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沁园春 长沙》[上学期]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长沙
背景:本词作于1925年,时毛泽东32岁,正是风华正茂一生最有作为的年龄。其时他从上海回到韶山,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四处缉捕他。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独立于橘子洲头,感慨万千,遂作此词。诗人身处险境而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足见其胸襟气度。
思考:
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独立寒秋图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湘江秋景图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峥嵘岁月图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中流击水图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诗词分析
见景
生情
上阕:
生机勃勃之景
济世沧桑之情
远眺

近眺

仰视
俯视
携来百侣同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忆当年革命情景
感往昔壮 志豪情
感怀
忆旧
下阕:
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1 、“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2、“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 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3、“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与明处对比 4、“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诗词鉴赏
意象:文学作品中渗透了审美主体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情感的物象,是精神内容的“意”和物质形式的“象”的结合体,是艺术家用来传达感情、暗示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
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准确把握。
退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