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5张PPT)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备课无忧《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达到预想的效果了吗?材料:《南京条约》签定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表格: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对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国名人口棉纺织品消费量中国3.6亿人均0.75便士洪都拉斯14600人人均934.5便士联系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试想一下列强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之后会怎样?“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雨果历史的悲剧在第一次降临时,人们往往漠然盲目,只有在悲剧重演时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板书课题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习目标: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概况、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侵略史实、《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史实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分析,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课标要求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物产是各种各样,各省间的水运交通又是极其便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英)亚当·斯密《国富论》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是如何做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新知讲解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材料一:五口通商过去10多年间,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万人的英属美洲殖民地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1.材料一的“五口通商”源于。它是否达到了英国人的预期目的?2.材料二中英国人对商品滞销原因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3.材料三英国人的修约要求结果如何?为此,英国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南京条约》不正确材料二:我们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我们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我们要修约。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4.材料一、二共同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即:4.根本原因企图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必须教训中国人…只有炮口上才有外交。没有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新知讲解英方描绘中国人在亚罗号上的粗暴行为1856年10月中国商船“亚罗号”,自厦门开往广州,停泊黄浦。广东水师船捕走窝藏在船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嫌疑者。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认为该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硬说是英国船,捏造说中国水师曾扯下船上英国旗,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国政府道歉。叶名琛把12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拒收,叶名琛的信件也拒绝拆阅。23日英驻华海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政府,借口挑起侵华战争。②(英国)亚罗号事件①(法国)马神甫事件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借口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帮凶:美俄1问题一美国南北战争后(内战)政局不稳1853年至1856年间,爆发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战败,因而转向东方发展,企图用侵略中国来弥补损失。英、法获胜得以调出较多的兵力转向中国。美国则积极向外扩张,采取与英、法勾结侵略中国的政策。1857年,印度发生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印度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看到英国在东方的成功,法国也开始谋求在印度支那建立殖民地。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自然经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修约扩大市场抵制商品走私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英国进一步扩大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清政府拒绝担心危机统治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未达到预期目标通商口岸少,权益少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扩大权益担心危及统治利益提出“修约”要求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拒绝“修约”清政府英法等国矛盾攻占天津《北京条约》(1860年)(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1856年)(忙于镇压起义)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视频播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开始标志)1857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1860年8月,英、法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火烧圆明园。4.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经过广州大沽北京天津第一阶段第二阶段9月22日咸丰帝等则以北狩为名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热河避暑山庄。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南京条约》内容《天津条约》内容《天津条约》危害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五口通商;4.协定关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便利列强直接控制清政府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中国的内河航运权开始丧失,也便利了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便利了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南京条约》VS《天津条约》5.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美分别签订《天津条约》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6.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咸丰帝坚守华夷之辨,不让公使驻扎北京。1859年6月25日,一场本该是仪式性的换约演变为血腥的冲突:僧格林沁在大沽口击沉3艘重创3艘英法炮艇,毙伤联军484人。接到“捷报”咸丰帝立即宣布《天津条约》作废!愚昧带来灾难!1860年8月英法联军占领大沽和天津。9月8日,英法联军由天津向北京开进。9月17日,清政府屈从了英法的全部要求。9月18日根据咸丰皇帝将英方谈判代表巴夏礼“羁留在通(州),勿令折回以杜奸计”的旨意,僧格林沁捉拿了正在返回路上的巴夏礼等一行39人,送往北京,分别囚禁于各处。这些不愉快的消息传到英国时,帕麦斯顿派的报纸一致高声要求实行大规模报复……伦敦《每日电讯报》写道:大不列颠应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担保以后不再发生袭击……我们应该用九尾鞭抽打每一个敢于侮辱我国民族象征的穿蟒袍的官吏……英法联军第二次进攻大沽炮台1850年,时年19岁的咸丰帝继位。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860年8月,英、法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9月22日咸丰帝携皇后等逃往热河避暑山庄。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英国远征军司令格兰特的日记和给英国政府的报告:因为清政府对于所捕获的英人,大半加以杀害,并且都加以野蛮的待遇,额尔金爵士同我都觉得必须对清帝加以严厉的责罚,所以我们决定将他那辉煌的避暑行宫,烧成平地。1、战火重燃视频:美丽的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五千二百亩。它本是明代一故园。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一百五十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匹的大型皇家宫苑。“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化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之中。”维克多?雨果知识卡片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圆明园里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不计其数。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三园。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包括先秦的青铜礼器,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即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及其他大量珍宝,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2、火烧圆明园视频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2生肖铜像”原位于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一个扇形喷水池上,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各铜像会按照它所代表的时辰喷水报时。每一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现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铜像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鼠首、兔首、马首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龙首据称收藏于中国台湾;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材料一:《泰晤士报》写道:“进入皇帝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玉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材料二:一个英国军官抢到一座金塔,价值2.2万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的珠宝价值80万法郎......抢劫整整持续了3天,最后他们从南北两面放火,焚烧了这座150年才建成,举世无双、无法复制的皇家园林。如何评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为?是列强侵华的暴行,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圆明园大水法和远瀛观残迹焚毁“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标志着这个自称世界中心的文明古国被彻底打败,也焚毁了清王朝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剑桥中国晚清史》看着被洗劫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你有何感想?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条约内容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第二次鸦片战争——条约阶段小结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观察图片,思考,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通商口岸变化有什么特点,表明了什么问题?广州澳门(萄占)九龙司香港(英占)琼州淡水台湾厦门福州定海上海镇江南京九江汉口烟台北京营口黄海东海黄河运河长江汕头天津宁波汉口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琼州淡水台湾广州宁波福州厦门上海汕头天津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数量上:多范围上:广地域上: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想一想:结合地图指出清朝疆域并思考今天我国的疆域有哪些变化?目标导学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割占了哪些地区,共割占多少领土?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北京条约》《改订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趁火打劫——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瑷珲条约》1、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2、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3、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目标导学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前者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权益。2、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3、战争影响一脉相承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793年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在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到处搜抢珍宝时,他们却意外发现了一件让他们哭笑不得的事情,当年马嘎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那些礼品,如天体运行仪、地球仪、音乐钟,以及各种新式火炮、枪械都原封未动的堆放在那里,上面落满了灰尘。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清王朝再次战败的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原因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第二次鸦片战争主凶英法帮凶美俄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马神甫事件亚罗号事件俄国趁火打劫第一阶段:签订《天津条约》第二阶段: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共150多万平方千米《瑷珲条约》割占领土最多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课堂练习1.1854年,《南京条约》满十二年,英、法、美要求修改条约,但是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1856年英、法、美再次提出修改条约,再次遭到了拒绝。两次遭到拒绝的直接后果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C.英法联军伙同俄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D.下图中的历史遗址总是激起我们心中阵阵伤痛。看见它,就会联想到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B课堂练习3.“……英国伦敦的茶商和丝商要求中国开放更多港口城市,降低关税,为此他们不惜推动政府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材料中的“战争”使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2020·山东初三)与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史实是A.签订中英《南京条约》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甲午战争中清军战败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BB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时间:1856年结果:签订《天津条约》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结果:签订《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板书设计请你解说板书设计以史为鉴: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落后就要挨打!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战争是破坏文明的罪魁祸首!情感升华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谢谢观赏!情感升华作业布置1.《中英北京条约》第一款:“前于戊午年(1858年)五月在天津所定原约,本为两国敦睦之设,后于己未年(1860年)五月大英钦差大臣进京换约,行抵大沽炮台,该处守弁阻塞前路,似致有隙,大清大皇帝视此失好甚为惋惜。”对这一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清政府是诚信友善的B.掩盖了英国再次发动战争的真实意图C.国际舆论支持清政府D.《北京条约》签订是为维护中英的友好B作业布置2.1854年,《南京条约》满十二年,英、法、美要求修改条约,但是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1856年英、法、美再次提出修改条约,再次遭到了拒绝。两次遭到拒绝的直接后果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C.英法联军伙同俄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D.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B作业布置B3.(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英国伦敦的茶商和丝商要求中国开放更多港口城市,降低关税,为此他们不惜推动政府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材料中的“战争”使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业布置A4.(2021·内蒙古赤峰市·八年级期末)马克思在论及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时说道“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在此,马克思旨在强调A.两次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B.英国侵略是太平天国兴起的唯一因素C.英国领先于世界的军事是矛盾的根源D.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最主要指向英国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必背考点知识点1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侵略者:英法组成联军,俄、美支持。3.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4.经过:1856年10月,英军炮轰止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逼近天津。5.签约: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知识点2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背景: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2.史实: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3.签约:奕?被迫与俄、英、法、美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知识点3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2.沙俄侵占我国领土表时间条约名称割占的领土范围领土面积(km?)1858《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1860《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多万18601864《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19世纪80年代《伊犁条约》等中国西北部7万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考真题测试(教师版)一、选择题1.(2021年甘肃天水中考真题)“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你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法,英法联军在1860年占领北京,并火烧圆明园,将园中的财物洗劫一空,B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的侵略者是日本,排除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侵略者是八个国家,排除D。故选B。2.(2021年扬州中考真题)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A.英法联军B.英法美联军C.英法美俄联军D.八国联军【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与火烧圆明园有关,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清朝首都北京,洗劫并火烧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A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充当帮凶,但没有直接出兵中国,BC排除;1900年,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组成八国联军,再次攻陷清朝首都北京,D排除。故选A。3.(2020年山东聊城)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答案】B【解析】考查点:《天津条约》。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是“1871年”、“今长江”、“洋船往来”可知近代列强获得了在长江的航运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中国和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拥有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B正确;《南京条约》签订时列强势力还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A错误;《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都晚于《天津条约》,不符合题干中“最早”的要求。CD错误。综上故选B。4.(2020年黑龙江大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的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沙俄【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5.(2020年浙江湖州)2019年10月,澳门爱国人士何鸿榮(shèn)将因战争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导致该文物流失海外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日本侵华战争【答案】B【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法联军的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解答】依据“因战争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马首铜像”可知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故导致该文物流失海外的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史实。6.(2020年辽宁丹东)“有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官。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八国联军占领北京C.“亚罗号事件”D.“马神甫事件”【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夏宫“指的是圆明园,夏宫被两个叫英、法的强盗焚烧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故选A;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圆明园早已被烧毁过,排除B;CD是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A。7.(2020年山东临沂)如图所示岛屿位于黑龙江出海口之东。该岛的面积约76400平方公里,比两个台湾岛还要大。岛上拥有超过6000条河流及1600个湖泊,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丰裕。强行割占中国这个岛的国家是美国B.俄国C.日本D.英国【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黑龙江出海口之东,该岛的面积约76400平方公里,比两个台湾岛还要大”可知,这个岛指的是库叶岛,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共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8.(2020年海南)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说:“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英法所谓的“荣耀”是A.火烧圆明园B.旅顺大屠杀C.镇压义和团D.南京大屠杀【答案】A【解析】根据“19世纪60年代初”、“远征行动”、“英法”等信息判断可知这次“行动”应该是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与清王朝之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火烧了圆明园,故选A;旅顺大屠杀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排除B;镇压义和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南京大屠杀发生于抗日战争期间,排除D。故选A。9.(2020年江苏宿迁)下图是清朝座皇家园林遗址,是在哪次战争中被焚毁的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考查点:火烧圆明园。解题思路: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圆。大伙烧了三天三夜,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篇废墟,B符合题意;ACD项战争与“火烧圆明园”无关,排除。故选择B。10.(2020年四川达州)抖音里有则趣闻,说咸丰皇帝死后向列祖列宗忏悔。他忏悔的内容应该是A.虎门销烟致国门洞开,闭关之局遂不复能守B.发匪势起失半壁江山,圆明园惨遭英法洗劫C.甲午战败损失修,民族危机特空前D.革命声中丢帝位,东洋手里失尊严【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发匪势起失半壁江山,圆明园惨遭英法洗劫”反映的史实是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咸丰皇帝,故B项符合题意;A项“虎门销烟致国门洞开,闭关之局遂不复能守”反映的史实是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当时在位的皇帝是道光皇帝,与题意不符;C项“甲午战败损失修,民族危机特空前”反映的史实是甲午中日战争,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光绪帝,与题意不符;D项“革命声中丢帝位,东洋手里失尊严”反映的史实是辛亥革命,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宣统帝,与题意不符。故选B。11.(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理想与艺术的典范”。它被西方列强毁灭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1860年,即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故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从1840年到1842年,甲午中日战争从1894年到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1900年到1901年,排除ACD。故选B。12.(2020年青海)“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是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答案】D【解析】由材料“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可知,这反映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还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D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B不符合题意;《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C不符合题意;故选D。13.“……英国伦敦的茶商和丝商要求中国开放更多港口城市,降低关税,为此他们不惜推动政府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材料中的“战争”使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B【详解】依据题干材料“英国,为此他们不惜推动政府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该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与鸦片战争有关,排除;C项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排除;D项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排除。故选B。14.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物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B.外国资本家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近代中国主动开放市场惠及乡村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答案】D【详解】依据题干时间“19世纪中期以后”及相关信息可知,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的现象与两次鸦片战争有关。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辟了更多的通商口岸,便利了外国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因此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所以D项符合题意;AC项表述不正确,排除;B项外国资本家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在1895年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选D。15.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两次战争都是由英法发动的B.两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C.两次战争中清政府都被迫签订了卖国条约D.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是因为二者的性质与目的都是相同的,两次战争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两次战争的性质都是侵略战争,因此D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发动者是英国而不是英法,因此A错误。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是因为封建制度的腐朽,不能说明两次战争的本质上的趋同。因此BC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D。材料题16.(2020年江苏苏州)一段时间以来,外部势力支持香港反对派反中乱港,香港社会秩序混乱。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惩治激进暴力犯罪,恢复了香港社会的正常秩序。回顾近代以来,香港走过了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材料三正如侮辱国旗事件发生后,“中国人民都是护旗手”成为网传热帖,全国人民都是香港警队止暴制乱的坚强后盾。中央政府坚决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香港警方严正执法、司法机构依法惩治暴力犯罪分子、爱国爱港人士捍卫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的行动。相信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区政府的带领下,香港同胞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爱国爱港是香港社会主流》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港被“割占”与哪两次侵华战争相关,这种行径侵犯了中国的哪项主权?(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怎样才能实现香港持续繁荣稳定的看法。【答案】(1)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领土主权。(2)方案:“一国两制”。(3)依靠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爱国爱港人士捍卫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坚决反对境外势力干涉香港事务。【解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割占中国的香港岛。英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国割占了我国香港。英国割占我国香港的行为是对我国领土主权的侵犯。(2)根据“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通过“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了香港问题。(3)根据“全国人民都是香港警队止暴制乱的坚强后盾。中央政府坚决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可知香港的繁荣首先依靠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支持;根据“区政府依法施政、香港警方严正执法、司法机构依法惩治暴力犯罪分子、爱国爱港人士捍卫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可知香港的繁荣还依赖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爱国爱港人士捍卫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同时要维护香港的繁荣还必须坚决反对境外势力的干涉。17.(2021·北京大兴区·九年级期末)云实践——探寻“万园之园”的前世今生。[探源?网络搜索]材料一康熙末年,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统一,呈现兴盛景象。明末清初,大批造园能匠涌入北方,以其精湛技艺进行皇家园林的营造。同时,诸多造园理论书籍的问世,为清代大规模园林建设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康雍乾三帝努力学习汉族文化和政治制度,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崇尚园林艺术与造园文化。在这样的条件下,成就了这座一代名园。——摘编自姜贝《圆明园规划布局及其结构研究》(1)依据材料一,概括圆明园修建的背景和条件。[寻踪?研究探析]材料二圆明园是清代的一座“离宫型皇家园林”,既有轴线对称、规则整齐的宫殿式布局,也有原始粗犷、建筑疏朗的园林化风景布局。在清中期以后,一些大朝与大宴的典礼与活动,移至圆明园,圆明园实际上是一座园林紫禁城,同是大清王朝的统治中心。——摘编自何瑜《清代圆明园与紫禁城关系考辨》等(2)依据材料二,概括圆明园建筑特点。[今世?浏览新闻]材料三2020年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在被劫掠160年后正式回家!自圆明园罹难至今,马首先后有过6位藏主。2007年,马首突然现身香港拍卖行图册。国家文物局第一时间表达了终止公开拍卖的坚定立场和促成文物回归的意愿。同年,澳门爱国企业家何鸿燊购得该铜像。并于2019年将马首铜像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划拨原属地圆明园管理处收藏。——摘编自圆明园遗址公园官网(3)依据材料三,指出导致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的历史事件。概括马首铜像回归的原因。[展望?思考感悟]材料四马首回家后的存放位置让圆明园管理处犯了愁。在圆明园的最西部,露天存放着大量回归的条石、灰砖。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圆明园文物也存在保护不力的情况。同时,圆明园内现存的56处建筑遗址、21处叠石遗址、9处夯土遗址,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经常性的保护,就连人们熟知的大水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摘编自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守卫圆明园》(4)依据材料四,为圆明园文物和遗址的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答案】(1)背景: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条件:江南地区的工匠来到北方;造园理论书籍提供了系统指导;统治者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任意两点即可)(2)布局上兼有宫殿和园林的特色;功能上具有政治统治中心的地位。(3)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或火烧圆明园。原因:企业家的爱国行为;我国政府的努力;国家实力的提升。(任意两点即可)(4)言之成理即可。如政府要完善保护设施,加大投入,加大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等。【详解】(1)依据材料一“康熙末年,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统一,呈现兴盛景象”可知,圆明园修建的背景是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据材料“明末清初,大批造园能匠涌入北方,以其精湛技艺进行皇家园林的营造”可知,圆明园修建的条件是江南地区的工匠来到北方;据材料“同时,诸多造园理论书籍的问世,为清代大规模园林建设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可知,造园理论书籍提供了系统指导;据材料“康雍乾三帝努力学习汉族文化和政治制度,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崇尚园林艺术与造园文化”可知,统治者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在这样的条件下,成就了这座一代名园。(2)依据材料二“圆明园既有轴线对称、规则整齐的宫殿式布局,也有原始粗犷、建筑疏朗的园林化风景布局。在清中期以后,一些大朝与大宴的典礼与活动,移至圆明园,圆明园实际上是一座园林紫禁城,同是大清王朝的统治中心”概括可知,圆明园建筑特点是布局上兼有宫殿和园林的特色;功能上具有政治统治中心的地位。(3)依据材料三“2020年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在被劫掠160年后正式回家!自圆明园罹难至今,马首先后有过6位藏主”并结合所学可知,导致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的历史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或火烧圆明园;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大量文物流失海外,这其中就包括圆明园马首铜像。据材料“国家文物局第一时间表达了终止公开拍卖的坚定立场和促成文物回归的意愿。同年,澳门爱国企业家何鸿燊购得该铜像”可知,马首铜像回归的原因有企业家的爱国行为;我国政府的努力;国家实力的提升。(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为圆明园文物和遗址的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是政府要完善保护设施,加大投入,加大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考真题测试(学生版)一、选择题1.(2021年甘肃天水中考真题)“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2021年扬州中考真题)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A.英法联军B.英法美联军C.英法美俄联军D.八国联军3.(2020年山东聊城)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4.(2020年黑龙江大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的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沙俄。5.(2020年浙江湖州)2019年10月,澳门爱国人士何鸿榮(shèn)将因战争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导致该文物流失海外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日本侵华战争6.(2020年辽宁丹东)“有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官。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八国联军占领北京C.“亚罗号事件”D.“马神甫事件”7.(2020年山东临沂)如图所示岛屿位于黑龙江出海口之东。该岛的面积约76400平方公里,比两个台湾岛还要大。岛上拥有超过6000条河流及1600个湖泊,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丰裕。强行割占中国这个岛的国家是美国B.俄国C.日本D.英国8.(2020年海南)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说:“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英法所谓的“荣耀”是A.火烧圆明园B.旅顺大屠杀C.镇压义和团D.南京大屠杀9.(2020年江苏宿迁)下图是清朝座皇家园林遗址,是在哪次战争中被焚毁的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2020年四川达州)抖音里有则趣闻,说咸丰皇帝死后向列祖列宗忏悔。他忏悔的内容应该是A.虎门销烟致国门洞开,闭关之局遂不复能守B.发匪势起失半壁江山,圆明园惨遭英法洗劫C.甲午战败损失修,民族危机特空前D.革命声中丢帝位,东洋手里失尊严11.(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理想与艺术的典范”。它被西方列强毁灭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2020年青海)“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是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3.“……英国伦敦的茶商和丝商要求中国开放更多港口城市,降低关税,为此他们不惜推动政府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材料中的“战争”使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4.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物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B.外国资本家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近代中国主动开放市场惠及乡村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15.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两次战争都是由英法发动的B.两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C.两次战争中清政府都被迫签订了卖国条约D.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材料题16.(2020年江苏苏州)一段时间以来,外部势力支持香港反对派反中乱港,香港社会秩序混乱。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惩治激进暴力犯罪,恢复了香港社会的正常秩序。回顾近代以来,香港走过了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材料三正如侮辱国旗事件发生后,“中国人民都是护旗手”成为网传热帖,全国人民都是香港警队止暴制乱的坚强后盾。中央政府坚决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香港警方严正执法、司法机构依法惩治暴力犯罪分子、爱国爱港人士捍卫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的行动。相信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区政府的带领下,香港同胞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爱国爱港是香港社会主流》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港被“割占”与哪两次侵华战争相关,这种行径侵犯了中国的哪项主权?(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怎样才能实现香港持续繁荣稳定的看法。17.(2021·北京大兴区·九年级期末)云实践——探寻“万园之园”的前世今生。[探源?网络搜索]材料一康熙末年,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统一,呈现兴盛景象。明末清初,大批造园能匠涌入北方,以其精湛技艺进行皇家园林的营造。同时,诸多造园理论书籍的问世,为清代大规模园林建设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康雍乾三帝努力学习汉族文化和政治制度,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崇尚园林艺术与造园文化。在这样的条件下,成就了这座一代名园。——摘编自姜贝《圆明园规划布局及其结构研究》(1)依据材料一,概括圆明园修建的背景和条件。[寻踪?研究探析]材料二圆明园是清代的一座“离宫型皇家园林”,既有轴线对称、规则整齐的宫殿式布局,也有原始粗犷、建筑疏朗的园林化风景布局。在清中期以后,一些大朝与大宴的典礼与活动,移至圆明园,圆明园实际上是一座园林紫禁城,同是大清王朝的统治中心。——摘编自何瑜《清代圆明园与紫禁城关系考辨》等(2)依据材料二,概括圆明园建筑特点。[今世?浏览新闻]材料三2020年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在被劫掠160年后正式回家!自圆明园罹难至今,马首先后有过6位藏主。2007年,马首突然现身香港拍卖行图册。国家文物局第一时间表达了终止公开拍卖的坚定立场和促成文物回归的意愿。同年,澳门爱国企业家何鸿燊购得该铜像。并于2019年将马首铜像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划拨原属地圆明园管理处收藏。——摘编自圆明园遗址公园官网(3)依据材料三,指出导致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的历史事件。概括马首铜像回归的原因。[展望?思考感悟]材料四马首回家后的存放位置让圆明园管理处犯了愁。在圆明园的最西部,露天存放着大量回归的条石、灰砖。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圆明园文物也存在保护不力的情况。同时,圆明园内现存的56处建筑遗址、21处叠石遗址、9处夯土遗址,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经常性的保护,就连人们熟知的大水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摘编自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守卫圆明园》(4)依据材料四,为圆明园文物和遗址的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二次鸦片战争.wmv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考真题测试)学生版.doc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考真题测试)教师版.doc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必背考点.doc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精品课件与视频).pptx 美丽的圆明园.mp4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wmv