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单选题
1.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次声波的是(??
)
A.?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预报海啸、台风
2.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个现象说明(
??)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B.?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慢
C.?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空气好????????????????????????????????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
3.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或者用厚度不同的衣服包裹同一机械闹钟,他所听到的声音响度都会发生改变。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响度会随离声源的远近而改变吗?????????????????????????B.?响度为什么会随离声源远近而改变
C.?响度会随隔声材料的厚度而改变吗??????????????????????D.?响度和隔声材料厚度及离声源远近有什么关系
4.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目的是验证(??
)
A.?真空不能传播声音?????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5.下列四幅图中,没有产生声音的是(??
)
A.?吹着的哨子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收音机
???????????????????????????D.?敲击的水瓶琴
6.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处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点的晃动是由于激光笔晃动引起的??????????????????B.?该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7.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听不到回声,原因是(??
)
A.?教室的窗户开着,不存在回声?????????????????????????B.?教室的墙壁把声音全部吸收了
C.?老师发出的声音被同学们的衣服全部吸收了????D.?回声比较弱,而且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区分不出来
8.下列不属于信息传播工具的是(?
??)
A.?古代的驿站和驿马????????????????B.?电话和电报????????????????C.?计算机和移动电话????????????????D.?文字和语言
9.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铃声又变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B.?实验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C.?听不见铃声,是由于玻璃罩反射了声波???????????D.?听到铃声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10.下列关于人听到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他感知声音的
B.?如果只是一只耳朵失聪,人是能够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的
C.?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听小骨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被膜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D.?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
1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2.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一样的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最小,因此传播速度最大
C.?响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轻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13.下列事例中,属于固体振动发声的是(???
)
A.?吹笛子发出的声音??????B.?电铃发出的声音??????C.?潮水涨落发出的声音??????D.?自行车爆胎发出的声音
二、填空题
14.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所示)。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_______。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______(选填“高”或“大”)些。
三、解答题
15.如图甲所示,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如图乙所示,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试说明建造体育馆及制作耳罩选取材料的要求及其作用。
16.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大。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请你在图中所示的坐标纸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在答题卡上作图)
(2)请你根据所作图象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________m/s;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在温度较________(选填“高”或“低”)的地方进行试验更容易成功。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人类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据此判断。
【解答】A.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利用的超声波,故A不合题意;
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利用的超声波,故B不合题意;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利用的超声波,故C不合题意;
D.预报海啸、台风,利用的次声波,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
【解答】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个现象说明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空气好,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答案】
D
【解析】【分析】在科学研究中,能够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问题没有什么探究价值,而包含原因或规律的问题则相对有探究价值。
【解答】A.响度会随离声源的远近而改变吗,可以用简单的会或不会解答,没有什么价值,故A错误;?
B.响度为什么会随离声源远近而改变,通过本实验过程无法达到探究目的,故B错误;?
C.响度会随隔声材料的厚度而改变吗,可以用简单的会或不会解答,没有什么价值,故C错误;?
D.响度和隔声材料厚度及离声源远近有什么关系,属于探究规律的问题,相对有探究价值,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探究实验分析即可。
【解答】发声的音叉振动幅度很小,用肉眼无法观察到。将振动的音叉贴到面颊上,可以明显感觉到音叉的振动,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
C
【解析】【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吹着的哨子在振动,会发声,故A不合题意;?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在振动,会发声,故B不合题意;?
C.关闭的收音机的喇叭没有振动,不会发声,故C符合题意;?
D.敲击的水瓶琴在振动,会发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小明对右边的纸杯喊话时,声音通过两个纸杯之间的棉线传递到左边的纸杯内,再通过纸杯内的空气传递到胶膜上,胶膜振动引起小镜子的振动,从而使光点的位置不断晃动。
A.光点的晃动是由于胶膜振动引起的,故A错误;?
B.胶膜能够振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棉线实现的,故C错误;?
D.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声音无法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
D
【解析】【分析】当回声和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差小于0.1s时,我们就不能区别出回声和原声,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教室内有墙壁作反射物,因此声音肯定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故A错误;
B.教室的墙壁可以吸收部分声音,但是不能全部吸收,故B错误;
C.教师发出的声音会被同学们的衣服吸收一部分,但是不能全部吸收,故C错误;
D.由于墙壁距离我们非常近,因此回声和原声的时间差肯定小于0.1s,所以无法听到回声,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信息传播的方式、媒介和工具的知识判断。
【解答】古代的驿站和驿马、电话和电报、计算机和移动电话,都是信息传播的工具,而文字和语言是信息传播的方式,不是信息传播工具,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
B
【解析】【分析】(1)要听到声音必须满足:①物体振动发出声音;②有介质传播声音;③有健康的耳朵形成听觉;
(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结论;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与空气的密度有关;空气密度越大,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解答】A.闹铃振动产生声音,如果没有介质的传播,那么我们也不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实验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故B正确;
C.听不到铃声,是由于玻璃罩内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故C错误;
D.听到铃声逐渐变大,是由于玻璃罩内空气密度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
A
【解析】【分析】人听到声音的过程: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达到耳朵附近,再通过耳廓的收集,通过外耳道到达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再引起听小骨振动,刺激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信号,神经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导到大脑,从而形成听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失聪的人如果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等其他途径让他感知声音,故A正确;
B.人利用两只耳朵产生的双耳效应判断声音的方位,如果一只耳朵失聪,那么就无法确定方位,故B错误;
C.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故C错误;
D.自己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骼传导使人感知声音的,故D错误。
故选A。
11.【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音叉在振动时,振幅很小,通过肉眼根本无法分辨出来。让它与悬挂的乒乓球接触,乒乓球的跳动幅度要大的多,因此可以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从而直观的感知音叉的振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2.【答案】
D
【解析】【分析】固体、气体和液体都能作传声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

据此选择即可。
【解答】A.声音在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小,故B错误;
C.当温度相同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与声音的响度无关,故C错误;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
B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发声体的种类,哪个是固体,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吹笛子发出的声音,发生体是笛子里面的空气柱,故A不合题意;?
B.电铃发出的声音,发声体是铃铛盖,故B符合题意;?
C.潮水涨落发出的声音,发声体是海水,故C不合题意;?
D.自行车爆胎发出的声音,发声体是车胎里的空气,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4.【答案】
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大
【解析】【分析】(1)当环境噪音较大时,肯定会对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即使要听的声音较大,我们也很难听清;
(2)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液体好,液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据此解答。
【解答】(1)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
(2)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大些。
三、解答题
15.【答案】
材料应该具备蓬松多孔的特点,这样能够很好地吸收噪声。
【解析】【分析】实践证明,如果材料本身蓬松多孔,那么声音传入后会更容易发生散射而被消耗吸收,据此可以设计减弱噪声的设备。
【解答】建造体育馆及制作耳罩选取材料的要求及其作用:材料应该具备蓬松多孔的特点,这样能够很好地吸收噪声。
?
16.【答案】
(1)
(2)339
(3)低
【解析】【分析】(1)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速度,在方格纸上对应位置描点,然后用平滑的线连接相邻的两个点即可;
(2)在横轴找到15℃,然后作横轴的垂线与图像相交,从交点作纵轴的垂线与纵轴相交,这交点所对的速度即为所求;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小,试验越容易成功;根据表格分析声速与温度的关系,然后根据结论确定方法。
【解答】(1)在横轴上找到-20℃,在纵轴上找到318m/s,在交点处描点;同理,将表格中后面5组数据在对应位置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线连接即可,如下图:
(2)在横轴上10-20的中间找到15℃的位置,通过这点作横轴的垂线与图像相交,最后通过这个交点作纵轴的垂线,交点所对的速度是339m/s,如下图:
(2)根据表格可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温度越低,声音的传播速度越低,因此: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在温度较低的地方进行试验更容易成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