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列国形势图
一、战国七雄——相互兼并
七国形成
三家分晋:赵、魏、韩
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来
一、战国七雄
1、背景: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成崩溃。
2、形成:
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逐步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实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魏、赵、齐
魏、齐
秦、赵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3、主要战役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桂陵
桂陵之战
救命啊!!!
3、主要战役
①特点:
②战役:
③结果:
规模大、兵力多、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秦国逐渐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
战争的性质
规模
影响
春秋时期的战争是争霸
少量军队,在短时间内决定胜负
出现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
战国时期的战争是兼并
几十万大军,时间长,死伤多
国家逐渐趋向统一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2、目的: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
3、各国变法的原因
(1)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直接原因)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本原因)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立木为信
当时商鞅为了让百姓信服听从自己的新法,在城南门口立了一根木头,贴告示说谁把木头扛到北门就赏五十金,还真有人出来扛了,轻轻松松拿到了五十金。商鞅并不是拿五十金来教导各位天上可以掉馅饼,而是为了建立自己在百姓心中的信誉。
4、代表---商鞅变法
(1)开始:
(2)内容
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军事上: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
废分封,确立县制;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
(3)作用:
国力大增,军队战斗力增强,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影响
各国经过变法,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
2、构造:
3、功能:
4、作用:
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上修建。
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
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
灌溉
排洪
分内江和外江
出水口
泄洪虑沙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水利工程的修筑
大变革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