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知道物质的微粒性,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了解并掌握三种基本微粒的基本性质,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记忆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了解并掌握这些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区分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明确化学用语中指代的微粒种类记忆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知识点一:原子原子的定义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的生成,而原子则是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的结构(原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带电))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核)(电子)原子的结构特点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数值),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有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其中,第一层(K)不超过2个,第二层(L)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例如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674×10-27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千克。为了书写方面因而引入相对原子质量这一概念。相对原子质量(Ar)是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基准,其他原子质量与它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近似的认为是该原子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数量之和。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作为元素的元素符号,由一个字母(大写)或者两个字母命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元素符号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也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常见的元素符号有:氢H、氦He、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锰Mn、铁Fe、铜Cu、锌Zn、银Ag、钡Ba、金Au、铅Pb、汞Hg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原子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别着眼于种类,不讲个数既讲种类,又讲个数使用范围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描述分子的微观构成举例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例1.有两种不同的铀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和146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原子的质量B.核电荷数C.核内质子数D.核外电子数【答案】A【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两种铀原子的中子数不同,则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所以它们的质量也不相同,故A符合题意;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依据题意可知两种铀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92,由此可知选项B、C、D不合题意.练习1.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15B.49C.66D.164【答案】B【解析】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故铟原子核外电子数和核内质子数均为49练习2.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B.26C.30D.56【答案】B【解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一种铁原子,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因此该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例2.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因此不显电性【答案】C【解析】氢原子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正好抵消,原子不显电性。例3.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不同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核外电子数不同【答案】B【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而不是电子数,更不能是中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练习1.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答案】C【解析】A中元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选项正确.B中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电荷数,故B正确;C中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等,中子数不一定相等,错误;D中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故正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氢原子中没有中子,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知识点二:离子离子的定义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分为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和阴离子(带负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如图为1-18号元素的原子示意图:离子产生的原因原子最外层电子需要达到8电子稳定稳定,最外层电子数未达到稳定结构容易产生电子的得失。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的得失情况: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8个(氦为2个)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稳定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不稳定一般多于4个易得到电子不稳定形成阳离子(正电量>负电量,显正电)形成阴离子(负电量>正电量,显负电)(4334)离子的书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如:阳离子:Na+、Ca2+、Al3+等,阴离子:Cl-、S2-等。部分离子以原子团的形式存在,常见的原子团离子有:SO2-硫酸根离子;CO2-碳酸根离子;NO-硝酸根离子;OH-氢氧根离子;NH+铵根离子。其中H原子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一般极易失去电子形成H+。原子与离子的区别: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用阴离子符号表示例1.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原子的描述正确的是()容易得到电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1核电荷数为11最外层电子数为11【答案】C【解析】A.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相对原子质量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该结构图尽显出质子数,未知其中子数,因此此说法错误;C.圆圈内的数字是11,表示核电荷数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故选项说法错误。例2.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A.6个质子和8个中子B.8个质子和6个中子C.6个质子和8个电子D.8个质子和6个电子【答案】A【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在该原子中,6个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所以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选A例3.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C.D.【答案】D【解析】当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由图示知该微粒核内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10,属于阴离子。B.由图示知该微粒核内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2,属于原子。C.由图示知该微粒核内质子数为10,核外电子数为10,属于原子。D.由图示知该微粒核内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属于阳离子。练习1.如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A.①④属于同种元素B.③④属于离子C.⑤易失去成为阴离子D.①⑤的结构不稳定【答案】C【解析】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可知①④中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可知③中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④中核电荷数=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故B正确;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粒子结构示意图由可知⑤属于金属元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故C错误;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①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⑤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因此说结构不稳定;故D正确。练习2.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下列问题:若m=11,n=1则该粒子所对应元素的符号为;(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3)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答案】(1)Na;(2)S2﹣;(3)阴离子【解析】(1)由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当m=11,n=1,元素符号为Na;由已知条件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知原子得2个电子,可知m的值为(2+8+8)-2=16,为硫元素,则可知粒子符号为S2﹣;(3)若m﹣n<10,说明得电子了,(第1页)故可知其离子种类为阴离子练习3.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答案】D【解析】A.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个,故A正确;该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故B正确;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说法正确,故C正确;根据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原子,而非离子,故D说法错误.练习4.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方便简明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如图是某种粒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该粒子是阳离子该粒子的电子数是11该粒子的中子数是11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答案】A【解析】A.该粒子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为阳离子,正确;B.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0个,故B错误;该粒子的质子数为11,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中子数,故C错误;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为11,因为不知道中子数,故相对原子质量不能确定,故错误。练习5.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Na+的是()ABCD【答案】C【解析】Na+的核内质子数是11,核外的电子数是10,由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第10页)A.表示的氟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B.表示的是氖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表示的是钠离子,故C符合题意;D.表示的是钠原子,故D不符合题意。最外层8个电子的结构叫做稳定结构(特殊的是稀有气体中的氦是最外层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容易得到电子知识点三:分子1.分子的定义与性质分子由原子构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分子间有间隔。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与原子的区分分子原子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相似点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②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处于永恒运动之中③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各异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不可再分,反应后没有变成其他原子例1.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能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其主要原因是()A.分子的体积很小B.分子的质量很小C.加压时分子体积变小D.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答案】D【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6000L的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D.例2.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有:本品每克含碘150毫克、镁65毫克、锌1.5毫克、锰1毫克。这里的碘、镁、锌、锰是指()A.原子B.元素C.分子D.离子【答案】B【解析】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药品中的镁,锌等是指元素,它们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物质中。练习1.商场的货架上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补碘”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碘指的是()A.离子B.原子C.分子D.元素【答案】D【解析】“补钙”、“补铁”、“补碘”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铁、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例3.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增大,是因为受热时分子体积增大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D.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答案】B【解析】A.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A正确;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增大,是因为受热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受热时分子体积增大,故B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故C正确;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故D正确.练习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答案】B【解析】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且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状态变化,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练习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受热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降温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液体蒸发变成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答案】A【解析】A.水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导致水的体积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小是不变的,故叙述错误;降温时,水分子失去能量,水分子运动变慢,故叙述正确;水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由液体变成气体.故叙述正确;电解水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明了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故叙述正确.练习3.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A.体积增大B.质量增大C.间隔增大D.个数增多【答案】C【解析】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练习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碳原子B.氧原子C.氧分子D.二氧化碳分子【答案】D【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化学性质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故保持二氧化碳(CO2)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练习5.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比原子大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答案】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