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1届高三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2021届高三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
安徽省安庆市2021届高三2月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唱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修论事切直,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语、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谱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B.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C.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D.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文指先秦两汉以来用文言写的散体文,相对于六朝骈文与后来科举文而言。
B.学士是官职名,学士有馆、阁、殿、院等类别,龙图阁直学士是荣誉性虚衔。
C.陛辞指朝官离朝时上殿辞别皇帝,也指面见皇帝辞官,文中指欧阳修面君辞官。
D.左迁是指降低官职,古代人以右为上,所以与“左迁”相对的“右迁”是升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结交文士,文名鼎盛。他和尹洙一起探讨古文写作,二人互为师友;他和梅尧臣交往,
作诗往来唱和,于是文章号称天下第一。
B.欧阳修曾被器重,敢于直言。宋仁宗增设谏官时候,他首被选中;他经常被仁宗皇帝召见问
政,曾因敢言受到皇帝面赐五品服的奖赏。
C.欧阳修不避党议,光明磊落。曾被看作尹洙、余靖等同党,他不但不避嫌反而写作《朋党》;杜衍等因党议被罢时,他义愤填膺上疏。
D.欧阳修常被构陷,仕途波折。他曾因援救高若讷而被贬为夷陵令,曾因外甥女张氏案被外放
地方做官,曾因群小污陷而出知同州做官。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四岁而孤,母郑氏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2)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10.(3分)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B)D(A项,错在“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B项,错在“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C项,错在“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
11.(3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B)C(错在“文中指欧阳修面君辞官”,应该指欧阳修上殿辞别皇帝。)
12.(3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C)D(错在“援救高若讷而被贬为夷陵令”,应该是写信责骂高若讷,高若讷把信送给皇帝看而乏官夷陵。)
13.(10分)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B)答案示例:(1)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郑氏亲自教他读书学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杆在地上画着学习写字。(5分,“孤”“诲”“书”各1分,大意2分)(2)小人们皆害怕欧阳修被重新起用,于是就伪造他写奏章,在奏章中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5分,“复用”“诈为”“澄汰”各1分,大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郑氏亲自教他读书学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杆在地上画着学习写字。?欧阳修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他开始结交尹洙,一起写作古文,议论当代时事,二人互为师友。?欧阳修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凭借文章名扬天下。后来他回到朝任职,担任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奏章解救他,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为此欧阳修写信给高若讷,对他进行谴责,说他不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上交皇帝,因为这事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调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过了很久,欧阳修重新担任馆阁校勘,不久又升任集贤校理。庆历三年(1043)?,他掌管谏院。当宋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朝廷增加了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第一个在入选的行列。他每次进见,宋仁宗都拿治国理政的事向他请教询问,咨询他哪些措施应该施行。因为国家政事多有改革,所以一些小人就失意不满,感觉措施不恰当。欧阳修担心(从事改革的一些)好人难以取得胜利,于是就多次分别就有关问题向仁宗上书进言。当初,范仲淹被贬去饶州时,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事而被斥退,他们被世人看作“党人”。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宋仁宗。?欧阳修议论政事直截了当,唯独宋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恰逢保州发生了兵变,朝廷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宋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在谏官任上就可以直接议论政事,现在超过职权范围而议论政事,就是犯罪。”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把在朝中为官与在地方为官看作有区别。”正当这个时候,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义愤填膺地上疏。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于是就利用他外甥女张氏犯罪案件给他罗织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欧阳修到任二年又调任扬州、颍州知州。后来他恢复了龙图阁直学士官职,兼南京留守司事。小人们皆害怕欧阳修被重新起用,于是就伪造他写的奏章,在奏章中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那些宦官非常怨恨欧阳修,于是就联合起来陷害他,使得他离京担任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这一道命令。朝廷升迁欧阳修为翰林学士,让他修撰《唐书》。熙宁四年,欧阳修凭着太子少师职务退休。熙宁五年,欧阳修去世,朝廷赠官太子太师,谥号叫文忠。
安徽省皖智教育A10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泰亨,字和甫,其先衢州龙游人,后徙余杭。泰亨性警敏,用举者试平江州掾,岁满,署归安县典史。白云宗沈明仁,冒名爵,官吏畏之。沈有怨家二人,其邻女为何人所杀,沈使以他辞引二人,傅致其罪。泰亨欲直其冤,更白:“此沈公意,孰敢不从!”泰亨语之曰:“吾能死,不敢以滥杀媚人。”卒出之。明仁弟子为民所殴,适有盗杀人,僧为飞书,诬民及平日怨家七人,官为捕治之,狱卒凌虐,皆诬服。泰亨命去其械扭,始垂泣自言,县令以有左验难之。泰亨亲至其地,悉得七人以己物实其赃状,取其家藏布数匹,析缕以比,无不合者,釜灶及他物又合。僧乃伏罪。已而获真盗于武康,人皆叹服。江浙行省丞相言沈明仁遣其徒潜赴京师行贿求援,请治其罪。帝从之。擢平阳州提控案牍,以忧去官。服除,授海道都遭运万户府提控案牍。时新法经理田赋泰亨论田不实役不均之整上之执政大喜使乘传白于行省泰亨佐常州经理又佐池州所行一如其言他州管取法焉未几,以九品官仍为本府提控案牍,兼照磨承发架阁。泰亨考漕法利弊,下至占候探测,著《海运纪原》七卷。又条漕运之弊,当更易者十事,行省采用其七。久之,迁建安路总管府知事,擢池州路青阳县尹。有司岁征荒田租,为田一千四百顷,人苦之。泰亨募民垦辟,因地势以为蓄泄,田熟租完,民无扰。累岁饥,有告发廩粟者,吏准强盗律,泰亨曰:“以救民而抵重禁,当用法外意可也。”笞而遣之。后谢病归。大德二年,卒,年六十五。
(《新元史·徐泰亨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新法经理田赋/泰亨论田不实/役不均之弊/上之/执政大喜/使乘传白于行省/泰亨佐常州经理/又佐池州/所行一如其言/他州皆取法焉/
B. 时新法经理田赋/泰亨论田不实/役不均之弊/上之执政/大喜使乘传/白于行省/泰亨佐常州/经理又佐池州/所行一如其言/他州皆取法焉/
C. 时新法经理田赋/泰亨论田不实/役不均之弊/上之执政/大喜使乘传/白于行省/泰亨佐常州经理/又佐池州/所行一如其言/他州皆取法焉/
D. 时新法经理田赋/泰亨论田不实/役不均之弊/上之/执政大喜/使乘传白于行省/泰亨佐常州/经理又佐池州/所行一如其言/他州皆取法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省,行中书省的简称,元代分设于全国各地,置丞相等官以总揽政务。
B. 服除,古丧礼规定父母去世服丧三年,期满脱除丧服,与“服阕”相反。
C. 漕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河道和海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师或接济军需
D. 谢病,以生病作为借口,用来拒见宾客,或者拒绝做官。文中当指后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泰亨执法刚正,不惧豪强势力。沈明仁找借口罗织罪名,让自己的两个仇家入了狱,徐泰亨不愿滥杀无辜讨好豪强,最终释放了这两个人。
B. 徐泰亨善于断案,洗雪百姓冤情。百姓入狱被屈打成招,县令也认可此案,徐泰亨亲自来到当地,找到藏在七人家中的赃物,并抓获真正的强盗。
C. 徐泰亨关注漕运,提出改进建议。他考察漕运方法的利弊,著有《海运纪原》,又向朝廷陈述漕运应当变革的十件事,行省采用了其中的七条。
D. 徐泰亨心系百姓,宽容救民之举。因连年发生饥荒,有人开仓放粮,县吏主张予以严惩,徐泰亨却认为不宜重治,仅对其施以笞刑便释放了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泰亨性警敏,用举者试平江州掾,岁满,署归安县典史。
(2)泰亨募民垦辟,因地势以为蓄泄,田熟租完,民无扰。
【答案】10. A 11. B 12. B
13. (1)徐泰亨天性机警敏捷,因为他人举荐试任平江州掾,任职期满后,代理归安县典史。
(2)徐泰亨招募百姓开垦,根据地势处理蓄水和泄洪,庄稼成熟,赋税完成,百姓未受惊扰。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2021届盟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汉二年,汉之败楚彭城,布又称病不佐楚。项王由此怨布,数使使者诮让召布,布愈恐,不敢往。项王方北忧齐、赵,西患汉,所与者独九江王,又多布材,欲亲用之,以故未击。汉五年,布使人入九江,得数县。六年,布与刘贾入九江,诱大司马周殷,周殷反楚,遂举九江兵与汉击楚,破之垓下。布之初反,谓其将曰:“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故遂反。果如薛公筹之,东击荆,荆王刘贾走死富陵。尽劫其兵,渡淮击楚。楚发兵与战徐、僮间,为三军,欲以相救为奇。或说楚将曰:“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诸侯战其地为散地。今别为三,彼败吾一军,馀皆走,安能相救!”不听。布果破其一军,其二军散走。遂西,与上兵遇蕲西,会甀。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与布相望见,遥谓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为帝耳。”上怒骂之,遂大战。布军败走,渡淮,数止战,不利,与百馀人走江南。布故与番君婚,以故长沙哀王使人给布,伪与亡,诱走越,故信而随之番阳。番阳人杀布兹乡民田舍,遂灭黥布。
(选自《史记·黥布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B.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C.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D.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大司马,是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
C.淮阴,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文中“淮阴”为淮河之北。
D.诸侯,源自分封制,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黥布幼时有人称他受刑之后才能称王,黥布成年被定罪,服过劳役,做过强盗,后来娶了县令的女儿为妻,(兵败后)被番阳人所杀。
B.汉六年,英布和刘贾进入九江,诱导大司马周殷,周殷反叛楚国后,就调动九江的军队与汉军一起共同攻打楚国,大败楚军于垓下。
C.楚国想采用互相救援的计策赢得黥布,有人劝解不能采用此法,但是楚将不听,最终被黯布打败其中一支军队,其余两支溃散而逃。
D.皇帝大骂黥布为何要造反,黥布对自己的野心毫无隐藏直接表明自己想当皇帝。于是两军大战。
黥布的军队被打败,逃到长江以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项王由此怨布,数使使者诮让召布,布愈恐,不敢往。
(2)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
10.B(该句添加正确的标点为:“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第一个部分“布”作主语,其前应断开。“亡”此处意为“逃到”为动词,前面省略了布与这伙人,主谓宾结构,因此前面断开。故选B.)
11.C(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淮阴为淮河之南。文中“淮阴”指淮阴候韩信。)
12.D(皇帝先问黥布为何要造反,后才大骂。)
13.(1)项王因此怨恨英布,屡次派使者前去责备英布,并召他前往,英布越发地恐慌,不敢前往。
“怨”“诮让”“愈”“往”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英布的军队非常精锐,皇上就在庸城扎寨,坚守不出,见英布列阵一如项籍的军队,皇上非常厌恶他。(“精”、“壁”、“置陈”、后一个“恶”各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黥布,是六县人,姓英。秦朝时是个平民百姓。小时候,有位客人给他看了相说:“当在受刑之后称王。”到了壮年,犯了法,被判处黥刑。黥布定罪后不久被押送到骊山服劳役,骊山刑徒有几十万人,黥布专和罪犯的头目、英雄豪杰来往,终于带着这伙人逃到长江之中做了群盗。陈胜起义时,黥布去见番县令吴芮,并跟他的部下一起反叛秦朝,聚集了几千人的队伍。汉二年,汉王在彭城打败楚军,英布又托辞病重不去辅佐楚国。项王因此怨恨英布,屡次派使者前去责备英布,并召他前往,英布越发地恐慌,不敢前往。项王正为北方的齐国、赵国担心,西边又忧患汉王起兵,知交的只有九江王,又推重英布的才能,打算亲近他、任用他,所以没有攻打他。汉五年(公元前202年),英布又派人进入九江,夺得了好几个县。汉六年,英布和刘贾进入九江,诱导大司马周殷,周殷反叛楚国后,就调动九江的军队与汉军一起,共同攻打楚国,大败楚军于垓下。
英布造反之初,对他的将领们说:“皇上老了,厌恶打仗了,一定不能够亲自带兵前来,派遣将领,将领们只害怕韩信、彭越,如今他们都死了,其余的将领没什么可怕的。”所以造反了。果真如薛公预料的,向东攻打荆国,荆王刘贾出逃,死在富陵。英布劫持了他所有的部队,渡过淮河攻打楚国。楚国调动军队在徐、僮之间和英布作战,楚国分兵三路,想采用相互救援的奇策。有人劝告楚将说:“英布擅长用兵打仗,百姓们一向畏惧他。况且兵法上说:‘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和敌人作战,一旦士卒危急,就会逃散。’如今兵分三路,他们只要战败我们其中的一路军队,其余的就都跑了,怎么能互相救援呢!”楚将不听忠告。英布果然打败其中一路军队,其他两路军队都四散逃跑了。
英布的军队向西挺进,在蕲县以西的会甀和皇上的军队相遇。英布的军队非常精锐,皇上就在庸城安寨扎营,坚守不出,见英布列阵一如项籍的军队,皇上非常厌恶他。和英布遥相望见,远远地对英布说:“何苦要造反呢?”英布说:“我想当皇帝阿!”皇上大怒,骂他,随即两军大战。英布的军队战败逃走,渡过淮河,几次停下来交战,都不顺利,和一百多人逃到长江以南。英布原来和番县令通婚,因此,长沙哀王派人诱骗英布,谎称和英布一同逃亡,诱骗他逃到南越,所以英布相信他,就随他到了番阳,番阳人在兹乡百姓的民宅里杀死了英布,终于灭掉了黥布。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联考语文能力测试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戴震,宇东原,休宁人。读书好深湛之思,少时整师投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目。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
性特介。年二十八补诸生,家屡空,而学日进。与吴县惠栋、吴江沈彤为忘年友。以避仇入都, 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馀姚卢文弨、青浦王昶,皆折节与交。
乾隆二十七年,举乡试,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微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总裁荐震充暴修。四十年,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震亦思勤修其职,展夕披检,无间寒暑。经进图籍,论次精审。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精核。又於《永乐大典》内得《九章》《五曹算经》七种,皆王锡阐、梅文鼎所未见。震正据补脱以进,得旨刊行。四十二年,卒於官,年五十有五。
宸之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谓:“义理不可空凭胸臆,必求之於古经。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势必流入於异学曲说而不自知也。”
宸为学精诚解辨,每立一义,初若创获,乃参考之,果不可易。
震卒后,其小学,则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传之;测算之学,曲阜孔广森传之;典章制度之学,则兴化任大椿传之:皆其弟子也。后十馀年,高宗以震所校《水经注》问南书房诸臣曰:“戴震尚在否?”对曰:“已死。”上惋惜久之。
(摘编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八儒林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
B.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
C.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
D.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注疏:注文和疏解的合称。对文章或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称为“疏”,对“疏”做进一步注释的文字称为“注”。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或府、州、县学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原生、增生、附生等,统称诸生。
C.四库: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清代纂修《四库全书》,“子”部包括先秦诸子、两汉经学及部分佛道典籍、古代小说等。
D.小学:古代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又称中国传统语文学。因大多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被认为是经学的附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震覃学深思,博采众长。年少的时候,老师向他讲授《说文》,三年时间他就完全掌握要点;研究各种学说也实事求是,并不受到一家之言的限制。
B.戴震性情耿介,善与人交。躲避仇家来到都城后,不仅惠栋和沈彤成了他的忘年好友,著名学者纪昀、朱筠、钱大昕、王鸣盛等,也降低身份和他交往。
C.戴震勤于职守,业绩显著。他整理的图书典籍,编排审订都非常准确:所校正刊行的《九章》《五曹算经》等七种著作,连王锡阐、梅文鼎等也没有见过。
D.戴震学有章法,卓有建树。他主张研究学问要从声音、文字到训诂、义理,并阐发了其中的道理;他研究学术精确明晰,去世之后,其学术得到弟子传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婺源江水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
(2)每立一义,初若创获,乃参考之,果不可易。
10.C【解析】“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不宜分断,排除B、D两项;“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中“受知”“出入”不宜联络,排除A项。
11.A【解析】“对文章或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称为‘疏’,对‘疏’做进一步注释的文字称为‘注’”解说错误,正确解说为:“对文章或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称为‘注’,对‘注’做进一步注释的文字称为‘疏’。”
12.B【解析】“躲避仇家来到都城后,不仅惠栋和沈彤成了他的忘年好友”分析错误,原文表述为“与吴县惠栋、吴江沈彤为忘年友。以避仇入都”,时间错误。
13.(1)(戴震)跟随婺源的江永求学,戴震用他所学习的(知识)向江永请教,江永对此感到惊叹。(得 分点:从……游,质,为之。各1分。整体句意2分)
(2)每提出一个(新的)见解,起初(人们认为)好像是臆断,但经过研讨考订,(发现)确实是不可 以更动的。(得分点:义,参考,易。各1分。整体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读书喜欢深入思考,年少时塾师向他讲授《说文》,三年间他全部掌握了重要内容。十六七岁时,精研各种注疏文字,实事求是,不以一家之说为主。(戴震)跟随婺源的江永求学,戴震用他所学习的(知识)向江永请教,江永对此感到惊叹。
他性格十分正直,家里常常一贫如洗,但是学问却天天精进。北方的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余姚卢文弨、青浦王昶,都降低身份与他交往。
(乾隆)二十七年,戴震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乾隆)三十八年,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征召海内外博学之士担任编校的职务,四库全书总裁推荐戴震充任纂修。(乾隆)四十年,皇帝特别下令,让他与会试考中者一同参加殿试,赐予他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戴震凭文章学问得到礼遇,出入于朝廷负责编撰的机构。四库全书馆有了奇文和疑惑,总去向他咨询请教。戴震总想着恪尽职守,早早晚晚披阅检校,寒暑不断。经过他进呈(给皇帝御览)的图书典籍,都是编排校订十分准确的。他校对的《大戴礼记》《水经注》尤其精妙。又在《永乐大典》内得到《九章》《五曹算经》等七种典籍,都是王锡阐、梅文鼎所没有见过的。戴震校正错误补充阙文然后进献,得到旨意刊行。(乾隆)四十二年,死在任上,享年五十五岁。
戴震的学问,是从字音、字形推求字句的理解,根据字义、句义来推寻圣贤之道。他说:“圣贤之道不可凭空想象,一定要从古文经书中寻求。想从古文经书中寻求圣贤之道,但是古文经书丧失殆尽,今古相距遥远,一定要寻求古字古义的解释。古字古义的解释明确了,那么古文经书的含义就明确了;古文经书的含义明确了,那么圣贤之道就明确了,如果我们的思想与圣贤之道相吻合,就会借此而明了圣贤之道。圣贤之道并非别的东西,它就存在于过去的典章制度中。那些人分开了古字古义和圣贤之道,把它们当作是(独立的)两个方面,一定会误入歧途而自己却不知道啊。”
戴震研究学问精确明晰。每提出一个(新的)见解,起初(人们认为)好像是臆断,但经过研讨考订,(发现)确实是不可以更动的。戴震死后,他的文字学,由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传承;测算的学问,由曲阜孔广森传承;典章制度的学问,由兴化任大椿传承。他们都是戴震的弟子。他死后十来年,清高宗拿出戴震校正的《水经注》询问南书房的众位大臣:“戴震还在吗?”答道:“已经死了。”皇上叹息了好久。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城南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年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显德六年,使沧州定民租。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宋初,迁户部侍郎。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翦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乾德初,加兵部侍郎。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招集,浃旬间民尽复业。开宝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曰:“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佑,何以及斯。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太平兴国六年,因服丹砂遇毒,方奏事,觉疾作,遽出。至殿门外,饮水升余,堂吏掖归中书,已不能言,但指庑间储水器。左右取水至,不能饮,舆归私第卒,年七十。居正气魄瑰伟,饮酒至数斗不乱。性孝行纯,居家俭约。为相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
(选自《宋史·薛居正传》,有删改)
10.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B.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C.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D.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子宾客,古代官职名,从唐代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管侍从规谏等。
B. 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凡应试者亦谓之举进士。
C. 侍郎,古代官名,宋朝时在中央设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侍郎是各部的副部长。
D. 权,指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领、署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薛居正才华显著。清泰初年,薛居正参加进士考试落第,便写了一篇寓意洒脱的《遣愁文》来自我宽解,了解的人都认为他有公卿宰辅的器量。
B. 薛居正明辨是非。监军使怀疑朗州城中千余名僧人皆为盗贼同党,想要将他们全部逮捕杀掉,薛居正设法了解真相,保全了全部僧人的性命。
C. 薛居正治理有方。皇上将要亲征太原,需征调百姓运送粮草,当时河南府闹饥荒,百姓大量逃亡,薛居正主动请缨,十日内便让百姓全部返回务农。
D. 薛居正品性高洁。薛居正性情孝顺,行为纯正,虽位居宰相的高位,但处事宽厚仁慈,生活俭朴,士人君子因此都称赞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
(2)太平兴国六年,因服丹砂遇毒,方奏事,觉疾作,遽出。
10.C
11.D
12.C
13.(1)你们应当共同思考对万物有益的事情,如果政事有闪失,应当予以整治,来实现我的志向。(关键词“或”“阙”“振举”)
(2)太平兴国六年,薛居正因为服用丹砂中毒,正在上奏事情,感觉疾病发作,立即出来。(关键词“方”“作”“遽”)
安徽省阜阳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褚玠,字温理,河南阳翟人也。玠九岁而孤,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许之。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艳靡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天嘉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齐,还为桂阳王友。迁太子庶子、中书侍郎。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高宗患之,谓中书舍人蔡景历曰:“稽阴大邑,久无良宰,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景历进曰:“褚玠廉俭有干用,未审堪其选不?”高宗曰:“甚善,卿言与朕意同。”乃除戎昭将军、山阴令。县民张次的、王休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丁大户,类多隐没。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民八百余户。时舍人曹义达为高宗所宠,县民陈信家富于财,谄事义达,信父显文恃势横暴。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信后因义达谮玠,竟坐免官。玠在任岁余,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莱以自给。或嗤玠以非百里之才,珍答曰:“吾委输课最,不后列城,除残去暴,奸吏局蹐[注]。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时人以为信然。皇太子知玠无还装,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还都。太子爱玠文辞,令入直殿省。十年,除电威将军、仁威淮南王长史,顷之,以本官掌东宫管记。十二年,迁御史中丞,卒于官,时年五十二。玠刚毅有胆决,兼善骑射。尝从司空侯安都于徐州出猎,遇有猛兽,玠引弓射之,再发皆中口入腹,俄而兽毙。及卒,太子亲制志铭,以表惟旧。
(选自《陈书·褚玠传》,有删节)
[注]局蹐:形容谨慎恐惧的样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艳靡/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
B.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艳靡/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
C.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艳靡/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
D.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艳靡/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中国古代“鳏寡孤独”者之一,指幼年丧父者或父母双亡者。
B.高宗,国君的年号,在中国古代,有以年号指代君王的习惯。
C.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D.东宫,原本指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也可以用它来作为太子的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褚玠善于治理,受到朝廷推重。山阴县前后县令都因贪赃罪被罢免,高宗颇为忧虑,在从文士中挑选县令时,君王和蔡景历都想到了褚珍。
B.褚玠不惧奸邪,做事雷厉风行。山阴县民张次的、王休达与奸吏互相勾结,隐匿人口,褚玠到任后捉拿了张次的等人,并将具体情况上报。
C.褚玠受诬被免,得到太子赏识。因受诬告被免官,褚玠不能接受,于是留在山阴县境内种蔬菜,太子亲自批赐粟米给褚玠,让他返回京城。
D.褚玠刚毅勇猛,善于骑马射箭。褚玠曾跟随司空侯安都在徐州外出打猎,遇到猛兽,褚玠张弓射箭,一连两发都从野兽口中射入,直入腹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5分)
(2)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5分)
安徽省宣城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模拟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10.D 11.A 12.C
13.(10分)(1)诸事总要奏请汉王,获准了就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来了再报告。
(2)如今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管管文书案卷(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这是什么道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