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总复习质量调查(一)(一模)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河西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总复习质量调查(一)(一模)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135445529959301992630657542520955009842502021 年天津市河?区?三?模物理试卷
2021 年天津市河?区?三?模物理试卷
11303001414780?.选择题(共 5 ?题)
?.选择题(共 5 ?题)
113030018110201.?半圆形玻璃砖,C 点为其球?,直线 OO'与玻璃砖上表?垂直,C 为垂?,如图所示。
1.?半圆形玻璃砖,C 点为其球?,直线 OO'与玻璃砖上表?垂直,C 为垂?,如图所示。
13036552207260与直线 OO'平?且到直线 OO'距离相等的 ab 两条不同频率的细光束从空?射?玻璃砖,
与直线 OO'平?且到直线 OO'距离相等的 ab 两条不同频率的细光束从空?射?玻璃砖,
13036552603500折射后相交于图中的 P 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折射后相交于图中的 P 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43783252603500)

13036554584700A.b 光从空?射?玻璃砖后速度变?,波?变?
A.b 光从空?射?玻璃砖后速度变?,波?变?
13036554980940B.真空中 a 光的波??于 b 光的波?
B.真空中 a 光的波??于 b 光的波?
13036555377180C.a 光的频率? b 光的频率?
C.a 光的频率? b 光的频率?
13036555773420D.若 a 光、b 光从同?介质射?真空,发?全反射的临界?是 a 光的?于 b 光的
D.若 a 光、b 光从同?介质射?真空,发?全反射的临界?是 a 光的?于 b 光的
113030061696602.2020 年 3 ? 20 ?,电影《放射性物质》在伦敦?映,该?的主?﹣﹣居?夫?是放射
2.2020 年 3 ? 20 ?,电影《放射性物质》在伦敦?映,该?的主?﹣﹣居?夫?是放射
13036556550660性元素钋(
性元素钋(
21628106550660Po)的发现者。钋 210 的半衰期是 138 天;钋 210 核发?衰变时,会产?
Po)的发现者。钋 210 的半衰期是 138 天;钋 210 核发?衰变时,会产?
13036556962140α 粒?和原?核 X,并放出 γ 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α 粒?和原?核 X,并放出 γ 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8933106962140)

13036557358380A.γ 射线是?速电?流
A.γ 射线是?速电?流
13036557754620B.原?核 X 的中?数为 82
B.原?核 X 的中?数为 82
13036558150860C.10 个钋 210 核经过 138 天,?定还剩下 5 个钋核
C.10 个钋 210 核经过 138 天,?定还剩下 5 个钋核
13036558547100D.衰变后产?的 α 粒?与原?核 X 的质量之和?于衰变前钋 210 核的质量
D.衰变后产?的 α 粒?与原?核 X 的质量之和?于衰变前钋 210 核的质量
113030089433403.甲图为某简谐机械横波在 t=0 时刻波的图象,?图为波的传播?向上某质点的振动图
3.甲图为某简谐机械横波在 t=0 时刻波的图象,?图为波的传播?向上某质点的振动图
13036559339580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0372059339580)

33375609765030第1页(共25页)
第1页(共25页)
1335405935990133540537807901334770767588013036551811020A.该波的波速是 25m/s
A.该波的波速是 25m/s
13036552207260B.该波?定沿 x 轴负?向传播
B.该波?定沿 x 轴负?向传播
13036552603500C.若?是质点 P 的振动图象,则 t=0.35s 时刻,质点 Q 的坐标为(3m、﹣5cm)
C.若?是质点 P 的振动图象,则 t=0.35s 时刻,质点 Q 的坐标为(3m、﹣5cm)
13036552999740D.若?是质点 Q 的振动图象,则 t=0.35s 时刻,质点 P 的坐标为(8m、0cm)
D.若?是质点 Q 的振动图象,则 t=0.35s 时刻,质点 P 的坐标为(8m、0cm)
113030033959804.?正弦交流电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4.?正弦交流电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51974753395980)

13036554980940A.该交流电的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 u=100sin(25t)V
A.该交流电的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 u=100sin(25t)V
13036555377180B.该交流电的频率为 25Hz
B.该交流电的频率为 25Hz
13036555773420C.该交流电的电压的有效值为 100V
C.该交流电的电压的有效值为 100V
13036556169660D.若将该交流电压加在阻值 R=100Ω 的电阻两端,则电阻消耗的功率为 100 W
D.若将该交流电压加在阻值 R=100Ω 的电阻两端,则电阻消耗的功率为 100 W
113030065659005.两个较?的平??属板 A、B 相距为 d,分别接在电压为 U 的电源正、负极上,这时质
5.两个较?的平??属板 A、B 相距为 d,分别接在电压为 U 的电源正、负极上,这时质
13036556962140量为 m,带电量为 q 的油滴恰好静?在两板之间,如图所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量为 m,带电量为 q 的油滴恰好静?在两板之间,如图所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3036557358380如果将两板?常缓慢地?平错开?些,那么在错开的过程中(
如果将两板?常缓慢地?平错开?些,那么在错开的过程中(
51708057358380)

13036558745220A.油滴将向上加速运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b 流向 a
A.油滴将向上加速运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b 流向 a
13036559141460B.油滴将向下加速运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a 流向 b
B.油滴将向下加速运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a 流向 b
13036559537700C.油滴静?不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b 流向 a
第2页(共25页)
C.油滴静?不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b 流向 a
第2页(共25页)
135636025584151353820717677013036551018540D.油滴静?不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a 流向 b
D.油滴静?不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a 流向 b
11303001414780?.多选题(共 3 ?题)
?.多选题(共 3 ?题)
113030018110206.图中 A、B 两点表示?定质量的某种理想?体的两个状态,当?体?状态 A 沿直线变化
6.图中 A、B 两点表示?定质量的某种理想?体的两个状态,当?体?状态 A 沿直线变化
13036552207260到状态 B 时(
到状态 B 时(
23926802207260)

13036553990340A.?体分?的平均动能逐渐增?
A.?体分?的平均动能逐渐增?
13036554386580B.有可能经过体积减?的过程
B.有可能经过体积减?的过程
13036554782820C.?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体内能的增加
C.?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体内能的增加
13036555179060D.A 状态时器壁单位?积单位时间内受到?体分?撞击的次数?于 B 状态
D.A 状态时器壁单位?积单位时间内受到?体分?撞击的次数?于 B 状态
113030055753007.如图所示,?异形轨道由粗糙的?平部分和光滑的四分之?圆弧部分组成,置于光滑的
7.如图所示,?异形轨道由粗糙的?平部分和光滑的四分之?圆弧部分组成,置于光滑的
13036555971540?平?上,如果轨道固定,将可视为质点和物块从圆弧轨道的最?点由静?释放,物块
?平?上,如果轨道固定,将可视为质点和物块从圆弧轨道的最?点由静?释放,物块
13036556367780恰好停在?平轨道的最左端。如果轨道不固定,仍将物块从圆弧轨道的最?点由静?释
恰好停在?平轨道的最左端。如果轨道不固定,仍将物块从圆弧轨道的最?点由静?释
13036556764020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0372056764020)

13036558150860A.物块与轨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动量守恒
A.物块与轨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动量守恒
13036558547100B.物块与轨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动量不守恒
B.物块与轨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动量不守恒
13036558943340C.物块仍能停在?平轨道的最左端
C.物块仍能停在?平轨道的最左端
13036559339580D.物块将从轨道左端冲出?平轨道
D.物块将从轨道左端冲出?平轨道
33375609765030第3页(共25页)
第3页(共25页)
13163552174240207200539897055614035773049023304508759190113030010185408.三颗?造卫星 A、B、C 都在?道正上?同?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C 为地球同
8.三颗?造卫星 A、B、C 都在?道正上?同?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C 为地球同
13036551414780步卫星,某时刻 A、B 相距最近,如图所示。已知地球?转周期为 T1,B 的运?周期为
步卫星,某时刻 A、B 相距最近,如图所示。已知地球?转周期为 T1,B 的运?周期为
13036551811020T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1692851811020)

13036553594100A.C 加速可追上同?轨道上的 A
A.C 加速可追上同?轨道上的 A
13036554072255B.经过时间
B.经过时间
27940004072255,A、B 相距最远
,A、B 相距最远
13036554584700C.A、C 向?加速度??相等,且?于 B 的向?加速度
C.A、C 向?加速度??相等,且?于 B 的向?加速度
13036554980940D.在相同时间内,C 与地?连线扫过的?积等于 B 与地?连线扫过的?积
D.在相同时间内,C 与地?连线扫过的?积等于 B 与地?连线扫过的?积
11303005377180三.实验题(共 2 ?题)
三.实验题(共 2 ?题)
113030057734209.居家防疫期间,?明在家?做“?单摆测定重?加速度”的实验。他找到了?块外形不规
9.居家防疫期间,?明在家?做“?单摆测定重?加速度”的实验。他找到了?块外形不规
13036556169660则的??块代替摆球,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则的??块代替摆球,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13036556565900A.将??块?不可伸?的细线系好,结点为 N,细线的上端固定于 O 点;
A.将??块?不可伸?的细线系好,结点为 N,细线的上端固定于 O 点;
13036556955790B.?刻度尺测量 ON 间细线的?度l 作为摆?;
B.?刻度尺测量 ON 间细线的?度l 作为摆?;
13036557358380C.将?块拉开?个?约 α=5°的?度,然后由静?释放;
C.将?块拉开?个?约 α=5°的?度,然后由静?释放;
13036557733030D.从?块摆?某?位置处开始计时,测出 30 次全振动的总时间 t,由 T=
D.从?块摆?某?位置处开始计时,测出 30 次全振动的总时间 t,由 T=
58045357733030得出周期;
得出周期;
13036558144510E.改变 ON 间细线的?度再做?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 和T;
E.改变 ON 间细线的?度再做?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 和T;
232791085267804 2
4 2
13036558631555F.根据公式 g
F.根据公式 g
25990558648700l ,分别计算出每组l 和 T 对应的重?加速度 g,然后取平均值即
l ,分别计算出每组l 和 T 对应的重?加速度 g,然后取平均值即
23590258756015T 2
T 2
13036559141460可作为重?加速度的测量结果。
可作为重?加速度的测量结果。
13036559537700 (1)??块摆动的过程中,充当回复?的是 。
第4页(共25页)
(1)??块摆动的过程中,充当回复?的是 。
第4页(共25页)
23304508619490
39166809540875
4055110360807055206905188585184912056851553012440578739013036551018540A.重?
A.重?
13036551414780B.拉?
B.拉?
13036551811020C.拉?沿?平?向的分?
C.拉?沿?平?向的分?
13036552207260D.重?沿圆弧切线?向的分?
D.重?沿圆弧切线?向的分?
13036552603500 (2)为使测量更加准确,步骤 D 中,?明应从 (选填“最?位移”或“平衡位置”)
(2)为使测量更加准确,步骤 D 中,?明应从 (选填“最?位移”或“平衡位置”)
13036552999740处开始计时。
处开始计时。
405320533756604 2
4 2
13036553480435(3)?明? ON 的?l 为摆?,利?公式 g
(3)?明? ON 的?l 为摆?,利?公式 g
43237153497580l 求出的重?加速度的测量值?真实
l 求出的重?加速度的测量值?真实
40836853605530T 2
T 2
13036553990340 值 (选填“偏?”或者“偏?”)。
值 (选填“偏?”或者“偏?”)。
13036554375150(4)?明利?测出的多组摆?l 和周期 T 的值,作出 T2﹣ l 图线如图所示,通过测量计
(4)?明利?测出的多组摆?l 和周期 T 的值,作出 T2﹣ l 图线如图所示,通过测量计
13036554782820 算出图线的斜率为 k,由斜率 k 求重?加速度的表达式是 g= 。
算出图线的斜率为 k,由斜率 k 求重?加速度的表达式是 g= 。
13036555172710(5)在步骤 F 中,有同学认为可以先将多次测量的摆?l 取平均值得到l ,周期 T 取平
(5)在步骤 F 中,有同学认为可以先将多次测量的摆?l 取平均值得到l ,周期 T 取平
301053555549804 2
4 2
13036555659755均值得到 ,再带?公式 g
均值得到 ,再带?公式 g
32810455676900l ,得到重?加速度 g 的测量结果,你认为这种做法是
l ,得到重?加速度 g 的测量结果,你认为这种做法是
30410155784850T 2
T 2
13036556169660 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33375609765030第5页(共25页)
第5页(共25页)
40170102606675
40551103468370
14509753993515
48494954785995
30124405647690
23837906172835
1360170979805137414055670451130300438658010.某探究性学习?组利?如图 1 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其中电流表 A1 的
10.某探究性学习?组利?如图 1 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其中电流表 A1 的
13036554782820内阻 r1=1.0kΩ,电阻 R1=9.0kΩ,为了?便读数和作图,给电池串联?个 R0=3.0Ω 的电
内阻 r1=1.0kΩ,电阻 R1=9.0kΩ,为了?便读数和作图,给电池串联?个 R0=3.0Ω 的电
13036555179060阻。
阻。
13036557952740(1)按图示电路进?连接后,发现 aa′、bb′和 cc′三条导线中,混进了?条内部断开的导
(1)按图示电路进?连接后,发现 aa′、bb′和 cc′三条导线中,混进了?条内部断开的导
13036558348980线。为了确定哪?条导线内部是断开的,将电键 S 闭合,?多?电表的电压挡先测量 a、
线。为了确定哪?条导线内部是断开的,将电键 S 闭合,?多?电表的电压挡先测量 a、
13036558745220 b′间电压,读数不为零,再测量 a、a′间电压,若读数不为零,则?定是 导线断开;
b′间电压,读数不为零,再测量 a、a′间电压,若读数不为零,则?定是 导线断开;
13036559141460 若读数为零,则?定是 导线断开。
若读数为零,则?定是 导线断开。
13036559537700(2)排除故障后,该?组顺利完成实验。通过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位置,得到电流
第6页(共25页)
(2)排除故障后,该?组顺利完成实验。通过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位置,得到电流
第6页(共25页)
53492408748395
26485859144635
207518042887901334770457708013036551018540表A1 和A2 的多组 I1、I2 数据,作出图象如图 2.由 I1﹣I2 图象得到的电池的电动势 E=
表A1 和A2 的多组 I1、I2 数据,作出图象如图 2.由 I1﹣I2 图象得到的电池的电动势 E=
13036551414780 V,内阻 r=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V,内阻 r=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1303001811020四.计算题(共 3 ?题)
四.计算题(共 3 ?题)
1130300220726011.在国庆阅兵式中,某直升?机在地?上空某?度 A 位置处于静?状态待命,要求该机
11.在国庆阅兵式中,某直升?机在地?上空某?度 A 位置处于静?状态待命,要求该机
13036552603500在?条?平直线上先有静?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 B 位置,紧接着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条?平直线上先有静?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 B 位置,紧接着做匀速直线运动
13036552999740到达 C 位置,如图所示,已知 A、C 间的距离为 L,匀速速度为 v,从 A 运动到 C 的时
到达 C 位置,如图所示,已知 A、C 间的距离为 L,匀速速度为 v,从 A 运动到 C 的时
13036553395980间为 t,求:
间为 t,求:
13036553792220 加速的时间;
速度为 1 v 的M 位置(图中未画出)到 C 位置的距离.
3
加速的时间;
速度为 1 v 的M 位置(图中未画出)到 C 位置的距离.
3
33375609765030第7页(共25页)
第7页(共25页)
20237451417955
20751804149090
135382051549301130300121666012.如图所示,两平??属板 AB 中间有互相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A 板带正电荷,
12.如图所示,两平??属板 AB 中间有互相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A 板带正电荷,
13036551612900B 板带等量负电荷,板间电场强度为 E;磁场?向垂直纸?向?,磁感应强度为 B1.平
B 板带等量负电荷,板间电场强度为 E;磁场?向垂直纸?向?,磁感应强度为 B1.平
13036552009140??属板右侧有?挡板 M,中间有?孔 O′,OO′是平?于两?属板的中?线.挡板右侧
??属板右侧有?挡板 M,中间有?孔 O′,OO′是平?于两?属板的中?线.挡板右侧
13036552405380有垂直纸?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B2.CD 为磁场 B2 边界上的?绝缘板,它与
有垂直纸?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B2.CD 为磁场 B2 边界上的?绝缘板,它与
13036552801620M 板的夹? θ=45°,O′C=a,现有?量质量均为 m,含有各种不同电荷量、不同速度的
M 板的夹? θ=45°,O′C=a,现有?量质量均为 m,含有各种不同电荷量、不同速度的
13036553197860正负带电粒?(不计重?),? O 点沿 OO′?向进?电磁场区域,其中有些粒?沿直线
正负带电粒?(不计重?),? O 点沿 OO′?向进?电磁场区域,其中有些粒?沿直线
13036553594100OO′?向运动,并进?匀强磁场 B2 中,求:
OO′?向运动,并进?匀强磁场 B2 中,求:
13036553990340(1)进?匀强磁场 B2 的带电粒?的速度;
(1)进?匀强磁场 B2 的带电粒?的速度;
13036554386580(2)能击中绝缘板 CD 的粒?中,所带电荷量的最?值;
(2)能击中绝缘板 CD 的粒?中,所带电荷量的最?值;
13036554782820(3)绝缘板 CD 上被带电粒?击中区域的?度.
(3)绝缘板 CD 上被带电粒?击中区域的?度.
33375609765030第8页(共25页)
第8页(共25页)
1130300121666013.(1)?顿发现万有引?定律之后,在卡?迪许?活的年代,地球的半径经过测量和计算
13.(1)?顿发现万有引?定律之后,在卡?迪许?活的年代,地球的半径经过测量和计算
13036551612900已经知道约 6400 千?,因此卡?迪许测出引?常量 G 后,很快通过计算得出了地球的质
已经知道约 6400 千?,因此卡?迪许测出引?常量 G 后,很快通过计算得出了地球的质
13036552009140量。1798 年,他?次测出了地球的质量数值,卡?迪许因此被?们誉为“第?个称地球
量。1798 年,他?次测出了地球的质量数值,卡?迪许因此被?们誉为“第?个称地球
13036552405380的?”。若已知地球半径为 R,地球表?的重?加速度为 g,万有引?常量为 G,忽略地
的?”。若已知地球半径为 R,地球表?的重?加速度为 g,万有引?常量为 G,忽略地
13036552801620球的?转。
球的?转。
13036553197860a.估算地球的质量;
a.估算地球的质量;
13036553594100b.若?卫星在距地球表??为 h 的轨道上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求该卫星绕地球做圆
b.若?卫星在距地球表??为 h 的轨道上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求该卫星绕地球做圆
13036553990340周运动的周期;
周运动的周期;
13036554386580(2)?顿时代已知如下数据:?球绕地球运?的周期 T、地球半径 R、?球与地球间的
(2)?顿时代已知如下数据:?球绕地球运?的周期 T、地球半径 R、?球与地球间的
13036554782820距离 60R、地球表?的重?加速度 g。?顿在研究引?的过程中,为了验证地?上物体的
距离 60R、地球表?的重?加速度 g。?顿在研究引?的过程中,为了验证地?上物体的
13036555179060重?与地球吸引?球的?是同?性质的?,同样遵从与距离的平?成反?规律的猜想,
重?与地球吸引?球的?是同?性质的?,同样遵从与距离的平?成反?规律的猜想,
13036555575300他做了著名的“?地检验”:?球绕地球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顿?先从运动学的?度
他做了著名的“?地检验”:?球绕地球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顿?先从运动学的?度
13036555971540计算出了?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加速度;接着他设想,把?个物体放到?球轨道上,
计算出了?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加速度;接着他设想,把?个物体放到?球轨道上,
13036556367780让它绕地球运?,假定物体在地?受到的重?和在?球轨道上运?时受到的引?,都是
让它绕地球运?,假定物体在地?受到的重?和在?球轨道上运?时受到的引?,都是
13036556764020来?地球的引?,都遵循与距离的平?成反?的规律,他?从动?学的?度计算出了物
来?地球的引?,都遵循与距离的平?成反?的规律,他?从动?学的?度计算出了物
13036557160260体在?球轨道上的向?加速度。上述两个加速度的计算结果是?致的,从?证明了物体
体在?球轨道上的向?加速度。上述两个加速度的计算结果是?致的,从?证明了物体
13036557556500在地?上所受的重?与地球吸引?球的?是同?性质的?,遵循同样规律的设想。根据
在地?上所受的重?与地球吸引?球的?是同?性质的?,遵循同样规律的设想。根据
13036557952740上述材料:
上述材料:
13036558348980a.请你分别从运动学的?度和动?学的?度推导出上述两个加速度的表达式;
a.请你分别从运动学的?度和动?学的?度推导出上述两个加速度的表达式;
13036558733790b.已知?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 T=2.4×106s,地球半径约为 R=6.4×106m,
b.已知?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 T=2.4×106s,地球半径约为 R=6.4×106m,
13036559130030取π2=g.结合题中的已知条件,求上述两个加速度的?值,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取π2=g.结合题中的已知条件,求上述两个加速度的?值,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33375609765030第9页(共25页)
第9页(共25页)
135445535902903275965711708020612108702040209550012801602021 年天津市河?区?三?模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 年天津市河?区?三?模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1303002009140?.选择题(共 5 ?题)
?.选择题(共 5 ?题)
113030024053801.?半圆形玻璃砖,C 点为其球?,直线 OO'与玻璃砖上表?垂直,C 为垂?,如图所示。
1.?半圆形玻璃砖,C 点为其球?,直线 OO'与玻璃砖上表?垂直,C 为垂?,如图所示。
13036552801620与直线 OO'平?且到直线 OO'距离相等的 ab 两条不同频率的细光束从空?射?玻璃砖,
与直线 OO'平?且到直线 OO'距离相等的 ab 两条不同频率的细光束从空?射?玻璃砖,
13036553197860折射后相交于图中的 P 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折射后相交于图中的 P 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43783253197860)

13036555179060A.b 光从空?射?玻璃砖后速度变?,波?变?
A.b 光从空?射?玻璃砖后速度变?,波?变?
13036555575300B.真空中 a 光的波??于 b 光的波?
B.真空中 a 光的波??于 b 光的波?
13036555971540C.a 光的频率? b 光的频率?
C.a 光的频率? b 光的频率?
13036556367780D.若 a 光、b 光从同?介质射?真空,发?全反射的临界?是 a 光的?于 b 光的
D.若 a 光、b 光从同?介质射?真空,发?全反射的临界?是 a 光的?于 b 光的
13036556764020【解答】解:A、光在两种介质的界?处不改变光的频率,b 光从空?射?玻璃砖后,即
【解答】解:A、光在两种介质的界?处不改变光的频率,b 光从空?射?玻璃砖后,即
13036557138670由光疏介质进?光密介质,由 n= 知,光的传播速度变慢,由 v=λf 知,波?变短,故
由光疏介质进?光密介质,由 n= 知,光的传播速度变慢,由 v=λf 知,波?变短,故
13036557556500A 错误;
A 错误;
13036557952740B、由题分析可知,玻璃砖对 b 束光的折射率?于对 a 束光的折射率,则 b 光的频率?,
B、由题分析可知,玻璃砖对 b 束光的折射率?于对 a 束光的折射率,则 b 光的频率?,
13036558348980由c=λf 得知,在真空中,a 光的波??于 b 光的波?,故 B 正确,C 错误;
由c=λf 得知,在真空中,a 光的波??于 b 光的波?,故 B 正确,C 错误;
13036558723630D、由 sinC= 可知,a 光的折射率?,则 a 光发?全反射的临界??于 b 光,故 D 错误;
D、由 sinC= 可知,a 光的折射率?,则 a 光发?全反射的临界??于 b 光,故 D 错误;
13036559141460故选:B。
故选:B。
33089859765030第10页(共25页)
第10页(共25页)
1992630142430513354058365490113030010185402.2020 年 3 ? 20 ?,电影《放射性物质》在伦敦?映,该?的主?﹣﹣居?夫?是放射
2.2020 年 3 ? 20 ?,电影《放射性物质》在伦敦?映,该?的主?﹣﹣居?夫?是放射
13036551399540性元素钋(
性元素钋(
21628101399540Po)的发现者。钋 210 的半衰期是 138 天;钋 210 核发?衰变时,会产?
Po)的发现者。钋 210 的半衰期是 138 天;钋 210 核发?衰变时,会产?
13036551811020α 粒?和原?核 X,并放出 γ 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α 粒?和原?核 X,并放出 γ 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8933101811020)

13036552207260A.γ 射线是?速电?流
A.γ 射线是?速电?流
13036552603500B.原?核 X 的中?数为 82
B.原?核 X 的中?数为 82
13036552999740C.10 个钋 210 核经过 138 天,?定还剩下 5 个钋核
C.10 个钋 210 核经过 138 天,?定还剩下 5 个钋核
13036553395980D.衰变后产?的 α 粒?与原?核 X 的质量之和?于衰变前钋 210 核的质量
D.衰变后产?的 α 粒?与原?核 X 的质量之和?于衰变前钋 210 核的质量
13036553792220【解答】解:A、γ 射线的实质是频率很?的电磁波,不是电?流,故 A 错误;
【解答】解:A、γ 射线的实质是频率很?的电磁波,不是电?流,故 A 错误;
13036554188460B、根据发?核反应时,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可得原?核 X 的质?数为:84﹣2=82,
B、根据发?核反应时,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可得原?核 X 的质?数为:84﹣2=82,
13036554584700质量数为:210﹣4=206,依据质量数等于质?数与中?数之和,得原?核 X 的中?数为
质量数为:210﹣4=206,依据质量数等于质?数与中?数之和,得原?核 X 的中?数为
13036554980940206﹣82=124,故 B 错误;
206﹣82=124,故 B 错误;
13036555377180C、半衰期是?量放射性元素的原?核中有?半发?衰变的时间,对个别的放射性原?核
C、半衰期是?量放射性元素的原?核中有?半发?衰变的时间,对个别的放射性原?核
13036555773420没有意义,故 C 错误;
没有意义,故 C 错误;
13036556169660D、由于衰变的过程中释放能量,根据质能?程可知存在质量亏损,所以衰变后产?的 α
D、由于衰变的过程中释放能量,根据质能?程可知存在质量亏损,所以衰变后产?的 α
13036556565900粒?与原?核 X 的质量之和?于衰变前钋 210 核的质量,故 D 正确。
粒?与原?核 X 的质量之和?于衰变前钋 210 核的质量,故 D 正确。
13036556962140故选:D。
故选:D。
113030076536553.甲图为某简谐机械横波在 t=0 时刻波的图象,?图为波的传播?向上某质点的振动图
3.甲图为某简谐机械横波在 t=0 时刻波的图象,?图为波的传播?向上某质点的振动图
13036558049895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0372058049895)

13036559238615A.该波的波速是 25m/s
A.该波的波速是 25m/s
33089859765030第11页(共25页)
第11页(共25页)
151574525412701852295253174535052004145280355092053340001335405724725513036551018540B.该波?定沿 x 轴负?向传播
B.该波?定沿 x 轴负?向传播
13036551414780C.若?是质点 P 的振动图象,则 t=0.35s 时刻,质点 Q 的坐标为(3m、﹣5cm)
C.若?是质点 P 的振动图象,则 t=0.35s 时刻,质点 Q 的坐标为(3m、﹣5cm)
13036551811020D.若?是质点 Q 的振动图象,则 t=0.35s 时刻,质点 P 的坐标为(8m、0cm)
D.若?是质点 Q 的振动图象,则 t=0.35s 时刻,质点 P 的坐标为(8m、0cm)
13036552207260【解答】解:A、由甲图读出波?为 λ=4m,由?图读出周期为 T=0.2s,则该波的波速
【解答】解:A、由甲图读出波?为 λ=4m,由?图读出周期为 T=0.2s,则该波的波速
13036552581910v=
v=
17049752581910=

21158202581910=20m/s,故 A 错误;
=20m/s,故 A 错误;
13036552999740B、由于不知道?图为波的传播?向上哪?具体质点的振动图象,所以?法判断波的传播
B、由于不知道?图为波的传播?向上哪?具体质点的振动图象,所以?法判断波的传播
13036553395980?向,故 B 错误;
?向,故 B 错误;
13036553792220C、若?是质点 P 的振动图象,则此时刻 P 向下振动,则波沿 x 轴负?向传播,所以 Q
C、若?是质点 P 的振动图象,则此时刻 P 向下振动,则波沿 x 轴负?向传播,所以 Q
13036554166870点向上振动,经过时间: t=0.35s=1 T 时,处于波?处,所以坐标为(3m、﹣5cm),
点向上振动,经过时间: t=0.35s=1 T 时,处于波?处,所以坐标为(3m、﹣5cm),
13036554584700故C 正确;
故C 正确;
13036554980940D、若?是质点 Q 的振动图象,则此时刻 Q 向下振动,则波沿 x 轴正?向传播,所以 P
D、若?是质点 Q 的振动图象,则此时刻 Q 向下振动,则波沿 x 轴正?向传播,所以 P
13036555355590点向上振动,经过时间: t=0.35s=1 T 时,处于波?处,所以坐标为(3m、﹣5cm),
点向上振动,经过时间: t=0.35s=1 T 时,处于波?处,所以坐标为(3m、﹣5cm),
13036555773420故D 错误。
故D 错误。
13036556169660故选:C。
故选:C。
113030068611754.?正弦交流电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4.?正弦交流电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51974756861175)

13036558446135A.该交流电的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 u=100sin(25t)V
A.该交流电的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 u=100sin(25t)V
13036558842375B.该交流电的频率为 25Hz
B.该交流电的频率为 25Hz
13036559238615C.该交流电的电压的有效值为 100V
C.该交流电的电压的有效值为 100V
33089859765030第12页(共25页)
第12页(共25页)
41700451372870504571021964655394960227012550457103187065539496032607252879090368871513347705991860598551085617053747135899922013036551018540D.若将该交流电压加在阻值 R=100Ω 的电阻两端,则电阻消耗的功率为 100 W
D.若将该交流电压加在阻值 R=100Ω 的电阻两端,则电阻消耗的功率为 100 W
13036551373505【解答】解:A、由图可知,T=4×10﹣2s,故 f= =25Hz,ω=2πf=50πrad/s,所以其
【解答】解:A、由图可知,T=4×10﹣2s,故 f= =25Hz,ω=2πf=50πrad/s,所以其
13036551811020表达式为 u=100sin(50πt)V,故 A 错误,B 正确。
表达式为 u=100sin(50πt)V,故 A 错误,B 正确。
13036552295525C、由图象可知交流电的最?值为 100V,因此其有效值为:U=
C、由图象可知交流电的最?值为 100V,因此其有效值为:U=
52508152295525=

62712602295525,

13036552801620故C 错误,
故C 错误,
13036553286125D、由图象可知交流电的最?值为 100V,因此其有效值为:U=
D、由图象可知交流电的最?值为 100V,因此其有效值为:U=
52508153286125=

62712603286125,

13036553794760所以 R 消耗的功率为:P=
所以 R 消耗的功率为:P=
39185853794760,故 D 错误;
,故 D 错误;
13036554188460故选:B。
故选:B。
113030048799755.两个较?的平??属板 A、B 相距为 d,分别接在电压为 U 的电源正、负极上,这时质
5.两个较?的平??属板 A、B 相距为 d,分别接在电压为 U 的电源正、负极上,这时质
13036555276215量为 m,带电量为 q 的油滴恰好静?在两板之间,如图所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量为 m,带电量为 q 的油滴恰好静?在两板之间,如图所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3036555672455如果将两板?常缓慢地?平错开?些,那么在错开的过程中(
如果将两板?常缓慢地?平错开?些,那么在错开的过程中(
51708055672455)

13036557059295A.油滴将向上加速运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b 流向 a
A.油滴将向上加速运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b 流向 a
13036557455535B.油滴将向下加速运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a 流向 b
B.油滴将向下加速运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a 流向 b
13036557851775C.油滴静?不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b 流向 a
C.油滴静?不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b 流向 a
13036558248015D.油滴静?不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a 流向 b
D.油滴静?不动,电流计中的电流从 a 流向 b
13036558629015【解答】解:将两板缓慢地错开?些,两板正对?积减?,根据电容的决定式 C=
【解答】解:将两板缓慢地错开?些,两板正对?积减?,根据电容的决定式 C=
13036559019540得知,电容减?,?电压不变,则由 C= 知,电容器带电量减?,电容器处于放电状
得知,电容减?,?电压不变,则由 C= 知,电容器带电量减?,电容器处于放电状
13036559436735态,电路中产?顺时针?向的电流,则电流计中有 a→b 的电流。
态,电路中产?顺时针?向的电流,则电流计中有 a→b 的电流。
33089859765030第13页(共25页)
第13页(共25页)
38284159753601356360364807551009557385685158242078105001303655996950由于电容器板间电压和距离不变,则由 E= ,知板间场强不变,油滴所受电场?不变,
由于电容器板间电压和距离不变,则由 E= ,知板间场强不变,油滴所受电场?不变,
13036551414780仍处于静?状态。故 D 正确。ABC 错误。
仍处于静?状态。故 D 正确。ABC 错误。
13036551811020故选:D。
故选:D。
11303002503170?.多选题(共 3 ?题)
?.多选题(共 3 ?题)
113030028987756.图中 A、B 两点表示?定质量的某种理想?体的两个状态,当?体?状态 A 沿直线变化
6.图中 A、B 两点表示?定质量的某种理想?体的两个状态,当?体?状态 A 沿直线变化
13036553295015到状态 B 时(
到状态 B 时(
23926803295015)

13036555078095A.?体分?的平均动能逐渐增?
A.?体分?的平均动能逐渐增?
13036555474335B.有可能经过体积减?的过程
B.有可能经过体积减?的过程
13036555870575C.?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体内能的增加
C.?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体内能的增加
13036556266815D.A 状态时器壁单位?积单位时间内受到?体分?撞击的次数?于 B 状态
D.A 状态时器壁单位?积单位时间内受到?体分?撞击的次数?于 B 状态
13036556663055【解答】解:A、由于从 A 到 B,?体的温度升?的,所以?体分?的平均动能逐渐增
【解答】解:A、由于从 A 到 B,?体的温度升?的,所以?体分?的平均动能逐渐增
13036557059295?,?定质量的某种理想?体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内能逐渐增?,故 A 正确。
?,?定质量的某种理想?体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内能逐渐增?,故 A 正确。
13036557434580B、根据 A、B 与O 点的连线表示等容变化,直线 AO 的斜率?, ?,由理想?体状态
B、根据 A、B 与O 点的连线表示等容变化,直线 AO 的斜率?, ?,由理想?体状态
13036557830820?程
?程
17716507830820=C(常数),A 状态的体积?,可知从 A 到B,?体的体积增?,故 B 错误。
=C(常数),A 状态的体积?,可知从 A 到B,?体的体积增?,故 B 错误。
13036558248015C、从状态 A 变化到状态 B 过程?体体积变?,?体对外做功,W<0,?体内能增加,
C、从状态 A 变化到状态 B 过程?体体积变?,?体对外做功,W<0,?体内能增加,
13036558644255△U>0,根据热?学第?定律:△U=W+Q 可知:Q=△U﹣W>0,?体从外界吸热,
△U>0,根据热?学第?定律:△U=W+Q 可知:Q=△U﹣W>0,?体从外界吸热,
13036559040495且热量?于?体内能的增加 故C 错误;
且热量?于?体内能的增加 故C 错误;
13036559436735D、A 状态与 B 状态相?,压强较?,体积较?,分?数密度较?,则 A 状态时器壁单
D、A 状态与 B 状态相?,压强较?,体积较?,分?数密度较?,则 A 状态时器壁单
33089859765030第14页(共25页)
第14页(共25页)
131572017672051353820470027013036551018540位?积单位时间内受到?体分?撞击的次数?于 B 状态,故 D 正确。
位?积单位时间内受到?体分?撞击的次数?于 B 状态,故 D 正确。
13036551414780故选:AD。
故选:AD。
113030030968957.如图所示,?异形轨道由粗糙的?平部分和光滑的四分之?圆弧部分组成,置于光滑的
7.如图所示,?异形轨道由粗糙的?平部分和光滑的四分之?圆弧部分组成,置于光滑的
13036553493135?平?上,如果轨道固定,将可视为质点和物块从圆弧轨道的最?点由静?释放,物块
?平?上,如果轨道固定,将可视为质点和物块从圆弧轨道的最?点由静?释放,物块
13036553889375恰好停在?平轨道的最左端。如果轨道不固定,仍将物块从圆弧轨道的最?点由静?释
恰好停在?平轨道的最左端。如果轨道不固定,仍将物块从圆弧轨道的最?点由静?释
13036554285615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0372054285615)

13036555672455A.物块与轨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动量守恒
A.物块与轨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动量守恒
13036556068695B.物块与轨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动量不守恒
B.物块与轨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动量不守恒
13036556464935C.物块仍能停在?平轨道的最左端
C.物块仍能停在?平轨道的最左端
13036556861175D.物块将从轨道左端冲出?平轨道
D.物块将从轨道左端冲出?平轨道
13036557257415【解答】解:AB、轨道不固定时,物块在轨道的?平部分运动时因摩擦产?内能,所以
【解答】解:AB、轨道不固定时,物块在轨道的?平部分运动时因摩擦产?内能,所以
13036557653655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物块在轨道的圆弧部分下滑时,有竖直分加速度,系统的合外?
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物块在轨道的圆弧部分下滑时,有竖直分加速度,系统的合外?
13036558049895不为零,动量不守恒,但系统?平?向不受外?,因此系统?平动量守恒,故 A 错误,
不为零,动量不守恒,但系统?平?向不受外?,因此系统?平动量守恒,故 A 错误,
13036558446135B 正确。
B 正确。
13036558842375CD、设轨道的?平部分?为 L.轨道固定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mgR=?mgL
CD、设轨道的?平部分?为 L.轨道固定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mgR=?mgL
13036559238615轨道不固定时,设物块与轨道相对静?时共同速度为 v,在轨道?平部分滑?的距离为 x。
轨道不固定时,设物块与轨道相对静?时共同速度为 v,在轨道?平部分滑?的距离为 x。
33089859765030第15页(共25页)
第15页(共25页)
3042285137160013163554056380207200558718451315720810196533102558021955353885585718654652010857186513036551018540取向左为正?向,根据?平动量守恒得:0=(M+m)v,则得 v=0
取向左为正?向,根据?平动量守恒得:0=(M+m)v,则得 v=0
13036551381760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mgR= (M+m)v2+?mgx,联?解得 x=L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mgR= (M+m)v2+?mgx,联?解得 x=L
13036551811020所以物块仍能停在?平轨道的最左端,故 C 正确,D 错误。
所以物块仍能停在?平轨道的最左端,故 C 正确,D 错误。
13036552207260故选:BC。
故选:BC。
113030028987758.三颗?造卫星 A、B、C 都在?道正上?同?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C 为地球同
8.三颗?造卫星 A、B、C 都在?道正上?同?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C 为地球同
13036553295015步卫星,某时刻 A、B 相距最近,如图所示。已知地球?转周期为 T1,B 的运?周期为
步卫星,某时刻 A、B 相距最近,如图所示。已知地球?转周期为 T1,B 的运?周期为
13036553691255T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1692853691255)

13036555474335A.C 加速可追上同?轨道上的 A
A.C 加速可追上同?轨道上的 A
13036555953125B.经过时间
B.经过时间
27940005953125,A、B 相距最远
,A、B 相距最远
13036556464935C.A、C 向?加速度??相等,且?于 B 的向?加速度
C.A、C 向?加速度??相等,且?于 B 的向?加速度
13036556861175D.在相同时间内,C 与地?连线扫过的?积等于 B 与地?连线扫过的?积
D.在相同时间内,C 与地?连线扫过的?积等于 B 与地?连线扫过的?积
13036557257415【解答】解:A、卫星 C 加速后做离?运动,轨道变?,不可能追上卫星 A,故 A 错误;
【解答】解:A、卫星 C 加速后做离?运动,轨道变?,不可能追上卫星 A,故 A 错误;
13036557653655B、AB 卫星由相距最近?相距最远时,两卫星转的圈数差半圈,设经历时间为 t,有
B、AB 卫星由相距最近?相距最远时,两卫星转的圈数差半圈,设经历时间为 t,有
20262858132445,解得经历的时间 t=
,解得经历的时间 t=
40309808132445,故 B 正确;
,故 B 正确;
13036558601710C、根据万有引?提供向?加速度,由
C、根据万有引?提供向?加速度,由
40462208601710可得:a=
可得:a=
48406058601710,由于 rA=rC>rB 可知 A、
,由于 rA=rC>rB 可知 A、
13036559040495C 向?加速度??相等,且?于 B 的向?加速度,故 C 正确;
C 向?加速度??相等,且?于 B 的向?加速度,故 C 正确;
33089859765030第16页(共25页)
第16页(共25页)
45370751008380132588016021053335020212344040970202189480561403564427102330450747141013036551100455D、轨道半径为 r 的卫星,根据万有引?提供向??
D、轨道半径为 r 的卫星,根据万有引?提供向??
54324251100455可得卫星为周期
可得卫星为周期
20135851701165,

13036552209800则该卫星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积
则该卫星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积
39503352209800=

45529502209800,

13036552603500由于 rA>rB,所以在相同时间内,A 与地?连线扫过的?积?于 B 与地?连线扫过的?
由于 rA>rB,所以在相同时间内,A 与地?连线扫过的?积?于 B 与地?连线扫过的?
13036552999740积,故 D 错误。
积,故 D 错误。
13036553395980故选:BC。
故选:BC。
11303004088130三.实验题(共 2 ?题)
三.实验题(共 2 ?题)
113030044837359.居家防疫期间,?明在家?做“?单摆测定重?加速度”的实验。他找到了?块外形不规
9.居家防疫期间,?明在家?做“?单摆测定重?加速度”的实验。他找到了?块外形不规
13036554879975则的??块代替摆球,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则的??块代替摆球,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13036555276215A.将??块?不可伸?的细线系好,结点为 N,细线的上端固定于 O 点;
A.将??块?不可伸?的细线系好,结点为 N,细线的上端固定于 O 点;
13036555668010B.?刻度尺测量 ON 间细线的?度l 作为摆?;
B.?刻度尺测量 ON 间细线的?度l 作为摆?;
13036556068695C.将?块拉开?个?约 α=5°的?度,然后由静?释放;
C.将?块拉开?个?约 α=5°的?度,然后由静?释放;
13036556443980D.从?块摆?某?位置处开始计时,测出 30 次全振动的总时间 t,由 T=
D.从?块摆?某?位置处开始计时,测出 30 次全振动的总时间 t,由 T=
58045356443980得出周期;
得出周期;
13036556856730E.改变 ON 间细线的?度再做?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 和T;
E.改变 ON 间细线的?度再做?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 和T;
232791072390004 2
4 2
13036557343775F.根据公式 g
F.根据公式 g
25990557360920l ,分别计算出每组l 和 T 对应的重?加速度 g,然后取平均值即
l ,分别计算出每组l 和 T 对应的重?加速度 g,然后取平均值即
23590257468870T 2
T 2
13036557851775可作为重?加速度的测量结果。
可作为重?加速度的测量结果。
13036558248015 (1)??块摆动的过程中,充当回复?的是 D 。
(1)??块摆动的过程中,充当回复?的是 D 。
13036558644255A.重?
A.重?
13036559040495B.拉?
B.拉?
13036559436735C.拉?沿?平?向的分?
C.拉?沿?平?向的分?
33089859765030第17页(共25页)
第17页(共25页)
23304507331710
39166808251190
2383790524573547002704959350541020052457351316990567118557823105982970405511024193505049520351028055206903999865184912044964353012440459867040557455678805605536057734205788660853694013036551018540D.重?沿圆弧切线?向的分?
D.重?沿圆弧切线?向的分?
13036551414780 (2)为使测量更加准确,步骤 D 中,?明应从 平衡位置 (选填“最?位移”或“平衡
(2)为使测量更加准确,步骤 D 中,?明应从 平衡位置 (选填“最?位移”或“平衡
13036551811020位置”)处开始计时。
位置”)处开始计时。
405320521869404 2
4 2
13036552291715(3)?明? ON 的?l 为摆?,利?公式 g
(3)?明? ON 的?l 为摆?,利?公式 g
43237152308860l 求出的重?加速度的测量值?真实
l 求出的重?加速度的测量值?真实
40836852416810T 2
T 2
13036552801620 值 偏? (选填“偏?”或者“偏?”)。
值 偏? (选填“偏?”或者“偏?”)。
13036553186430(4)?明利?测出的多组摆?l 和周期 T 的值,作出 T2﹣ l 图线如图所示,通过测量计
(4)?明利?测出的多组摆?l 和周期 T 的值,作出 T2﹣ l 图线如图所示,通过测量计
13036553596640算出图线的斜率为 k,由斜率 k 求重?加速度的表达式是 g=
算出图线的斜率为 k,由斜率 k 求重?加速度的表达式是 g=
54190903596640 。

13036553983990(5)在步骤 F 中,有同学认为可以先将多次测量的摆?l 取平均值得到l ,周期 T 取平
(5)在步骤 F 中,有同学认为可以先将多次测量的摆?l 取平均值得到l ,周期 T 取平
301053543662604 2
4 2
13036554471035均值得到 ,再带?公式 g
均值得到 ,再带?公式 g
32810454488180l ,得到重?加速度 g 的测量结果,你认为这种做法是
l ,得到重?加速度 g 的测量结果,你认为这种做法是
30410154596130T 2
T 2
13036555029835 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由单摆周期公式T 2
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由单摆周期公式T 2
53987705055235可知,摆?l 与周
可知,摆?l 与周
605345555410104 2
4 2
13036555645150期T 间不是?次函数关系,不能求出l 的平均值l 和T 的平均值 ,再带?公式 g
期T 间不是?次函数关系,不能求出l 的平均值l 和T 的平均值 ,再带?公式 g
63239655662930l
l
60839355770245T 2
T 2
13036556169660 求出重?加速度 。
求出重?加速度 。
13036556565900【解答】解:(1)?块做简谐运动时重?沿圆弧切线?向的分?提供回复?,故 D 正确,
【解答】解:(1)?块做简谐运动时重?沿圆弧切线?向的分?提供回复?,故 D 正确,
13036556962140ABC 错误。
ABC 错误。
13036557358380故选:D。
故选:D。
13036557754620(2)?块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在?块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可以减?周期测量
(2)?块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在?块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可以减?周期测量
13036558150860的实验误差。
的实验误差。
13036558629015(3)摆线悬点到?块重?的距离是单摆摆?,摆线?度 l ?于单摆摆? L,由
(3)摆线悬点到?块重?的距离是单摆摆?,摆线?度 l ?于单摆摆? L,由
13036559141460可知,? ON 的? l 为摆?,重?加速度的测量值?真实值偏?。
可知,? ON 的? l 为摆?,重?加速度的测量值?真实值偏?。
33089859765030第18页(共25页)
第18页(共25页)
52247804962525l
l
52247805166360g
g
40722551417955
40551102279650
14509752804795
17164052804795
48494953600450
54317903600450
30124404458970
23837905106035
54102005109210
47002705276850
60553605633720
13169905715635
57823105843270
21164556172835
58013609340851581785133032520751801330325365252018288005066665182308541859202320925317817528860754119880288607552679602791460431419036887154598670419036555156104190365135445563950851303655984885(4)设 N 到?块重?的距离为 r,单摆摆? L=l+r,由单摆周期公式 T=2π
(4)设 N 到?块重?的距离为 r,单摆摆? L=l+r,由单摆周期公式 T=2π
6004560984885可知:
可知:
13036551400175T2=
T2=
25438101411605,

19500851422400l+
l+
13036551897380由图示 T2﹣l 图象可知,图象的斜率 k=
由图示 T2﹣l 图象可知,图象的斜率 k=
40208201908175,重?加速度 g=
,重?加速度 g=
54356001908175;

13036552371725(5)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由单摆周期公式 T=2π
(5)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由单摆周期公式 T=2π
43878502371725可知,摆? l 与周期 T 间不是?次
可知,摆? l 与周期 T 间不是?次
13036552883535函数关系,不能求出 l 的平均值 和 T 的平均值 ,再带?公式 g=
函数关系,不能求出 l 的平均值 和 T 的平均值 ,再带?公式 g=
57372252883535求出重?加
求出重?加
13036553395980速度。
速度。
13036553794760故答案为:(1)D;(2)平衡位置;(3)偏?;(4)
故答案为:(1)D;(2)平衡位置;(3)偏?;(4)
46831253794760;(5)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摆
;(5)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摆
13036554188460?l 与周期 T 间不是?次函数关系,不能求出 l 的平均值 和T 的平均值 然后求出重?
?l 与周期 T 间不是?次函数关系,不能求出 l 的平均值 和T 的平均值 然后求出重?
13036554584700加速度。
加速度。
1130300527621510.某探究性学习?组利?如图 1 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其中电流表 A1 的
10.某探究性学习?组利?如图 1 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其中电流表 A1 的
13036555672455内阻 r1=1.0kΩ,电阻 R1=9.0kΩ,为了?便读数和作图,给电池串联?个 R0=3.0Ω 的电
内阻 r1=1.0kΩ,电阻 R1=9.0kΩ,为了?便读数和作图,给电池串联?个 R0=3.0Ω 的电
13036556068695阻。
阻。
13036557851775(1)按图示电路进?连接后,发现 aa′、bb′和 cc′三条导线中,混进了?条内部断开的导
(1)按图示电路进?连接后,发现 aa′、bb′和 cc′三条导线中,混进了?条内部断开的导
13036558248015线。为了确定哪?条导线内部是断开的,将电键 S 闭合,?多?电表的电压挡先测量 a、
线。为了确定哪?条导线内部是断开的,将电键 S 闭合,?多?电表的电压挡先测量 a、
13036558644255 b′间电压,读数不为零,再测量 a、a′间电压,若读数不为零,则?定是 aa' 导线断开;
b′间电压,读数不为零,再测量 a、a′间电压,若读数不为零,则?定是 aa' 导线断开;
13036559040495 若读数为零,则?定是 bb' 导线断开。
若读数为零,则?定是 bb' 导线断开。
13036559436735(2)排除故障后,该?组顺利完成实验。通过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位置,得到电流
(2)排除故障后,该?组顺利完成实验。通过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位置,得到电流
33089859765030第19页(共25页)
第19页(共25页)
54070258647430
56597558647430
26485859043670
29165559043670
186372537725353603625384238526492204772660207518085483701334770883666013036551018540表A1 和A2 的多组 I1、I2 数据,作出图象如图 2.由 I1﹣I2 图象得到的电池的电动势 E=
表A1 和A2 的多组 I1、I2 数据,作出图象如图 2.由 I1﹣I2 图象得到的电池的电动势 E=
13036551414780 1.4 V,内阻 r= 0.5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4 V,内阻 r= 0.5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3036551811020【解答】解:(1)将电键 S 闭合,?多?电表的电压挡先测量 a、b′间电压,读数不为零,
【解答】解:(1)将电键 S 闭合,?多?电表的电压挡先测量 a、b′间电压,读数不为零,
13036552207260可知 cc′不断开,再测量 a、a′间电压,若读数不为零,可知 bb′间不断开,则?定是 aa′
可知 cc′不断开,再测量 a、a′间电压,若读数不为零,可知 bb′间不断开,则?定是 aa′
13036552603500间断开。若 aa′间电压为零,则 bb′导线断开。
间断开。若 aa′间电压为零,则 bb′导线断开。
13036552999740(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U+Ir,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U+Ir,
13036553395980则有:E=I1(R1+r1)+(I1+I2)×(R0+r),
则有:E=I1(R1+r1)+(I1+I2)×(R0+r),
13036553874135可知 I1=
可知 I1=
29235403874135,纵轴截距
,纵轴截距
13036554386580解得:E=1.4V,
解得:E=1.4V,
13036554864735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
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
43897554864735,解得 r≈0.5Ω。
,解得 r≈0.5Ω。
13036555377180故答案为:(1)aa';bb';(
故答案为:(1)aa';bb';(
287020053771802)1.4(1.36~1.44 均可);0.5(0.4~0.6 均可)
2)1.4(1.36~1.44 均可);0.5(0.4~0.6 均可)
11303006069330四.计算题(共 3 ?题)
四.计算题(共 3 ?题)
1130300646493511.在国庆阅兵式中,某直升?机在地?上空某?度 A 位置处于静?状态待命,要求该机
11.在国庆阅兵式中,某直升?机在地?上空某?度 A 位置处于静?状态待命,要求该机
13036556861175在?条?平直线上先有静?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 B 位置,紧接着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条?平直线上先有静?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 B 位置,紧接着做匀速直线运动
13036557257415到达 C 位置,如图所示,已知 A、C 间的距离为 L,匀速速度为 v,从 A 运动到 C 的时
到达 C 位置,如图所示,已知 A、C 间的距离为 L,匀速速度为 v,从 A 运动到 C 的时
13036557653655间为 t,求:
间为 t,求:
13036558049895 加速的时间;
速度为 1 v 的M 位置(图中未画出)到 C 位置的距离.
3
加速的时间;
速度为 1 v 的M 位置(图中未画出)到 C 位置的距离.
3
13036559234170【解答】解:(1)设加速时间为 t1
【解答】解:(1)设加速时间为 t1
33089859765030第20页(共25页)
第20页(共25页)
23228301417955
20751808408670
2638425111887020085051515110415353523075903960495279654042265602796540174180536233104109085341947537553903623310450786536233101741805448691056915054486910609790544869102075180527939047783755279390518477552793901303655912495 加速阶段的位移 x 1 vt
加速阶段的位移 x 1 vt
23425151103630AB
AB
284607011036301
1
263588511277602
2
13036551308735由题可知: 1 vt vt t L
由题可知: 1 vt vt t L
221615014998701
1
273685014998701
1
200596515240002
2
18478501637665 2vt L
2vt L
13036551800860解得: t
解得: t
175958518961101
1
21977351920240v
v
40195502083435 2L vt
2L vt
13036552179955(2)由(1)可知,匀速阶段的时间 t t t
(2)由(1)可知,匀速阶段的时间 t t t
350329522923502
2
393128522923501
1
43249852316480v
v
44088052578100v2
v2
39649402590165v
v
13036552668905在 AB 段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 a
在 AB 段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 a
39535102668905
t 2vt L
t 2vt L
399161029000451
1
40182803179445 v 2
v 2
37503103291840v2
v2
42005253306445
13036553416935速度为 1 v 的M 位置到 B 的距离: x
3
速度为 1 v 的M 位置到 B 的距离: x
3
43738803416935 8 vt L
8 vt L
40182803425825 3
3
36207703495675
34397953608070MB
MB
396049536322002a
2a
450088036322009
9
13036553964940匀速阶段的距离: xBC vt2 2L vt
匀速阶段的距离: xBC vt2 2L vt
13036554280535速度为 1 v 的M 位置(图中未画出)到 C 位置的距离: x
3
速度为 1 v 的M 位置(图中未画出)到 C 位置的距离: x
3
51968404280535 x 10 L 1 vt
x 10 L 1 vt
48298104359275 x
x
46399454471670 MC MB BC
MC MB BC
57162704495800 9 9
9 9
253936546094652vt L
v
2vt L
v
13036554779645答:(1)加速的时间
答:(1)加速的时间
30861004779645;

13036555073015(2)速度为 1 v 的M 位置(图中未画出)到 C 位置的距离10 L 1 vt .
(2)速度为 1 v 的M 位置(图中未画出)到 C 位置的距离10 L 1 vt .
206819552882803
3
48031405288280 9 9
9 9
1130300587057512.如图所示,两平??属板 AB 中间有互相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A 板带正电荷,
12.如图所示,两平??属板 AB 中间有互相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A 板带正电荷,
13036556266815B 板带等量负电荷,板间电场强度为 E;磁场?向垂直纸?向?,磁感应强度为 B1.平
B 板带等量负电荷,板间电场强度为 E;磁场?向垂直纸?向?,磁感应强度为 B1.平
13036556663055??属板右侧有?挡板 M,中间有?孔 O′,OO′是平?于两?属板的中?线.挡板右侧
??属板右侧有?挡板 M,中间有?孔 O′,OO′是平?于两?属板的中?线.挡板右侧
13036557059295有垂直纸?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B2.CD 为磁场 B2 边界上的?绝缘板,它与
有垂直纸?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B2.CD 为磁场 B2 边界上的?绝缘板,它与
13036557455535M 板的夹? θ=45°,O′C=a,现有?量质量均为 m,含有各种不同电荷量、不同速度的
M 板的夹? θ=45°,O′C=a,现有?量质量均为 m,含有各种不同电荷量、不同速度的
13036557851775正负带电粒?(不计重?),? O 点沿 OO′?向进?电磁场区域,其中有些粒?沿直线
正负带电粒?(不计重?),? O 点沿 OO′?向进?电磁场区域,其中有些粒?沿直线
13036558248015OO′?向运动,并进?匀强磁场 B2 中,求:
OO′?向运动,并进?匀强磁场 B2 中,求:
13036558644255(1)进?匀强磁场 B2 的带电粒?的速度;
(1)进?匀强磁场 B2 的带电粒?的速度;
13036559040495(2)能击中绝缘板 CD 的粒?中,所带电荷量的最?值;
(2)能击中绝缘板 CD 的粒?中,所带电荷量的最?值;
13036559436735(3)绝缘板 CD 上被带电粒?击中区域的?度.
(3)绝缘板 CD 上被带电粒?击中区域的?度.
33089859765030第21页(共25页)
第21页(共25页)
2638425979170
20085051375410
21812251713865
41535352167890
39604952656840
42265602656840
41090853279775
17418053483610
37553903483610
45078653483610
17418054347210
56915054347210
60979054347210
27406604685665
20751805139690
47783755139690
51847755139690
13538209944101734820351980516021054302760173545547466251886585597979520777206376035248285067303652948305666051521126457564755207772079609953914775906716513036552405380【解答】解:(1)沿直线 OO′运动的带电粒?,设进?匀强磁场 B2 的带电粒?的速度为
【解答】解:(1)沿直线 OO′运动的带电粒?,设进?匀强磁场 B2 的带电粒?的速度为
13036552801620v,
v,
13036553197860根据 B1qv=qE,
根据 B1qv=qE,
13036553550920解得:
解得:
13036553990340(2)粒?进?匀强磁场 B2 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2)粒?进?匀强磁场 B2 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13036554389120根据
根据
22802854389120,

13036554739640解得:
解得:
13036555179060因此,电荷量最?的带电粒?运动的轨道半径最?,
因此,电荷量最?的带电粒?运动的轨道半径最?,
13036555575300设最?半径为 r1,此带电粒?运动轨迹与 CD 板相切,
设最?半径为 r1,此带电粒?运动轨迹与 CD 板相切,
13036555971540则有:r1+
则有:r1+
20631155971540r1=a,
r1=a,
13036556367780解得:r1=(
解得:r1=(
22548856367780﹣1)a.
﹣1)a.
13036556720840电荷量最?值 q=(
电荷量最?值 q=(
26593806720840+1)
+1)
34163006720840.

13036557160260(3)带负电的粒?在磁场 B2 中向上偏转,某带负电粒?轨迹与 CD 相切,设半径为 r2,
(3)带负电的粒?在磁场 B2 中向上偏转,某带负电粒?轨迹与 CD 相切,设半径为 r2,
13036557556500依题意 r2+a=
依题意 r2+a=
23558507567295r2
r2
13036557952740解得:r2=(
解得:r2=(
22548857952740+1)a
+1)a
14370058348980则 CD 板上被带电粒?击中区域的?度为
则 CD 板上被带电粒?击中区域的?度为
13703308745220X=r2﹣r1=2a
X=r2﹣r1=2a
13036559098280答:(1)进?匀强磁场 B2 的带电粒?的速度
答:(1)进?匀强磁场 B2 的带电粒?的速度
41033709098280;

33089859765030第22页(共25页)
第22页(共25页)
4587240944245131572017291051303655975360(2)能击中绝缘板 CD 的粒?中,所带电荷量的最?值
(2)能击中绝缘板 CD 的粒?中,所带电荷量的最?值
5570855975360;

13036551414780(3)绝缘板 CD 上被带电粒?击中区域的?度 2a.
(3)绝缘板 CD 上被带电粒?击中区域的?度 2a.
1130300428561513.(1)?顿发现万有引?定律之后,在卡?迪许?活的年代,地球的半径经过测量和计算
13.(1)?顿发现万有引?定律之后,在卡?迪许?活的年代,地球的半径经过测量和计算
13036554681855已经知道约 6400 千?,因此卡?迪许测出引?常量 G 后,很快通过计算得出了地球的质
已经知道约 6400 千?,因此卡?迪许测出引?常量 G 后,很快通过计算得出了地球的质
13036555078095量。1798 年,他?次测出了地球的质量数值,卡?迪许因此被?们誉为“第?个称地球
量。1798 年,他?次测出了地球的质量数值,卡?迪许因此被?们誉为“第?个称地球
13036555474335的?”。若已知地球半径为 R,地球表?的重?加速度为 g,万有引?常量为 G,忽略地
的?”。若已知地球半径为 R,地球表?的重?加速度为 g,万有引?常量为 G,忽略地
13036555870575球的?转。
球的?转。
13036556266815a.求地球的质量;
a.求地球的质量;
13036556663055b.若?卫星在距地球表??为 h 的轨道上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求该卫星绕地球做圆
b.若?卫星在距地球表??为 h 的轨道上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求该卫星绕地球做圆
13036557059295周运动的周期;
周运动的周期;
13036557455535(2)?顿时代已知如下数据:?球绕地球运?的周期 T、地球半径 R、?球与地球间的
(2)?顿时代已知如下数据:?球绕地球运?的周期 T、地球半径 R、?球与地球间的
13036557851775距离 60R、地球表?的重?加速度 g。?顿在研究引?的过程中,为了验证地?上物体的
距离 60R、地球表?的重?加速度 g。?顿在研究引?的过程中,为了验证地?上物体的
13036558248015重?与地球吸引?球的?是同?性质的?,同样遵从与距离的平?成反?规律的猜想,
重?与地球吸引?球的?是同?性质的?,同样遵从与距离的平?成反?规律的猜想,
13036558644255他做了著名的“?地检验”:?球绕地球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顿?先从运动学的?度
他做了著名的“?地检验”:?球绕地球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顿?先从运动学的?度
13036559040495计算出了?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加速度;接着他设想,把?个物体放到?球轨道上,
计算出了?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加速度;接着他设想,把?个物体放到?球轨道上,
13036559436735让它绕地球运?,假定物体在地?受到的重?和在?球轨道上运?时受到的引?,都是
让它绕地球运?,假定物体在地?受到的重?和在?球轨道上运?时受到的引?,都是
33089859765030第23页(共25页)
第23页(共25页)
55499003717925173545541046403935095457454017348205161915452818557734201868170612648017354556555740362966070859653905885748220517348207909560244919583388202382520898144013036551018540来?地球的引?,都遵循与距离的平?成反?的规律,他?从动?学的?度计算出了物
来?地球的引?,都遵循与距离的平?成反?的规律,他?从动?学的?度计算出了物
13036551414780体在?球轨道上的向?加速度。上述两个加速度的计算结果是?致的,从?证明了物体
体在?球轨道上的向?加速度。上述两个加速度的计算结果是?致的,从?证明了物体
13036551811020在地?上所受的重?与地球吸引?球的?是同?性质的?,遵循同样规律的设想。根据
在地?上所受的重?与地球吸引?球的?是同?性质的?,遵循同样规律的设想。根据
13036552207260上述材料:
上述材料:
13036552603500a.请你分别从运动学的?度和动?学的?度推导出上述两个加速度的表达式;
a.请你分别从运动学的?度和动?学的?度推导出上述两个加速度的表达式;
13036552988310b.已知?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 T=2.4×106s,地球半径约为 R=6.4×106m,
b.已知?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 T=2.4×106s,地球半径约为 R=6.4×106m,
13036553384550取π2=g.结合题中的已知条件,求上述两个加速度的?值,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取π2=g.结合题中的已知条件,求上述两个加速度的?值,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13036553749040【解答】解:(1)a.设地球质量为 M,地球表?上的某物体质量为 m:
【解答】解:(1)a.设地球质量为 M,地球表?上的某物体质量为 m:
13036554191000解得:
解得:
13036554666615b.万有引?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
b.万有引?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
13036555267325解得:
解得:
13036555751830(2)a.?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运动学公式:
(2)a.?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运动学公式:
13036556148070?速度:
?速度:
13036556647815解得:
解得:
13036557117080质量为 m 的物体在地?上受到的重?:
质量为 m 的物体在地?上受到的重?:
13036557513320质量为 m 的物体在?球轨道上受到的引?:
质量为 m 的物体在?球轨道上受到的引?:
13036557931150解得:
解得:
13036558430895b.由以上结果得:
b.由以上结果得:
13036559025255代?已知数值得:
代?已知数值得:
25717509025255=0.96
=0.96
13036559537700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误差范围内可认为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误差范围内可认为
39109659537700a1=a2,这说明物体在地?上所受重?与地
a1=a2,这说明物体在地?上所受重?与地
33089859765030第24页(共25页)
第24页(共25页)
284226013309601982470219011513036551018540球吸引?球的?是同?性质的?,遵循与距离的平?成反?的规律。
球吸引?球的?是同?性质的?,遵循与距离的平?成反?的规律。
13036551417320答:(1)a.地球的质量是
答:(1)a.地球的质量是
31343601417320;

13036551811020b.若?卫星在距地球表??为 h 的轨道上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
b.若?卫星在距地球表??为 h 的轨道上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
13036552295525运动的周期
运动的周期
28575002295525;

13036552801620(2)a.上述两个加速度的表达式;
(2)a.上述两个加速度的表达式;
13036553186430b.已知?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 T=2.4×106s,地球半径约为 R=6.4×106m,
b.已知?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 T=2.4×106s,地球半径约为 R=6.4×106m,
13036553582670取π2=g.结合题中的已知条件,上述两个加速度的?值为 0.96,可以得出物体在地?上
取π2=g.结合题中的已知条件,上述两个加速度的?值为 0.96,可以得出物体在地?上
13036553990340所受重?与地球吸引?球的?是同?性质的?,遵循与距离的平?成反?的规律的结论。
所受重?与地球吸引?球的?是同?性质的?,遵循与距离的平?成反?的规律的结论。
33089859765030第25页(共25页)
第25页(共2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