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20张PPT)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
2.通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说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引导学生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新课导入
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各族之间既有斗争又有交融。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是否蕴含着某些必然性?
新课讲解
一、淝水之战
1.背景:
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2.时间:383年
3.目的:苻坚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4.结果:晋军打败前秦军,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
5.地位: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6.影响: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新课讲解
(1)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
(2)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
(3)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刘联军打败曹军。
(4)淝水之战:公元383年;东晋以少胜多战胜前秦。
微拓展
中国古代(秦、三国两晋南北朝)四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 )
A.东汉 B.西晋
B.西晋 D.西汉
C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 383年,东晋军队与前秦军队进行了淝水之战。东晋以8万精兵战胜了号称拥兵百万的前秦。故选择C项。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新课讲解
1.背景:
(1)建立政权: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2)统一北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3)面临困难: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差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新课讲解
2.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2)推行汉化措施:①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③改鲜卑姓为汉姓。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3.影响:
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新课讲解
(1)原因:完善北魏地方统治机构,加强中央集权;改变少数民族旧的、落后的风俗,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得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政权的拥护,促进民族交融;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2)认识:从中华民族的立场看,孝文帝改革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促进了民族交融。从鲜卑族的立场看,他的改革削弱了鲜卑族的民族特色,这说明一个民族在学习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保存本民族的优良传统。
微拓展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从民族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新课讲解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适应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进行的,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发展起来,适应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3)为后来的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微拓展
2.正确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2019·湖南衡阳中考)“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 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融.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 ( )
A.严禁贪污 B.颁布均田令
C.迁都洛阳 D.实行汉化政策
D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孝文帝下诏书规定30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使用鲜卑语的人要受到处罚。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推行汉化措施的一个表现。故选择D项。
新课讲解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背景: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2.时间:
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3.影响: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课讲解
4.表现:
经济生活:内迁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政治制度:北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交流: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新课讲解
民族心理: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内迁的各族人民受汉族影响,穿汉服,从事农业生产,民族交融使民族隔阂减少
少数民族的统治者通过与汉族的士人合作,加快其封建化的进程,巩固了政权。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A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通过图片信息可知,汉族与少数民族在服饰和饮食上互相学习和影响,这属于民族交融的表现。故选择A项.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淝水之战是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和南方东晋进行的一场战争,结果有绝对优势前秦败给了东晋,前秦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
A.东晋团结一致
B.农作物种植要因地制宜
B.前秦军队民族矛盾尖锐
D.东晋实力强大
D
当堂小练
2.(2019·山东烟台中考)“(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该材料与下列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 )
A.周平王迁都洛邑 B.商鞅变法
C.张骞通西域 D.北魏孝文帝改革
D
3.“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 ( )
A.民族交融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北魏政权的建立 D.政权分立局面的形成
A
当堂小练
4.北魏时期,黄河流域呈现出民族交融的趋势。下列描述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 ( ) ①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食由以动物为主转变为以农产品为主
②北方少数民族的人民学会了农业生产
③汉族人用牛奶、羊奶加蜂蜜制成乳饼
④许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迁徙到长江以南地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