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风来了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风来了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风来了
 
教学目标:
  1.了解风产生的原因、风的特征和风的种类。
  2.动手"制造风"。
教学重难点
.感受风的力量和等级。
教学准备:
  1.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观察一些与风有关的现象:挂在室内的装饰小花、小鸟挂件在飘动;树的摇动;水中的浪等。
  2.物品准备:注射器、气球、扇子、羽毛、吹管、细绳、喷雾器、电吹风、蚊香、风扇、碎纸屑、纸板、饮料瓶等。
  3.知识准备:风的谚语;寻找不同的风等。
教学过程:
  一、动手实验,了解风产生的原因1.教师用注射器吹起一个气球,并用细绳扎好。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与学生互动。
  师:气球有什么变化?
  幼:变大了。
  师:为什么变大了?
  幼: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师:"气"从哪儿来?
  幼:从针筒中来。
  师: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
  幼:从空气中来。
  小结: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学生感受到"风"。
  师:现在将风扇关闭,小朋友还能感觉到风吗?
  幼:没有风了。
  小结: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二、学生实验,加深对风产生原因的认识1.各组小朋友从自己的工作台上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何让空气动起来产生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各组选出代表)。
  2.教师将吹起的气球发给学生,请他们两人一组,将气球里的气放出,感受空气被压迫出来的动力,是否形成了风。
  3.羽毛比赛。(1)羽毛放在桌子上,提问:如果让羽毛动起来(不用手触到)怎么办呢?(扇,吹动)(2)学生分两组,老师同时从高处放下两片羽毛,看哪一组的羽毛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学生共同向羽毛吹气,运用手中的物品扇动空气)4.分组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在什么时候发现风或制造风(骑车,汽车开动,快跑的时候)。
  三、归纳总结,分析风的种类1.根据活动准备,寻找生活中不同的风。
  现在就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们都找到了哪些风。
  (1)空调吹凉风;(2)刮大风时很冷;(3)打开冰箱有凉风;(4)台风;(5)妈妈洒完香水后有香风;(6)电吹风里的风很热。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风,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这些风。风是一个大家族,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型的风可以按等级分,按季节分,按风向分。如一级炊烟随风偏,二级风来吹脸面,三级风吹叶动彩旗飘,四级风吹飞纸片……;夏季的风温暖潮湿,冬季的风寒冷干燥。
  请学生根据儿歌判断现在室外风的等级。
  2.实验风的干湿、风向。
  用风扇将喷出的水雾吹向孩子,让大家感受风潮湿的感觉,并引导孩子回忆下雨时风的特点(有点凉,吹在身上有湿的感觉)。再用电吹风吹向学生的头,感觉风很热很干燥!
  点燃蜡烛,让孩子拿着站在窗口、门口和走廊上,观察火苗的方向,并说出风是从哪儿吹来的。
  教师总结:小朋友了解了判断风的等级、风向和风的干湿的方法,这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你们以后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负责天气预报的科学家是怎么预测风的等级和风向的吗?(风向标,测风仪)3.动手制作风向标。
  (1)将红蜡光纸条两头对折剪出头,粘在细木棍儿上。
  (2)将吸管插入装有沙子的饮料瓶中,再将细木棍儿插入吸管。
  四、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最后把孩子们的作品摆放起来集中展示。
  活动延伸:
  带学生用自制的风向标到户外观测风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