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课件(共46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庄子》二则课件(共46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第二十一课
《庄子》二则
第六单元
2020-2021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调整心态,进入情景
学习活动(一)
第一课时
北冥有鱼
点击观看视频《鲲鹏诞生记》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通俗易懂。鲁迅先生称赞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有的浪漫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学海导航,明确目标
学习活动(二)
作家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今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其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学习活动(三)
北冥

抟扶摇
míng
kūn
tuán
读读写写
认读课文,积累词语
学习活动(四)
记记背背
(一)通假字
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二)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愤怒;形容气势很盛。
2.去以六月息者也
古义:气息,这里指风。今义:消息;休息;利息。
(三)一词多义
1.志:齐谐者,志怪者也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其: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恕乎
奈何忧其坏
3.而:化而为鸟
俄而雪骤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时习之
(表顺承关系)
(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表示时间短促,不久,一会儿)
(却,表转折)
(然后,表顺承)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南冥者,天池也。
“……者,……也”表判断。
(五)成语积累
1.扶摇直上:
指乘着风势快速上升。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
2.鹏程万里:
形容前程远大。
(六)名句积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听读课文
解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活动(五)
整体感知
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并将不懂之处画出来。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注释: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译文: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海运:海水运动。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抟:盘旋飞翔。
去:离开。
注释:
志:记载。
扶摇:旋风。
息:气息,这里指风。
这只鸟,在海动风起时就迁往南海。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齐谐》中说:“当鹏鸟迁往南海时,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译文:
原文: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释: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是:这样。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译文:
1.作者为什么要将鲲鹏所居之地定为“北冥”?
【合作交流】“北冥”是特别之词,为庄子创造,含义新颖,其中透露出旷远神秘的意味,暗示着北冥是非世人所能见,亦非人智所能测的,这种意味与鲲鹏神秘的形象融为一体。
学习活动(六)
品读课文,赏析语句
2.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
“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合作交流】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3.作者把鲲鹏的居住地定为“南冥”,目的何在?
【合作交流】把鲲鹏的目的地“南冥”与出发地“北冥”对举,表明鲲鹏从渺远幽深的极北之地迁徙至极南之地,可见其志向极远。
4.作者假借齐谐之言,有什么目的?
【合作交流】作者假借齐谐之言,让人们相信鲲鹏的真实性。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大鹏形象?
【合作交流】从《庄子?逍遥游》全篇来看,庄子是借大鹏的形象来阐释道家“有待”“无待”(有所依凭和无所依凭)这一哲学命题的。一般认为按照庄子的说法,大至“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小至“抢榆枋而止”的蜩和学鸠,都是有所依凭的,都没能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也有人认为,大鹏就是绝对自由的象征。当然,从课文节选的这一段中,我们看不到这一点。事实上,两千多年来,相比于庄子寄托于大鹏身上的深刻寓意,人们似乎更着迷于大鹏这个形象本身。单从课文的节选部分来看,大鹏这一形象至少具有以下特点: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当然,也可以从中解读出其他特点,但都要以庄子为我们塑造的这个形象本身为依据。
研读课文,突破难点
学习活动(七)
中心意思
《北冥有鱼》一文中庄子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的,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通读课文,归纳中心
学习活动(八)
1.在想象中夸张。
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2.
在想象中进行对比。
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3.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
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通读课文,总结写法
学习活动(九)
调整心态,进入情景
学习活动(一)
第二课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对庄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文章里,他与惠子两个人又怎么了?现在,让我们来齐读课文,在朗朗读书声中,找出答案。
写作背景
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其高洁的生活情趣,使他很难找到知己。惠子就是庄子的一个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情。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通常情况下,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的挚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论辩,便是他们散步时引发的。
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学习活动(二)
读读写写
濠梁
鯈鱼
循其本
háo
tiáo
xún
认读课文,积累词语
学习活动(三)
记记背背
(一)古今异义
循其本
古义:追溯。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二)一词多义
1.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2.之:庄子往见之
是鱼之乐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固然)
(本来)
(代词,可译作“他”,指惠子)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石以为
[完全,肯定(是这样)]
(整个的)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四)成语积累
濠梁观鱼: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五)名句积累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听读课文
解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活动(四)
整体感知
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并将不懂之处画出来。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鯈鱼:一种白色小鱼。
是:这。
注释: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译文:
原文: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注释: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
译文:
原文: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循其本:追溯语题本原。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提顿,以引起下文。
注释: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译文: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合作交流】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学习活动(五)
品读课文,赏析语句
2.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
【合作交流】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3.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合作交流】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4.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合作交流】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
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合作交流】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乐”是理所当然的事。
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鱼是快乐的?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合作交流】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怎样知道”或“(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此外,从故事讲述者的角度出发,庄子也是赢家,因为庄子
研读课文,突破难点
学习活动(六)
“结辩”之后惠子没有再说话,自然是认输的表现。不过也应该看到,这个故事是庄子的后学记述的,庄子占上风也是理所当然——《庄子》中所载庄子与惠子辩论,几乎都是以庄子获胜而告终。
(2)跳出故事本身,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也有赢的机会,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中心意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与惠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论辩,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通读课文,归纳中心
学习活动(七)
1.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通读课文,总结写法
学习活动(八)
实践活动:写劝说词
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我们看到了庄子的力辩、惠子的巧辩,他们都是能言善辩的高手。下面,我们也来训练一下语言的表达能力吧!
八年级(3)班的王昌同学最近遇到了麻烦事:他经商的父亲赔钱了,欠了一身债,不想让成绩中等的王昌上学了。王昌同学的学业就要被毁掉了,请你为他尽一份力吧!
(1)如果班上派你去和他的父亲见面,你打算怎样去说服他的父亲让王昌继续上学呢?
(2)他的父亲被说服后,你若是王昌的班主任,你会怎样劝他努力学习,力求上进呢?
读写活动,拓展迁移
学习活动(九)
【参考答案】(1)示例:叔叔,我知道您家现在特别困难,理解您的苦衷。但是,叔叔,您想过吗?如果现在您放弃了王昌的学业,那他还会和您一样过这种日子,他也将无力培养下一代成才。叔叔,您说呢?(2)示例:叔叔,我知道您家现在特别困难,理解您的苦衷。但是,叔叔,您想过吗?如果现在您放弃了王昌的学业,那他还会和您一样过这种日子,他也将无力培养下一代成才。叔叔,您说呢?
【技法点睛】(1)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劝说对象,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不能偏离必须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这一劝说主题。(2)劝说对象改为学生,劝说者改为班主任,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到。示例:王昌,你爸爸在这么难的情况下都没有苦了你,让你继续上学,我真佩服他,也为你感到髙兴。我也相信,你会成为你父亲的骄傲的,你自己有信心吗?
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