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七上 10齐白石 课件(30张幻灯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美七上 10齐白石 课件(30张幻灯片)

资源简介

课件30张PPT。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第13册七年级 
《齐白石 》
丁昕声
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中学
中外画家中,画虾最出名的是谁?齐 白 石讨论:大家为什么喜欢齐白石画的虾?
作品中的美感体现在哪里?
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画的虾跟生活中的虾相似吗?1.思考:虾有什么特点?
2. 抓住虾的特点在纸上尝试画虾大师齐白石
这张齐白石的漫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齐白石的生平简介 齐白石(1864-1957),字萍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等。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出生穷苦,自学成材。
齐白石早年曾做过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遂以卖画、刻印为生。曾多次游历祖国大好河山。书学何子贞、金冬心、李北海、《天发神谶》、《三公山》,晚年参以《曹子建碑》。绘画在陈师曾支持下有“衰年变法”,在博大与精微之间游刃,做了不少“千古绝唱”的“好文章”。齐白石被公认为诗、文、画、印无不卓绝的大艺术家,他在艺术上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对这四绝,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特点:奔放中见精细思考:齐白石绘画艺术的特点 葫芦一粒朱丹螃 蟹 图
   
    齐白石也是一位爱国画家。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宣铁吾过生日,硬邀齐白石赴宴作画。齐白石来到宴会场,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毫。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特点:以少胜多,简洁有力 有一次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讨论:画家怎样表现虾,为什么背景留白? 以白当黑的妙用
 1主体更加突出。
2中国画特有的表现手法:以白当黑,留有更多想象空间。
说一说:这张画的构思是怎样的?(为什么没有把青蛙画出来)蛙声十里出山泉(总结)齐白石作品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
(1)情感美。
齐白石是在不同于一般艺术家的自身生活经历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农民的心境歌咏农民,体现了纯朴的情感美。这种情感美,经由生动、强烈、深刻而又具有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反映现实生活。他画一根钓竿、几条游动的小鱼,题上“小鱼都来”;画小鸡争吃蚯蚓,名为“他日相呼”;画一根钓丝、一双小虾,上题:“五十年前作小娃,棉花为饵钓芦虾;今朝画此头全白,记得菖蒲是此花”;画《牧牛图》,钤“佩铃人”印章,题诗云:“星塘一带杏花风,黄犊出栏东复东;身上铃声慈母意,如今亦作听铃翁”;画“白菜”,题“杏子坞老民咬菜根八十年,香味犹清”。
齐白石把文人画家所鄙夷的畚箕、柴耙之类的农具收入画图,并且声明:“余欲大翻陈案,将少小时所用过之物一一画之。”从上述画面中,我们不难看出,齐白石对农村风物怀有多么真挚的感情。 (2)意象美。
齐白石主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遵循上述美学原则,创作了无数前无古人、独具风格的完美艺术形象。他笔下的虾、蟹、青蛙、雏鸡、牵牛花等等,无不焕发着质朴、天真的情趣。其意象之美,主要表现在:具有独创性。齐白石弟子李苦禅曾经言及,老人自叙所画虾是河虾与对虾(海虾)的综合体:“河虾活泼,但失之单薄;对虾丰满,但失之灵敏。两者结合,便可取长补短。”齐白石也曾在画虾的作品中题道:“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淡,此三变也。”到七十岁左右,画法才定型。他画的虾,强化了虾最基本的特征:虾体透明且有弹性,浮游动势轻捷有力,每根虾须都很活跃,把这些感受表现出来的结晶,绝对可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齐家样”。
其次则表现在单纯而丰富之中。他擅以强烈而概括的外形,表现内在的蓬勃生命力,以对真实物象外形的净化,达到强化意象美的目的。齐白石笔下的花草虫鱼,都非常凝练,带给观者十分强烈的视觉印象。(3)笔墨美。
不掌握精湛的笔墨技巧,就画不好国画。齐白石为此付出了毕生精力。他以金石篆籀凝重朴拙的笔法入画,所画线条或雄苍、或柔韧、或粗犷、或纤美,在力度与情趣上,均变化生动,再加上用色朗畅,造型简约,因而画面气魄绝大。齐白石作品中的笔墨趣味,旨在表现花草虫鱼等的形神特征以及主观感受,这种笔墨趣味,不是超脱出世而是热情参与,是对现实世界的积极感知与评价。这是他与历来众多文人画家在笔墨观上的根本不同之处,也是他的作品能够与时代同步,并获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
齐白石的作品笔笔相生,笔笔造型,笔笔气韵流荡。他画的每一笔,不是单纯为了笔墨趣味,不是徒有其表的抽象符号,而是既有凝重流畅的书法美,又有该物的形神特征。他画的柴耙、钓竿、灯台、荷柄、藤蔓、虾须、蟹爪等,无不如此。他的许多作品笔墨酣畅,简而意足。(4)形式美。
齐白石在处理画面的虚实关系时,有时像《发财图》那样题好多字,显得密不透风;有时在一幅画面上只画一只草虫,可谓疏可走马。特别是他驾驭空白的能力,几乎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程度。《雏鸡图》宽与高的比例为1∶4。在这幅狭长的画面底部,画了三只头朝画面左方的小鸡,画面左上角题“白石山翁”四字,并钤一朱砂名章。全部加起来,着墨的面积仍很小。从平面构成的角度看,这三只小鸡所形成约两组椭圆形的点,与左上角题字占用的长方面积形成的点之间,构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均衡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张力充盈犹如铁铸,丝毫不可更动。巧妙的虚实处理,使得画面生机盎然,清新灵动。
他善于以尽可能简少的构成要素,建造画面的内在结构,并用新颖独特而又高度概括的艺术形式,表现极为丰富的内容。以《蜻蜓莲蓬》一画为例,宽高1∶4,在这样窄长的画面中,一柄距左边线1/4处的莲梗从上垂直而下,大致在画面底部起向上约1/5处,与从左向右上倾斜的一段短荷梗交成“叉”形。荷梗顶端,各自长着类似三角形的黑色莲蓬,在下面的莲蓬上方不远处,画了一只垂直朝下的蜻蜓。此图精而造疏,简而意足,以最少的构成要素,达到严谨扎实、无可更动的构成美。
齐白石能在艺术上得到如此杰出的成就,除品格高洁、特有的天赋以及长寿外,至少还取决于他所具备的如下因素: (1)深入学习传统。
齐白石是从临摹《芥子园画谱》及钻研民间美术开始学画的。在早期作品中,不难看出徐渭、八大山人、石涛、金农、吴昌硕等人对他的影响,但他在当时画坛临摹复古的颓风中,并没有随古人之后亦步亦趋,而是从中撷取精粹,吸取了精湛的笔墨技巧,贴近现实,具有不断变革的创作精神。 (2)具有深厚的生活根底。
齐白石作画,非常重视真实的生活感受。
他笔下的虾、蟹、青蛙、蝌蚪、蚱蜢、蟋蟀、灯蛾、老鼠、玉米、白菜、水牛、竹马、蜻蜓……构成了农村儿童眼中的世界,无不散发着浓郁的乡村气息。此外,齐白石观察所画物象非常深入。他在一幅《蟹》中题道:“借山馆有石井,井旁有蟹横行于绿苔上,余细观九年,始知得蟹足行有规矩,左右有步法,古今画者不能知。”他是埋下了真功夫研究这些日常习见之物的,而如此敏锐精辟的见解,亦足以取象不惑。 (3)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
齐白石主张:“我行我道,下笔要我有我法。”为此他告诫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在《雏鸡小鱼》画上所题的“画家先阅古人真迹,然后脱尽前人习气,别创画路,为前人所不为者”,可以作为此论注脚。他所说的我道、我法,是指经由他笔下的一新人耳目的形象,表达出自己独有的审美感受。因而,他反对毫无创造性的临摹仿效。
(4)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齐白石早年学何绍基、金农、《郑文公碑》,后酷爱《麓山寺碑》、《曹子建碑》、《云麾将军碑》。他所书行、隶、篆,苍莽朴厚,自得天趣。在作品中诗、书、画、印紧密结合并能如此灿烂者,数百年来实不多见。(5)勤奋。
齐白石于《自嘲》诗中写道:“何用高官为世豪,雕虫垂老不辞劳;夜长镌印忘迟睡,晨起临池当早朝。嘴到齿摇非禄俸,力能自食匪民膏;眼昏未瞎手犹在,自笑长安作老饕。”在一幅画上也曾题道:“昨夜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敢一日问过也。”如上言语,确为画家一生勤勉之写照。黄苗子在《乡土画家齐白石》一文中写道:“他是一位终生勤苦创作的艺术家,他自己常说: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痒。”仅就1953年一年,他的作品可统计的,就有大小六百多幅。一个九十四岁高龄的人,有这么高的创作热情,难道不是十分可佩吗?李可染说:“九十岁以后,白石老人每天平均至少画五张画,多时达八九张。除了生病,从未间断……最后两年,还为我们留下极其精彩的艺术珍品。白石老人的画笔,可说是一直到死才放下来的。”老人一生以“精于勤”自勉,并以此激励学生。(6)有着特殊的生活经历。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天才,除时代的需要和本人的素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具备了能够使他成为天才的必要的社会环境。齐白石是农家子弟、木匠出身的画家,自二十七岁之后,相继得到胡沁园、徐悲鸿等大名士、大学者、大画家的栽培,并提供帮助,这使得他在学识、思想境界以及创作上,能不断飞跃提升。这种机遇,对他本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