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中作文时事素材:“两栖青年”队伍不断壮大——奋斗的青春更充实,努力的人生更精彩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届高中作文时事素材:“两栖青年”队伍不断壮大——奋斗的青春更充实,努力的人生更精彩

资源简介

“两栖青年”队伍不断壮大
——奋斗的青春更充实,努力的人生更精彩
新闻事件:九成受访青年计划成为“两栖青年”
三成已实现
是什么吸引年轻人“两栖”?58.3%受访青年感到是新兴职业变多了
——中国青年网
“两栖青年”折射年轻人的奋斗精神
——红辣椒网评
“两栖青年”见证时代的红利与需求
——红辣椒网评
“两栖青年”体现时代发展进步
——太阳鸟时评
“两栖青年”别因副业荒弃了主业
——中国青年报
“两栖青年”实为“奋斗青年”
——丝路论坛
“两栖青年”别舍本逐末
——广州日报
“两栖青年”:两种人生一种情怀
——东方网
九成愿做“两栖青年”折射职业观嬗变
——网络评论
新闻事件:九成受访青年计划成为“两栖青年”
三成已实现
“两栖青年”是指同时有主业和副业的年轻群体。如今,新兴职业的出现,给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近两年,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了“两栖青年”的队伍。“两栖”规模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年轻人中的普遍现象。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945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0.3%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就是“两栖青年”,61.4%的受访青年有想法、正在计划中,两者合计91.7%。青年的选择相对集中在微商代购、快车/顺风车司机、网络自媒体等三类职业。70.6%的受访青年建议“两栖青年”调整分配好时间和精力,不影响本职工作。
是什么吸引年轻人“两栖”?58.3%受访青年感到是新兴职业变多了
中国青年网
当下,我国“两栖青年”规模庞大。尝试新鲜事物,探索不同发展途径,延伸兴趣爱好……年轻人选择“两栖”的原因多种多样。从整体来看,是什么吸引年轻人“两栖”?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945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两栖青年”群体规模不断壮大,58.3%的受访青年认为是新兴行业和职业对年轻人吸引力变大。
在广东从事会计工作的王楠(化名),出境游时会兼职代购。她认为,兴趣爱好是她选择成为“两栖青年”的主要原因,“平时我就喜欢买买买,哪家出了新一季的热门单品,都会想去店里看一看。做代购正好满足了我的热爱。如果我自己不喜欢做,很难坚持下去”。
曹宇(化名)在上海某证券公司任职,他感到,青年选择成为“两栖青年”,能够在副业当中充分发挥兴趣爱好,是实现自己价值的一种手段,会非常享受自己的副业,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压力和任务。“但我认为,很大一部分人成为‘两栖青年’是迫于生活压力。副业让他们有机会获得更多收入,降低生活压力”。
“我认为是各种新兴职业变多了,有更多灵活副业可供年轻人选择,既不是很占时间,又不用占空间和资金,这些副业的出现推动着年轻人‘两栖’。而且,现在年轻人的就业观很自由,不认为一个职业就得干一辈子。”
北京某事业单位员工潘程维(化名)表示,他身边就有不少“两栖青年”。
为何有更多年轻人选择成为“两栖青年”?58.3%的受访青年表示是新兴行业和职业变多了,对年轻人吸引力变大,56.1%的受访青年直言是经济压力大。其他还有:兼职成本投入的降低(46.7%),本职工作存在发展瓶颈(46.5%),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39.7%)。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教授分析,“两栖青年”群体不断扩大,因素很多,是由市场、个人、用工单位、技术、法律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比如,当下年轻人追求多元化工作的体验,以及通过尝试不同的工作去寻求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企业、用工单位本身的需求也存在变化”。
受访青年中,男性占49.1%,女性占50.9%。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35.5%,二线城市的占46.0%,三四线城市的占16.4%,城镇或县城的占1.9%,农村的占0.2%。
“两栖青年”折射年轻人的奋斗精神
红辣椒网评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45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0.3%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就是“两栖青年”,61.4%的受访青年有想法、正在计划中,两者合计91.7%。青年的选择相对集中在微商代购、快车/顺风车司机、网络自媒体等三类职业。70.6%的受访青年建议“两栖青年”调整分配好时间和精力,不影响本职工作。(3月4日《中国青年报》)
在过去,谈到一个人的职业身份或者从事什么工作,那是比较明确的。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出现,职业身份的概念日渐模糊,现在你很难用一种工作来定位其职业身份,因为他(她)从事的工作可能是多方面的,不能用一个职业来涵盖。他们在“主业”之外,有“副业”,也许还经营了一家书店或奶茶店,也许在晚上下班后开顺风车,也许做着微商做着股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就是所谓的
“两栖青年”,甚至是“三栖青年”。
新兴职业的出现,给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加入了“两栖青年”的队伍,已经成为年轻人中的普遍现象。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毋庸讳言,之所以要两栖或多栖,就是希望多一点收入,多改善一下生活,这没有什么不好。此外,
“两栖青年”的工作生态,也反映了青年人处于职业探索阶段,旨在体验更丰富多样的职业生涯,给自己的未来赋能。
诚然,多重身份意味着,年轻人要在不同工作与生活之间做好平衡,时间更紧、身心压力更大。“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双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但就职业而言,并非绝对“一心不可二用”,只要有规划、有安排、有准备,在主业与副业之间做好平衡,是可以成为优秀的“两栖青年”的。
总地说来,职业身份的双重性,体现了年轻人的奋斗精神,也能够激发青年人的创造性,具有积极意义。种种迹象显示,新的蓝图必将加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未来有深度、广度的新业态将带动青年在个体职业选择上更加多元化,并在就业上发挥奇效。
“两栖青年”见证时代的红利与需求
红辣椒网评
日前,对1945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0.3%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就是“两栖青年”,61.4%的受访青年有想法、正在计划中,两者合计91.7%。青年的选择相对集中在微商代购、快车/顺风车司机、网络自媒体等三类职业。70.6%的受访青年建议“两栖青年”调整分配好时间和精力,不影响本职工作。(《中国青年报》3月4日)
左手主业、右手副业的“两栖青年”,像极了曾经的影视歌“三栖明星”——趁着年轻,为什么不全方位拓展自己的能力圈?
18-35周岁,正是探索自身可能的黄金期,他们有能力也有精力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路上不断尝试。相比于父辈,“两栖”在于他们是一种门槛更低的选择。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与互联网+产业的兴起,高效率的“需求匹配”成为可能。以网络代购、顺风车和网络自媒体等三类职业来看,年轻人通过借助互联网,可以迅速找到需要自己服务的人群,从而利用自身“过剩”的能力服务陌生用户。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低——既体现在资金投入很少,也体现在随时可以做、想停就能停。有主宰感、不必下太大决心和背负太大负担,正是当下年轻人普遍想要“两栖”的重要原因。
可见,当“两栖”的门槛足够低,问题就不在于想不想“两栖”,而是为什么不“两栖”——多一份收入有何不好?正是由于时代飞速进步,让这一代人有了迅速对接需求端的可能,可以围绕自身兴趣且不依赖于单位就实现价值创造。因此,“两栖青年”之所以成为时代特点,与其说是这代年轻人更奋进,不如说是时代红利让他们有了更多“做点什么”的条件与可能。
不过,能“两栖”并不意味着想“两栖”。之所以一二线城市的“两栖青年”最多,生活压力大、焦虑感强恐怕也是重要原因。“铁饭碗”已成过去时,社会发展又很快,很多年轻人不得不时刻为下一次选择做准备。一方面,主业和副业本就是相对的,倘若发展得好,现在的副业未尝不会变成未来的主业;另一方面,当下买房和结婚的压力,未来教育、医疗和养老的压力,都让这一代年轻人不敢“安居乐业”,抓紧一切机会实现财富自由才是他们的共同目标,哪怕希望渺茫,也要尽力靠近。于是,哪怕是在上了一天班之后,即使是顺风车这样的半体力劳动,很多年轻人依旧愿意“在路上”。
不安于现状也好,为自己找后路也罢,都是在为更好的生活拼搏,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学习能力。只是任何选择都是双刃剑。且不说总惦记着副业,难免会在主业上分心,甚至消极怠工,无形中堵死了晋升空间,更令人担心之处在于,如果沉溺于焦虑中急于寻找来钱快的副业,还可能透支身体,或者像狗熊掰棒子一样白白浪费事业黄金期而一事无成。
人生从来都是选择题。时代给了他们能者多劳的机遇,也需要在年轻人的“折腾”中形成竞争力。只要平衡好时间和精力、能力与兴趣的关系,“两栖青年”就能在主业与副业间找到最大公约数,从而成为全社会的宝贵财富。
“两栖青年”体现时代发展进步
太阳鸟时评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45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0.3%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就是“两栖青年”,61.4%的受访青年有想法、正在计划中。青年的选择相对集中在微商代购、快车/顺风车司机、网络自媒体等三类职业。70.6%的受访青年建议“两栖青年”调整分配好时间和精力,不影响本职工作。(3月4日《中国青年报》)
  “两栖青年”是指同时有主业和副业的年轻群体。专家表示,“两栖青年”中,有的处于职业探索阶段,是过渡性的,有的就是为了职业多元化,体验能够丰富多样。未来,如果人们的收入来源都是“多栖”,可能就没有“职业”这个概念。但拥有多个职业并不意味着人们的技能得不到提升、体验差、生活凌乱。这是一种新的工作生态、新的市场格局。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代青年敢于追求自我价值和兴趣爱好,向往多元化职业带来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对于他们来说,“两栖”生活是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因而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甚至资金去追求想要的状态。正如有受访青年表示:大学时,她趁闲暇时间做起了微商,赚零花钱;工作后也一直在坚持,还开了网上店铺,很多顾客加了她的微信,常来问有没有新品,不少成了朋友,她觉得这不仅是一份职业,还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两栖青年”不仅能实现个人价值,也能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相比父辈们的吃饱穿暖,当代青年有着更高的追求。这无关爱慕虚荣,而是随着时代进步,精神层面的需求正成为这一代人的刚需。互联网时代,各种新业态、新职业不断涌现,为“两栖青年”生长提供了土壤。对青年来说,掌握多项技能,在多个领域大显身手,可以实现自身价值;对社会而言,“两栖青年”则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当然,“两栖青年”不是想做就能做,要理性而为,不能盲目跟风。毕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撒胡椒面式”的选择,容易导致浅尝辄止。青年人要以审慎的态度选择“两栖青年”,尤其要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制订职业规划,并在主业与副业之间做好平衡,而不是随大流、盲目开始。同时,要明辨是非,做副业也须讲诚信、守法纪,不能为了赚钱而去做违法或打擦边球的事。这也是现代文明与法治社会对各行各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青年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对政府和社会各界来说,也要以时代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两栖青年”,宽容和扶持他们。当下,越来越多青年想成为“两栖青年”,折射出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宽容。宽容和扶持青年,既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两栖”生活,多给予他们机会和平台,又要注重从政策依据、职业规范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服务、创业指导和权益保障,使“两栖青年”成为新的职业生态,为社会提供奋发有为的正能量。
“两栖青年”别因副业荒弃了主业
中国青年报
如今,新兴职业的出现,给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近两年,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了“两栖青年”的队伍。“两栖”规模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年轻人中的普遍现象。一项针对1945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调查显示,有30.3%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就是“两栖青年”,61.4%的受访青年有想法、正在计划中,两者合计91.7%。
“两栖青年”是指同时有主业和副业的年轻群体,此前还有“斜杠青年”说法。如果说“斜杠青年”是指掌握多技能的人,那么“两栖青年”更多是指同时拥有多职业的人。“两栖青年”早就流行了,这些年来经过各种“青年导师”不遗余力地宣传,更是热得发烫,俨然有“不两栖就落伍”的架势。九成受访青年正计划成为“两栖青年”,就说明了这种趋势。
一个人在主业之余,愿意找一份副业来做,是向往并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表现。青年在奋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无论是不怕吃苦的精神还是永不满足的劲头,都值得尊重。然而,事物总是有两面性,任何一种流行现象也都有其特定背景,有时候并不适应所有人。正如“两栖青年”,看似在主业和副业之间能够发生叠加效应,但处理不好,也有可能产生减法效应。
最为人所熟知的“两栖青年”,应该就是明星了。不少明星横跨音乐、影视、话剧等多个舞台,实现了个人价值最大化。可是,一个人的天赋和精力都是有天花板的,能够做到五根手指一样长,而且都比别人长的,只能是极少数。拿明星来讲,由于其岗位有着特殊性,只要操作得当,流量是很有可能在不同领域之间迁移。但即便如此,能做到事业“全面开花”的只是一部分人,能做好的更是极少一部分。明星尚且如此,普通人想要“两栖”,面临的挑战更大。
“两栖青年”看起来是鱼与熊掌兼得,可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这里用多了那里必然用少了。调查显示,青年选择的“两栖”事业相对集中在微商代购、快车/顺风车司机、网络自媒体等三类职业。这些副业看似时间自由,其实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拿微商代购来说,如果在主业时间内,有信息要不要回、有订单要不要接、有投诉要不要理?仅仅是“白天想着夜的事”,就会极大地牵扯精力。很少有人可以做到不同状态的自由切换,只要工作上分了主业和副业,那就很难不受影响。
“两栖青年”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很多人都在向往一种理想状态,主业干得好,副业也不差,甚至副业有可能反超主业;哪怕副业发展一般,只要没有影响主业,就没有什么损失。在网上,类似“主业三千副业三万”的故事并不少,很是诱惑人。可就怕,副业干不好,反而有可能影响主业,最后得不偿失。
做好任何一门工作,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来保证的。尤其现在知识更新快,面对挑战多,想要轻挖一锹就出水,不是神话而是鬼话。现实中,很多人都是择其一事终其一生,一辈子从事一个行业,用心用情用劲,这才做出一点成绩。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连钉子都钉不好,更不要说成就一番事业了。70.6%的受访青年建议“两栖青年”调整分配好时间和精力,不影响本职工作。这个建议很好,但真正在现实中做到,困难并不少。即便明确分出了主业和副业时间,做到了下班再忙副业,可是做好主业难道仅仅是8小时之内吗?不断学习思考的时间又从哪里来?
“两栖青年”的出现,一定意义上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尤其是互联网发展给青年跨界提供了可能。但还是想提醒广大青年,有句老话叫“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两栖青年”千万别因副业荒弃了主业,最怕“副业没干好主业也荒了”。还是要考虑自身情况,规划好现实和未来,不要脑子一热,把主业扔在了一边。
“两栖青年”实为“奋斗青年”
丝路论坛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45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0.3%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就是“两栖青年”,61.4%的受访青年有想法、正在计划中,两者合计91.7%。
 “两栖青年”,是指同时有主业和副业的年轻群体。在笔者身边,的确有一些年轻人平时正常上班,下班之后从事第二职业。但没有想到,有六成多受访青年计划成为“两栖青年”。这说明“两栖”已经是很多青年人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两栖青年”群体将会不断发展壮大。
显而易见,“两栖青年”相比从事一份工作的人群要劳累。那么,为何还有这么多青年想成为“两栖青年”?对此,调查也给出了答案:新兴职业变多、经济压力大等因素,吸引年轻人成为“两栖”。
实际上,“两栖青年”是一群奋斗的青年。他们趁着自己年轻,身体好、精力旺,通过专职、兼职两种职业想为自己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新兴行业和职业变多,为他们实现奋斗梦想提供更多机遇和便利。经济压力大、本职工作存在发展瓶颈等,是倒逼他们奋斗的主要动力。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虽说人的一生都在为幸福而奋斗,但相对来说,如今18-35周岁是奋斗的黄金年龄,除了身体、精力有利于奋斗外,如今年轻人更懂新技术操作,更善于把握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所以,“两栖青年”是聪明的优秀的群体。
相比那些“啃老”的青年,“两栖青年”靠自己奋斗;相比那些下班后无所事事的青年,“两栖青年”是一个勤奋的群体。无论他们的副业是微商代购、快车/顺风车司机还是从事网络自媒体等工作,通过额外努力获取合法收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都是值得肯定的选择。
不过,“两栖青年”也要奋斗有“度”。比方说要把握好辛苦与休息的尺度。现在,很多年轻人的主业工作压力本来就很大,面临绩效考核、加班加点等多重压力,主业之外再从事副业的话,必须辛苦有“度”,确保合理休息和健康,如果通过透支健康换幸福,这是不划算的。
如果副业影响到主业,则面临违法违约风险。从《劳动合同法》来看,“两栖青年”对完成主业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另外,从事副业也要警惕各种新型陷阱。虽然新兴职业变多,为年轻人兼职提供了很多机会,但现实中“兼职陷阱”却不少。例如,招聘“兼职刷单”的信息很多,这种兼职既涉嫌违规也容易掉进诈骗陷阱。还有的打着“兼职”名义搞传销。只有擦亮眼睛,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当然,高达九成受访青年已成为或想成为“两栖青年”,也提醒有关方面在法律等方面提供规范和保障。因为他们从事的副业,已不是传统职业而是新兴职业,劳动模式、劳动关系已经发生变化。相关立法者应密切关注新变化,应当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为“两栖青年”奋斗护航。
“两栖青年”别舍本逐末
广州日报
当下,我国“两栖青年”群体规模不断壮大。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九成受访青年计划成为“两栖青年”,有30.3%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就是“两栖青年”。是什么吸引年轻人“两栖”?58.3%的受访青年认为是新兴行业和职业对年轻人吸引力变大。
“两栖青年”是指同时有主业和副业的年轻群体。譬如,有的人在本职工作之余,兼职做微商代购、开网约车、运营网络自媒体……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两栖青年”队伍的现实表明,副业或许正在成为年轻人的“刚需”。
站在青年的角度看,选择“两栖”的原因是多样的:有的人处于职业探索阶段,是为了丰富职业体验,实现自我发展;有的人是为了应对经济压力,提升生活品质;有的人仅是兴趣使然,为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无论如何,这种主动求变的“不安分”,一定程度上正体现出当代青年对自我实现的追求。而对很多人来说,若能通过“主业+副业”的模式实现自我增值、最大化个人社会价值,又能为自己的生活带来积极变化,何乐而不为?
再看社会层面,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组织模式不断被解构,就业形式与办公方式变得更为灵活,新兴行业和职业,提供了更多灵活副业供年轻人选择,同时兼职成本不断降低,这些都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就此来说,“两栖青年”或许正在塑造一种新的工作生态,一种新的市场格局。由此,在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期效应减弱的背景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弥补人口红利的不足。
所以说,“两栖青年”规模不断壮大,既是年轻人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时代大势下多种因素共同驱动使然。但与此同时,“两栖”不能舍本逐末,做副业不能荒废主业,也理应成为共识。调查显示,对于“两栖青年”的职业发展,70.6%的受访青年认为要调整分配好时间和精力,不影响本职工作。对个人来说,是否成为或能否成为“两栖青年”,需要量力而行,理性权衡。即便主业之外有余力,选择副业时也要合法、合规。如果陷入盲目跟风的误区,难以兼顾,不但做不好副业还影响到主业甚至因此丢掉工作,未免得不偿失。这样看来,既能稳住人生主线,又能发展梦想辅线,想必才是“两栖青年”最好的样子。
“两栖青年”:两种人生一种情怀
东方网
近日,有机构发布《2019年两栖青年金融需求调查研究》。报告表明,这个群体的规模已超过8000万人,“两栖青年”人数同比增长9.7%,仍以80后至95前人群为主。其中,24~28岁年龄段人群占比达到一半。拥有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高学历人群占据两栖青年的主流。生活品质、兴趣爱好及自我发展是成为两栖的三大动因。
所谓两栖青年,是指年轻群体中有主业(工作)的兼职者和有主业的创业者。他们有自己的主业,同时又兼着其他副业,有多重身份和多种职业,主业可能是一份工作、一个小生意,副业可能是一份兼职,或正在进行创业。而这种“主业+副业”的模式正由单纯的赚钱模式向获得满足感、提升自我价值感、实现梦想的方向转型。这种转型体现出当代青年对自我实现的追求。可以说是两种人生,一种情怀。
正在转型的“两栖青年”们为当代青年树立了一个人生的坐标,预示着新时期个人发展的方向:做自强不息、有奋斗精神和抱负的有为青年,与职业无关,但与兴趣有关,与心态和行动有关。
目前两栖青年仍以80后至95前人群为主。其中,24-28
岁年龄段人群占比达到一半,恰好是成年人心智成熟且精力最充沛的阶段。如果996工作制即使赚钱多却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舍弃这份工作。他们更喜欢的工作是既能赚钱也能让自己感兴趣,甚至因为兴趣和爱好,他们宁愿少赚一点钱。这样的人会对工作精益求精、孜孜以求,会激发起更多的创新精神。
他们的副业,或者是本职工作的延伸,比如,数字化管理师、付费咨询师等。或者是业余爱好的发挥,比如摄影的资深玩家,教别人摄影。生活中风趣幽默表达能力强的人做专业夸手等。甚至这些越做越熟练、越有创新的时候,就可能创立自己的公司。因为爱好,他们不觉得枯燥无味,不觉得累,哪怕工作时间达到7117.因为爱好还能赚钱,他们又可望实现财务自由和时间自由。
进一步说,“两栖青年”带来的不仅仅是对自我的完善,更是对社会的贡献。由于很多副业都跟“互联网+”的新兴业态相关,由此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人口红利期效应衰弱的背景下,他们却在一定程度弥补了人口红利的不足,而且更加高效。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说过:“在商业社会中,一个敢于负债的人,其实是一个敢于对未来负责的人。”我们或许还可以这样说,一个敢于对自己负责的人,也是一个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人。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他们不放弃、不抛弃,坚守自己的兴趣爱好,当改变不了环境时,就做自己爱好的事,做好优秀的自己,而坚持下去,这样的人多了,也许有一天,他们就开始改变环境,造福更多的后来者。
“两栖青年”的做法,对中小学教育也是一个提醒,即不要把兴趣培养、素质教育当做升学考试的敲门砖,而要当成让孩子们自我实现的助跑器,让孩子们以另一种方式抵达梦想。这样的人生才更精彩。
九成愿做“两栖青年”折射职业观嬗变
近两年,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了“两栖青年”的队伍。“两栖”规模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年轻人中的普遍现象。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45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0.3%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就是“两栖青年”,61.4%的受访青年有想法、正在计划中,两者合计91.7%。(3月4日《中国青年报》)
  相较于过往只做一份工作甚至是“从一而终”的观念,如今年轻人群体对职业的选择却呈现出多元化的认知趋势。九成受访青年表示已经实现或计划成为“两栖青年”就是佐证。导致年轻人职业观嬗变的诱因,既有缘自应对家庭和生活需要的社会压力,也有希冀多层面展现自身价值的内在动力,更得益于当下创新创业、灵活就业的政策环境。
  “两栖青年”,从字面分析就不难解读出年轻人从事两份工作、兼有主业和副业的概念寓意。其主业可能是一份工作或一个小生意,副业则可能是一份兼职,或正在进行的创业。副业既可是对本职工作的延伸,比如数字化管理师、付费咨询师等;也可是其业余爱好的发挥,比如记者、演员、摄影、家教等,还可以是由“互联网+”信息时代衍生的新兴业态,比如微商代购、顺风车司机、网络自媒体等。
  “实践出真知”、“时势造英雄”。“两栖青年”成年轻人就业、择业主流趋势并非偶然,而是有着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息息相关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烙印。比如,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让更多青年拥有继续求学和读书深造的机会,从而为年轻人多层面展现技能与价值积累了知识储备;持续深入的改革开放,让人们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不断跃上新台阶,从而激发了年轻人大胆创新和积极创业的勇气与智慧;随着智能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更催生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兴业态,同时也裂变和细化出形式多样的职业门类,让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自己喜欢职业的机会;尤其是经历举国抗疫考验之后的后疫情时代,“共享员工”理念更助推了“两栖青年”的涌现与扩容。
  “两栖青年”成主流,客观上为年轻人的多才多艺搭建了展示平台,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理念践行落地;由此促成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也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因“人口红利”渐趋式微导致的劳动力不足;多重职业身份更会对年轻人的创造性、学习力产生倒逼效应,让他们不再安于现状,努力为新生活打拼。“两栖青年”积极意义显而易见。
  做“两栖青年”意味着要在“主业”和“副业”及不同生活圈之间搞好调节与平衡,做到对时间、精力和能力的有序配置。一是要明确主副业之间的侧重,做副业不能荒废主业。从事副业要建立在身体条件许可、其他资源有所支撑的基础之上,做到有规划、有安排、有准备,不能盲目随大流、赶时髦。二是从事副业要量力而行,恪守合情合理合法原则。守法是底线,要明辨是非、合法经营,不能为赚钱去做违法或打擦边球的险事;量力是前提,以透支身心健康为代价的过度追求“两栖”,既事与愿违更得不偿失;兴趣为导向,选副业要遵从内心、依据爱好,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