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检测(含答案和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检测(含答案和解析)

资源简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习近平总书记到庆丰包子铺排队点餐,当收银的服务员结完账找零后,总书记对服务员说“谢谢”;当总书记就完餐,离开包子铺时,对服务员说“再见,你们辛苦了”。你对总书记这些言行的看法是(? ? )
①作为总书记,这些礼节是不必要的?????
②这是语言文明、态度亲和的表现
③这是尊重他人的体现?????????????????
④有利于人际交往、社会和谐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下列对于刑法和刑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 刑法是关于什么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以什么刑罚的法律。
B. 刑罚是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使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C. 刑法和刑罚都与犯罪有关,刑法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D. 刑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刑罚是我国最严厉的制裁方法。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①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 ?
②道德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③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社会危害性最严重的行为??
④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第一条和第三条分别规定,“为加强养犬管理,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市容环境和社会公共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本市对养犬实行严格管理、限管结合的方针,政府部门执法,基层组织参与管理,社会公众监督,养犬人自律”。这表明(? ? )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③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④这一规定侵害了养犬者的自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法律课堂上,小林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案例研究:
案例再现
法律链接
2019年6月28日,曲某某因酒后驾驶机动车被交警拦截,经检测,其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70.4毫克。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注: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小于80毫克为饮酒后驾车;大于或等于80毫克,为醉酒驾车。)
对此案例,同学们各抒己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小莉:他会被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罚金
B. 小忠:他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C. 小萍:他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D. 小金:他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
一位成绩优异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因为他的银行信用记录中有三次恶意透支,最终未被用人单位录用。下列对此看法正确的有(? ? )
①失信行为不仅是对他人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②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承担这种不负责任的后果
③我们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因为失信者处处受限
④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凡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旦被查获,将面临这最高半年的拘役的处罚。据此回答下列题:
醉驾入刑这对机动车驾驶员来说属于(? ? )
A. 自律 B. 他律 C. 自由 D. 残酷
禁止醉驾的规定(? ? )
A. 极大地限制了司机的自由
B. 形同虚设,没多大意义
C. 会彻底杜绝机动车司机酒后驾车的行为
D. 既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
人生在世,一切行为皆要守规则、有底线。________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________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 )
A. 规范? 不犯错 B. 法律? 不违法 C. 道德? 不违法 D. 纪律? 不违纪
不论谁找王东同学帮忙,他总是一口答应:“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可是他答应的事情往往不能兑现。时间长了,大家开始疏远他,而他却觉得很委屈……此时,你会告诉王东(? ? )
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②答应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
③承诺关系着我们的信誉,因此许诺要慎重
④珍惜自己的诚信记录,不诚信行为必受法律制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李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①李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②李某缴纳的5000元是承担的民事责任
③这是依据我国刑法对李某作出判决???? ?????
④有期徒刑的三年属于主刑,是行政处罚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马路上: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电影院:禁止喧哗,保持安静;农贸市场:买卖公平,货真价实;考场上:诚信考试,公平竞争……材料说明了(? ? )
①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交通秩序等?
②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③维护社会秩序只能靠法律?
④遵守社会秩序只能靠法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针对近年来高铁霸座、机场撒泼等事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依法惩处妨害安全驾驶犯罪,有效维护公共交通安全秩序。这项举措意在()
①用法律法规划定自由的边界? ②依靠严厉处罚,消除任性妄为
③以法治引导人们遵守公德? ④以外在监督促使个人行为自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谦谦君子, 赐我百朋”告诉我们( )
A. 文明有礼可以赢得他人认可,广交朋友 B. 良好的外在形象可以获得友谊
C. 做文明有礼的人应态度谦恭,谈吐文雅 D. 文明礼貌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下列言语或事例属于他律的是(??? )
①溺爱之子不成材,小树不修不成苗? ②春节期间很少有交警查酒驾,但司机小李仍然坚持酒后不驾车? ③孙武练兵,纪律严明? ④小明经常反省自己、自觉纠正错误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自律是宝, 他律是爱, 律他是责。掌权者既要严于自律, 又要乐于他律, 还要敢于律他。这告诉我们( )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②自律就是被动地接受③遵守社会规则, 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的约束, 即他律, 又需要自我约束, 即自律。④自律就是严于律己, 不断自我反省, 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 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免费公园、免费博物馆、免费自行车、免费公厕……社会上免费公共服务项目增多, 更需要广大市民规范自身行为, 增强规则意识, 做城市的主人。这意味着( )
A. 调节人们行为的规则包括纪律、道德、法律等
B. 社会规则需要人们自觉遵守
C. 人们无需遵守处在变化之中的规则
D. 我们要与人为善,理解他人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违法无小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罪,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在各种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违法行为是
A.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B. 刑事违法行为
C. 行政违法行为 D. 民事违法行为
根据上述的结论,这一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A. 刑事违法性 B. .应受刑法处罚性 C. 违宪行性 D. 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下列刑罚中属于附加刑的有
①无期徒刑?????? ②拘役和管制??? ???③剥夺政治权利?????? ④没收财产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侯勇扮演的“小官巨贪”原型是原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他利用职务之便,持续受贿15年,受贿金额高达2亿多人民币,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回答下题。
魏鹏远的行为属于
A. 违纪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 C. 民事违法行为 D. 刑事违法行为
魏鹏远从最初不好意思拿别人给的500元“办事费”,到受贿金额高达2亿之巨,最后走上了不归路。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防微杜渐,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②违法行为定会受刑罚处罚
③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④抵制不良诱惑,依法自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20年春节,一名李姓男子在承德的普宁寺(俗称大佛寺)景区内游览时,用力掰断了一根木佛像的手指。因此,这名李姓男子被公安机关处以罚款500元,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从法律的角度看,该李姓男子的行为属于()
A. 不文明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 C. 民事违法行为 D. 刑事违法行为
从道德的角度看,不文明旅游()
①属于犯罪行为? ②应受道德谴责? ③破坏社会公德? ④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为了抢时间,不少外卖送餐员简直是在“用生命送餐”,无视交通规则,抢行、逆行等违规现象频发,相关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对此,专家建议平台应改善配送运营评价机制,加强监管,承担社会责任,并呼吁消费者多给予送餐员一份理解。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只有遵守社会规则,才能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
③我们要在规则里行使自由? ④我们要随着实际生活的变化去改进规则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二、辨析题
辨别与分析
十一长假期间,不少景区虽然开放,但采取了严格的限流措施,全国多个知名旅游景区都采取了预约制,一些游客因预约渠道不通畅,没有预约便自行前往景区,导致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针对景区预约制这个话题,人们纷纷议论:
甲:游客享有自由权,景区实行预约制太麻烦。
乙:未预约游览不可取,积极执行预约制就安全。
小青经常旷课、打架斗殴,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事后他不屑地说:“我这点小错误,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又不会违法犯罪。”
判断:
理由:
三、简答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人都应该懂规矩,守规则。
维护社会秩序的规则有哪些?不守规则的后果是什么?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互相尊重,那么,你打算怎样尊重他人呢?
四、分析说明题
结合下面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 近些年校园暴力事件多发,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近年来校园欺凌发生的地域范围广泛, 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份, 且频次密集。目前暴露出来的校园暴力事件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施暴者多是学生; 被殴打者往往敢怒不敢言, 任其欺辱; 上传视频的经常是施暴者本人, 以此作为一种炫耀; 对施暴者的处罚明显过轻, 考虑其未成年人身份, 一般以批评教育为主, 由监护人进行监管了事。
? ? 据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中, 75%发生于中学生之间, 而在暴力事件的成因中, “日常摩擦”是主要原因,占55%。2017年全国两会上, 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础上, 制定出台反校园暴力条例进行有效补充, 增强法律中关于校园暴力伤害的条文的可操作性。
(1)校园暴力事件多发,表明未成年人的什么特点?
(2)“被段打者往往敢怒不敢言,任其欺辱”,这说明了什么?
(3) “在暴力事件的成因中, ‘日常摩擦? 是主要原因, 占55%。”这对我们与同学进行交往有什么警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社会环境十分复杂,加上未成年人缺乏社会经验,难免会受到伤害。未成年人面对歹徒行凶时,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忍气吞声,任其侵害;二是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三是与歹徒斗智斗勇,利用社会力量将其抓获。
能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哪些?
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
请你说说材料中的三种情况分别可能导致怎样的结果。
如果我们遭遇违法犯罪分子行凶,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救助方法?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文明有礼、尊重他人。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据题意排除错误选项和干扰选项。
【解答】
题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排队点餐,对服务员表达感谢等,这些言行是语言文明、态度亲和的表现,是尊重他人的体现,有利于人际交往、社会和谐,②③④符合题意;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总书记这些言行做到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是礼貌待人的表现,①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D。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刑法和刑罚的认识,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把握课本重难点知识。
【解答】
根据教材可知,刑法是关于什么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以什么刑罚的法律;刑罚是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使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刑法和刑罚都与犯罪有关,刑法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法律知识,考查学生准确再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把握课本重难点知识。注意此题是逆向选择题。
【解答】
依据教材可知,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②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③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自由与规则的关系、遵守规则,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析】
题干中《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第一条和第三条规定表明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①②③符合题意;这一规定规范了养犬者的行为,没有侵害养犬者的自由,④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A。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行政违法行为,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析】
由题干表格信息可知,曲某属于酒驾,他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罚款属于行政处罚,罚金属于刑罚处罚,他会被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罚款,A说法错误;曲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C说法错误;曲某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触犯行政法律法规,D说法错误。
???????故选B。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诚信的重要性、践行诚信、对自己行为负责,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解答】
题文材料中—位成绩优异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因为他的银行信用记录中有三次恶意透支,最终未被用人单位录用。说明失信行为不仅是对他人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承担这种不负责任的后果,我们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因为失信者处处受限,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①②③④正确。
故选D。
7.【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解析】
1.【分析】
此题考查他律,考查理解与运用知识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自律与他律的含义,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解答】
依据教材可知,遵守社会规则,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的约束。醉驾入刑,对机动车驾驶员来说属于他律。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分析】
此题考查规则与自由的关系,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解答】
题文中禁止醉驾的规定既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D符合题意;禁止醉驾的规定极大地保障了司机的自由,A错误;B没有认识到禁止醉驾规定的意义,错误;C夸大了禁止醉驾规定的作用,错误。
故选D。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法律的认识,考查学生对教材重点知识的再现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记忆教材主干知识,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确定答案。
【解答】
由教材知识,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是人们行为的底线,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诚信的认识,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解答】
题文中王东缺乏树立诚信意识,没有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我会告诉王东: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答应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承诺关系着我们的信誉,因此许诺要慎重。①②③符合题意;不诚信行为必受道德谴责,但不一定受到法律制裁,只有违法才会受到法律制裁,④错误。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犯罪行为的认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
依据教材知识,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题干中李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这说明了李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依据我国刑法对李某作出判决,①③符合题意;李某的行为受到刑罚处罚,罚金是附加刑的一种,②说法错误,排除;有期徒刑的三年属于主刑,是刑罚处罚,④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社会秩序,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根据题意排除错误选项和干扰选项。
【解答】
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交通秩序等,故①正确;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②正确;维护社会秩序和遵守社会秩序需要靠法律、道德等社会规则,③④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自觉遵守规则,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
题干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依法惩处妨害安全驾驶犯罪,有效维护公共交通安全秩序。这项举措意在于用法律法规划定自由的边界,以法治引导人们遵守公德,以外在监督促使个人行为自觉,①③④符合题意;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故选C。
14.【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文明有礼,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题意,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确定答案。
【解答】
“谦谦君子, 赐我百朋”,意思是说礼貌是文明的体现,,我们每个人只有做到内心真心诚意、外在彬彬有礼,才能广受欢迎、广交朋友,故A正确;获得友谊不是仅靠良好的外在形象,故B错误;C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材料突出的是文明有礼对交友的重要性,没有涉及文明礼貌对社会的重要作用,故D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故选A。
15.【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自觉遵守规则,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据题意排除错误选项和干扰选项。
【解答】
溺爱之子不成材,小树不修不成苗,体现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属于他律,所以①正确;小李司机仍然坚持酒后不驾车,体现了自我约束,属于自律,所以②错误;孙武练兵,纪律严明,是来自将军对士兵的约束,属于他律,所以③正确;小明经常反省自己,自觉纠正错误,体现了自我反省,属于自律,所以④错误。
故选A。
16.【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遵守规则,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解答】
自律是宝,他律是爱,律他是责。掌权者既要严于自律,又要乐于他律,还要敢于律他。这告诉我们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的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①③④正确;②是对自律的错误认识,排除。
故选D。
17.【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遵守社会规则,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题干主旨,准确分析和理解选项,推导正确答案。
【解答】
社会上免费公共服务项目增多,更需要广大市民规范自身行为,增强规则意识,做城市的主人。这意味着社会规则需要人们自觉遵守。B正确;A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人们需要遵守处在变化之中的规则,C错误。
???????故选B。
18.【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
1.?【分析】
此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考查运用知识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关键是掌握违法行为的分类,然后得出答案。?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违法行为根据此违反的法律不同,分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其中最严重的是刑事违法行为。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B。?
2.?【分析】
此题考查犯罪的最本质特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把握课本重难点知识。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D符合题意;AB不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不符合题意;C不是犯罪的基本特征,排除。
???????故选D。
3.?【分析】
此题考查对附加刑的认识,考查学生准确再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把握课本重难点知识。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和驱逐出境。③④符合题意;①②属于主刑,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
1.?【分析】
此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题意,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确定答案。
【解答】
题文中魏鹏远利用职务之便,持续受贿15年,受贿金额高达2亿多人民币,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他的行为触犯了刑法,是刑事违法行为,故D正确;魏鹏远触犯了国家法律,不能仅仅认定为违纪行为,故A不符合题意;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故B不符合题意;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分析】
此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题意,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确定答案。
【解答】
魏鹏远从最初不好意思拿别人给的500元“办事费”到“小官巨贪”,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自己也身陷牢狱之灾,这启示我们防微杜渐,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抵制不良诱惑,依法自律,故①③④正确;只有刑事违法行为才会受到刑罚处罚,故②错误。
???????故选C。
23.【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
1.?【分析】
此题违法行为,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根据题意排除错误选项和干扰选项。
【解答】
根据所学,从材料中“李姓男子被公安机关处以罚款500元,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可知李姓男子受到了行政处罚,是行政违法行为,故B正确;A是道德角度,与题意不符,故排除;他的行为没有触犯民事法律法规、刑法,不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故CD错误。
???????故选B。
2.?【分析】
此题考查文明礼貌,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根据题意排除错误选项和干扰选项。
【解答】
根据所学,从道德角度看,不文明旅游的行为破坏社会公德,会受到道德谴责,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是从法律角度的分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维护社会规则、遵守规则,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析】
题干中为了抢时间,不少外卖送餐员简直是在“用生命送餐”,无视交通规则,抢行、逆行等违规现象频发,相关交通事故屡见不鲜。这告诫我们要在规则里行使自由,只有遵守社会规则,才能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①②③符合题意;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26.【答案】(1)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自由权。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公民自由不受限制,但是自由是有边界的,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2)景区实行预约制,增加了一道进入景区的程序,给游客带来了不便,但是这种举措有利于控制进入景区的人数,有利于维护公共安全,有利于保护景区生态环境。(3)规则是维护良好秩序的保障,未预约游览是不遵守规则的具体表现,不利于维护景区良好秩序。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4)维护景区安全,除了实行预约之外,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进行指导,还需要景区加强精细化管理,妥善解决问题,还需要广大公民遵守规则,规范自身行为。
【解析】此题考查自由与社会规则的关系、自觉遵守规则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题干,运用所学知识,首先对甲乙二人观点正误进行判断,然后对二人观点进行分析。对于甲的观点可以围绕公民享有自由权、自由是有边界的、景区实行预约制有利于维护公共安全等几方面分析。对于乙的观点可以围绕未预约游览是不遵守规则的具体表现、维护景区安全需要实行预约、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进行指导、景区加强精细化管理、广大公民遵守规则等几方面分析。
27.【答案】判断:错误。理由: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旷课、打架斗殴属于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改正,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解析】此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考查辨别分析能力。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此题中小青的说法是错误的。从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预防违法犯罪、及时改正不良行为等方面说明理由。
28.【答案】道德、纪律、法律等。不遵守规则会损害他人的利益;扰乱社会秩序,引起社会混乱;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影响社会稳定;不遵守规则轻则受到道德的谴责,严重的要受到处罚,甚至是法律的制裁等。
【解析】此题考查规则的种类、不守规则的后果,考查对教材重点知识的识记能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根据教材知识回答规则的种类即可。第二问从损害他人的利益、扰乱社会秩序、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等父母回答即可。
29.【答案】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
【解析】???????此题考查尊重他人的做法,考查学生准确再现教材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可从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等角度回答。
30.【答案】(1)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认识透彻,缺乏判断善恶的能力;缺乏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容易由不良行为上升为违法犯罪;道德素质低下,缺乏自制力,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容易违法犯罪。
(2)自我保护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差;维权意识差;不会依法求助,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正当权益。
(3)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宽容,尊重彼此的个性;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友善对人,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解析】【试题解析】
(1)此题考查未成年人的特点,考查运用知识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设问要求,掌握答题方向。学生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缺乏判断善恶的能力;缺乏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制力方面回答。
(2)此题考查自我保护、维权,考查运用知识能力。“怒不敢言,任其欺辱”体现自我保护意识、保护能力差,缺乏维权意识,不会依法求助。
(3)此题考查对如何交往的认识,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从宽容、尊重、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换位思考方面回答即可。
31.【答案】【小题1】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小题2】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小题3】第一种情况会助长歹徒行凶的恶行或嚣张气焰;第二种情况可能会危及自己的生命或给自己带来身体伤害;第三种情况既能抓住歹徒,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又可以保全自己和他人生命及财产安全。
【小题4】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等。
【解析】1.?此题考查对法律服务机构的认识,考查理解与识记能力。属于教材基础知识,学生依据教材回答即可。
2.?此题考查对诉讼的认识,考查识记能力。依据所学,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3.?此题考查面对歹徒行凶时三种情况产生的后果,考查运用知识能力。依据所学可知,第一种情况会助长歹徒行凶的恶行或嚣张气焰;第二种情况可能会危及自己的生命或给自己带来身体伤害;第三种情况既能抓住歹徒,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又可以保全自己和他人生命及财产安全。
4.?此题考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考查识记能力。属于教材重点识记知识,学生依据教材回答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