不愿苦熬,万众一心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凝聚起最磅礴的力量。正是亿万干部群众的奋斗,把智慧和希望洒在一个个贫困村,激励贫困群众拼搏圆梦,也带动了更多力量参与扶贫,谱写了波澜壮阔、充满奇迹的人类减贫史诗。
  农历牛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面向未来,只要我们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就一定能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5.落实“爱国者治港”,香港才能再出发
2月24日
香港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唯有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香港才能再起飞、续写新传奇。然而一些反中乱港分子却一再发出奇谈怪论,刻意歪曲“爱国者治港”的本意,企图继续混淆视听,这样的人显然不是爱国爱港者。
香港的反中乱港分子一向对抗中央、煽动对特区政府不满情绪,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面对“爱国者治港”这样一个天经地义的常识,他们也要跳出来说三道四,真可谓不思悔改、病入膏肓。看看他们一贯的行径,极尽丑陋的政治表演,把对自己祖国的反叛作为政治资本来炫耀;在立法会大搞拉布骑劫,为一己私利不顾香港市民的生计,哪里有一丝一毫爱国爱港之心。现在又夸大香港的自治权,目的就是要对抗中央管治权,曲解“一国两制”。在他们眼中,宁可“外国人治港、乱港者当权”,也不要爱国者治港,他们安的什么心,路人皆知。
中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毫不动摇,坚持“爱国者治港”原则毫不动摇,这不是一些反中乱港分子聒噪就可以阻挡的。一段时间以来,反中乱港分子、“港独”等势力兴风作浪,让“一国两制”事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让“东方之珠”蒙上阴影。重申并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正是捍卫“一国两制”,救香港的未来。中央充分信任港人能够治理好香港,但前提是香港的管治权必须掌握在爱国者手中。那些对国家毫无感情、与境外反华势力沆瀣一气的人,如何才能确保“一国两制”走得稳、走得更远?“老调”不怕“重弹”,就怕唱歪。落实“爱国者治港”的原则,出发点是为了香港好,目的是为了保障香港的长治久安。
“爱国者治港”,这是底线要求,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伦理。对现代政治稍有了解就会知道,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公共精神和道德准则,爱国和民主是统一的。没有爱国作为基础,民主就会是一盘散沙。放眼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竞选公职的人都要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爱国之心,都是比谁更爱国,没有哪个地方允许不爱国、甚至一心危害国家的人掌握公权力。这些道理和事实相信反中乱港分子不会不知道,而他们却揣着明白装糊涂,一心要当叫不醒的“装睡人”。
修例风波以来,“港独”“黑暴”“揽炒”冲击香港社会。港区国安法的出台开启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香港迎来久违的安宁。谁一心想把香港推向绝境,谁才能带领香港走出困境,世人早就看得一清二楚。现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香港经济亟待复苏。前不久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的失业率升至7%,创近17年新高。当务之急,就是要走出政治纷争的泥潭,把各方面力量汇聚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个第一要务上。而少数反中乱港分子只会给香港带来破坏、动荡、恐怖等灾难,只有爱国者才能真正为港人谋福祉,为香港带来繁荣稳定,促进香港与祖国共同发展。
香港是中国的香港,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会变。真正为香港谋福祉的人,历史会记住他们的勇毅、担当和付出;那些一心反中乱港的人,历史也会记住他们的丑陋嘴脸、斑斑劣迹。香港再出发,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正是起点。
6.奋进新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2月24日
一捧南湖土,于烈火中烧制成砖,砌入复建中的嘉兴老火车站。前不久,笔者循着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们的足迹,来到这里聆听历史的回声。在沪杭铁路嘉兴站建设现场,百年前“一大”代表辗转赴会的历史原貌正在重现。这座用21万块“建党百年”纪念砖砌筑的红色地标,将在建党百年之际竣工落成。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1921年7月30日晚,上海法租界的中共“一大”会场突遭巡捕袭扰,一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共产党人沉着应对,决定乘火车到百公里外的嘉兴,以游南湖作掩护,在船上续会。小小的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南湖会议结束后,“一大”代表王瑞俊激动地写下“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这位时年23岁的青年自此改名王尽美,投身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一大”之后,无数仁人志士、先进青年汇聚在红色信仰旗帜下,掀开了中国历史的崭新一页。
“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这样写道。正是在这条红船上,“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第一个决议,选举出党的第一个领导机构。嘉兴南湖见证了“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百年党史熠熠生辉的红色起点。从南湖启航到万里长征,从东渡黄河抗日到百万雄师过大江,从建设新中国到推进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冲破狂风暴雨、越过急流险滩,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南湖革命纪念馆的一位讲解员说,“红船的红,不是她的颜色,而是象征着红色精神血脉,这是我们党的精神力量”。红船寄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的是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引领干部群众奋进新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经常重温红船的历史沧桑,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就能不断激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和力量。如今,无论寒暑阴晴,每天来南湖参观红船的人络绎不绝,只为重温那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信仰之光。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红船是走在时代前列的象征。在新征程上,无论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还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抑或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都需要我们始终沿着红船的航向,大胆探索、创新创业,不畏艰险、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一心为民。高扬理想的风帆、荡起奋发的双桨、承载人民的意愿,信仰更加坚定、精神更聚人心,我们必将创造出新的历史伟业。
7.脱贫奇迹彰显制度优势
2月24日
中国的减贫奇迹,引发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国际观察家都在解读中国的“脱贫密码”。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给出了答案:“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各地自然禀赋、经济基础、发展阶段不同,贫困的源头和特征各异,要解决超大规模国家的贫困问题,难度可想而知,甚至曾被一些人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这些年来,人们看到各种要素向农村贫困地区汇集,一批批党员干部扎根贫困地区,一个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的扶贫工作系统有序运转,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堡垒逐一被攻破……是什么力量推动我们知难攻难、知重负重?是什么力量在确保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个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政治优势,来自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脱贫攻坚作为优先政策目标,并且集中全党全国力量持之以恒投入其中,在接续奋斗中,创造脱贫攻坚的历史伟业。从脱贫攻坚战打响,到攻克贫困堡垒,人们总是喜欢用战役来形容脱贫攻坚,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强大合力。五级书记抓扶贫,党员干部冲在最前、守到最后,一面面党旗在脱贫一线高高飘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生动诠释。
  政治优势,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在曾经深度贫困的四川凉山,一支支工作队扎进贫困山村;在贵州大石山区,当地土特产飞向全国;在曾经贫瘠的宁夏西海固,一个个东西扶贫协作项目带来新活力……从东北林海到西南边陲,从沿海发达地区到深度贫困地区,优质项目在贫困地区落地,帮扶平台与贫困群众对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都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行动中,真正做到了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画出了脱贫攻坚的最大同心圆。
  政治优势,来自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从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到建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逐步形成。正是这些具体的制度安排,形成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确保脱贫攻坚始终在制度的轨道上砥砺前行。
  2020年以来,即便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仍然能够克服各种风险挑战,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充分证明政治优势的重要作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发挥好,我们一定能在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之后,继续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荡征程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8.以环保督察推动高质量发展
2月25日
前不久,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陆续向各进驻地方、企业及部门反馈督察情况,引发广泛关注。此前,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完成对北京、天津、浙江3省(市)和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2家央企的督察进驻工作,并对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2个部门开展督察试点。
“对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识不够到位,研究部署和推进落实不够有力,部分重点工作进展严重滞后”“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在推进能源发展中没有将生态环境保护摆上应有高度”“森林保护管理仅考核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对森林质量、生态功能等没有提出约束性指标”……督察报告在充分肯定督察对象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一如既往地直面矛盾、动真碰硬,咬定问题不放松,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推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开展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不仅是发现问题的“显微镜”,还是医治痼疾的“手术刀”。督察推动边督边改、立行立改,有效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共推动全国各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约15万个。第二轮第二批督察期间,累计向被督察对象交办举报问题1.06万件。截至今年1月25日,已办结8766件,立案侦查131件,问责283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得到人民群众普遍称赞,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切实解决了环境治理中的实际问题,破解了许多群众身边的烦心事。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身的制度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并根据现实需要而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与第一轮环保督察相比,第二轮环保督察具有许多新特点。比如,把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作为督察对象;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作为督察的重要内容。在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国务院有关部门首次被列入督察范围,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成为督察试点,开展了部门探讨式督察,这是一项重大创新。督察与自查相结合有利于形成同题共答的部门合力,推动部门完善政策规划体系。
  “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均圆满超额完成,人民群众生活中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明显增多,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也应清醒看到,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保护与发展的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进入新发展阶段,作为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制度建好用好,我们就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9.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2月25日
信念如磐,一脉相承。回望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征程,正是无数共产党人,以坚强的信念、坚定的信仰、豪迈的气概,撑起了百年大党的铮铮脊梁,铺下了民族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环顾世界,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考验中淬炼成钢,在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困苦中传承信仰,在一次又一次的毅然奋起中续写奇迹。百年的奋斗与辉煌、光荣与梦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杨靖宇面对敌人劝降凛然回答:“不必多说,开枪吧”,因为“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焦裕禄忍着剧痛坚持工作,源于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李保国35年扎根太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只因坚信“是共产党员,我就要为党负责”……百年党史里,有信仰和意志,有目标和方向,有勇气和力量,有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有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让人受益匪浅。越是深入学习,就越能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越是触摸历史,就越能知道绝处逢生因为什么、革命胜利依靠什么、继续前进需要什么。从长征精神激励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到西柏坡精神鼓舞党员干部谦虚谨慎、继续“赶考”,再到雷锋精神感召后人“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我们对英雄的每一次凝望,都是一次初心的叩问;我们对历史的每一次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就是力量所在。今天,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置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面对国内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艰险,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雄健的精神”的支撑。当此之际,我们尤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怀中一寸心,千载永不易。赓续精神血脉,要靠每一位共产党员来实现。让我们以党史铸魂补钙、涵养精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弘扬精神中攻坚克难,在传承血脉中开拓前行。
10.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月26日
一段时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好消息频传。教育部和广东、浙江两省探索建立“部长+省长”机制,温州、台州每年各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江苏扶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政策红利的不断集聚和释放,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然要求。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对于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显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每年培养毕业生约1000万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在全国超2亿的技能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多万人。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亟须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对外部因素的依赖性更大。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形成合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地各部门应从根本上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宏观统筹,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从各地的政策举措来看,重视职教、发展职教的氛围正在形成,职业教育得到了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多种教育形态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非常紧密。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就要对接产业、优化布局,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湖南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取消与市场对接不紧密的专业,构建起少而精的航空特色专业群;上海加紧布局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养老、护理等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相关的职教专业,力图打造精品化职业教育。目前,全国职业院校共开设1200多个专业和1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通过深化产教融合,职业院校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格局清晰可见。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乃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衔接渠道,做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搭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201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22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事实证明,只有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衔接渠道越来越融通,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学和成才通道越来越宽广,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才能大大增强。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发挥职业教育的人才蓄水池功能,把人口红利更好地转变为人才红利,为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生力军,职业教育必将大有可为、必将大有作为。
11.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月26日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绩,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明确要求,极大振奋了中华儿女追梦圆梦的决心和信心,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接续奋斗的士气和干劲。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中华民族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有着深深渴望,尤其是近代以后,贫困的梦魇更为严重地困扰着中国人民。摆脱贫困,成了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改革开放,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8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50多次考察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人民领袖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始终想着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亿万人民和衷共济、团结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脱贫地区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增添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广大扶贫干部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了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也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们走过了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乘势而上、再接再厉,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我们一定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12.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2月28日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脱贫攻坚光辉历程,深情回顾脱贫攻坚英模感人事迹,强调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面对贫困这个人类社会的顽疾,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不仅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而且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广大脱贫群众激发了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社会各界关爱贫困群众、关心减贫事业、投身脱贫行动,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生动彰显了脱贫攻坚精神。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人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脱贫攻坚精神。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他们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全国上下以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完成了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精神的精辟概括,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脱贫攻坚伟大斗争的精神实质,深刻揭示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力量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脱贫攻坚精神筑起一座新的精神丰碑,必将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重要精神动力。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必须深刻认识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不来、也送不来,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我们才能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书写中国发展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展望未来,我们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而奋斗。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办成更多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事难事,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