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国鼎立 教案(含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案(含反思)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
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联系三国一书,提高对历史事实的文学作品分辨能力,从历史人物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能够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形成的过程,并列表总结有利于培养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学生能从历史人物身上,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书明智的作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三国演义》可谓是家喻户晓,但那毕竟是文学作品。而在历史上,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的局面是怎样的呢?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又是如何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呢?
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
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通过本课学习,联系三国一书,提高对历史事实的文学作品分辨能力,从历史人物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能够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形成的过程,并列表总结有利于培养归纳能力。
1.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学生能从历史人物身上,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书明智的作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三、自主学习
设疑:
1、说一说你知道的这一时期的英雄(一时多少豪杰)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其中有两位突出人物,曹操和诸葛亮,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和他们有关,下面我们来学习十八课,《三国鼎立》。
(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注意,勾起学生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将学生引入历史情境)
探究新知
教师: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专权,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著名的是黄巾军起义,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黄河南边的曹操和黄河以北的袁绍,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和痛苦,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袁绍当时势力很大,一心想消灭曹操统一北方,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
我们共同观看两个课本剧。(有学生表演)
情节一
人物:曹操 谋士甲 谋士乙。
曹操走来走去,心绪不宁。 
谋士甲:丞相为何如此烦躁?
谋士乙:可是为了袁绍大军来犯? 
曹操:正是为此忧心。 
谋士甲:丞相尽可放心,天子在许都,袁绍来犯,是为大逆不道,丞相奉天子之命抗袁,天下人必拥护丞相而唾弃袁绍。民心所向, 丞相胜券在握呀。曹操:可袁绍大军精兵十万,骑万匹,我军不足四万,胜负实难预料。  
谋士乙:虽然如此,丞相亦 不必忧虑。丞相礼贤下士,多少英雄豪杰天下智士皆来投奔,这是袁绍万万不可相比的,而且丞相多年来募民垦荒屯田,积蓄军粮,深固根本,又怎知袁绍必胜呢?
曹操:如此说来,我方当胜券在握了。全赖各位鼎立相助,曹某感激不尽。
情节二
人物:袁绍,谋士
袁绍高坐堂前,饮酒作乐,谋士上场。
谋士:主公,大敌当前,这样做怕不合适吧。 
袁绍:小小曹操,算什么大敌,你们多虑了。  
谋士:主公,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再加上近几年来募民屯田,势力大增,不可小看啊。  
袁绍:什么不可小看?我袁绍十万精兵,骑万匹,他曹操不过三万余人,他要和我对抗,真是以卵击石,螳臂当车。 
谋士:主公,大战将至,万万不可轻敌呀。 
袁绍:你这厮,尚未开战,就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乱我军心,给我拉出去,斩了。
(通过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使学生学会搜集有用的资料和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并以此逐步突破难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分组讨论:你认为谁最终能够统一北方,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师:咱们来看一下两军交战的情况
袁绍为扼制曹操势力的发展,于200年统率10万大军渡过黄河,发动进攻,曹操的兵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在官渡对峙。袁绍多次拒绝谋士的建议,一意孤行,结果坐失战机。他的谋士许攸料定袁绍必败,于是投奔曹操,并向曹操献计,袭击乌巢。曹操采纳了许攸的建议,夜袭乌巢,烧毁袁绍的全部粮草。袁军人心涣散,曹操乘胜追击,袁军大败,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演示“官渡之战形势”)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总结官渡之战的状况。(学生回答略)
(培养学生构思创新能力,知识迁徙能力)
师生总结: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重用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战术得当。
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3.教师讲述: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与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到207年,终于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径渤海边时,留下了这样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示投影)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那么他的“壮心”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曹操意图统一全国。
师生总结:(曹操的雄才大略,雄心壮志值得我们学习,指出让学生学习其优点,摒弃袁绍刚愎自用的缺点)
教师讲述:曹操统一全国,还有一定的阻力:一是江南的孙权。孙权在江南苦心经营,百姓生活安定,经济有所发展,地位日益巩固。二是依附于刘表的刘备。
在207年,曹操统一北方的时候,刘备还没有立足之地,不久之后却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的关键在于刘备起用了诸葛亮。你们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略)
(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总结:(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很快发展,并与孙权结盟,联合抗曹)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意图统一全国,孙刘联军与曹军在赤壁决战。(曹军近20万人,号称80万,孙刘联军不足5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引导学生讨论:在赤壁之战中,谁会取得胜利呢?(学生回答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白战争胜败有多种原因,应全面归纳)
教师总结指出:曹军长途跋涉,十分疲劳;士兵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而此时的曹操已今非昔比,多次的胜利蒙蔽了他的眼睛,结果接二连三地上了孙刘联军的当。
教师:(演示多媒体)曹操将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孙刘联军趁东南风起,派黄盖诈降,带领装满浸油柴草的战船驶向对岸,在接近曹军时,黄盖点燃大火,冲向曹军,烈火很快从船上燃烧到岸边的营寨,孙刘联军趁势发动进攻,曹军大败。赤壁之战成为历史上又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总结赤壁之战的状况。(学生回答略)
师生共同分析讨论,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占优势的曹军为何失败了?
1.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2.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3.孙刘联军,战略得当
教师: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巩固了在江东的统治。刘备趁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因此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教师:曹操退回北方后,在公元220年病死在洛阳。曹操死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建立的? 开国君主分别是谁?
教师: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三国的治理与开发。教师:孙权派将领卫温曾经到达夷州,夷州就是今天中国台湾。由此可见,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神的一部分。任何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不会得到成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完成本课相关习题,高效学习通P49-51页。
反思:
《三国鼎立》所讲述的三国时期的历史可谓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了解的途径很多,学生对这段历史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带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
本课的重点有三个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官渡之战
在这个问题上我首先运用历史地图来增加较的直观性,向同学出示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让学生从图中体会东汉末年的战乱纷飞,引出袁绍和曹操为争夺北方最高领导权而进行的官渡之战。运用多媒体展示官渡之战的战争形势图,培养了学生运用历史地图来学习历史。
由于学生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历史了解很多,所以知识点我不去做过多地讲解和重复,我将重点放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探究上。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这个问题在以前的教学中还没有涉及过,所以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这个问题的探究上我采取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在小组探究之前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将自己的观点向小组汇报并讨论探究,这种小组探究方式既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东汉末年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二者有很多的相同之处!相对于官渡之战,学生对赤壁之战的了解要更多些!学生的储备知识很多。所以,对于赤壁之战我做了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来比较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找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时间、地点、交战双方、起因、经过、结果、影响、战胜方胜利原因、战败方战败原因等列在中间,把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列在两边进行对比,教会了学生比较战争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三、三国鼎立
这个问题我首先让学生自主看书找出魏、蜀、吴得建国三要素即建国时间、开国之君、都城,然后运用多媒体展示错误的三国鼎立示意图,让学生找出图中出现?。
四、小结?利用歌谣小结:
二00年官渡战,曹统北方基础奠;
二O八年赤壁战,孙刘抗曹鼎局现;
三国曹魏吴蜀汉,曹丕孙权刘备建;
各国经济争发展,卫温乘船到台湾。
对于本课的设计我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但也存在很多的缺点,本节课内容较多,课堂环节分配欠合理,学生记忆时间较少,课堂小结仓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