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篱笆那边作者 狄金森教者 甘肃榆中恩玲中学(730100) 白瑜厚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狄金森的简历与创作。2.理解、领会作者所绘写的意象及其特有的含蕴。二、能力培养目标领悟《篱笆那边》带一点神秘色彩的诗意。三、德育渗透目标1.追求自由、美好、进步是人的天性,人生而为人,要奋发有为。2.爱好思考,珍爱生活中真挚的情怀。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狄金森的诗素以神秘著称,评诗者一向聚讼纷纭,要想让学生理解透她的诗旨,就有必要对“上帝”这一概念作些阐释。所谓“上帝”,是西方文化中的概念,中国学生在理解这个概念上易犯简单化的毛病,要从独特的角度去诱导学生理解。再者,神秘主义的诗不能只允许一家之言,应让学生在其智力基准上去理解,可以见仁见智,甚至学生完全否定其诗,也不必太在意。优秀的诗从来不靠强迫去打动人。教学过程一、导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诗歌可以有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一首哲理诗名叫 《篱笆那边》。哲理诗总会给读者留下思索的空间,留下某种不确定性,正如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说:“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二、作者:艾米莉 狄金森(1830—1886)美国女诗人。是美国19世纪诗坛的一颗巨星,世界抒情短诗的大师之一。她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知名人士。她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乡度过的,生活圈子极其狭小。25岁始,弃绝社会交往,潜心以诗作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父亲去世后,她更加深居简出,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绝,终日闭门作诗写信。她55岁去世时,留下近一千八百首诗歌。她的诗大都短小,以描写自然、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表达她对人生、爱情、艺术、死亡等方面的见解。诗中洋溢者一种奇光异彩,与惠特曼的诗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细腻柔美,清新别致,精细人微,寓深邃于浅表的意象,塑造出别具一格的意境。《篱笆那边》就是代表作之一。三、范读、朗读,与文本对话,总体把握,理清思路 :【活动】1、四人一组商量说出诗的表面意思。【明确】一棵红草莓在篱笆那边向人招手,我想爬过去攀摘在手,又怕弄脏白围裙,过去或不过去,真是矛盾。如上帝也是小孩子,它会不会爬过去呢?也许会吧!也许不会!【活动】2、 四人一组讨论这首诗从表层意象看,写了哪几个层面?【明确】两个。一是小孩子想摘草莓而又有所顾忌,另一个是上帝如果也是小孩,也会爬过篱笆去摘草莓。四、研读全诗,讨论以下问题【问题】1、诗中的草莓指代什么。【提示】思考这一问题应从草莓的特点入手。草莓色泽鲜艳,圆润可爱,在外形上给人以美感;味道酸甜可口,是人们都喜爱的一种水果。【明确】草莓指代世间美好的事物。【问题】2、上帝又指代什么?【提示】思考这一问题应从上帝特殊的身份入手。【明确】上帝号令一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是权威的代表,又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或代表着种种清规戒律。【问题】3、如何理解“我”“想爬过”、“能爬过”却又因为怕脏了围裙挨上帝的骂而不愿爬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明确】“想爬过”“能爬过”,是“我”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而怕脏了围裙挨骂则说明“我”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有种种顾虑,担心会遭受责备。归根到底,这一切是“上帝”的行为约束、思想禁锢造成的。联系实际示例:孩子本是纯真无邪的,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其中蕴藏着多少创造的萌芽啊。但我们现存的教育制度,不允许孩子有任何不合常规的行为,用很多清规戒律来束缚他们的思想,压制他们的个性,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解说] 答案并不唯一,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即应加以肯定,不强求一致。【问题】4、诗人为什么说“上帝”如果是孩子,他“也会爬过去“?【明确】孩子是纯真无邪的,孩子对美好的事物有本能的向往与追求。“上帝”如果抛开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抛开了一切清规戒律,恢复其纯真无邪的本性,他一定也会爬过去追求世间美好的事物。【问题】5、作者安排“上帝”这个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明确】由上面分析可知,“上帝”是权威的代表,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是别人思想的禁锢者;其实“上帝”又何尝不是被禁锢者呢?只要他愿意并且有决心抛开一切束缚,重新捡拾起纯真,他也会按自己的本性自主行事,去追求心目中美好的东西。五、鉴赏要点(1)独特价值的重新发现狄金森的诗,在一战前的相当长时间内,不被人重视,今天,她被公认为美国罕有的文学天才,声望越来越高,成为与惠特曼、哈代、霍普金斯齐名的西方现代诗歌的先驱。她的诗不循章法,内容广阔,意象奇特,韵律多变化,以其独往独来的姿态为美国诗坛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她努力挖掘人们内心深处的隐秘,她的诗是内心感受的外化,被称为灵魂的风景画家。(2)打破生命时间的顺序面对篱笆和红草莓,诗人触发了无限的诗意,仿佛穿越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历程,回到了她的童年的幸福时光,充满了创造的发现和美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回忆,相信每个同学都有各自独特的感受。(3)朴素凝练的语言狄金森的诗歌语言一扫铅华,不事雕琢,有一种质朴清新的“粗糙美”。语句简单,没有多余的修饰成分和特意的渲染,却勾勒了一个富于生活化的情景。(4)平凡而清新的意象狄金森被视为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先驱者,她上承浪漫主义的余音,下开现代主义的先河。她有效的利用有限的直接经验,将生活的点滴琐事引入诗歌,可以说无事不可以入诗。她又善于凭借自己敏感的感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平凡意象表现得耐人寻味。如这首诗中的“草莓”“篱笆”“上帝” “孩子”等意象就有着丰富的内涵。“草莓”可以看做一个难以企及的愿望,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一个心向往之的爱人,等等,它代表一种神秘的诱惑、甜蜜的冲动或疯狂的梦想。“篱笆”可以看作迈向诱惑、冲动、梦想时的阻碍,它可以是传统观念的约束,是道德规则的禁锢,也可以是一个难以逾越的路障。“上帝”也许是传统观念、道德规则的维护者,也许只不过是个长大了的孩子,是已经告别天性的成年人。“孩子”可以理解为敢于任性而为、听凭心灵召唤的人,是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常理而敢作敢为的人。五、小 结:集哲学和文学于一身,融理性和感情为一体,这是哲理诗的显著特点。而哲理诗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训示式的说教,而在于悟性的启迪,学习时应由诗的表层意象入手,展开联想,逐层深入,最终触及主旨,才能理解诗歌中包容的深刻寓意。另外,哲理诗总会给读者留下思索的空间,留下某种不确定性,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自己的理解来拓展诗歌的艺术空间。PAGE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狄金森(1830-1886),美国诗人,世界抒情短诗的大师之一。生于安贺斯特。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足不出户,在家务劳动之余埋头作诗。她生前只有八首诗公开发表过,其余一万八千首诗都是她死后三十年内由其亲人整理并陆续出版。诗风独特,以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意象突出著称。题材方面多半是人生、爱情、艺术、死亡。艾米莉·狄金森篱笆那边狄金森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主题分析篱笆那边的草莓,触发了诗人无限诗情。“草莓”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理解草莓这一意象的内涵与外延,就成了解读这首诗的关键。从内容上看,诗中的“草莓”仿佛引领着诗人回到了童稚时光,回想起了爬过篱笆采摘草莓并为此而担心家长责骂的往事。然而经历了情感挫折与人生孤苦的女诗人此时言说的则不仅仅是对往事的回忆了。“草莓”似乎代表着某种诱惑,某种隐秘的期盼,而这种诱惑与期盼恰恰是不被上帝允许的,或者说是不被传统的势力所允许的。然而,这种诱惑确实太强烈了(“草莓,真甜!”)诗人无法抗拒。她多么希望上帝也是个孩子,可是上帝真会爬过去吗?这其中的复杂的心理感受与人生期待才是诗人想要表现的主题!写作思路这首诗只有短短两节,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浮想联翩。第一节写一棵草莓在篱笆那边,那么香甜诱人!“我”多么想爬过篱笆采得草莓呀!第2节写“我”站在篱笆这边左思右想,到底该不该过去呢?如果过去就会脏了围裙,上帝也会骂我;可如果不过去,又不舍放弃那香甜的草莓。在这种矛盾心情的支配下,诗人不禁幻想上帝也是个孩子--像孩子一样抵受不住诱惑,像孩子一样为得到草莓不惜爬过篱笆,弄脏围裙。而上帝真会是个孩子吗?在这种表面化的解读之后,我们或可对草莓有多样的解读,“草莓”即被赋予了象征意义。那么,“篱笆”、“围裙、“上帝”等事物也就有了其各自的象征意义。顺此思路赏析此诗,更可获得一种独特的心灵体验。读诗 回答问题1诗中写到了那些意象 2这首诗写了什么事件 篱笆 草莓 孩子围裙 上帝如果我愿 我可以爬过脏了围裙,上帝一定会骂我讨论下列意象含义诱惑 梦想 愿望阻碍 束缚 路障传统的维护者 长大的孩子听凭心灵的召唤 敢作敢为的人草莓篱笆上帝孩子本诗的主旨是以童真的口吻来叙事,表达了诗人希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自由纯真生活的感情我以为顺应天性就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听凭心灵的呼唤,与真我同行才是这个世界颠扑不破的真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你心中的那颗“甜甜的草莓”,“可恶的篱笆”,“可畏的上帝”,或说说你对“草莓”“篱笆”“上帝”“孩子”的看法例子 今天是星期四,学习了这么多天好想休一下啊,放假就可以看电视、睡懒觉,真好。可是你们的愿望能达成么? 不能!因为今天不是礼拜天,校长、学校的规章制度都不允许你们离开学校。可是我想校长是学生的时候肯定也这么希望放假——草莓——不能企及的美好梦想规章制度——篱笆——阻碍梦想实现的障碍校长——上帝——旧的思想的维护者为什么要为“草莓”设置篱笆呢是人家的吧还没有成熟?还有毒呢?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即使那个“草莓”真的有毒,如果我愿意,我也想先痛快,再痛苦,省得自己老是牵肠挂肚。我们总是对不容易得到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其实如果真的采到了那个“草莓”,我们也许会发现那根本不值得我们为此去爬“篱笆”呢。一道篱笆要阻隔吗 砌堵墙吧干脆架上电网篱 笆只要有篱笆的地方就总有爬篱笆的行为人类要有理性。“篱笆”虽然不很坚固,但是它至少可以起到唤醒人类理性的作用。有时候,由于一时冲动而犯的错误会让我们后悔莫及,在这种情况下,有一道篱笆挡一挡,就可以使我们获得清醒的时间和机会。 “上帝”的两点建议:1 坚决不做别人的上帝2坚决做自己的上帝篱笆那边狄金森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再 见谢 谢 大 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篱笆那边(朗读配画).swf 《篱笆那边》教案.doc 篱笆那边.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