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动物的保护色》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学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动物有保护色,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怎样改变自身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认识到动物与动物,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变化?,使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具有与环境相一致的保护色,理解保护色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查阅资料法、会使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丰富的知识,引起好奇心和探索世界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对此项研究内容应有兴趣,平时也知道些相关知识,但对于更深入地一些知识可能不了解,需要学习一些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来详细探究。 重难点:了解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PPT、图书、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课前板书动物):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动物知识。我们首先来找一找图片里有哪些小动物(课件) 梳理问题: 通过这组照片,你想提出哪些问题?想了解哪些知识? 师补充板书“动物的保护色”:这是我们本节课要了解的知识,也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我们写成研究报告的形式。这节课我们进行个人研究。写上研究日期。 2、针对动物的保护色,你想提出哪些问题,也就是你想研究什么问题?填写在研究报告上,写出3—5个后,全班交流,教师同时记录到课件上。(5个)。 3(教师打入课件) A引导判断课件上的5个问题:哪些问题与总课题相关,值得我们研究? 分条齐读后教师引导判断,有三个不是:a蛇雕为什么会吃蛇?师:齐读总课题,b蚕为什么会吐丝?c珊瑚和小鱼为什么是朋友?(如果深入研究,此问题与本课题也相关) 一个与其它是从属关系,归为一个问题:老虎有保护色吗?哪些动物有保护色? B自己判断:你觉得自己的问题是总课题的范围吗?打对号 C指名交流自己不确定的(5个左右),全班用举手表示是,双手交叉表示不是。(交流的问题都是与总课题相关。) D小组合作:你自己不能判断的,在组内解决。 研究问题,确定方案 1师:我们确定了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后,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找到答案。怎么解决?生:查资料…… 2师:这些方法我们以前就使用过。今天我们再次回忆并归类。教师随机边板书边指导归类:解决问题策略…… 实施阶段指导:过程指导课之解决策略一调查(个人查找信息) 个人调查1:访问同伴、家长等。 个人调查2:网络查找。 家里没有电脑到教室的电脑前查。 成果展示阶段(教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示学生可以以此 种形式在家做完研究后,制作成PPT): 1、师依据PPT讲解个人研究过程 幻灯片一: 资料来源——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15页: 什么是保护色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为保护自己更好的生存,身体的颜色及斑纹与生活的环境十分相似,巧妙地将自己隐藏起来,用来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幻灯片二: 我的收获1: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环境能变色(图片及资料来源网络) 变色龙1 变色龙2 幻灯片三: 我的收获2:保护色有迷惑作用 (图片及资料来源网络) 斑马1 斑马2 2、师讲解其他成果展示形式: A图片剪贴到研究报告上 B制作成视频(实验) C手抄报 板书设计: 课题 动物的保护色 个人研究 X X X 时间:3、13——3、17 提出问题 1 2 3 解决策略 一 二 三 我的收获 延伸研究 课后作业 1、动物在不同的什么环境能变色(收获1) (教材上鲫鱼随温度变色:做实验) 2、有些动物的保护色怎样迷惑天敌的?(收获2) 3、人类利用这个现象能做些什么,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课堂反思:生成:(反思) 成功之处:1课堂是生态课堂。具体表现: 教学过程之中的二 A分条齐读后教师引导判断有三个不是:a蛇雕为什么会吃蛇?b蚕为什么会吐丝?c珊瑚和小鱼为什么是朋友?(如果深入研究,此问题与本课题也相关) 一个与其它是从属关系,归为一个问题:老虎有保护色吗?哪些动物有保护色? B自己判断:你觉得自己的问题是主课题的范围吗?打对号 C指名交流自己不确定的(5个左右),全班用举手表示是,双手交叉表示不是。交流的问题都是与总课题相关。 缺憾:1陈校长:密度大,从教学步骤三开始应为下节课内容 2导入阶段题目(总课题)的提出时机,在四年一班进行对比:提出问题合理,不用剔除,原因可能有1、看完图片后,师提问:为什么这些动物不好找?(生:……)师:和周围环境颜色一样,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师:关于动物的保护色你还想提出哪些相关问题? 3课后与本组交流,其中,刘主任提出的不要过多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用板书书写问题,给我启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